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冯玉祥为什么要到泰山隐居?
原创

抗战时期,冯玉祥为什么要到泰山隐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由于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战而逃。山东泰安在1937年12月31日已告沦陷。如果此时“光杆司令冯玉祥还隐居在泰山之上。那不是被日本人抓俘虏了吗?所以问题存在明显的时间错误。同时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冯玉祥在军阀混战时期虽然以“倒戈将军”而闻名。但是在抗日大节上是没有任何苟且的。完全可以称为抗日将领。

冯玉祥确实曾经两度隐居泰山。但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是在中原大战之后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1930年中原大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在张学良宣布“武装调停”率兵入关助蒋之后。冯玉祥、阎锡山的反蒋联军土崩瓦解。形势已无可挽回。大批西北军将领和部队无奈投蒋或者被收编。曾经坐拥40万大军的冯玉祥。一夜之间成为了光杆司令。1930年11月4日只能与阎锡山双双宣布“下野”。

那个年代的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军头只要宣布下野并且放弃权力和军队。基本上都没有性命之忧。这几乎成为了朝野间的约定俗成。所以阎锡山下野之后跑到了日占的大连。而冯玉祥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只好宣布隐居在山西汾阳城郊的峪道河“不问世事”。而对于老蒋来说。只要这个结拜大哥不参与政治、不接触军队。也就没必要赶尽杀绝。

(阎锡山)

不过冯玉祥是肯定没有死心的。风头过去之后便开始联络旧部和各方势力。企图东山再起。其中重要的拉拢对象。就是西北军旧部、已经投蒋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老韩有兵有枪有地盘。属于绝对的实力派。只不过韩复榘早已经在山东称王称霸成为了“土皇帝”。是不大会轻易跟冯玉祥搅在一起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老冯真心不是老蒋的对手。

意外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政治形势巨变。老蒋期间一度下野。韩复榘遂于1931年底突然向冯玉祥发出邀约。恭请老长官前往泰山“寓居山林之间”。原来。随着韩复榘把山东搞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蒋、韩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是尖锐。南京方面还故意扶植胶东地区的小军阀刘珍年。用以牵制和制衡韩复榘。老韩对此大为不满。甚至暗杀了南京派来的山东省党部主任以泄愤。

(韩复榘)

所以邀请冯玉祥上泰山。韩复榘也是有目的。一方面是对外表示了尊重老长官老领导的意思。并且只是上山隐居而非逗留政治中心城市。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做给老蒋看的。以加重自己的政治砝码。而冯玉祥为了感召旧部和劝说韩复榘。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于1932年3月携全家前往山东。住进了泰山上的普照寺“菊林旧隐”。这是冯玉祥第一次寓居泰山。

期间冯玉祥频繁接见西北军旧部和各方政治人物。并且进行了重掌兵权的最后一次尝试。那就是秘密联络旧部宋哲元、方振武、吉鸿昌等将领。组织武装投身长城抗战。并且于1932年10月离开泰山前往张家口。经过一番运作和整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1933年5月26日正式成立。冯玉祥出任总司令。抗日同盟军沉重打击了塞外的日伪力量。一度收复了多伦等四个县城。部队也发展到70000余人。

对于冯玉祥试图重新掌握军权的举动。老蒋大为恐慌。不仅派特务在抗日同盟军内部进行破坏。还出动重兵进行武力镇压。甚至与塞北的日军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总之就是不许老冯死灰复燃。如此在蒋军和日军的双重军事压力下。抗日同盟军最终归于失败。吉鸿昌后来也被杀害。冯玉祥不得不于8月间宣布部队解散且停止军事行动。他最后一次东山再起的希望破灭了。

无奈之下。冯玉祥于1933年8月重回泰山“隐居”。虽然身处韩复榘的地盘。但是仍然遭到了蒋系特务的严密监视。再想有所作为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冯玉祥第二次上泰山隐居的时间很长。并且基本绝了东山再起的念头。他住在泰山普照寺正殿后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在此期间。他创办了15所武训小学。还出资修建了大众桥、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烈士祠等。为泰山当地还是很做出了一些贡献的。

