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目前的许多网络文章中。都把1945年春的湘西大捷。视为王耀武抗日生涯的巅峰之战。一通通吹得神乎其神。然而如果深耕抗日战争史。你就会发现。随便派个八路军的主力旅长过去指挥第四方面军。湘西会战的战果都应该会更巨大更完美。笔者恰恰以为。这是王耀武军事能力下滑的开始。
(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
这里绝对没有诬蔑抗日名将的意思。因为1945年湘西会战的双方实力差距非常明显:日本人动用了第20军的四个师团和第11军的一个师团(从全州出动)。而实际上全体出动的仅有一个第116师团(甲级师团)。其它第47师团、第64师团、第68师团各只派出了一个支队(均为旅团级)。第11军之第34师团则只出动了一个木佐联队。
除了第116师团因被升格为甲级师团(三单位制)。满编兵力仍有20000人左右外。此时日军师团普遍在13000到14000人左右。并且坂西一良第20军的其它三个师团都是渣渣。要么是乙级师团。要么是下辖两个“独立步兵旅团”的丁级师团。即便是第116师团。也因为在衡阳战役中的惨重伤亡。部队里充斥着大量新兵。至于第64和第68师团更不用说了。而第47师团干脆是在国内新编的。
(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
真正担负“芷江作战”主攻任务的。其实只有第116师团、第47师团重广支队、第68师团关根支队(配属第34师团的那个联队)。分三路攻向雪峰山。满打满算不超过50000人。而第64师团的一个独立步兵旅团、另外两个独立混成旅团(注意番号区别)都是在战场外围。担任牵制性的作战任务。所以鬼子总兵力根本不到80000人。其中主攻方向更是只有约50000人。
而应战的中国军队兵力高达九个军26个师20余万人。其中仅作战主力第四方面军就有近12万人马。包括王耀武基本部队的第74军、第73军、第100军和胡琏的第18军。参战部队同时包括汤恩伯第三方面军所属两个集团军(李玉堂和王敬久)各一部。以及湖南地方部队等等。另外。还特地从昆明空运来廖耀湘的新六军作为总预备队。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上述各军中。新六军是全套美械装备。那是驻印军的编制标准。第74军、第73军和第18军也完成了半数的美械换装。比如第74军的51师、第18军的11师等等。也就是说。王耀武可以调动的美械和半美械部队。总兵力也不低于10万人。汤恩伯第三方面军也有部分部队开始换装。所以中国军队不仅在兵力上。包括在整体装备上。也完全碾压当面日军。
这还不算。日本人之所以攻击雪峰山。是想摧毁山那边的芷江空军基地。也是中美联合航空队当时最大的空军基地。驻有战斗机和轰炸机300多架。很显然。芷江机场距离战场出奇的近。不仅战机滞空时间特长。扫射轰炸完了以后分分钟加油挂弹重新来过。所以在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占据着绝对制空权。注意是绝对。日本陆航一点点机会都没有。
(王耀武和美军顾问)
而且芷江基地由于空运便捷。还储存了海量的弹药汽油和粮食。尤其是美械弹药非常充足。所以前线部队完全不用担心后勤供应问题。撒开了欢扫射就可以了。在美军的协助下。什么医疗、通讯、工程方方面面也都通通不是问题。连湘西民众也大力支持抗敌。踊跃组织武装袭扰日军。之前写过关于湘西“嗅枪队”的文章。想必铁粉们都记忆犹新。
还有一点。那就是湘西的雪峰山脉非常险峻。特别适合阻击战、游击战以及合围作战。抗战八年。日军始终未敢窥视湘西。也是因为地形之复杂。那么好了。如此明显的军力优势。彻底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不是特别的蠢才。这个仗有打不赢的道理吗?然而在战役之初。王耀武还是做不到信心满满。
(罗卓英曾经是王耀武的上级)
湘西会战的最高指挥官。得算是坐镇芷江七里桥督战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当然了。只是督战而已。实际负责的仍然是前出到安江的第四方面军司令部。王耀武和参谋长邱维达研究了半天。制定的作战计划要旨是:让开当面。剪断两翼。分割包围。聚而歼之。这个作战计划看起来很拉风很有气势。其实还是上高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核心理念:“后退决战”。
也就是说。时间已经进入1945年。中央军精锐部队仍然缺乏跟日军对攻的勇气。总想先挫日军锋芒然后再说。王耀武跟随罗卓英和薛岳征战多年。耳熏目染。仍然不能免俗。笔者并不赞成过度美化抗日将领的军事能力。实际从之前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的进程来看。王耀武作战虽然卖力虽然勇猛。但是其大兵团指挥能力真心一般。主要是官升得太快了。从军长到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再到方面军司令官。仅仅两年时间。他当个军长最合适。
