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宝莱坞都是电影处理拍摄集中起来,中国对应的是什么?
原创

好莱坞宝莱坞都是电影处理拍摄集中起来,中国对应的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在过去的2019年里。从年初口碑极佳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到暑期档里引来全民关注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国庆档为祖国生日巨献的三部主旋律大作。一部部爆款电影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叹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如今已经十分成熟。

不过要承认的另一个事实是。我们的电影工业化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不管是在专业化的细密分工上。还是在全产业链的发展上。都还有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尽管现在每年不乏好作品诞生。但我们还是与标准的工业化水准有差距。尤其是和好莱坞的分工模式与全产业链制作流程对比。我们的前路仍然漫漫。

这个其实是因为国外的电影行业起步较早。回顾一下我国电影近几年的发展。在年度票房总盘上一直每年持续增长。电影类型也在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在工业化初步探索阶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整个电影市场里还是存在太多想要快速成功、立刻盈利、短期赚钱的问题。缺乏长期稳定生产电影的大局观。

这就形成了电影在制作过程中缺乏细密分工和整体布局。即使是大公司也非常依赖大大小小的导演工作室或者导演团队。其次。许多投资者以投机取巧的目的进入到这个行业。想要快速致富。结果导致行业内骗子横行。造成了没有人想要好好拍片。一群人拿着PPT到处融资的病态局面。最后。行业内专业人才缺乏培养空间。中国电影目前还是过分依赖导演、演员、制片人的个人知名度。但电影业里其它职位并没有被足够重视。也没有未来规划。

好莱坞比起我国电影产业最大的优点可以总结为三点:类型成熟、规模庞大、产业链完善。

好莱坞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就为每部要上映的影片指定严格的类型分类。这也让不同的影片有了不同的标准化规格。致使影片能够像商品一样在流水线上制作与包装。从剧本创作开始一直到最后上映。最大限度的提高票房收益。所以我们看到早期好莱坞从西部片到音乐片再到黑帮片都能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近十年超英电影火热。也和好莱坞类型标准统一。能够针对观众爱好用固定规范制作超英电影有关。与之相比。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类型片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很多影片连自己的类型都没有明确定位。

中国电影现在就是缺乏制作环节上每一环的专业人才。与上文所说的一样。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于导演、演员和制片人的个人名气。这其实就是产业链不完整的体现。

我们的电影工业化还在起步探索阶段。距离好莱坞那般成熟完整的体系还有距离。不管是影片质量、人才质量还是产业链完整度方面都还有很长路要走。因此中国电影工业化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段任重而道远的艰难跋涉。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制作技术与内容创作的不断进步。再加上我国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未来一定能把中国电影工业化做到成熟稳定。让爆款不断。让观众有眼福。

总之。国外的电影行业起步早。比我们成熟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在的行业规则越来越成熟工业化。希望中国未来的电影事业能够越来越好吧。






其他观点:

好莱坞的成功模式

好莱坞。本来指代的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一个偏僻的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拍摄场景和条件。在1908年之后。美国的各地制片方都逐渐向此处集中。慢慢地成为了美国电影制片业的重心。美国的八大影片公司均在此处。因此。很多的电影人也热衷将“好莱坞”比作是“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词。

到了20世纪中后期之后。八大影业的调整和变革。好莱坞影业也加速了资本的整合。扩大市场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高科技产业融合。共同催生出新的生机。

比如华纳。迪士尼等集团通过控制生产。跨媒介经营。灵活分工合作。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在进入21世纪初。面对着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欧洲。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却以其深厚的资本根基和市场基础在电影市场上独占鳌头。

在2006年。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票房价值。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高效商业运作方式

对于好莱坞来说。高度的商业化和高效的商业运作方式一直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人们常常将“好莱坞”比喻成“梦幻工厂”。

好莱坞利用成熟的商业模式。紧跟在影片背后。美国影片深入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更多的商品销售。而更多的商品销售也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影片的宣传和造势。这两者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也成为好莱坞商业战略的基本雏形。