(冯玉祥一家在泰山)

老蒋的态度则是。你不折腾那我仍旧在表面上给予必要的尊重。1935年4月首次铨叙军衔时。还授予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衔。而此时这个陆军上将当时能够指挥的。其实只有身边的卫队了。直到1935年的秋天。由于中日战争迫在眉睫。老蒋不得不筹划对日战备。而作为曾经的西北军统帅。冯玉祥在军界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因此为了联合各派系军队共同抗日。老蒋又决定请回冯玉祥。

1935年10月19日。老蒋自南京发来密电:“泰安探交冯委员焕章吾兄钧鉴:比来尊体如何。遥为康吉为颂。中央第六次全会举行在即。党国要计。均待商讨。甚盼大驾早日惠莅首都。共商一切。谨电速驾。不胜祷企!弟中正叩皓侍密东。”接到密电后。冯玉祥琢磨了很久。搞不清老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或者是不是不放心他在泰山自由活动。要弄到南京软禁起来?

(抗日将领吉鸿昌)

冯玉祥最终还是下决心前往南京。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以国事危险如此。不论如何。我应走一趟。把我要说的话完全说了。至于我个人之危险与否。应不问也”。是年10月底。冯玉祥下山赶赴南京。出席了11月2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并当选中常委。期间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至此。冯玉祥重回政坛。算是彻底结束了其在泰山的“隐居”生活。

可以发现。冯玉祥两次隐居泰山分别是1932年3月到10月。期间历时大半年。以及1933年8月到1935年10月。期间长达两年多。都属于政治避居的范畴。而山东军阀韩复榘的相邀。也不是真心想重回麾下什么的。只是一种姿态而已。韩复榘每月还馈赠数千元以资冯玉祥生活之用。但是这种姿态也肯定触怒了老蒋。所以韩复榘后来被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冯玉祥没有断绝往来。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冯玉祥虽然贵为陆军一级上将和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却是没有什么实权的。这不过是老蒋的政治姿态。跟邀请桂系白崇禧、晋军阎锡山等等担任南京要职。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白崇禧和阎锡山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军队。所以实际权力和政治地位要大大高于冯玉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军事委员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奔赴上海指挥淞沪会战。

可惜淞沪地区的军队是以中央军为主。实权掌握在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手中。冯玉祥基本无所事事。就在无锡写字读书不问前线之事。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得知后。建议把冯玉祥调往华北的津浦路中段。因为那里的部队都是西北军余部。应该会有所作为。老蒋以为然。遂新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调任司令长官。结果老冯到任以后。什么宋哲元、韩复榘、孙连仲等西北军将领。皆避而不见或者虚与伪蛇。根本不听招呼。

于是军事委员会只好裁掉第六战区。调冯玉祥回武汉专任“副委员长”。而西北军将领们对冯玉祥的态度。也足以说明。老冯治军确实是比较失败的。冯玉祥于1947年不幸罹难。尽管他祖籍安徽。但是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人民政府将他的遗骨最后安葬在泰山。安葬仪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题写了挽联。郭沫若亲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

至今。泰山仍然留有冯玉祥“隐居”时留下的不少遗迹。诸如大众桥、烈士祠、梅花岗、冯玉祥小学等等。1991年。当地政府把普照寺冯玉祥故居的“冯玉祥纪念室”扩建为纪念馆。后来更名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并搬迁至普照寺东侧的烈士祠后。1995年还被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其他观点:

首先纠正问题里一个小错误。冯玉祥去泰山隐居分别是在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都在抗战前。并非抗战中。