(胡琏)
怎么形容呢?湘西会战的开局。就好像一个残废拿着一把水果刀。主动攻击一个抡着狼牙棒的壮汉。然后壮汉还先让了三招。任凭残废先动手。那么结果也是注定的。三路日军最开始的进展貌似顺利。因为第四方面军已经“让开当面”。等到王耀武的部队还手时。战场情况瞬间变得一边倒了。在汤姆逊冲锋枪和美式山炮的打击下。日本鬼子完全招架不住。很快就败下阵来。重广支队对美械部队的评价是:“重庆军的战斗意志及战法。与过去的中国军完全不同。面目一新。火力的集中极为准确巧妙”。
而中美联合航空队的空中打击。更是让日军吃尽苦头。整个湘西会战期间。只有最后时段日军出动过两架运输机冒险空投食品和药品。其他时间根本看不见日本飞机。战场上。美制战机不断投下炸弹和燃烧弹。把日本士兵一个个炸成了“火人”。并且在空中还可以观察到日军的一切动向。给王耀武的作战指挥提供准确的情报。日本人的回忆是:“敌机反复来袭。扫射轰炸。猖狂之极”。要说日本人也真是不要脸。1937年和1938年他们何尝不是如此猖狂。
(何应钦)
比如1945年4月12日。日军34师团木佐联队进攻新宁。守军是第74军第58师的一个营。就是这个营硬顶了数千鬼子三天。给日军以大量杀伤后全身而退。这在之前简直是不可想像的。所以说。王耀武在湘西会战中手里的牌。远远硬于对手。有点忒小心了。战至5月4日。日酋坂西一良中将已经发现情况不妙了:两翼的两个支队被肢解击溃。中路第116师团陷入重围。于是下令全线撤退。
也是这一天。王耀武下达了全面反攻的命令。时间稍稍有些晚。如果早于日军撤退之前总攻。这50000鬼子兵全得报销在雪峰山下。即便如此。王耀武仍有机会。那就是从常德南下的胡琏第18军先头部队。业已迫近雪峰山的“山门”。其中杨伯涛全套美械的第11时。仅用两个小时就击溃日军。完全控制了山门两侧的高地。关门打狗的态势正在形成。奉冈村宁次命令到邵阳了解战况的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撤回来的问题了。而是还能不能撤回来!
(廖耀湘)
第 116师团各联队撤出山门时。属于不要命的狂奔。也就是冒着山上第11师的枪林弹雨。携带伤员强行突围。如果王耀武投入胡琏第18军的全部封锁山门。曾经在常德、在衡阳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第116师团。完全可能被全歼在这里。最终。在何应钦“穷寇勿追”的态度下。王耀武电令第11师放了一个口子。也没有将胡琏所部全部压上。第116师团逃出一半人马。
湘西会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以伤亡20000人冒头的代价。毙伤日军35000余人。即便是日本人自己。承认的伤亡也有27000余人。是全面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唯一一次伤亡少于日军的大型会战。其中还俘虏了400多鬼子兵。不过大多都是少年兵。然而由于高层指挥上的过分小心和失误。在绝对优势的军力下。最终却未能全歼任何一个鬼子联队以上建制。也没有缴获一面联队旗。总是感觉差点意思。
所以对湘西会战最准确的诠释。是王耀武“大败”当面日军。用“完胜”是不恰当的。因为确实有美中不足。王耀武这一年当选所谓的“中委”。开始从军人向政客转变。从此以后。没见打什么好仗了。
(冈村宁次)
其他观点:
其实说实话最后一战也不能说完胜日本。只能说惨胜。虽然湘西会战以日本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军队也是牺牲惨重。
个人认为湘西会战取得胜利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滇缅公路全线打通。外部援助可以通过这条补给线源源不断到达中国。国军主力部队的武器有了质的提升。在湘西会战时期国军武器已经超越日本;
2、拥有制空权。在抗日战争末期飞虎队在空中已经全面压制了日本。日本地面部队失去了空中保护;
3、人员素质提升。抗日战争后期日本精锐部队大多在战场消耗掉了。剩余的又被调到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厮杀。在中国大陆上大多是一些新兵蛋子。而国军在湘西会战投入的都是百战老兵而且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像74军、新六军、18军等;
4、地缘优势。湘西会战主要战场是在宝庆府老武冈县地区。这一片地区属于雪峰山东侧。以丘陵山地为主严重限制了不熟悉当地地形的日本军队;
