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朱元璋建立大明三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按照功劳大小封了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分别如下(排名分先后):
看到这份敕封榜是不是感觉刷新了三观?人们印象中刘伯温应该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应该是比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地位。为什么封赏的时候仅仅排在第三十五位。还是个伯爵呢?
首先我们说说刘伯温为什么不是国公也不是侯爵。
1、时间短
刘伯温是大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征召的。朱元璋首次分封诸臣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仅仅十余年。
2、资历低
说这个肯定有人不同意。刘伯温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曾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怎么能说他资历低呢?
有人说刘伯温属于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有冲突。朱元璋有意用淮西集团压制浙东集团。这种说法十分牵强。
这两个所谓的集团并不明显。即使真的存在的话。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应该也是搞平衡战略。就像影视剧《康熙王朝》里面康熙利用明珠和索额图的党争来互相牵制。怎么会扶持一方打击一方呢?朱元璋眼里。区别群臣远近的主要是出身和归附时间。最核心的成员就是早期红巾军时期与朱元璋一同起义的将领。
说到这里。就提到了刘伯温爵位低的另一个原因。
3、职位关系
刘伯温和李善长肯定是没有可比性的。李善长是最早期主动投靠朱元璋的。属于创业股东之一。并为朱元璋设计了总的战略方针。在朱元璋开疆扩土的过程中。李善长就像汉初的萧何一样。主持着后勤工作。为朱元璋提供了极大的保证。可以说李善长封公爵实至名归。
作为后期被邀请的刘伯温是谋臣出身。这在朱元璋眼里肯定是没有冲锋陷阵的大将重要的。刘伯温以文官位居伯爵之首。已经很不错了。
4、出身
刘伯温投靠朱元璋以前是元朝进士。数次出仕为官。也就是说在刘伯温眼里。元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这在朱元璋眼里减分不少。
其他观点:
大明开国谁的功劳最大?可能有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刘伯温呀”。确实经过后世几百年的不断拔高。刘伯温的形象染上了一层仙气。仿佛朱元璋能得天下。全靠刘半仙的金手指指点。
在明武宗正德朝的时候。刘伯温已经有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这样的溢美之词。其实说穿了。不过是江南文人之间的花式互捧而已。资历浅、功劳低的刘伯温凭什么封公爵?还和李善长比。他也配?
至于开国战功第一的徐达为何会在公爵排名中屈居李善长之下呢?这个和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定位有关。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这两个问题。
刘伯温的特长
“潇洒”的干饭人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作为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的进士。刘伯温在大元朝官场上其实一直混得不太得意。中举之后的刘伯温没有官做。在家待岗了三年后才在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被授予了一个正八品的芝麻绿豆官:江西高安县丞。
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刘伯温一干就是五年。对于他这五年的表现。《明史》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有廉直声”。但是五年不升职谁也受不了。刘县丞一怒之下辞官回家。谁爱干谁干。反正老子不干了。
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休息了一年多的刘伯温再度出山。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儒学提举司。设于各行省所在地。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等事。每司设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人。司吏二人。看来辞官之后也是有所收获的。至少级别从正八品升到了从七品。了不起。
但是这份新工作刘伯温只干了大约一年。就再度辞职回家。此后的八年时间里。刘伯温在老家、丹徒、杭州等地隐居。一直潇洒快活到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这一年。刘先生已经42岁了。自23岁高中进士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只上了不到六年时间的班。真正我辈干饭人的楷模。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碍文人间的花样互捧。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被认为是“再世诸葛亮”的刘伯温出山对付海贼方国珍。《明史》刘伯温本传对其在平叛行动中的表现大加褒扬。以至于笔者都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诸葛伯温”扇子摇几下。方国珍就要灰飞烟灭了。结果呢。元朝大军几次会剿方国珍。来一次败一次。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左丞孛罗帖木儿等一二品高官先后被俘。最终元廷被迫对方国珍实施招安。剿匪不力的刘伯温则再度失业。
转眼又过了8年。时间来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50岁的刘伯温收到了一份来自于南京的工作邀约。虽然对方没有像当年的刘备一样三顾茅庐。赋闲多年的刘伯温还是主动和龙泉人章溢、丽水人叶琛一起再出发。这一次他的主公是一代雄主朱元璋。
天象观察家
蒙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25岁的朱元璋加入郭子兴义军。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成为了一方诸侯。而直到至正二十年才加入阵营的刘伯温。在朱元璋集团中的资历确实太浅了。
