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时朱元璋百万子孙,为何鲜有类似刘秀、刘备这样的宗亲挺身而出?
原创

明亡时朱元璋百万子孙,为何鲜有类似刘秀、刘备这样的宗亲挺身而出?

好文

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还要怪朱元璋啊。

刘秀、刘备因继承制度递减而沦落为普通人。但正因此他们才具备了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

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皇室宗亲。其爵位继承制度一般都是随着时间延续。爵位递减。直至最后降为平民。

这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血缘的关系。一直由国家养着。越往后。血缘越淡。就更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来为自己创造福利。

题主所说的刘秀、刘备就是这样的情况。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而刘备的皇族待遇则更差。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祖父刘雄已经是平民了。但因为这点关系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到刘备这里。则完全没有任何依靠了。

而对刘秀、刘备来说。正是他们从高处滑落之后。才让他们能看到社会现实。能了解社会动向。能接触到基层民众。他们也因此有了社会阅历和经验。

但是。朱元璋对他的子孙太好了。把他们安排的永远衣食无忧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了皇族子孙的爵位俸禄制度。

在《皇明祖训》的“职制”篇中明确规定。“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

也就是说。无论皇族子孙血缘多远、传多少代。都由国家养着。按照奉国中尉的标准给予待遇。

那这个奉国中尉的待遇是什么呢?

朱元璋给安排好了。“今定米贰百石”。

也就是奉国中尉的俸禄为每年200石。有朝廷提供。奉国中尉的儿子仍封奉国中尉。不再降等。

按照一石120斤计算的话。奉国中尉每年能收到24000斤大米。

这在今天折算成钱的确没有多少。但是在当时。亩产不过两石。这相当于拥有100多亩地的地主啊。这在当时的社会。绝对能算得上是富裕人家。

地主还需要经营管理。但奉国中尉不用。就等着朝廷给他送过来。什么都不用干。

衣食无忧这一点做到了。那皇族子孙不能为国做点事吗?

不行。

最后的结果是。明亡时挺身而出的一个比一个无能

最早起来接续明朝法统的朱由崧。其登位后的国策竟然是“联虏平寇”。还给吴三桂赐爵封赏。

他们真的相信了清兵入关是为了帮助大明消灭大顺。给崇祯帝复仇。他们以为吴三桂借清兵收复了京城。一个个竟然兴高采烈。还称吴三桂“功在社稷”。朝廷还封赏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

然后竟然以为没事了。在南京开始大建宫殿、选秀女。搜罗各种珍宝。花天酒地去了。

再之后的隆武、永历。没有一个能建立像样的政权。

结束语:

人如果脱离社会久了。那么他的生存技能就会被社会淘汰。人也就很难在社会立足。明朝皇族也一样。他们从来没有生存危机。只是发愁怎么消遣。他们没有接触真实的社会。没有阅历和能力。因此。当明王朝遇到危机时。没有一个人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这一切。都要归因于朱元璋的制度设定。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其他观点:



明朝的做法却与汉朝不同。明朝皇帝虽然也是限制藩王的权利。可并没有限制藩王的待遇。明朝可以说只要降生在明朝皇室之家。其一生永享富贵衣食无忧。就是因为明朝皇室后代没有汉朝皇室后代的烦恼。导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况且明朝皇室后代的生活是富贵无忧。

通过以上我们差不多就可以知道明朝朱元璋百万子孙在明朝灭亡之时。为何没有出现刘秀刘备这样的人物了。用我们常说的一句真理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其实明朝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怪罪与朱元璋。主要是刘邦和朱元璋的成长经历不同才导致如此局面。

刘邦则与朱元璋不同。刘邦其起义之前大小也是一位亭长。可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致使刘邦一直不能成家立业。在同乡人眼里如同混混一般。这样的生活遭遇让刘邦看淡了很多。包括自己的后代生活情况。刘邦得到吕雉的垂青才得以成家立业和斩白蛇起义。刘邦虽然最后成为开国之君。可在他们潜意识里并没有想过让后代永享富贵。毕竟刘邦之前独自一人。甚至出现颓废之态。成为帝王之后反而觉得让后世子孙遇到磨难是一件好事。

明朝虽然在国破家亡之计没有出现刘秀和刘邦那样的皇室宗亲。依然不影响明朝在历史之中的地位。

其他观点:

只不过他们既没有能够像刘秀一样成功平定天下、重建朝纲恢复明朝统治。也没有像刘备那样拥有如《三国演义》等众多文学作品加持而使得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而已。

这其中以南明第二任皇帝隆武帝朱聿键最具有如刘秀和刘备的特质。同时也明末最具有代表性的藩王。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中探知到明朝宗室众多却没能挽救明朝的原因。

原因一:崇祯一朝禁止宗室藩王起兵勤王

明朝自明成祖以后鉴于藩王接连造反之事。就禁止各大藩王掌兵。违者给予重罚。

当到明末危局之时。藩王起兵反抗的话就仍会被严惩。隆武帝就是其中之一。

崇祯九年。清军越过长城进攻北京。当时还是唐王的隆武帝。自募兵丁北上勤王。却被崇祯勒令返回封地。并将其废为庶人进行圈禁。

原因二:崇祯死后农民军业已成势。清军也已入关。此时起势为时晚已

宗室成员临时建立起的武装力量拿来对阵已征战多年的农民军或者是清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下是部分起兵宗室成员的记载:

遂平王朱绍焜弘光元年请往河南联络义兵抗清。南京陷后依附松江吴志葵起兵抗清。吴志葵兵败。走太湖依吴易继续抗清。吴易兵败。入闽。为叛徒劫入清营。永历元年被杀。堵阳王朱在鐻永历二年起兵和州。兵败被杀。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三年袭封秦王。永历五年往赴联络秦、豫两省义兵起事抗清。事败被杀。崇信王朱谊㳨永历四年起兵惠州。兵败被杀。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五年往赴联络秦、豫两省义兵起事抗清。事败被杀宜川王朱敬鑃永历六年起兵紫阳县抗清。兵败被杀。

而时间较长的南明小朝廷。又因为皇帝是立的无权无势的藩王。无力掌控朝政。使朝廷其一心共同抗敌。

各种实力派都各自拥立自己的小皇帝。就算共同拥立的有又想要独掌朝政。争当曹操。使得南明内部不仅不配合。反而内斗丛生。

隆武帝一朝也不例外。虽然其想励精图治。改革苛政。然而确无法将政策贯彻下去。

隆武帝南明朝廷最后对内被实权派人物郑志龙给谋夺了权力。最后被当做与清廷谈判的筹码。而被出卖。对外因为血统等原因。还要为正统地位与鲁王相互斗争。

这种斗争的结果是明朝最后的势力内部的自相残杀下消磨殆尽。

最后题目中说所的明末宗室有百万之众是编造的。我在另一篇回到中系统的分析过。这个说法只是一些无良的人。为博人眼球而编造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19

    明朝,刘备,刘邦,崇祯,国中,朱元璋,宗室,皇室,皇族,子孙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19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亡时朱元璋百万子孙,为何鲜有类似刘秀、刘备这样的宗亲挺身而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19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还要怪朱元璋啊。刘秀、刘备因继承制度递减而沦落为普通人。但正因此他们才具备了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