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民国的时候。诗词已经没有唐诗宋词的辉煌。甚至连数量也追不上了。但是打油诗却非常盛行。因为打油诗好做。也比较贴近白话。更有趣的是。打油诗的讽刺效果往往令人捧腹大笑。拍案叫绝。
一、把八大胡同的名字写进打油诗。
八大胡同不是一条胡同。是八个胡同的合称。它们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于是有好事者。将这八个胡同的名字串成了一首打油诗: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石头城。
(陕西巷口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
(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
(王广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
(万佛寺湾系一小横巷。西通陕西巷。东通石头胡同)
二条营外路纵横。
(大外郎营、小外郎营系一巷。折为二条。北通李铁拐斜街。南通韩家潭)
貂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
(胭脂胡同)
二、民国打油诗小王子张宗昌
民国军阀张宗昌喜欢附庸风雅。看见别人作诗。他也跟着凑热闹。你还别说。他作的诗。非常有趣。是我解乏的灵药。是我快乐的源泉。每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就拿出张大帅的诗集沏茶焚香拜读一番。然后立马就感觉心情豁然开朗。人生柳暗花明。
你信你看下面这首:
《刀削面》
你看这个面。
它又长又宽。
就像这个碗。
它又大又圆。
噫。好像不对。对不起。拿错了。
换张大帅的: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是不是跟上面那首《刀削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形象又风趣。
如果说上面那首《刀削面》是共和国五言打油诗第一。那么张大帅这首七绝打油诗《游泰山》。称为“孤篇压倒民国”也不为过。哈哈。
我们知道。山东自古两大著名景色。一是泰安的泰山。二是济南的大明湖和趵突泉。张大帅既然作为地道的山东人。歌咏完泰山。就不能不歌咏一下大明湖。以示毫不偏袒: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明清诗人追求性灵一说。像明代的公安学派。就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特别是清朝的才子袁枚。更是对性灵推崇备至。
什么是性灵呢?就是作诗的时候。不过分追求韵律的协调。不过分追求文字的雕琢。提倡表现诗人真实的个人想法。写诗以自我为出发点。追求一个真字。像黄庭坚江西诗派那种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字不用典的诗词。实在乏味。不如性灵派的诗自然形象有生趣。
张大帅可谓得性灵一派的精髓。袁子才九泉之下得此亘古未见油菜花之传人。恐怕要踢棺材板了。哈哈。
三、李敖监牢打针打油诗
李敖曾经蹲过多年大狱。这个我们都晓得。他也写过很多在监狱里的经历。其中有一首打油诗。是他对监狱里看病打针场景的描写。非常别致而有内涵:
大牢阴气阴森森。
排队看病如狼奔。
兽医下令齐脱裤。
只换屁股不换针。
这里面隐藏的黑暗。想想就令人害怕。
李敖一生很崇拜胡适。在胡适七十岁的时候。李敖写了三十首打油诗敬贺胡适七十大寿。
我们都知道胡适爱打麻将。即便到了美国。也照打不误。所以里面有一首写胡适打麻将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
旧梦应该梦老妻。
卫生麻将随处打。
纽约却闹三缺一。
胡适怕老婆尽人皆知。李敖少不得要调侃几句:
女人本来就是蛇。
家中专门怕老婆。
博学兼攻惧内史。
余暇收集火柴盒。
四、杨虎城将军年轻时的一首诗。看着很打油
他年轻时也是一位激情澎湃的报国青年。曾写过一首诗以壮志自誓。可是我左看右看。觉得这首诗很打油:
西北山高水又长。
男儿岂能老故乡?
黄河后浪推前浪。
跳上浪头干一场!
这首诗很豪迈。让人读了热血澎湃。第三句化用了古人之诗句:“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还可以铁锁横江从容以对。黄河后浪推前浪则是泥沙俱下。却如何抵挡?
跳上浪头干一场!这一句可见杨将军气势的勇猛。
五、刘半农的抬杠打油诗——为杠精正名
刘半农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语言学家。“她”这个字就是他创造的。
此人跟鲁迅和钱玄同都是好朋友。可是钱玄同这个人喜欢抬杠。没事儿就跟刘半农抬杠。刘半农也乐于被抬。两个老顽童以抬杠为人间一大乐事。刘半农还写了一首抬杠打油诗为杠精正名:
闻说杠堪抬。无人不抬杠。
有杠必须抬。不抬何用杠。
抬自犹他始。杠还是我杠。
请看抬杠人。人亦抬其杠。
六、周作人著作中提到的志明和尚叫春诗
春叫猫儿猫叫春。
听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亦有猫儿意。
不敢人前叫一声。
虽然这老僧是明朝的。不算民国的。但是禁不住他的诗太有趣了。再录一首吧:
闲看乡人下屎棋。
新兴象有过河时。
马儿蹩脚由他走。
我只装呆总不如。
老和尚看人下象棋。两个乡下人棋艺低劣。象竟然能过河。马别着马脚也能跳。所以谓之屎棋。
但是老僧观棋不语真君子。看破不说破。不但装傻充愣。还看得津津有味。时而开口夸奖两个棋手。说自己自叹弗如。这老和尚真有趣极了。
其他观点:
民国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打油诗。其中很多是对实事的讽刺和戏谑。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如鲁迅先生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其他观点:
首推姨太太多、钱多、枪多的“三多军阀”张宗昌。
这厮据说看上哪个女子了。就在这个女子的门口挂上“张公馆”的牌额。然后派一个大头兵在门口站岗。
闲话少说。张宗昌原是山野草莽。发迹之后。找了前清状元彭寿年教学。出版了《效坤诗抄》。
效坤是张宗昌的字。在这本诗抄里全是张宗昌写得打油诗。
其一: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其二:我看泰山黑黢黢。下头粗来上头细。若是将它倒过来。上头粗来下头细。
其三:天上一道雷闪电。我猜玉帝在抽烟。忽然又是一闪电。玉帝又在打火镰。
……
其不学无术。然而又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可笑之至。说多了简直浪费笔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66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打油诗,胡同,胡适,大明,泰山,性灵,大帅,李敖,陕西,民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国时期有哪些很有趣的打油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民国的时候。诗词已经没有唐诗宋词的辉煌。甚至连数量也追不上了。但是打油诗却非常盛行。因为打油诗好做。也比较贴近白话。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