热门回答:
西安是我国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号称“十三朝古都”。
可惜。自从唐朝灭亡之后。再也没有成为首都。
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清朝曾经有五次机会迁都西安。
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之后。
那时候咸丰皇帝仓皇带着后妃宫女们逃亡到承德避暑山庄。他越来越觉得北京不安全。于是向群臣询问是否可以迁都。有人建议“还都盛京”。也就是迁都沈阳。回到当年清朝入关前的都城。但很快被排除。因为这就意味着清朝放弃关内广大领土。很快。更多人建议迁都西安。
这时协办大学士官文首先提出的。他认为“陕西一省则百二雄关。悉皆古来都会名区。物产丰饶。民以淳朴。龙兴虎视。高屋建瓴。不揣冒昧。伏恳圣驾西巡。”官文的提议得到了恭亲王奕䜣的大力支持。奕䜣甚至很快草拟了《西巡章程十条》。制订了详细的迁都西安的方案。
按照恭亲王奕䜣在咸丰朝的行事风格。如果没有咸丰皇帝的默许。他是不敢如此的。可惜当时的一些地方封疆大吏反对。特别是漕运总督袁甲三建议咸丰一定坚持回北京。不要迁都西安。“及早回銮。以系天下之望而安中外之心”。他甚至在奏折里称“如有敢以迁都之议进者。即治以误国之罪。”
正在为是否迁都西安争论不休的时候。《北京条约》签订了。英法联军撤走。咸丰皇帝才放弃了迁都的念头。
第二次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前夕。
当时。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从东北和山东两个方向进攻。威胁北京安全。引发了一些有识之士对于建都事宜的思考。
其中。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建议朝廷迁都。康有为当时提出的四大国策就是“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其中第二条就是迁都。他认为“若夫建都之地。北出热河、辽沈。则更迫强敌;南入汴梁、金梁。 则非控天险;入蜀则太深;都晋则太近。天府之腴。崤函之固。莫如秦中。”
意思是如果迁都东北。那么距离日本更近。迁都河南的话。没有防守的屏障。迁都四川则太远。迁都山西则太近。哪里最好呢?还是西安。康有为还建议如果能够迅速迁都西安。这样就能尽快减轻日本对中国首都的威胁。为谈判赢得时间。
可惜。康有为当时还是人微言轻。
第三次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还继续坚持自己的迁都观点。除了国防之外。还增加了让光绪皇帝摆脱慈禧太后控制的考虑。只是变法很快被扼杀。否则说不定真能迁都成功。这也是清朝迁都西安的最好一次机会。
第四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到西安的时候。
当时清朝面临灭亡的危险。慈禧也是逃到西安才惊魂始定。对西安印象很好。到了西安之后。各省的奏章、贡品、赋税才源源不断送来。勤王的军队也集中在西安附近。陕西人士更是捐献了很多东西。比如泾阳县安吴镇的安吴寡妇吴周氏“助纾国难”。向慈禧贡银10万两。慈禧深受感动。诰封其为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
于是。不少随从大臣建议“乘此乘舆西行即可于秦中重建新都。成筑部宅丰之基业”。建议顺便迁都西安。
当时也是引发了争议。有的大臣强烈建议回北京。有的建议即便迁都。也要迁都南京等东南发达地区。甚至还有人建议迁都武昌。
后来。还是慈禧太后乾纲独断。决定还是回到北京。
第五次是1912年清朝灭亡前夕。
当时。武昌起义爆发后。原陕甘总督升允。是八旗蒙古镶黄旗人。他坚决反对宣统退位。自己率领旧部人马从兰州出发。号称“勤王”。攻打西安。并向清朝递交奏折。请求迁都西安。
很快。清帝退位诏书下达全国。升允的部下见到之后。纷纷放下武器。
这也是清朝最后一次迁都西安的机会。
综上。清朝有5次迁都西安的机会。最后都没实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北京毕竟是清朝经营二百多年的首都。而且距离清朝龙兴之地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当时西安经济比较落后。距离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确太远。
其他观点:
清末提出迁都应该是五次。有三次比较有成型意义。中华大地城市虽然很多但是适合作为国家首都的屈指可数。无非就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成都。这几个城市。也许有人就不服说我家辽宁铁岭怎么就不行。第一个知名度就就差了一截。百官入朝找不到路哈!
最早迁都的提议是1860年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但是要英法联军继续追击怎么办。就有大学士提出来迁都西安吧!此后迁都西安的言论就一直没有停歇。西安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陕西关中平原。南有秦岭大山作为屏障。东有黄河。中条山。这里的关隘险峻。东面有潼关。南面武关、背面萧关。西面大散关。可谓铜墙铁壁。进可攻退可守。况且十九世纪的西方还没有战斗机。不能实现空中打击。真的很安全了。当年的秦始皇就是从这里出发成就大业的。所以西安是风水宝地一块。(关注墨云说历史)
满清政府几次都没有定都西安。笔者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是舍不得皇宫。北京城耗资巨大前后14年才建成。如今的满清已经没有能力在建设这么大的皇宫了。所以面子很重要。
二、离老家进、满族老家东北辽宁。要是搬去西安。在加上列强入侵这辈子慈禧是回不了老家了!故土难离啊。这和现在的人搬家所考虑的问题没什么两样。
三、已经五体投地的做了洋人在华的代理人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在怕的了。洋人也需要她来剥削劳动人民!所以军事上对外是按安全了。(关注墨云说历史)
如有不同观点请评论区留言。
其他观点:
自商朝以来。因为国家内乱、经济发展、统治不稳等情况。不少王朝都有过迁都的事情。
清朝的三次迁都讨论
自从顺治定都北京以来。近两百年的时间。北京都是作为清朝的统治中心而存在的。不过进入近代。列强以坚船强炮打开了国门后。由于北京时常处于列强的炮火之下。于是关于迁都的事宜就被提上了日程。
第一次:是在咸丰年间。当时的英法联军已经突破大沽口。即将抵达京师之际。清廷做出了紧急应对方针:恭亲王奕訢留守京师和洋人谈判;咸丰迁都陕西西安。以陕西“古称天府。雄据上游。与中原声息相通。人心系属。转饷亦易。诚为便宜”为由。主张迁都陕西西安。
这一次是由晚清著名维新领袖康有为所提出的:迁都以定天下之本。康有为指出:建都在北方。则受列强威胁;迁都南方则有偷安之嫌;最好还是迁都西安。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光绪和不少名臣的同意。可惜的是当时掌权者并不是光绪。而是慈禧太后。
慈禧虽然字写得丑。但她读书还是挺多的。慈禧知道乱世迁都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像东周、东晋、南宋这些朝代。在乱世被迫迁都。则不免留下骂名。也不利于团结。所以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极力反对迁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1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西安,咸丰,北京,清朝,英法,慈禧,联军,建议,光绪,康有为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于大清国迁都的三次讨论,为何最终都不了了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西安是我国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