在蒋冯阎桂的新军阀混战时期。冯玉祥手下大将韩复渠被蒋介石收买。背叛了冯玉祥。不过此后韩复渠却还是对冯玉祥极为尊重。

比如说中原大战期间。韩复渠对蒋介石表示冯玉祥是自己老上级。自己不能和他打仗。希望调去其他战场。最后蒋介石将韩复渠调到山东。去和阎锡山的晋绥军作战。

冯玉祥中原大战战败下野后。他的日常开支。也是韩复渠和宋哲元、孙连仲、刘汝明、张自忠等西北军旧部共同承担。其中韩复渠每个月出5000大洋。500袋面粉。宋哲元每个月出5000大洋。其他几个人则是根据职务高低。每月数百到数千大洋不等。

此外韩复渠还两次邀请冯玉祥来山东泰山居住。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时。韩复渠定期上山探望。而且在冯玉祥面前完全把自己当成下级。毕恭毕敬。甚至抽烟都要得到允许才会出去抽。

韩复渠对冯玉祥这么尊重。主要是因为他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虽然被蒋介石收买。但是对外宣称却是和冯先生之间因为误会而闹翻。事后至少面子上得做足功夫。不然这名声可就真的臭了。

此外韩复渠毕竟不是老蒋的嫡系。韩复渠出任山东省主席以后。老蒋老是想着削弱他的势力。韩复渠自然也要想方设法保持自己的力量。此时虽然冯玉祥已经下野。但是在政治上还有一定影响力。韩复渠当然要尽量和他维持友好关系。以便必要时和老蒋抗衡。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战败下野以后。并不甘心失败。总是想着要东山再起。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就有意借着抗日的东风重新组织部队。掌握军事力量。

此时冯玉祥的旧部韩复渠、宋哲元一个是山东省主席。一个驻守河北。都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冯玉祥想在华北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必然要和他们打交道。而这两个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虽说这会已经是独立的势力。但是不敢公开和自己对抗。这就有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所以冯玉祥在1932年3月第一次接受韩复渠邀请去泰山。主要是为了争取他的支持。为自己创立抗日武装提供便利。不久冯玉祥离开泰山又去见了宋哲元。也是同样原因。

冯玉祥第二次上泰山。原因则有所不同。

此时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刚刚在日本和国民政府双重压力下瓦解。而冯玉祥此举也让老蒋对他提高了警惕。派出大批特务进行监视。担心他再次拉起部队。跟自己作对。

冯玉祥也明白这次失败以后很难有机会再翻身了。这一次去山东是真心想隐居。并希望借韩复渠这棵大树给自己挡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山东地盘上国民党的特务做事没那么嚣张。

因此这次冯玉祥不仅在泰山住了两年多时间。直到和老蒋和解。去南京任职才离开。还利用韩复渠等人给的钱在当地兴办教育。修路造桥。真正做到了与世无争。

其他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冯玉祥隐居泰山是在七七事变之前。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冯玉祥就已经隐居泰山了。而且他前后两次去过泰山。第一次是1932年的3月到10月。而第二次则是1933年的八月份。到十月份。

——冯玉祥本人前后在泰山居住了长达两年多的时间。每一次都是为了避嫌。而这和当时的山东省省主席韩复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想要知道为什么在抗战时期冯玉祥一度隐居泰山。就要先了解这位倒戈将军的历史。

冯玉祥人送外号倒戈将军。虽然他有这个称号。但是在民族大义方面却是无缺的。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坚守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线。没有像某些军阀一样与日本人眉来眼去。而且他在国民党政府乃至于国民党军队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国民党的陆军一级上将。而能够当上一级上将的都绝对是国民党当中的绝对元老。

冯玉祥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初期。就参加了滦州起义。并且在1921年七月担任陕西督军。后来他一度把自己的整个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北乃至于华北。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西北王。

在1930年三月。他和阎锡山组成了讨伐蒋介石的联军。挑起了中原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一度威胁到了蒋介石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权。只是很可惜。在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冯玉祥被迫下野。最开始他是隐居在了山西的汾阳。直到他曾经的下属韩复榘邀请冯玉祥去泰山隐居。