那么资历不够。能否靠战功来弥补呢?很遗憾。也并没有。刘伯温归附朱元璋以后的主要工作。更多地在于观察天象。比如当陈友谅奔袭南京。一时人心惶惶之际。刘伯温指出“天道后举者胜”。鼓舞了众将士作战的信心。朱元璋准备出师九江讨伐陈友谅。刘伯温指出“今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天命也”。意思就是此行必胜。当老朱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决战之时。刘伯温又提出“金木相犯日决胜”的说法。
换句话说。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刘伯温更多地以一个术士的形象出现。通过对天象的解释来坚定朱元璋集团的作战信心。至于实打实的战功。无论在《明史》还是《太祖实录》里面。都是找不出来的。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刘伯温和汪广洋一起受封伯爵。汪广洋的诰文中。有“就职从征。剸繁治剧。屡献忠谋。驱驰多难”这样的高度评价。而刘伯温的诰文中。所提到的最大功劳就是“累察乾象。多效谋猷”。说白了还是当一个术士来用。
李善长的能力
君臣一见如故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换句话说。李善长读过书。但是并没有功名。和刘基那些在元朝中过进士的文人是有区别的。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冬天。朱元璋带着徐达、汤和等嫡系小伙伴离开濠州。南下经略定远。最终目标是滁州。
南下滁州途中。李善长求见朱元璋。二人一见如故。熟知历史的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榜样。来激励同样一无所有的朱元璋。同时提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治军纲领。从维度上拔高了朱元璋的视野。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善长是个推崇法家的文化人。这在大老粗聚集的义军中极为罕见。朱元璋有了李善长的辅佐可谓如虎添翼。而他的主公、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甚至也打起了李善长的主意。颇有识人之明的李善长对郭子兴不屑一顾。坚决站到了貌似弱小的朱元璋一边。这反过来让老朱对他更为倚重。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率部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府。其本人出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李善长则是帅府都事。很快老朱攻克集庆。升任龙凤政权江南行中书省平章。李善长则出任参议。李善长既要参谋军事。又要制定规章制度。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时候的刘伯温在干嘛呢?在吟诗作对。享受风花雪月。
太祖为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为参议。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等俱为省僚。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善长。—《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正是有李善长在。朱元璋可以放心地用兵而不用担心粮饷问题。也正是有李善长在。朱元璋可以大胆地御驾亲征而不用担心老根据地的安危。《明史》中对于李善长在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这样描述的:“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吴元年(公元1367年)九月平定张士诚之后论功行赏。吴王朱元璋册封了三位国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三人被封为宣国公、信国公和鄂国公。三人之中则以李善长为首。
对于朱元璋来说。评判手下的功劳。从来不单纯的以战功来计算。在他老人家看来。外出征战和居内留守。其重要性不分彼此。就拿本次平定张士诚之战来说。固然徐达、常遇春等领兵将领自然值得嘉奖。但担负留守重担的冯胜(冯宗异)。其功劳也不能一笔抹杀。在创业阶段。有幸跟着朱元璋这样的老板。想必是人人乐于效劳的。
但从军在外。与经营布置在内者。任虽不同。其劳则一。冯宗异留守京城。军府之事独任其劳。亦宜受赏。—《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大封功臣。共封公爵6人。侯爵28人。伯爵2人。朱元璋在封赏之前特地事先声明“凡今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意思就是本次不管是爵位、俸禄、官职还是排名。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无人可以反对。至于李善长和徐达。这一次同时“进封大国”。李善长封韩国公。在公爵中排名第一。徐达封魏国公。排名第二。但是为了平衡。老朱给了徐达大明第一高薪:岁禄五千石。李善长则是第二高薪:岁禄四千石。
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勚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当年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现在投桃报李。朱元璋也将李善长比作萧何。此时的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韩国公李善长56岁。春风得意。
结语:从加入朱元璋集团开始。李善长一直就是幕僚中第一人。到明朝开国之时。李善长已经为朱元璋兢兢业业地服务了十七年。朱元璋集团所有的法律规章。税收粮草。都是李善长一手操办。在夺取天下的征程中。朱元璋可以没有刘伯温。但却一定不能缺少李善长。这就是为何李善长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而刘伯温只能封诚意伯。岁禄二百四十石的原因。
其他观点:
刘伯温不是朱元璋家乡的人。封公爵。定是文第一。武第二。所以刘伯温没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4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朱元璋,刘伯温,至正,明史,公元,公爵,集团,功劳,天象,资历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三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按照功劳大小封了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分别如下(排名分先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