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五铢钱最值钱?
原创

什么样的五铢钱最值钱?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您好。五铢钱的种类很多。这个问题提出过于宽泛了。值不值钱主要看铸造的存世量和品相。直到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才至此结束。七百余年不缺乏各种珍品。所以这个问题颇有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意思。

五铢钱铸造的时期主要是东汉、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小编就大概简聊几种。希望对您有多帮助!

东汉五铢主要分一下几种郡国五铢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守五铢。

铸期: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停废)

币质:青铜为主。另见有金、银、玉铅、锡、铁等不同质地

特征:西汉五铢面铸外郭无内郭

赤仄五铢

赤仄五铢是西汉武帝元鼎二年由钟官铸造发行的五铢钱。其与当时通行的郡国五铢并行。以一当五枚郡国五铢。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赤侧)钱。面文“五铢”。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赤仄五铢是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向三官五铢过渡时期的作品。行用两年后废止。

铸期:元鼎二年

币质:青铜为主

特征:铸工精湛。形体厚重

上林三官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汉朝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

铸期:元鼎四年

币质:青铜为主

特征:精美

传形五铢

传形五铢。五铢币。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开始铸造以来。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止。一直沿用了739年。是历史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

铸期:汉武帝时期

币质:青铜为主

五铢异品(板式繁多)

五铢钱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铸。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更铸开元通宝。通行达739年之久。其间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于隋唐。各朝及封国、邦国等均有五铢钱铸造。其中绝大部分可见诸史志或谱录;然亦有少量不见经传者。

铸期:汉至六朝

币质:青铜为主

西汉五铢建武五铢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复铸五铢钱。直径2.6厘米。穿0.9厘米。厚0.1厘米。重3克。钱文清晰。字体方正。粗糙者为东汉初期。精美者系东汉中期铸行。

铸期: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始铸

币质:铜、铁等

特征:形制规范。字文精整美观

四出五铢

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铸期: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币质:青铜

特征:背四出文

綖环五铢

綖环钱。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轮。此样钱在“五铢”身上屡有发现。 五铢錾去钱心后所剩边环。叫綖(音延)环钱。一般多用利刃圆錾切割。将钱一分为二:内为剪边(对文)五铢。外即为綖环。由残余钱文可见。綖环钱多以东汉中晚期五铢錾切。故应出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初。大量出土考察表明。与东汉五铢、剪边五铢同时出土的綖环钱数量甚少。比例极低。遂有钱币研究者推断:錾取綖环同磨边取屑一样。主要用作回炉重新铸钱。而非为流通行用。故传世綖环钱甚少。

铸期:东汉晚期

币质:青铜

特征:凿其中(取铜)而仅剩边缘。成环状

凿边五铢

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 “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

铸期:东汉晚期

币质:青铜

特征:凿其外缘剩其内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蜀五铢

东汉末刘焉父子据蜀时始铸。三国蜀汉刘备父子继续铸行。直径约2.1厘米。重2.5克。钱文字画肥。铜色发暗。以内外廓为最大特点。亦称“内廓五铢”。另有形制较小、制作粗糙的小五铢。为蜀汉晚期或私铸品。

铸期:东汉末年至三国

币质:青铜

特征:大型者制作粗薄;小型者面有外郭。制规整

沈充五铢

沈充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 。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 。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约3.33克)。铸有篆字“五铢”二字。

铸期:东晋孝元帝时期(公元317-322年)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作“五朱”。面有外郭。又有传形者

陈五铢

初出一当鹅眼、剪边小钱十。径约2.4厘米。重3.4克左右。“五铢”二字篆书然章法稍异:“五”字交笔平直。形同两个对顶等腰三角形;“朱”头圆折而高出“金”头。外廓较宽。背廓尤壮。陈五铢后虽贬值。但在南朝仍属相对稳定、流通较广。

铸期: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始铸

铸地:梁

币质:青铜

特征:一、制作规整。面无内郭。外缘较宽;二、铸工精整。钱体较厚大。

太和五铢

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形制类五铢钱。然制作粗疏。“太和五铢”四字呈方折篆体。直读。光背。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厘米、重约3.0克。小者径2厘米、重2.3克左右。太和五铢铸行有限。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

铸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官、民皆铸。版别甚多。大小精粗不一

永平五铢

铸期: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钱文较瘦长。“五“字行笔较高

永安五铢

钱文“永安五铢”直读。“永安”二字接廓:“永”字下笔、“安”字宝盖与穿廓合成一线。初铸钱光背无文。因民间盗铸严重。钱多大小不一。一般径约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径1.8厘米、重2克。与“鸡眼”、剪边等劣小钱并行。至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4年)更铸背“土”之“永安五铢”。北魏分东、西魏后。两魏亦均铸“永安五铢”。

铸期: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其后东、西魏续铸

铸地:北魏

币质:青铜

特征:阔缘。直笔”五“。篆文流畅雄洒

常平五铢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青铜制。据《北齐书》帝纪第四 文宣载:……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又查《隋书》志第十九 食货载: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且制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别。青、齐、徐、兖、梁、豫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後。私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於齐亡。卒不能禁。

铸期: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

铸地:北齐

币质:青铜

特征:制作精美。篆文飘舞流畅

隋五铢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早期直径24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径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另有铁钱。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铸期:隋高祖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

币质:青铜、白铜

特征:制作多精整。宽缘

五珠就介绍到这来吧。。。

唐朝钱币——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货币种类有哪些? 且看唐朝货币的变迁史?

隋朝末年。人们再也无法忍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了。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统治者。这时候隋朝的大官僚唐国公李渊。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政权就是后来的唐朝。李渊也就是后世称之为的唐高祖。

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乃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 铢 ”“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也有读作“开通元宝”的。但按照开创富熙安定完美生活和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来读“开元通宝”较合适。“通宝”也就是通行的货币。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第一次纪录。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铸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

币质:铜、铁、铅、金、银等

特征:开元通宝(或度开通元宝)钱:史系乘继北周钱文义之延续和发展。并为后世通宝、元宝钱之起源。

备注:堂早期开元应仍属笵铸。自中唐以后。逐渐采用翻砂法铸造钱币(传世有乾元重宝母钱。即为证明)

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其他观点:

五铢钱是历史上发行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古货币。西汉延续晋魏仍在发行使用。版本多。材质也有青铜。纯金及铜鎏金版本。



汉代五铢钱分西汉五铢和东汉五铢。西汉五铢普通版例如三官五铢5元一枚。郡国五铢赤庂五铁20元一枚。东汉五铢普通版|元一枚四出五铢三十元一枚。网上交易每一段时间都会有变化喜欢收藏古币的网友。可网上搜索。

其他观点:

我的竖直五铢价值几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5:41

      五铢,通宝,开元,青铜,东汉,西汉,公元,特征,永安,太和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5:41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样的五铢钱最值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5:41

      您好。五铢钱的种类很多。这个问题提出过于宽泛了。值不值钱主要看铸造的存世量和品相。直到开元通宝的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