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莫辛-纳甘步枪:据史料记载。在苏联十月革命时期。苏联就曾援助了接近上万支莫辛-纳甘步枪给中国。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又援助了数万支给八路军。因其发射时枪声一嗒一嗒像水滴的声音。也被我军称其为“水连珠”。
三八式步枪:又称三八大盖。我们国人对它印象深刻。也经常会听到。在抗日战争中。作为日军装备。被我军大量缴获。其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坚固可靠。射击距离远。作战性能强为我军装备比较广泛。
汉阳造步枪:这把步枪也是我们都常听到。印象深刻的装备。它是仿制德国1888式步枪。其独有全长式枪管套筒结构。也被称为“老套筒”。从革命开始到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立下各种战功。
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1896年生产的一种手枪。是最早的自动手。在中国也有仿造。也是大家经常在电视里看见的。印象深刻的武器。这款枪威力大。使用方便。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捷克式轻机枪:又称“歪把子”。也是我军主力装备之一。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方八路军没有重型兵工厂。工业化机器。大多数这种武器都是靠缴获。包括子弹和弹壳。回去自己装药。我们解放军。八路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直到建设新中国。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其他观点:
抗战时期的中国使用的枪支真的称得上万国。造其种类之繁多。时间跨度之长。世界绝无仅有。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是当时的国家在用的武器。都能在中国战场上找到甚至一些国外绝产的步枪以及武器。都能在中国战场上找到身影。接下来我就以枪支弹药的口径来划分。
首先是以德治7.92口径为例。除中国自产的m1888汉阳造步枪以外还有后面根据德智m1935毛瑟型步枪国产化的中正式步枪。而且使用的同一种类型弹药的机枪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ZB-26步枪。后期还有加拿大制造的布轮轻机枪以及德制的麦德森轻机枪。
上面的是捷克ZB-26轻机枪。下面的是麦德森轻机枪使用的都是德制7.92X57毫米弹药
使用7.62口径的有两种。分别是使用7.62X54R步枪弹的苏联莫辛纳甘步枪以及DP-27轻机枪。第二种就是使用美国7.62X63毫米的M-1903春田步枪弹以及M-1908全自动步枪。
图中站岗的士兵就是使用苏制莫辛纳甘步枪
那个圆盘状的就是DP-27轻机枪。右边的那个就是美制M-1908自动步枪
除此以外还有英制7.7X57毫米的步枪弹的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以及布轮轻机枪。这些英制装备主要是远征军在使用。但大陆也有一些在使用。这种武器的弹药比较难找。所以电影《集结号》里的主人公谷子地对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在《团长》里“死啦死啦”用的最多就是李恩菲尔德步枪。
除此以外。八路军也使用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而日的武器使用的弹药是6.5X50毫米。弹药除了自己复装外主要是靠缴获。不过日本武器一般只有八路军和新四军使用。国军是不会用缴获的步枪。
使用三八大盖的八路军战士。注意其肩章是“18GA”。是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的正式编号。八路军不是正式编号
其他观点:
中国军队使用的各种步枪
M1895斯太尔-曼利夏8mm步枪系列。由M1895卡宾枪、M1895步枪、M1895短步枪、M1895M步枪和M1895/24步枪等型号组成。其中。M1895步枪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型号。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系列的研制工作可能开始于1880年代末。是奥地利轻武器史上一个重要的步枪系列。
▲M1895斯太尔-曼利夏8mm步枪
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是指在1886年。法国陆军装备了全新的1886式“勒贝尔”(Lebel)步枪。立即引起德国军事部门的关注。1888式委员会步枪称为被称为施勒格尔交通警察 。该枪的弹仓也是改进自曼利夏5发弹仓。但所用漏夹经过改进。原本的曼利夏弹夹只能从一边装进弹仓。而这种弹夹两边都可以装进弹仓。
▲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
30式步枪也被称为三十年式步枪。(日文称为三十年式小铳)是日军在甲午战争后为了应对村田二十二式步枪性能严重落后。在参考了13式步枪。18式步枪和22式步枪后。最终确定的6.5毫米口径的新型步枪。该枪的主要优点是所用的6.5mm子弹射程远。穿透力大。发射时无烟无焰很隐蔽。而且后坐力较小。便于射手发挥极至水平。实战射击精度极高。
▲30式步枪
勒贝尔M1886(法语:FusilModèle1886)或勒贝尔步枪(法语:FusilLebel)是法国于1886年推出的手动枪机式步枪。由尼古拉斯.勒贝尔上校研制。该枪运用了由保罗.维埃那开发的火药B。亦是史上第一种最成功的无烟火药枪械。勒贝尔步枪的出现意味着那些使用黑火药的枪械已过时。各国亦开始改为专注于研制和采购发射无烟火药的枪械。
▲勒贝尔步枪
日本38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Sanpachi-shiki hohei-juu)为手动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日本38式步枪
英国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MagazineLee-Enfield,“SMLE”)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氏步枪(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3年投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英国李-恩菲尔德短步枪
Kar 98k毛瑟步枪。1867年德国毛瑟两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设计了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这种步枪于1871年被采用成为标准的制式步枪。并命名为1871式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Kar 98k毛瑟步枪。由Gew 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
▲Kar 98k毛瑟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干系列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英文Mosin-Nagant,又称莫辛-纳干)。即M1891莫辛-纳甘步枪。在俄国被称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枪)。是在俄国政府委托下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的步枪。该枪由俄国军队在1891年正式采用。定型为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
