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
明朝开国。太祖洪武。猛将云集。当真是天命所归!
其中有淮西二十四将流传至今。声名远播!
淮西二十四将。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这里要注意。有些著名的功臣如常遇春、邓愈等。之所以不在这二十四将之列。不是说他们没这个实力。而是因为淮西二十四将特指在1354年。朱元璋南下定远准备单干时。从700多名淮西子弟兵中挑走的二十四位骨干成员。而常遇春和邓愈都是在1355年前来投奔的。在此之前二人各有归属。
下面我们来分类介绍
第一类:铁杆中的铁杆
1、大明长城——徐达
徐达是大明赫赫有名的第一功臣、第一统帅。跟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同乡发小。生前因功封为魏国公。去世后追封为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他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因而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为人严谨。寡言务实。智勇双全。善于安抚士卒。在军中。他的军令一旦发出便不容更改。诸将领遵奉他的军令都凛然畏惧。而他在太祖面前则极为恭敬谨慎。从不敢居功自傲。
说起来也巧。开国六世袭国公中。只有魏国公一脉实现了世袭罔替。代代受皇家器重。镇守南京。与国同休。
2、创始引路人——汤和
汤和也是朱元璋的发小。关系比徐达还近。是一条街上玩到大的伙伴。后因功封信国公。去世后追封东瓯(ōu)王。
元末烽烟四起。汤和比朱元璋更早加入农民起义军。当时。汤和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因功做到了千户。于是写信给在皇觉寺蛰伏的朱元璋。让他来一起干事业。朱元璋的能力远超常人。汤和始终以他马首是瞻。很快朱元璋因为立功。级别便超过了汤和。朱元璋从此踏上了传奇的创业之路。
汤和还是明初著名的抗倭名将。提到抗倭。通常大家最熟的是戚继光。其实倭寇之乱明初就有。朱元璋派汤和抵御之。颇有成效。
3、百战郭老四——郭英
郭英早年与其兄郭兴追随朱元璋。担任宿卫。颇受朱元璋信重。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
郭英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地。一生大小五百余战。功勋卓著。
洪武十七年。因功封为武定侯。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
郭英一生侍主恭敬。朴实勤谨。懂得进退。因而躲过了洪武晚年的功臣大屠杀。成为屈指可数的几个幸存老将之一。
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在家中病逝。追赠营国公。
第二类:壮志未酬身先死
1、忠烈黑将军——花云
花云是一员悍将。身材魁伟。面孔黝黑。勇烈无双。起初宿卫朱元璋左右。南征北战。屡立功勋。后被朱元璋提拔选任。镇守太平。
当时。朱元璋的势力在短短数年间快速扩张。这引起了西边陈友谅的忌惮。于是陈友谅大军顺江而下。进攻朱元璋的地盘。太平之战爆发。
太平经营未久。兵少将寡。花云坚守城池。力战不退。最终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英勇牺牲。死后因功追封为东丘郡公。
2、临危不惧——耿再成
耿再成是朱元璋的早期武将。投奔朱元璋后。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设伏大败元军。为朱元璋赚足了谈判的资本。令其割据地滁州得以保全。
至正十九年(1359年)十一月。耿再成攻克处州之后留守。在庆元县击败元将石抹宜孙。从而使处州得以安定。为朱元璋初期巩固地盘作出了贡献。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耿再成仓促间难以应对。为叛军所杀。死前拼死冲杀。毫不畏惧。朱元璋听闻后。十分惋惜。为其立庙祭祀。追封为高阳郡公。
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
3、虎父虎子——耿君用
耿君用早期随朱元璋渡江。任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1356)。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张士诚放弃攻打镇江。移兵奇袭宜兴。耿君用不及防备。城陷沦陷。力战而死。他的部众由其子耿炳文继续率领。值得一提的是。耿炳文也是明初的名将。
