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北上广深是中国一线城市。也是世界一线城市。北上已经是世界10强城市。广深也已是世界20强城市的入门者。北上广深之后中国下一个一线城市是谁。答案简单非杭州莫属。理由如下:
一。杭州是中国经济创新第二城。是阿里巴巴。蚂蚁科技。网易等中国10大互联网企业总部。二。杭州止6月底本外币存款余额5.21万亿。仅次于北上深广。远超成都重庆一万亿远超天津武汉二万亿。公共财政收入也超过广州苏州重庆。名列中国第四位。三。杭州2019净流入人口55.4万中国第一。今年上半年35岁以下流入人口超20万又是中国第一。2016至2019连续四年成为中国卖地第一城。上半年卖地1814亿远超北上广。以上二项数据还会继续廷续。充分显示杭州朝气蓬勃是世界超级人气城市。四。2022亚运会完善了杭州的地铁。机场与体育设施。巩固了杭州作为中国第四国际机场的枢纽地位。2022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将同时建成。和浙江大学组成中国第五科教强市基石。五杭州是千年天堂城市。也是中国民企第一城。20家千亿级企业。本土全球500强今年将达七家并列上海深圳。上市企业220家仅次于北上深。吉利汽车。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未来三年都有望成为五千亿级强企。六杭州是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也是中国山水第一城。杭州湾。钱塘江。新安江。大运河。千岛湖。西湖。相湖。西溪。天目山。莫干山。龙井茶山。为杭州打造世界名城。世界品质之城打下坚实的后盾。
2030年杭州人口将达1700万。世界城市20强将变成灿烂现实!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城市化、工业化是贯穿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年的56.1%。数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创造出了更多的劳动价值。这是中国增长的根源之一。
经常在国内外出差、交流。让我对不同城市产生了很多直观印象。“城市”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制造”的最大产品。它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提升经济效率。提高人民福祉。
城市化、工业化是贯穿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年的56.1%。数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创造出了更多的劳动价值。这是中国增长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居住在城市的7.7亿人口中。大约有2.4亿左右没有城市户籍。进城不落户。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不能和户籍居民有同等待遇。这是中国增长的另一面。即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欠债的、没有和城市建设更加同步的那一面。所以“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的“城市中国”会有哪些新的看点?我会尝试从“世界城市”的角度作出回答。
我的基本看法是。由于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不出意外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且目前每年创造的GDP增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所以中国一些城市的经济规模必将在世界城市中位居前列。美国有十多座“世界城市”。分布在东西海岸、中北部、中部、南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中国未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这要求中国的城市建立新的“世界观”。尽早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展开新思考。促进新发展。城市服务于人。也依赖人。“世界城市”要建成。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和向着世界市民、世界公民方向的努力。
中国会涌现出怎样的世界城市?
根据日本权威城市排名机构“森纪念财团都市战略研究所”的发布。2015年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四位依次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分列第6、17、18位和32位。该排名涉及全球40个城市。亚洲、大洋洲13个。欧洲16个。北美洲9个。非洲1个。南美洲1个。使用6类指标:经济、研究和发展、文化互动、宜居、环境和交通方便。上海、北京排名不高的一个原因是。在环境单项排名上垫底。
在中国从事研究的机构对中国城市的评价更高。麦肯锡在2012年预测。到2025年。当时世界城市的前600名阵容将发生显著变化。有136个发达国家的城市将会跌出排名。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届时中国将有151座城市跻身世界前600城市。该研究预测上海、北京将与纽约并列成为世界上未来发展最快的“三巨头”。深圳在GDP、GDP增速、总人口、家庭总数和年收入2万美元以上家庭数等指标方面。将跻身全球前25大城市行列。
在我看来。世界城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综合影响力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world class city)。一种是经济和人口规模意义上的世界城市(world city)。一种是特色型的世界城市。如风景名胜、奥运会举办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在三种方向上。中国城市都大有可为。
中国有没有、会不会出现世界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中国会涌现怎样的世界级城市?涌现出多少世界城市?
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上海。上海市委刚刚审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体现了这方面的新思维。这个总规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有三点:一是将上海的城市愿景确立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在原有的四个国际中心之外又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体现出上海对世界城市的理解是综合的、全面的世界级城市。而不是经济这个单向度的;
二是强化自我约束。提出“到2040年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从上一轮规划确定的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用地比重”。其中的200平方公里还要作为“留白”。上海还提出在2040年将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些指标显示出上海所追求的发展模式不是“吃光用尽”、“见缝插针”的外延扩张。我们没有聪明到能够代替子孙后代把所有东西都规划好的程度;
三是“上海2040”有一些特别具体的以人为本的反映。比如将中央商务区(CBD)改称为中央生活区(CAZ)。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建设城市副中心布局。城市副中心的公共资源也参照大城市标准。打破原来的层级式城郊布局;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同时突出绿道建设。设置骑行、步行、复合三类慢行道。形成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闲骨干网络。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指向。是通过创新实现城市价值的提升。让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城市。不只有经济、而且有生态和人文的城市。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要到今年底才能出来。到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京沪的异同。
除了上海、北京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中国应该还会有十几座城市。在成为中国的区域中心的同时。也跻身世界城市的行列。中国也会有一些城市(如西安、桂林、敦煌)。依靠独特禀赋成为特色型的世界城市。
从世界城市角度看中国一线城市
如果不计算香港、台北的话。北上广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的四座一线城市。因为它们的GDP一直是中国最前列。而假如是从世界城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在经济之外还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鲜明的城市特色。一线城市会不会有变化?