在1931年。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向冯玉祥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去泰山隐居。韩复榘此举明摆着就是为了对抗蒋介石所领导的南京政府。韩复榘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老上司冯玉祥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韩复榘曾经是西北军的旧部。可是在中原大战时期投降了。被蒋介石任命为了山东省省主席。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韩复榘已经是山东的土皇帝了。

只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蒋介石和韩复榘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韩复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来自南京的压力。所以他要想办法来缓和压力。这也是为什么韩复榘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上司冯玉祥。他是希望利用冯玉祥的影响力。来平衡蒋介石的影响力。

而冯玉祥虽然在中原大战结束以后就下野了。但是对于权利的欲望还在。他自己也知道韩复榘邀请他。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影响力。但他依旧欣然前往。因为韩复榘给了他一个重新接触权力的窗口。

因此冯玉祥在思虑过后。在1932年三月份带着全家前往了山东。上了泰山隐居。虽然名义上是隐居。但是其实他一直都在与西北军的旧部以及当地的政治人物进行接触。他希望重新掌控军队。而曾经同样属于西北军系统的宋哲元、吉鸿昌、方振武等人。都是冯玉祥的联络对象。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所有人都知道日本在未来会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规模。所以冯玉祥利用抗日的大局在1932年的十月第一次下了泰山。并在张家口收拢旧部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由他自己出任总司令。

——这支部队的人数一度达到了七万余人。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因为对于蒋介石来说。冯玉祥。阎锡山这样的老派军阀依旧是最危险的敌人。他们虽然已经通电下野了。但是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还很大。

一旦冯玉祥重新掌控军权。甚至是把原先的西北军系统的干将全部都凝聚到自己麾下。蒋介石的统治基础将再一次受到威胁。所以蒋介石在不顾及抗日大局的情况下对冯玉祥动了手。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逼迫冯玉祥解散自己所组建的新军队。

所以冯玉祥不得已在1933年的八月。宣布解散自己所组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是冯玉祥最后一次试图重新执掌兵权。此时的冯玉祥受到了蒋介石的猜忌。所以他只能再一次前往泰山隐居。希望可以获得韩复榘的保护。

而韩复榘最后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又一次接受了冯玉祥。除了为他提供安全保护以外。还定时为冯玉祥提供数千大洋的资金。供他维持生活。直到1935年十月。

当时距离七七事变已经很近了。而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蒋介石非常敌视类似于冯玉祥和阎锡山这样的地方军阀。但是依旧需要对他们给予尊重。毕竟他们不管是在北伐战争。还是在国民政府建立的过程中都是立下过功劳的。

出于影响的问题。在1935年的4月份。蒋介石还授予了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冯玉祥的控制。并且利用冯玉祥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号召力。进一步团结军队。蒋介石在1935年的10月19日向冯玉祥发出了密电。希望他可以参加国民党的第六次全会。

冯玉祥知道如果跟着去南京的话。有可能会被蒋介石软禁。但是当时的国内局势毕竟在迅速恶化。况且蒋介石明摆着就是不希望他继续在泰山呆着。所以在思虑良久以后。决定前往南京。

不过蒋介石最终还是考虑到了冯玉祥的身份。没有直接对他动手。甚至让冯玉祥在11月2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了中常委。又把冯玉祥任命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这是冯玉祥第二次下泰山。自此以后。冯玉祥就再也没有回过泰山。

总体来说。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冯玉祥也算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在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冯云祥先后担任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职位。虽然没有实际掌控军权。但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还是团结了大量的原先西北军系统的军阀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因此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被肯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7:22

    泰山,蒋介石,自己的,旧部,南京,山东,山东省,军阀,同盟军,中原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7:22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战时期,冯玉祥为什么要到泰山隐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7:22

    由于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不战而逃。山东泰安在1937年12月31日已告沦陷。如果此时“光杆司令冯玉祥还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