4、莽力士——郑遇霖
至正十五年(1355年)。郑遇霖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攻打芜湖时战死。其部众由他的弟弟郑遇春继续率领。(其他细节参见后面的郑遇春部分。)
第三类:功成名就
1、东南铁壁——吴良
吴良是安徽定远人。早先是朱元璋的帐前先锋。后因功受封江阴侯。去世后追封江国公。
看他的爵位可以联想到。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守卫东南门户江阴。以抵御东部强敌张士诚。
后率军赴广西平蛮。洪武十四年病逝于青州。
2、靖海将军——吴祯
吴祯是吴良之弟。和其兄一样。最初都是朱元璋的帐前先锋。早期随吴良、常遇春等人转战各地。屡立战功。他尤其擅长水军。曾率领水师在琉球海域击败倭寇。后因功封为靖海将军。靖海侯。洪武十二年在京师病逝。追封海国公。
3、九箭悍将——陈德
陈德起初是朱元璋的帐前先锋。从征朱元璋。屡立功勋。曾经为救朱元璋。身中九箭不退。悍勇死战。后来接连升任大都督佥事。
北伐时。随大将徐达收复中原、山西、陕西等地。因功封临江侯。后随大将傅友德收复四川。再后与冯胜一起经略西北甘凉地区。皆获胜绩。
洪武十一年去世。朱元璋停朝三日。追封杞国公。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称其征西时犯错被斥责。于是和胡惟庸勾结。不过好在陈德那时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本人没有受罪。
4、以少击众——顾时
顾时从太祖开创基业。积累功劳从百夫长做到了元帅。在对战张士诚时。他就身先士卒。以少胜多。武勇与谋略兼备。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洪武元年。拜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后来参与北伐。亦有以少胜多的功绩。
洪武八年。顾时被派往北京守城。任上因终日饮酒作乐。不理军事。被朱元璋剥夺俸禄。
洪武十二年去世。朱元璋停朝两日。追封滕国公。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胡惟庸案发。顾时位列胡惟庸党朋之首。其子顾敬因此被杀。爵位也被削除。不过和陈德一样。顾时去世得早。本身没有被波及到。
5、一锤定音——华云龙
华云龙初随朱元璋一路创业奋战。屡立战功。尤其是龙湾之战。华云龙在逆势下。决死一击。使得明军打破僵局。赢得关键性胜利。洪武三年。论功行赏。受封为淮安侯。
后来。华云龙巡边云州。又大破元军。使得边境安定。此外。华云龙还修建了燕王朱棣的府邸并增筑了北平的城墙。
洪武七年(1374年)。有人弹劾华云龙擅自居住在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还越级享用元朝宫中的物品。于是朝廷召回华云龙。华云龙在回京的途中去世。
6、战不解甲——郭兴
郭兴擅长骑射。膂力过人。最初在郭子兴帐下。后来朱元璋崭露头角。郭兴与弟弟郭英暗中转投朱元璋。以宿卫身份追随左右。
至正十七年(1357年)。郭兴随徐达围攻常州。郭兴连续七个月不解战甲。攻克常州后。郭兴受到最高赏赐。
郭兴追随太祖一路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受封巩昌侯。这还是因为他不守法纪。被降低封赏的结果。
洪武十六年(1383年)他巡行北疆。回京第二年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陕国公。
后来郭兴因为牵扯到胡惟庸案。被削除爵位。好在人早就去世了。
7、急流勇退——张龙
张龙是濠州人。朱元璋的同乡之一。也是少数没被政斗牵扯的老将。张龙从开始就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因功受封凤翔侯。
张龙为人通透。知官场是非多。难以周全。便于功成名就之后。告老还乡。做一个富贵闲人。
洪武三十年去世。得以善终。
8、勇往无前——胡海
胡海早年曾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主动归附朱元璋。胡海作战悍不畏死。屡战屡伤。所率部众无不士气高昂。深受朱元璋赞许。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胡海被封为东川侯。
