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战争是由于战略错误,虽然赢得战役最终却输了战争的?
原创

历史上哪些战争是由于战略错误,虽然赢得战役最终却输了战争的?

好文

热门回答:

号称“顾百顺”的顾祝同在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期间。除了跟新四军搞摩擦比较在行以外。就没跟日本人打过几场像样的仗。日寇驻华东的第13军也确实对缺乏战略价值(至少在他们看来)的闽浙赣山区没有兴趣。正面抗日战场八年中。双方唯一的一次大型战役“浙赣会战”。顾祝同却是打的乱七八糟。然而却有意外收获。

(顾祝同)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侵华日军在长江中下游盘踞着两个战役兵团。其一是司令部设于武汉的第11军。它是制衡国军第五、第六和第九战区的野战精锐部队。高峰时期拥兵七个师团另四个独立混成旅团近30万人马。第11军是以机动和进攻为主。中日两军之间的23次大型会战中。由第11军单独发动的多达11次。另有两次也进行了配合作战。其中就包括浙赣会战。

其二就是司令部驻扎上海的第13军。通常情况下仅辖四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虽然也指挥着一大批汪伪军。但作战序列中没有一个甲级师团。却要警备江南江北的大片占领区。因此第13军在战略上一般取守势:江北主要与新四军在苏北缠斗。江南则主要警戒顾祝同的第三战区。既然战线僵持。所以自1937年底杭州沦陷后。顾祝同的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正是因为日军的压力较小。顾祝同才有精力和兵力。在1941年发动“顽南事变”。干起了同室操戈的罪恶勾当。本来如果顾祝同足够努力的话。应该与新四军配合不断骚扰或反攻宁沪杭地区。即便不能收复重要城市。也会迫使武汉第11军抽兵回援。从而减轻其它战区的军事压力。结果是敌不动他也不动。将近五年的时间用四个字评价他就是:“不干正事”。

1942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正是顺风顺水。美英盟军丢盔弃甲。日本军部开始酝酿攻入川渝彻底打垮蒋介石政权的计划。参谋本部为此拟定了“五号作战”的进攻方案。该计划以第11军和华北方面军为作战主力。将“中国派遣军”的总兵力由61万增至97万。从而集中八个以上精锐师团从川东和陕西分头攻入。最后在成都平原完成会师。其用心是非常险恶的。

(曾任第三战区参谋长的黄百韬)

不料1942年4月18日。发生了美军杜立特尔中校率领16架轰炸机空袭东京的事件。尽管损失不大。却把天皇吓得够呛。让军部大为栽面。而美军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之后。已经无法再折返母舰(为防日本舰队攻击。航母放飞之后即掉头南撤)。最终选择了在浙江衢州等机场降落。因为这里仍然在第三战区的控制之下。

日本人恼羞成怒。把正在筹备的“五号作战”抛在一边。立即组织发起了旨在摧毁浙东丽水、衢州和江西玉山等三个机场群的“浙赣会战”。不仅要求第13军倾巣出动。还命令第11军抽兵配合。“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认为这完全属于冲动型作战。会极大影响“五号作战”的实施。故而申请延期。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也持反对意见。但都被参谋总长杉山元一一驳回:“放下一切。立即摧毁浙江的机场”!

(畑俊六)

畑俊六对大本营的瞎指挥愤愤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军部对该作战之所以卖力。是由于总长平时一向上奏天皇夸耀国土防卫万无一失。。。”。而阿南惟畿也在日记中抱怨:“由于美军小规模空袭而进行浙赣作战。却使今秋对重庆必要的大规模攻势无法发动”!日本军部的战略短视让前线将领颇不以为然。但是命令却必须执行。

1942年5月15日。得到补充加强的日寇第13军出动六个师团。第11军奉命派出两个师团。在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中将的统一指挥下。向浙赣交界的第三战区发起猛烈进攻。顾祝同在战役之初向保定同窗薛岳学习。也搞什么“后退决战”。将战区主力后撤集结在衢州周边。以正面死守和两翼侧击的战法试图决战。

(杜立特尔的飞行员们)

然而仅仅三天衢州即告失守。第三战区各部完全陷入混乱。6月7日丢衢州。6月14日失上饶。月底再弃温州。顾祝同一败涂地。浙赣会战历时四个半月。应该说日军基本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并且对浙江、江西和福建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破坏。以17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干掉了顾祝同70000余人。另屠杀无辜百姓20余万。鬼子之罪磬竹难书。

然而在战略上却极尽愚蠢之能事。不得不因此中止了入侵川陕的计划。我们知道。1942年美国人自身难保。尚无力对重庆政府进行大规模军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是最艰难的时期。浙赣人民的牺牲。换来了这一年度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及至1943年以后。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屡战屡败。大量吞噬着日军的兵员与物资。已经无力向西继续深入(豫湘桂会战也只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目标并非重庆)。战败的日本人在战后的检讨中也承认:这一次突然进行的作战。无论对推动四川作战。还是对扩大清乡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四川作战已决定进行。就无须进行浙赣作战。而应于昭和十七年(1942年)6月发起西安作战。。。云云。

日本人永远是战略上的矮子。尽管意外发生的浙赣会战。今天想起来仍然一身冷汗。

其他观点:




