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39年11月7日。日本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战役中。被我军击毙。这是抗战以来我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本军官。
黄士岭战役也成为八路军的一个辉煌经典战役而载入史册。
时间:1939年11月。
地点:河北省易县。
名称:黄土岭伏击战。
八路军指挥员及参战兵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令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统一指挥。第1、第3、第25团、游击第3支队及第3军分区第2团、第120师特务团、第715团等部队。
日军指挥官及参战部队:中将阿部规秀。日军一个旅团。
战役经过和结果:1939年11月7日。在杨成武的指挥下。八路军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设伏。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引入到包围圈。压缩在一条长约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山沟里。布下“口袋阵”。阿部规秀率部长驱直入。是役。经过激烈战斗。八路军共歼灭日军达900多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等。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给进犯的日军以歼灭性的打击。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击毙日军中将级高级指挥官。这在华北战场、在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战史上都是第一次。日本的《朝日新闻》报道说:“自从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是没有这样例子的”。
其他观点:
历史上的伟大战毅很多。如楚汉相争。展现出韩信领兵奇才。展现了项羽钢壁自用。听不尽谋臣之言。最终灭亡。
赤壁之战。主要是谋咯智取。名谋合一诸葛亮庞统周俞徐庶等。共同挫败曹操。
还有伟大的辽沈战毅。平津战毅。淮海战毅。这三大战毅取决了革命的胜利。辽沈在林彪等人的指挥下取决了胜利。平津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革命家。勇谋共用。最后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弃暗投明归顺共产党。淮海战毅在栗欲等老革命家的指挥下取得胜利。这些胜利都离不开毛泽东的军事指挥。
其他观点:
1927年底。白崇禧率领的北伐军主力已经打到了华北的冀东。桂系的军力此时发展到高峰。这引起了蒋某人的严重不安。他曾密令何应钦寻找机会解除第七军的武装。何应钦认为此举极其不妥拒绝执行。然而消息却不慎走漏。李宗仁立即联络武汉、浙江、湖南的桂系部队开赴南京外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第一次逼蒋下野。
所以蒋桂矛盾可谓“历史悠久”。然而二十年后。当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挺进大别山之时。蒋某人又以白崇禧开设“国防部长九江指挥所”。统一指挥对大别山的围剿。原本白崇禧这个“国防部长”是没有兵权的虚职。为何此次战役一定由他负责呢?无它。因为大别山已经是桂系在广西之外的第二个老巢。
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桂系大将廖磊的第21集团军就盘踞在大别山区。廖磊病故后接任的是李品仙。还拿到了“安徽省主席”的职务。在此地区经营了十余年。许多桂系军官和老兵已然在这里娶妻生子。并且桂系还把治理广西的那一套搬到大别山。设立了严密的保甲制度。建立了为数甚多的地主武装和反动民团。
所以。南京方面选择白崇禧统兵围剿大别山乃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里自从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撤走以后。已是桂系军阀的中心统治区。并且桂系精锐张淦兵团也驻于该区。而至于号称“小诸葛”的桂系老二白崇禧。北伐时期即已成为另外一个阵营的名将。某种意义上。可以坐上蒋军大兵团作战指挥的头把交椅。只因并非嫡系。始终没有掌握主要军权而已。
而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指挥员。自然是有“军神”之名的晋冀鲁豫军区兼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说明一下。当时的晋冀鲁豫军区已经拥有六个野战纵队和二级军区的10个独立旅。但是挺进大别山的只是1、第2、第3、第6纵队和一个独立旅。上述各部组成了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简称“刘邓大军”。担负着挺进中原这一重要的战略任务。
关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意义。许多军史爱好者了解的并不透彻。实际上经过蒋军一年多的疯狂进攻。各解放区被破坏甚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承受能力都接近极限。尤其是遭受敌人“重点进攻”的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情况更加严重。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将战争引入国统区已成为必需。并且最好的战略突破方向就是敌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
因此刘邓大军的千里跃进是被称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而不是战略反攻的开始。毕竟还处在敌强我弱的时期。然而刘邓大军的扯动性进攻。却彻底打乱了蒋军的战略布署。他们不得不从山东、从陕北调出部队增援中原战场。极大缓解了两个解放区的军事压力。也为华东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转入反攻大量歼敌创造了条件。
但这就要求刘邓12万人要在大别山区坚持相当时间。以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毕竟这里已经不再是当年群众基础较好的老区。到处都是“小保队”。因此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据传侵华日军曾经谓白崇禧为“战神”。而大别山的反围剿战争就此成为“军神”与“战神”之争。堪称名将之间的巅峰对决。
白崇禧直接指挥的部队多达33个整编旅。其中包括桂系第七军和胡琏整编第11师等王牌部队。而刘邓大军总共牵制和吸引敌人的总兵力多达90多个旅。在一年多的作战中。我军损失确实比较惨重。进入大别山时共有官兵124000余人。而转出大别山时只余58000余人。但是刘邓部队的巨大牺牲却换来了整个中原战局的逆转。
刘伯承司令员以“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将敌牵至外线。以小部牵制大部。以大部消灭小部”的战术。灵活机动应对白崇禧“向心合击”的战法。不断打击和拖散敌人。我军还分兵成立了江汉军区和桐柏军区。在江淮地区站稳了脚跟。更重要的是。陈谢集团和陈粟华野利用敌人在中原兵力空虚的时间差。全面完成战略展开。连续取得重大胜利。
至1947年底和1948年初。陈谢集团在鄂豫皖、陈粟大军在豫皖苏捷报频传。与坚持在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三足鼎立。经营中原”的战略格局。在这场名将之间的对决中。刘司令员在战略上取得完全胜利。仅仅十个月之后。淮海战役即告打响。因此。挺进和坚持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其意义无疑是重要和深远的。被称为解放战争“伟大的转折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47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大别山,日军,野战军,中原,我军,战略,晋冀鲁豫,解放区,白崇禧,军区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战役,是在名将和名将之间展开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39年11月7日。日本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战役中。被我军击毙。这是抗战以来我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本军官。黄士岭战役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