中国目前GDP在1万亿以上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的GDP分别是9600多亿和9400多亿。很快也会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之后是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大连、郑州、沈阳和烟台。我认为。这20座城市的前12座基本都是世界城市候选对象。后面8座距离比较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虽然单就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杭州的自然禀赋不必说。G20峰会大大提升了杭州的世界性影响力。接下来杭州还有2022年的亚运会。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目前第三产业比重接近6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0%以上是在杭州的企业。杭州市长张鸿铭说。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第一。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绍这是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第二。峰会以后。杭州正逐步成为人才的洼地。各路精英、海归人员、高端人士向杭州集聚;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外资都愿意到杭州来投资发展。”
杭州的政策红利还包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鸿铭说。“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可以说现在杭州的创新在全国处于前列。除了北京、深圳。那就是杭州。”
杭州的企图心毫不掩饰!但这可能正是其成功的原因。对比和杭州同为“天堂”的苏州。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苏州就是苏州”、“不是距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的说法。反而有不少苏州官员说。苏州更希望融入上海。借力上海。苏州不是省会。它要受江苏省的领导。吴文化和越文化的风格也有不同。经济成分也有区别(江苏国企成分远多于浙江)。所以苏州没有杭州那样的雄心勃勃和大胆想象。苏州的GDP比杭州多40%。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我对比过那里和上海张江。就生态论苏州要好很多。可是。谁更像一线城市呢?我觉得是杭州。
从世界城市角度。我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应该是五座。上海、北京是一个层面。是世界级的(world class)。且经济总量比后面的广州、深圳、杭州要高出一个级别。这是一线城市的2+3结构。如果更注重城市的创新权重。则北京、深圳、上海是一个层面。深圳的创新能力是世界水平。而杭州、广州在一个层面。这是一线城市的3+2结构。
广州仍是中国GDP排名第三的城市。但深圳、天津追得很紧。更重要的。自林树森时代之后。广州在打造突出的服务功能方面缺乏想象力、品牌抓手和战略举措。在林树森那个时候。他竭尽全力打造了枢纽型的新机场、广州港以及汽车工业。使广州无论从功能还是产业体量上都保住了全国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到了万庆良。既没有真正的宏图大志。也不务实。在广州有投资的一家上海民企告诉我。他们在广州已经签约了。隔了大半年。万庆良让他们在上海的广州签约会上再签一次。他们问我:广州不是很务实吗?怎么也玩虚的了?
北京、上海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州比不了。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还是大有文章可做。要自己给自己“造牌局”。营造大空间大舞台。或曰:像G20这样的大项目都是国家定的。但不敢想、不敢提、不敢试。就连可能性也没有了。
成都、重庆会不会成为一线城市呢?我的答案是。暂时不可能。成都一直希望成为“第四城”。现在看前五都难。这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主要领导人出现了问题。虽然未必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但是从国内外影响力的角度。一下子就失了很多分。“重庆现象”一度全国闻名。我仔细对照过四座直辖市的财政预决算报告。重庆和京津沪的支出规模差不多。但本地财政收入差很远。很大程度靠中央的转移支付。中央给钱当然有效。但是城市内涵的提升。不是表面见效那么快的。
中国城市排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重视排名。城市GDP排名、百强县排名都如此。排名相当于一种品牌定位。
菲利普·科特勒说。品牌化的城市具有明显的顾客利益。包括居民利益、投资者利益、旅游者利益、潜在顾客利益。一个建立了品牌的城市。对内对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一位营销学界的权威凯文·凯勒在《战略品牌管理》中指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
最近。我翻看中国城市的GDP百强排名(2015年数据)。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省域四强拥有最强城市军团。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拥有最多的全国城市百强。广东21个省辖市有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山东17个省辖市15个进入全国百强。浙江11个省辖市8个进入全国百强。广东总量第一。但各地发展均衡程度不如江苏。广东、江苏各有四个城市跻身全国城市前30。广东是广州、深圳、佛山(15)、东莞(22)。江苏是苏州、南京、无锡(14)、南通(24)。
经济中心不一定是省会城市。不是省会城市而能跻身全国前20位的城市有8座:深圳(4)、苏州(7)、青岛(12)、无锡(14)、佛山(15)、宁波(17)、大连(18)、烟台(20)。
增速最快的是中西部城市。长沙、重庆、武汉、贵阳、南宁与西安在过去十年增速最快。东部比较突出的是天津滨海新区。东部的无锡、青岛都曾是全国城市前十。现在被成都和武汉代替。东北振而不兴。目前排名最前的城市是大连(17)。郑州(18)已经超过沈阳(19)。应该很快赶上大连。长江中上游城市的增速较快。如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成都等。
外向型、资源、重工依赖的城市表现欠佳。曾经的外向型经济样板苏州、无锡、宁波、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在增速表现上不如省会城市如杭州、福州、南京、郑州、长沙、合肥。资源依赖型或重工依赖型城市如太原、石家庄、沈阳、长春、大连、大庆、榆林。表现不好。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从当年的看广东、看浦东、看滨海新区到今天中西部城市增速领先。的确如此。这是更加依赖内需的必然结果。也是在更大空间推动城市群建设和区域整合的结果。以河南为例。目前郑州占河南省的GDP不到20%。而成都、武汉占全省GDP的比重都在35%以上。如果加速郑州和开封以及周边区域的一体化。经济体量可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创新永不停”也是“城市中国”的图景。比如深圳。直到今天仍然锐气十足。不减当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81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城市,杭州,中国,上海,世界,苏州,广州,深圳,这是,北京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上广深之后,中国的下一座一线城市会是哪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北上广深是中国一线城市。也是世界一线城市。北上已经是世界10强城市。广深也已是世界20强城市的入门者。北上广深之后中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