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出身很高贵。战力不匹配”这十个字的评语当属贴切。大阪第四师团的代号是“淀”兵团。这个字很有意思。与其它日军师团什么勇啊武的等代号截然不同。据说取自于横穿大阪市区的淀川河。作为日军17个常备师团之一。它在早期是标准的两旅团(第7和第32旅团)四个步兵联队(第8、第37、第61、第70联队)编制。而师团的核心主力是步兵第8联队。这从联队番号很容易解读出来。
(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
据说这个第8联队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被称为“败不怕的八联队”。打那以后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该师团始终没有上过前线。估计日本军部对这支部队心里存疑。留在本土当仪仗队更靠谱些。1933年。该师团一名二等兵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与警察发生冲突。事情闹得有点大。第四师团长寺内寿一伯爵“毅然决然”带兵砸了警察所。有力维护了淀兵团的“尊严”。
1937年4月调到东北划归关东军作战序列。为了“精训”这支部队使之提升战力。东京调来了因“二二六兵变”被踢出陆军中央的山下奉文担任师团长。不管关内战场打的如何激烈。闷头在黑龙江地区整训和清剿抗日武装。1939年诺门坎战役爆发。第四师团奉命西援。由于部队行动迟缓。先遣队到达战场时。日苏已经宣布停战。因此第四师团是没有实际参加对苏作战的。无法评价其表现。
(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
第四师团的首次参战。是1938年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调集重兵试图报复和聚歼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日寇第二军新任司令官东迩久宫要求大本营增兵。并从自己的老部队(他担任过第四师团长)中抽调第37和第70联队各一部组成“南下支队”。据传该支队曾经在苏皖边区的公路上遭遇西撤的中国军队。且未予拦截。理由是“未接到对中国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
笔者对这一战况的描述严重存疑。抗战初期的日军士气较高。辎重兵都敢追击国军精锐。一个常备师团的精锐支队不可能如此怯战。“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应该是中国抗日军队为鼓舞斗志而有意宣传出来的。总之徐州会战它也没参加什么像样的战斗。第四师团真正大规模投入作战。应该是1940年调入第11军后的“豫南战役”。1941年1月的这次战役汤恩伯打得不错。日军被迫在一个月后全部退回原驻地。第四师团的表现算是中规中距。
(山下奉文)
当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此时的第四师团已经调整为“三单位”。调出一个联队后还有兵员12377人。师团长北野宪造中将。由于日军主力第三和第六师团奉命围攻王耀武第74军和李玉堂的第10军。因此第四师团及其配属的早渊支队未遇大的抵抗。于9月27日深夜侵入长沙城。这也是日军第一次踏进这座城市。但由于宜昌遭到围攻和日军粮弹将尽。第四师团仅仅在长沙停留了24小时就奉命回撤了。整个战役很像一次武装游行。没有跟第九战区的硬茬部队遭遇过。仍然难以评说。
1941年11月。第四师团调出第11军转由大本营直辖。驻扎上海附近作为战略预备队。对这一调动有两个版本的解释。一说是长沙会战表现不佳。哪个军也不肯要它。没办法改为大本营直辖;一说是为了进行整补准备参加太平洋战争。个人感觉还是后者靠谱些。在各战区日军普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个甲等常备师团难道不如治安师团吗?
(东迩久宫早年)
1942年3月。第四师团在菲律宾登陆编入第14军。作为军的主力部队一举打垮麦克阿瑟的美菲军。一个月后美菲军全部缴械投降。于是有了后来的“巴丹死亡行军”。战役结束后第四师团又被调回本土担任警备任务。直到1943年底9月再次调往南洋战场。先后在印尼和泰国驻扎。泰国在二战时期跟日本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第四师团之后等于休息。直到1945年8月投降。战后统计下来。第四师团是南方军伤亡最少、装备保存最完整的部队。
“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称谓不知源自哪里。第四师团内部所谓的“三不原则”: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笔者也没有找到出处。客观说来。由于大阪地区民风的问题。第四师团的战斗力确实不如第三、第五、第六师团等精锐。但只能说是日军常备师团里的二流部队。也是日军大本营刻意保护的部队。但以其装备和训练评估。绝不可能是“淀粉部队”。
冈村宁次曾经把“日本第一弱师团”的名号给了第106师团。以表达对万家岭战役失败的愤恨。其实第106师团的兵源地不在大阪。但确有不少大阪士兵;真正由大阪兵组成并且大败而归的是第34师团。就是在上高战役中被罗卓英打残的那支部队。
应该说。大阪兵确实不怎么善战。但那只是相对而言。第四师团在中国战场的罪恶也不少。更未曾遭受过毁灭性打击。无非是战斗力与其他常备师团稍有差距而已。一味的刻意贬低它。实际也是抗日神剧的错误心态。
其他观点:
明治维新的军制改革中。日本陆军采取地区自主募兵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6个镇台。并以此建立了6大师团。第四师团便是以大阪镇台为基础所建立的部队。是日本新式陆军最早的六个师团之一。
可是这支部队名声不太好
陆军弱旅、“软蛋”师团。窝囊、战五渣……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阪第四师团似乎就成了弱鸡的代名词!