5、群众基础。湘西会战主战场所在的宝庆府是湘军大本营。当地自古民风彪悍。老百姓抗日积极性高。像武冈战役中本就有坚固的城防。老百姓又自发拿自家的糯米来加固防御工事。而且武冈又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所在地。群众基础深厚。
其他观点:
1945年4月9日。于整个二战战场上已经处于颓势的日军。忽然在湘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
这些日军由5个师3个独立旅团组成。一共10万兵力。由坂西一良中将为指挥官。在湘西发动攻势。目标直指芷江机场。
日本在那个时候正受到盟军的步步打击。战场情势危急。兵力也处于紧缺状态。却依然为了占领一个机场。而冒险调集大军。因为芷江机场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美混合编制的空军。从芷江机场起飞;不但辐射入侵南中国的日军。甚至能发动对日本本土的袭击。
已经成了日军的眼中钉。垂死挣扎中的日军。便来势汹汹的企图包围芷江机场。拔除来自中方空军的威胁。不过日军的这次猛攻。却受到了迎头棒打。
日军的调兵遣将。当时重庆政府也看在眼里。便下令提前修筑防御工事。并调集26个美械师。共超20万兵力。囤集在西南战场前线。准备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战前日军还没有察觉到。由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已经打通了滇缅公路。武器装备正从国外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中国军人的火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甚至野战炮和迫击炮的配置比例。还要高于日军。这可是抗战以来首见。
当日军像往常一样。以为自己依然占据力量优势。而一路突进时。却不知不觉进了中国军人为其设置的陷阱里。
从蓝田到新宁。中国军队有计划的且战且退。但展现出来的作战能力。已让日军大为吃惊。其中光是在新宁城。中国仅用一个营的军力。便抵挡住了日军一个师团。双方激战三天三夜。歼敌数百。重创日军。
这种级别的防御战斗。之后还相续发生在武阳、武冈:进攻武阳的日军。在和中国军队激战后。狼狈溃逃;进攻武冈的日军。则在持续20天的战斗后。被歼灭。
作为日军主力的116师团。因为中国军队的诱敌战术。则比较顺利的一路进军。最终在雪峰山和中国第79军、第100军遭遇。到了雪峰山。日军才发觉自己已经进入中方布置的陷阱里。
中国军队火力充沛。战斗意志旺盛。试图将日军分割包围在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将他们歼灭。日军只得向上级求援。但以当时中国守军的规模。要顺利完成扭转战局。至少需要一支10万人以上的庞大援军。日本根本无法抽调出人手来。只能否定了其增援要求。下令116师团撤退。
日军想逃跑。中国军队当然不会让他们轻易逃掉。其中116师团下的109联队。便马上被包围在马骨径。经过两天战斗。日军彻底绝望。尝试投降。在被中方拒绝后。将军中的伤员杀死。做自杀式冲锋。被全部歼灭。另外两个联队已经毫无战斗意志。只要跟中国军队稍微接战。便马上溃退。一直被围追堵截。最终在5月底。少数残部才逃出。回到湘西会战前的地域。
自4月9日-6月7日。湘西会战结束。中国以1.5万人的伤亡。杀伤日军3万余人。缴获1650匹洋马和大量军械。夺取军旗超过90面。获得了一场漂亮的大胜。
湘西会战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至此之后中国军队由被动防御。开始发起主动进攻的号角。此时的中国军队。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精神面貌都得到了一次大提升。日军在湘西会战后也惊叹:
“火力强大。斗志顽强。已经判若两人。”
可以说。至二战结束为止。中国一系列进攻战役的胜利。正是这种实力变化的必然结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48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湘西,日军,师团,芷江,日本,中国军队,武冈,部队,联队,作战
没想到大家都对湘西会战中,中国军队是如何完胜日军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目前的许多网络文章中。都把1945年春的湘西大捷。视为王耀武抗日生涯的巅峰之战。一通通吹得神乎其神。然而如果深耕抗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