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赋》有哪些槽点?
原创

电视剧《大秦赋》有哪些槽点?

好文

热门回答:

我前两天刚看了9集。现在说说我的看法。

不可否认。《大秦帝国》系列在当今的古装剧中的确是一股清流。不管是制作还是剧情在国产剧中都是上流。前几部无论是《裂变》还是《纵横》、《崛起》都不错。不过。就目前《大秦赋》的剧情来看。我对它能否延续之前的好评感到怀疑。就目前的集数来看。《大秦赋》有以下几大硬伤。

第一:剧情的穿越

在看秦国和赵国的战争场面时。我总是有种看三国演义的感觉。为什么?

马镫! 我去。汉朝前有马镫?你不是在逗我吧。马镫是汉朝发明的好吧。而且马镫的出现直接改变了战争的形式。这里我先普及一个知识。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中原人是不会骑马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敢。先秦时期。人有一个陋习。那就是不穿裤子。别被影视剧骗了。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来看。赵武灵王前中原人是不穿裤子的。既然不穿裤子。那怎么骑马。想断子绝孙吗?

那马是用来干嘛的?那时候。马不是用来骑的。是用来拉东西的。就跟驴子一样。打仗时。驾车拉人。用战车冲锋。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人从穿上裤子骑马干匈奴。就算学会骑马了。不代表可以在马上打架。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马镫。没有马镫。你那个戈在马上跟人对下试试?摔不死你。那骑马能干嘛?这还用说。射箭啊。胡服骑射。指的就是穿胡服射箭。而胡服。就是指穿上裤子。《大秦赋》里要是能有马镫。单凭军事。赵国能把秦国打的叫爸爸。要是先秦能有马镫。匈奴早就冲到中原遛马了。

第二:年龄的穿越

就拿嬴政来说吧。嬴政13岁即位。小时候一直在赵国做人质。我们再来看看剧中。在邯郸时。他估计10岁的不到。可是呢。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七了。而且还跟刺客打得有来有回。秦庄襄3年。嬴政13岁。直接就把张鲁一放出来了。你仿佛是在逗我。那叫13岁?你跟我说31岁我都信。

第三:选角

一开始。我对段奕宏的吕不韦还是有些期待的。可是。一看剧?我去。那不是韩信么。

《大秦赋》的妆容本就跟《楚汉传奇》有点像。段奕宏又这样搭配。观众不调戏才怪!

还有几个小演员的选择。童年嬴政。蒙恬蒙毅。赵偃等人。我当然不能责怪小演员。但是导演能不能注意点。这不是话剧。太僵硬的表演我看着都尴尬。

第四:逻辑

不知道是因为删减了还是什么。我就想问问。吕不韦带嬴政到了一趟老将军蒙骜府上。中间啥都没有直接跳过。第二天。老将军就支持吕不韦出征了?而且从后面的剧情来看。他们关系感觉像忘年交一样。可是。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啊!你可以删减。但是至少给个字幕让我们知道啊。这也太跳了吧。

还有吕不韦派手下去临淄招募人才。啥啊。啥都没有。直接就荀子讲学。诸子辩论。然后就负荆请罪了。请问。前面发生了啥?你是删减了吗?真的。莫名其妙。

还有好多乱七八糟的地方。我都无力吐槽的。后面还有几十集。如果还跟前面一样乱七八糟的。《大秦帝国》系列真的就是虎头蛇尾了。

其他观点:

《大秦赋》看了十几集。吐吐槽。

战国末年有没有马镫?(《大秦赋》中的战马有马镫)

看着《大秦赋》中秦国、赵国的将领们都骑着战马。而且配备了马镫。有很多人吐槽。中国的马镫是公元三世纪才发明的。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其实。这是大众的一个误解。百度百科的“马镫”这一解释是有纰漏的。马镫其实在中国早就存在。首先使用的是匈奴人。匈奴人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开始使用马镫了。至于是什么样子的马镫。至今无从考证。

不过通过西汉早期的一些壁画遗迹中的描述。西汉军队是配置有“布马镫”的。再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完全学习匈奴人骑战马的操作。不可能将类似的马镫这样的东西都不学。这大大稳固了骑兵将士骑马的稳定性。

考古证明。马镫在中原王朝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记住。这是最迟。其实赵国、秦国同匈奴一直作战了很长时间。不可能不会学习“马镫”技术;再者。马镫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秦国、赵国、燕国的工匠是很容易制造出来的。中原诸侯国的科技要比匈奴的水平要高一些的。

因此。剧中。秦赵两国的将军骑着带有马镫的场面是可以理解的。据历史推断。战国末期的秦、赵、燕等国的骑兵实际已经配置了类似马镫的东西。这一点不值得吐槽的。

况且。拍摄古装战马。完全还原古代骑兵追击(历史不可考)。危险性非常大。无缘无故的吐槽这个是完全无脑的表现!