其参加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日本近代几乎所有的战争。战绩也是非常显赫!
首先甲午战争(日清战争)中。大阪师团确实是乏善可陈。这不能怪他们。是清军太弱了。他们根本没有经历到恶战。特别是登陆辽东之后。那基本就是干干警备的活儿。
不过后来的日俄战争。他们可是为自己正名了。当时大阪师团在小川又次带领下。猛得不行。在攻取南山阵地一役中。面对第一师团久攻不下的马克沁绞肉场。
接替上阵的第四师团一上来就建立奇功。将其拿下。打通了大连和旅顺。为后面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当年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不也是捡了程瞎子的漏嘛。
所以在日俄战争。大阪师团的表现是不错的。
而在二战中。出场较少的大阪师团也有着亮眼的表现。在菲律宾群岛上与美军进行的巴丹半岛战役。大阪师团打出了自己的特点。
于是和南山战役一样。第四师团又接替上阵。虽然同为甲种师团。但第四师团显然要比16师团聪明。他们上来之后并不着急着万岁冲锋。而是先在丛林中穿梭侦察。最后找到了美菲联军薄弱的左翼为突破口。一击必中。撕开防线之后。他们像灵活的猴子一样在敌军的阵地之间穿插游走。打得美国人找不着北。
最终。第4师团成功拿下巴丹要塞。伤亡仅600余人。而美菲联军伤亡达到了5000人。六万人成了俘虏。
这次战役被称为二战时日军唯一一次用脑子击败美军的战役。
这两战不可谓不漂亮!
至于第四师团为何后来名声那么差。主要还是源于他们死得人太少了。据了解。战争结束之后。第四师团是日本所有甲种师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军队。当年投降之时。就数他们最积极。
这样的表现。在许多日本军人眼中是无法理解的。
于是许多纯为了黑而黑的段子就被拿了出来。
比如诺门坎战役。第四师团纯属背锅。
找谁呢?
日本其实也有地域黑。日本关东人一向看不惯喜欢经商。向欧美看齐。贪图享乐的关西人
当时把控日本陆军的是长州藩集团。他们大都是右翼的关东人。他们肯定要找战国时代就传下来的世仇。关西集团下手了。
而关西出身的大阪第四师团恰好当时就在关东军的战斗序列中。于是就被拿出来挡了枪。
一篇《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的报道。让第23师团成了英雄。让第四师团成了懦夫。
可怜第四师团。人家在后方驻屯好好的。都没上去打。结果就被拿出来当了典型。成为了诺夫。
拿笔的人。惹不起!
至于长沙会战逃跑。那也是不属实的!
他们是在接到了撤退命令后撤退的。只不过撤得比较迅速。结果导致友军暴露在敌军得炮火之下。损失惨重。
但是。基本的战斗任务他们是完成了的。而且论战斗力和战绩那也是非常不错。远没有大家传闻中的那般不堪。
其他观点:
大阪商贩师团最大的战绩就是在二次长沙战中仅仅用了一个骑兵联队的兵力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把号称中国五千年第一名将的杀妻冥酱张马谡代理指挥的中国五千年第一恐怖军的七十四军战力第一的一个师给打的全军总崩溃。事后应该负直接全责的杀妻冥酱张马谡没有任何事反而是把个请假回家探亲结婚的师长廖龄奇枪毙了事。而杀妻冥酱张马谡则是所谓莫名的神奇的扶正坐上了该师师长的宝座。至于里面的道道大家都懂得了。题外话廖龄奇是作为土木系的钉子插进了何妈妈军政系的地盘里面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47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师团,大阪,日军,日本,联队,部队,战役,长沙,战力,关东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阪第四师团打过几次仗?战绩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出身很高贵。战力不匹配”这十个字的评语当属贴切。大阪第四师团的代号是“淀”兵团。这个字很有意思。与其它日军师团什么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