五年后。他以征南将军身份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班师后。上表请求还乡养老。得到金银玉帛等诸多赏赐。其人不恋权位。懂得进退。可见一斑。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胡海病逝。得以善终。
9、海事高才——张赫
张赫早年从太祖转战各地。后镇守福州。遇倭寇作乱。太祖命其剿倭。颇见成效。
他后来又开辟海路。以运输粮草到辽东。解决了太祖极为头疼的问题。张赫极为善于海事。因而太祖令他专职都督沿海事务。
洪武二十年十月。因功封航海侯。后病终。追封恩国公。
第四类:晚节不保
1、尽心用命——费聚
费聚年轻时精通武艺。相貌伟岸。因而受到朱元璋器重。早期帮助朱元璋招降张家堡的民兵。立有创始之功。
而后。他参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割据势力。因功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平凉侯。之后又随军平定云南。讨平蛮族叛乱。镇守贵州、云南等地。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费聚因牵扯入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
五年后(1398年)。朱元璋亲自为其平反昭雪。并赐“费氏聚公忠烈千秋”匾额一块。
和陈德、顾时不同。费聚活得久。反而赶上了胡惟庸案的波及。着实是晚节不保。虽然多年后得以平反。但人也死了。罪也遭了。实际意义不大。
2、赛田豫——唐胜宗
朱元璋起兵之初。十八岁的唐胜宗便追随左右。从南方定基业到北上收旧土。都多有参与。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年)。唐胜宗受封延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北方收复后。唐胜宗又受命巡视地方。其中以镇守辽东时。最有建树。人皆赞颂他赛过当年替曹魏牧边的名将田豫。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唐胜宗因被判为胡惟庸党而被诛杀。爵位削除。
3、居高显忧——陆仲亨
陆仲亨少年跟随朱元璋。作战英勇。积功升迁很快。他一生主要在南方战场攻伐。功劳颇多。洪武三年。受封吉安侯。
后来。他和唐胜宗因擅自乘坐驿车而被削爵。不久。表现不错的二人又一起被复爵。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时。审判官要求追究陆仲亨。朱元璋念及多年心腹情谊。下令不予追究。
洪武二十三年。陆仲亨被告发与胡惟庸通谋。意图不轨。因而下狱被杀。
朱元璋在处置他前曾说:“我常常奇怪。他为什么身居贵位却面有忧色。”
4、贤力士——郑遇春
郑遇春与兄长郑遇霖都以力大勇猛著称。不过。郑遇霖与人冲突。想暴起杀人。被郑遇春劝阻。因而大家都称赞郑遇春贤良。
早期郑遇霖在芜湖战死。郑遇春兼领其兄部众。随明军南征北战。功劳卓著。受封荥阳侯。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因牵涉入胡惟庸案。被杀除爵。
5、定南砥柱——陈桓
陈桓是太祖同乡之一。追随朱元璋南征北讨。从创立基业到平定江南、伐蜀、攻云南。战功卓著。受封普定侯。
洪武二十年(1387)。他同靖宁侯叶升征东川。俘获甚众。于是太祖令他总制云南诸军。之后。他再平九溪洞蛮。在当地立营堡并且屯田。
等还朝时。蓝玉案爆发。陈桓被打为蓝玉党而被处死。将军一生戎马。却被政斗席卷丧命。十分可惜。
结语
以上淮西二十四将。除了李新材具体事迹不详。其他人中:铁杆心腹有3位。中间牺牲的有4位。功成身退的有9位。不得善终的有7位。
总之。淮西二十四将都是应时代而生、功劳卓著的猛将。后面的命运出现差异。其实更多的是个人的性格和选择的问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5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朱元璋,至正,太祖,战功,爵位,二十四,卓著,云南,南征北战,功劳
没想到大家都对朱元璋麾下的淮西二十四将都有谁,其中谁比较厉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明朝开国。太祖洪武。猛将云集。当真是天命所归!其中有淮西二十四将流传至今。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