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像《天净沙·秋思》这种小令?
原创

有哪些像《天净沙·秋思》这种小令?

好文

热门回答: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曲。

涌现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散套两种。

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小令“天净沙”的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除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他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均要求句句押韵。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在内容上浅显易懂。强烈表达了游子羁旅漂泊的悲伤。历来被人推崇的是。前三句。通过九组名词。白描出一幅冷峭、瘦寒的悲秋图。为后面的残阳如血、天涯断魂做了无以复加的铺垫。表现出一种肃杀、凄美、怆然。

用几组名词并列。勾勒境界。在唐诗中已经出现。尤以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为佳。梅尧臣曾高度评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这个标准来评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牌格式是: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

△平△仄平平。(“△” 为可平可仄)

在以“天净沙”为曲牌的小令中。能与马致远媲美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乔吉的《天净沙·即事》。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与《秋思》不同的是。这首小令的后半部分。有一抹亮丽的色彩。风格也由原来的萧瑟、孤寂。变为清新、明丽。

《天净沙·即事》·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小令描写阳春之时。莺飞燕舞。花柳相悦。真真(代指美女)风韵绰约。娇嫩可人。举止清雅。

最为称道的是。整首小令。全用叠字。白描意境。却没有重复、呆板之嫌。

总之。白朴的《天净沙·秋》、乔吉的《天净沙·即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天净沙·秋思》。称为“秋思之祖”。实为千古绝唱。后无来者。

其他观点:

很多的。你到书店找一本《元曲选》。再找一本《元曲大观》看看。里面很丰富。仅《天净沙》曲牌就有不少精品。

如白朴的《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白朴的《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帘。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的《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叶红草黄花。”

白朴的《冬》:“一声画角樵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这些都写得很好。其中《秋》不弱于马致远的《秋思》。 因马致远将秋思写得十分悲凉。更符合古代文人悲秋之意。故更有名些。白朴的《秋.》因有欣赏的成分。才不是那么受追捧。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积极昂扬的情调。

徐再思的《水仙子 夜雨》。我也觉得不错“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还有白朴的《沉醉东风 渔夫》:“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总之类似的小令数量很多。曲和诗词不同。曲是用在戏曲中唱的。有许多语气化衬字。因此别的曲牌比起天净沙来。文字排列没那么紧凑。但相类似的曲还是很多的。



其他观点:

谢诚邀!我是@朗文社。和高兴与题主及众友共论小令。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四大家马致远的代表作。该作描述的是一个浪迹天涯、潦倒落魄的游子。在萧瑟的秋天触景生情。慨叹自己凄楚命运。表达词人思乡之情。全作虽短小精炼。貌似是各种名词堆砌。但细细品味。意境幽远。韵味无穷。其被后人号称“秋思之祖”。

先来说说什么是小令。小令盛行于五代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令是词的发源。可以通俗理解词中的短小者为小令。古人曾有过定义。少于58个字的词均可以归类为小令。小令的特点:语句凝练。多为描述性语句;具有较强的意境。能引起读者的深度共鸣。自五代开始至元曲盛行。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名篇名作。笔者列举一二。供参考。

其一: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与马致远的秋思之作一字之差。描写季节背景与通篇结构别无二致。但从意境上看相去甚远。一改“秋思”篇的萧索、寂寥。反而凸显了秋天的清爽、平和。较之“秋思”,笔者更为推崇白朴之篇。此篇格局更大。意境更深。脱离了“伤春悲秋”的俗套。与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异曲同工之妙。常言道:不逞春光。不悲秋凉;云过无声。韵人方懂;落花不言。赏者自知。春秋也好。寒鸦昏鸦也罢。并无任何感性色彩。所谓的感性都是诗人自我夹带的人生况味和感悟。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乐天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之一。通篇构思新颖奇巧。令笔者最为欣赏的是乐天先生在此作中手法老道运用回环复沓的句式。借水言恨。借山言愁。精妙勾勒了妇人思念远去未归爱人的欲说还休情愫。与此同时。此作中频用叠字叠韵。句句押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之致。造就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先生如梦令传世之作有二。其一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二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若论文学艺术成就。笔者认为当属此篇。全词篇幅精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轻灵新巧。词人以花自喻。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词尾“绿肥红瘦”实乃神来之笔。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调笑令·边草【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盛唐中唐时代。边疆与异族的战争接连不断。边塞生活、边兵情怀就成为诗词中的常见题材。这首边塞词就抒写了久戍边陲的士兵冬夜对月思乡望归的心情。本作意境极为深沉含蓄。是中唐文人词中难得的一篇佳作。全文没出现白描的人物形象。而是采用寓情于景。边地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晴朗夜空的明月。凄凉悲切的胡笳声。将凄凉、思归的情绪刻画淋漓尽致。最后用“愁绝”二字点明。显得格外铿锵有力。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夜深时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2:39

    小令,天净沙,秋思,的是,元曲,曲牌,老树,马致远,黄花,一声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2:39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像《天净沙·秋思》这种小令?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2:39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曲。涌现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