黑化毛遂。这事是一大败笔!

其实历史上毛遂是一个小人物。又是一个大人物。关于他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也就是附属在平原君的列传里面。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赵胜。在赵国危难之际。全力促成了楚国出兵救援赵国。使赵国免于被秦国灭亡的局面。功劳非常之大。

我们从小学习的很多成语都是出自毛遂的典故: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九鼎大吕、因人成事、歃血为盟、碌碌无为、锥处囊中等。

当我们看到或者使用这些成语的时候。可以想象毛遂是一个怎么样的历史人物!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

但《大秦赋》将毛遂的形象直接拉低到权谋斗争的一个“小人”形象。最终被人截杀。

这种落差的出现。和大众心目中毛遂自荐的形象大相径庭。虽说请了很多专家学者。但是这一点为何如此为之。破坏历史人物的正面形象。对自己的电视剧是一种很大的损害的。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是历史正剧。对一个正面形象的历史人物黑化。对历史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

毛遂之死的闹剧何时休?

毛遂在历史中在目前的史料中。主要见于史记的零散记载。就这些零散的记载足以让毛遂名垂青史了。再者。毛氏家族的族谱和历史上的墓志铭有不少。

但是。就有某些曾经的“公知”。拿着毛遂几百年之后的“野史”当正史(史料出处不详细。《史记》成书几百年之后。甚至更久)。称毛遂在自荐之后的第二年就率赵军迎击燕军。战败愧疚自杀而死了。

《史记》成书几百年之后的野史资料。出处不详细。后经过毛氏后人和历史记载的考证。赵国那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毛遂去领兵打仗的。除非当时的赵国君主愚蠢到极点。那个时候廉颇等名将都还在。抵御燕国进攻的是廉颇而非毛遂。

历史记载和家谱考证这些东西纯属子虚乌有。属于刻意编造的东西!

附注:

毛氏家族源考。

毛姓的得名始祖是周武王的异母弟弟毛叔郑(又称毛伯郑)。姬姓。毛叔郑封“毛国”。因而其后人大多是“毛姓”。毛姓现在约有250万人。百家姓排名第87位。

毛姓还有其他源流。是小支系。有周文王的儿子伯聘的封地在毛邑。有部众姓“毛姓”;此外。有历史上的蒙古族、回族汉化改姓毛。此外也有现在的苗族、傣族、布依族、满族、彝族、高山族、土家族等改姓“毛姓”的。

主支毛姓的历史名人有毛叔郑(始祖)、毛遂、毛亨(大毛公。毛遂后人)、毛苌(小毛公。传《诗经》于后世)、毛人凤(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毛泽东主席。这些人是一脉相承的!

更有巧合的是。蒋介石的第一任夫人毛福梅也是毛遂这一支系的后人!

既然是历史正剧。对历史一些著名人物就要慎重对待。不要随意篡改。黑化!

其他观点:

大秦赋还是不错的。最起是近几年不多的正剧。战争场面还是可圈可点的。服装道具也很精良。可能是为了让年轻的观众也能看懂两千多年以前的故事。所以没有安排他们完全说文言文。其实古人也未必都说文言文。这样安排也算不上不对 。可要是拿当年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一比较。就显得缺少了厚重感。不太像历史剧了。吕不韦演的怎么看都是韩信。楚汉传奇当年太精典了。感觉没有跳出韩信的影子。少了一点商人的狡猾。不过还是很成功的。赵姬这个演员挺漂亮的。尤其两个酒窝。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现代感十足 。就好像走错地方了。除了穿着远古时代的服装。怎么看也不像古代的夫人。感觉和演他儿子的小赢政一样。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不知道这一对母子怎么就能在赵国。呆了那么多年。难道都是玩过来的吗?可能大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四十一岁的张鲁一演十几岁的赢政。年龄差距太大了。不管你怎样画装。演员再怎么卖力气。也是个硬伤。我认为就应该多大年龄的演员就应该和实际年龄差不太多。中年人演老年人通过化装和演员纯熟的演技。观众是可以接受的。而中年人去演少年。一般观众都不会接受。不管你演技多好。多么投入。观众都不会买账的。少女。儿童的天真烂漫是与生俱来的。经历过事俗的成熟的人真的是无法还原少年时代的。即使表演上像。面貌上也相差十万八千里。无形中破坏了真实的历史故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旧日梦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5:06

    秦国,大秦,都是,匈奴,赵国,历史,史记,中原,的是,战马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5:06

    没想到大家都对电视剧《大秦赋》有哪些槽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5:06

    我前两天刚看了9集。现在说说我的看法。不可否认。《大秦帝国》系列在当今的古装剧中的确是一股清流。不管是制作还是剧情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