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

如果德军尽快拿下莫斯科。很可能会结束苏德战争。由于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得德军从闪电战陷入了持久战的深渊。最终被苏联压垮。而这种失败。来自于基辅会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日本陆军集中了在中国大陆的最后的精锐。企图达到以下的目的。一是鉴于太平洋战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已经落入盟军之手。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将南洋的物资从陆路运抵日本本土。

二、摧毁对日本本土威胁最大的。在中国的盟军空军基地。解除盟军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威胁。

三、打击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战争意志。逼迫国民党政府求和。

日本在大陆投入它最后的力量。所想达到的战略目标一个也没有达成。大陆交通线是打通了。可在盟军强大的空军压制下。连一车物资也没能运回国内。


日军最终也无力保证对占领区的占领。在战役后期就开始收缩放弃一些地区。在国民党反攻后。不断遭受打击。

因此。这次日军的“一号作战”。耗尽了日本的军事潜力。基本上一无所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给日本带来的是战略上的失败。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其他观点:

战术上赢了。战略上输了。这种情况在战争史上很罕见。硬是要找到这样的战役。还真不好找。

不少人说。日本在抗日战争中没有战略。始终是被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果粉常常讲的日军赢了战役输了战略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淞沪会战。一次是豫湘桂战役。这两次日军真的是赢得了战役。输掉了战略吗?

真的不是!

战略和战役两件事情。从来都是统一的吗。绝不可能说靠着输掉一场战役就去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如果真的有。那也是事后作出很好的补救措施。从而促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力的方向发展。

我们分析淞沪会战和豫湘桂战役是不是日军战略上输掉了。

淞沪会战。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国军主动发动战役。并且打输了这场战役。最终促使日军从由北向南的战略一下子转变为又东到西。日军进攻方向从向南变成向西。从原来的大平原无阻隔。到后来的顺长江而上。依次爬坡。战术上进攻难度增加了。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事后诸葛亮。淞沪会战本来就是日军开始的一场主动进攻战役。只不过张治中先发制人的战斗一点战果都没有。最后好像成了一场国军主动发动大会战的。这场战役。双方都是不断调兵过来。进行添油战术。只不过国军运输条件落后。运兵比较慢罢了。

淞沪会战在战略上的最大影响是。国军的精锐部队。包含中央军、桂军、东北军等部。几乎全部被打残。半年之内再也组织不起一场有力的阻击。至于国军为何会在淞沪会战精锐全出。原因无非两点:

1。上海和南京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保护面子不好看。为了保南京。20万国军精锐几乎还没开始打就跑了。结果一多半躲进南京难民。让日军有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借口。

2。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在这里打仗。其实是一场作秀。为了博得欧美国家的同情。从而获得国际声援或经济援助。结果很悲催。九国公约会议不仅不谴责日军侵略。反而谴责国军破坏《淞沪停战协定》。

日军战略却是不行。可是国军的战略更差!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准确的说是屠杀)后。日军停止西进。开始南北会师。江苏和安徽两地基本上没有丝毫抵抗就全部撤走了。李宗仁将军带领60万军队转进。于国有功。但也实属无奈。

日军从上海溯流而上的进攻。从来没有遭遇到大规模的抵抗。因为长江防线上的国军。常常要顶住日军海军的舰炮轰击。这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淞沪会战不但没有战略上的胜利。反而是给日军开辟了第二战场。侵华战争更加加剧了。

再看豫湘桂战役。国军在盟军大规模反攻期间。居然闹出了这样耻辱的事情。却还要恬不知耻说是战略胜利?

这场战役。对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治、国际声誉等各个方面是致命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提前预告了国军在大陆的全面失败。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损失了近一半的棉花和粮食产区。经济上更加困难。为了缓解经济困难。国军征粮征兵开始使用了滥发纸币等恶劣手段。甚至直接开抢。国军经济上的困难加剧的同时。统治合法性遭到了普遍质疑。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的在军饷军资上的腐败、在军事训练上的完全缺位、在情报获取上的完全无能等等问题全面暴露。新闻相对自由的云南开始全面抨击国军假抗日真反共的真面目。而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更是逐渐倾向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豫湘桂战役中。国军的不堪一击让美国人看到了。罗斯福不再指望蒋介石能发动对日反攻了。反而把开辟第三战场的希望寄托给了苏联。这不是罗斯福的本意。但他实在无法和蒋这样的猪队友并肩作战。为了争取苏联出兵。罗斯福主动放弃了外蒙的土地和中国东北的特权。

不管是淞沪会战还是豫湘桂会战。国军的全面失败让中国战略陷入彻底的被动。国军畏敌如虎的情绪更加严重。而日军根本不需要战略规划。也能彻底压住国军。

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老是想在战役失败中寻找战略转机。那完全是缘木求鱼。根本没有出路的。

图片来自于《八佰》电影剧照。所谓的八佰勇士守四行仓库。其实就是一场作秀而已。最后本应该同情中国的英美等国。逼迫国军放下了武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小新卖蜡笔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23

    国军,战役,日军,作战,战略,战区,日本,衢州,师团,盟军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23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哪些战争是由于战略错误,虽然赢得战役最终却输了战争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23

    号称“顾百顺”的顾祝同在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期间。除了跟新四军搞摩擦比较在行以外。就没跟日本人打过几场像样的仗。日寇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