2。产业系统化

好莱坞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因为其产业的系统化。它包含了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以及放映等各个层面。同时也包含了电影上映之后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相关领域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好莱坞对于电影产业横向以及纵向的整合。

印度宝莱坞。催生中国对于宝莱坞的想象

近几年来。《摔跤吧!老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口碑佳片的播出。宝莱坞电影在中国的持续走红。也刺激着中国的从电影工业想象。

1。全球产量最高的电影生产基地

印度的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常常和美国的好莱坞影业相提并论。

在印度。一共有三大影视基地。分别是宝莱坞。凯莱坞和托莱芜。这三大影视基地所生产的电影各有其特点:

比如宝莱坞主要生产的影片多为大量的歌舞和影片内容的结合。受到中下层民众的热衷;

而托莱芜的电影主要偏重于文艺人士。新潮时尚。适合少数的知识分子;

而凯莱坞崇尚的是商业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次来吸引更多的青年;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近几年来。印度生产的故事片的产量都保持在世界的第一位。远远超过了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中美两国。

2。国际电影公司青睐的外包基地

印度在承接电影之作外包业务上。一直都保持着多方面的优势。比如相对成熟的技术。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以及数量的英文语言。这都成为了北美地区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的后期制作外包基地。可以提供更多的外包服务包括剪辑。制作。音乐以及画面特效等。其成本却只是美国的25%。英国的16%。

比如在2007年。孟买的Prime Focus曾经为好莱坞电影《惊变28周》做了后期的相关制作工作。积极嵌入了全球的价值链。将外包作为其亮点和增加电影的贸易额和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国际知名度。

曾经有专业人士将宝莱坞的成功归功于对于好莱坞的模仿和借鉴。因此也提出了建设所谓的“华莱坞”的想法。其实。宝莱坞的成功并非是简单的对于好莱坞的工业模仿。而是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处适合自己的电影工业的逻辑道路!

好莱坞的成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经济的自由化改革的必然之路。在当时。以孟买为核心的印地语电影工业日逐渐底层民众廉价娱乐的刻板思想。将原来供印度中下层人民摆脱压力和逃避现实的理想和大众化文化融合。让影片进入了国际主流电影市场。这一电影工业。也和好莱坞有相似的关联性。

中国电影工业的现状和突破

在国内。大部分电影人分为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倾向于生产中国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二是。国内市场的艺术片创作;

去年国产片《我不是药神》以其少有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了国产片的一匹黑马。也反映了当下电影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浪潮中。虽然该片在叙事流程上模仿《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但是在意义表达上却能够找到和印度宝莱坞相似的风格和路线。

对于中国的电影工业来说。占据绝大部分人口比例的工人和农民也经常被电影工业和故事题材忽略。因为他们不是电影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所以。被电影营销的数据统计排除在外。

然而。2018年。一部立足于社会底层的《无名之辈》的高票房和高口碑影响。也让越来越多的电影热思考现实主义和下沉市场的回归。

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曾经一度被认为“跟不上潮流”的亟待抛弃的传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潜力是巨大和超然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新方向和发展。也超越了简单对于好莱坞以及宝莱坞电影工业的模仿和复制。

立足与中国本土的叙事逻辑和题材。也满足了更多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

所以可以根据自身的多元化来构建中国电影的多元性和普遍性。从而跳出对于好莱坞和宝莱坞的束缚窠臼中。发展出真正属于崛起的中国新时代电影突破方式与电影形态。




其他观点:

1.体系好莱坞拥有着一套工业化流程的标准电影拍摄方法。不管是什么电影。都是进行标准化创作的...

2.演员好莱坞的演员大多比较敬业。专注演员的工作。比如拍《碟中谍》系列。阿汤哥所有的惊险动作...

3.特效我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

4.剧本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

5.道具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2:33

    好莱坞,电影,影片,中国电影,中国,印度,宝莱,美国,成熟,工业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2:33

    没想到大家都对好莱坞宝莱坞都是电影处理拍摄集中起来,中国对应的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2:33

    首先。在过去的2019年里。从年初口碑极佳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到暑期档里引来全民关注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