Vz-24短步枪。布尔诺厂在生产毛瑟步枪后不久。及于1924年推出了Vz-24短步枪。成为捷克陆军的制式步枪。同时开始向全世界各国销售。有人认为vz-24是所有毛瑟短型步枪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制作公差小。做工细致。而且其使用的钢材来自捷克。
▲Vz-24短步枪
M1924式毛瑟步枪。标准型步枪是毛瑟兵工厂研制。1924年定型。是德国军队的装备。此枪属于栓动步枪。枪机式样为枪机旋转后拉式。它的构造和M1898式基本上相同。唯有枪管短150mm。所以此枪又被称为“M1924式短管毛瑟步枪”该枪可以兼作马枪之用。
▲M1924式毛瑟步枪
M1903春田步枪 (M1903 Springfield rifle)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由春田兵工厂生产。是美军在一战及二战的制式步枪。M1903步枪是春田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m1898。可以算是以毛瑟步枪为基础的变型枪。
▲M1903春田步枪
M1917式步枪原型为美国为英国生产的P-14步枪。在1910年对毛瑟步枪和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进行了试验。然后提出研制一种觇孔式瞄具和前端闭锁枪机的新步枪。在随后的两年里。恩菲尔德兵工厂设计和试验了多种原型枪。最后选定了一种采用毛瑟式枪机的新步枪。
▲M1917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诞生于1935年。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使用的记录。在抗日战争中被解放军和国民党大量的使用。数量约60万支;从历史意义来讲。它算得上是我国近代第一把制式枪械;它仿制的是经典枪械毛瑟步枪。并且结合了中国人的体型加以改进。具有操作简单、利于近身搏斗、射击精准、可靠耐用等优点。该步枪推出后备受我军士兵的高度赞誉。
▲中正式步枪
汉阳造步枪:这把步枪大家应该都非常了解了。它是中国第一把大量仿制的枪械。其母版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早期制作的汉阳造。因其拥有独特的全长式枪管套筒结构。也被我军称为“老套筒”;从清末开始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它是我军装备量较大的一款枪械。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汉阳造步枪
中国军队使用的各种机枪
重机枪方面
1921年拥有悠久历史的汉阳兵工厂。仿造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生产出来我国自主制造的重机枪。汉阳厂于同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由于这一天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而成所以被称为卅节式机枪。还由于其水冷套是黄铜材料打造。故又被中国士兵戏称为“老黄牛”。
▲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
三十节重机枪全长960mm。枪身重15.5kg。枪架23.5kg 枪 管 长610mm。口径7.92mm。初速824m/S 。表尺射程2000米。4条右旋膛线。瞄准基线680mm。理论射速500-600发每分钟。供弹具250发帆布弹带。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水冷式冷却方式。
▲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
三十节重机枪的口径从原来美国的.30-06弹药改为中国军队当时比较常见的标准7.92×57mm毛瑟弹药。但是由于三十节式重机枪的质量和性能与美国原厂M1917相差太远。主力部队后来用民二四重机枪替换了该枪。
在1919年。广东兵工厂开始仿制生产守瓦兹洛色水冷重机枪。称为“粤式六八水冷重机枪”。而且还在原枪上进行了改动。将口径改为6.8毫米。生产出来后几乎全部装备了粤军部队。
▲粤式六八水冷重机枪
在1918年的时候。四川的兵工厂引进了奥地利产守瓦兹洛色重机枪图纸。并于同年开始进行仿制生产。不过已经技术人员和原材料的匮乏。月产只有可怜的1~2挺。具体生产装备数量不详。抗日战争中川军的建制里就曾经装备了这种仿制重机枪。
在1934年也就是民国23年。金陵兵工厂取得了德国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全部技术图纸。随即按图纸开始仿制。最终在1935年即民国24年仿制成功并正式出品。列为国民政府正规部队的制式装备。由于是民国24年仿制成功。所以命名为“二四式重机枪”。
▲二四式重机枪
民24式重机枪。供弹方式采用100或250发弹带供弹。右旋4条膛线。缠距240mm。理论射速600发/min。枪身长895mm。枪身重20kg。整枪全重49kg。
二四式重机枪虽然是仿制型号。不过可靠性极高。和西方列强出品的几乎不相上下。在抗日战争中。二四式重机枪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当时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根本无法有效压制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
轻机枪方面
捷克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该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维护方便。研制成功后除装备捷克军队外。还曾大量出口。其中国购买的数量最多。数量超过3万多挺。一般来说。国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ZB-26轻机枪274挺。平均每个团60多挺。精锐王牌师装备的数量更是达到了700挺。
▲捷克ZB26轻机枪
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最实初是苏联研制的PV-1气冷马克沁航空机枪。1926年。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将其搬到了地上。去除了同步器。安装了两架脚。命名为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不过。它明显有些生不逢时。因为同一年。苏联的DP轻机枪诞生了。这种武器共生了2450挺。其中1400挺以军事援助的名义运到了中国。换回了不少的农产品。
▲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DP机枪又叫转盘机枪、大盘机枪等。在中国名声大躁还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不过这种武器实际早在抗战初期就来到了中国。同样是苏联军事援助的。究竟数量有多少。笔者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
▲苏联DP轻机枪
该枪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特别是41发超大的弹容量。火力持续性很好。中国军队引进该枪之后。主要装备了第74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不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苏联性能优良的DP机枪在中国有些水土不服。首先。它枪身加弹盘比较笨重。瘦小的中国军人用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其次弹容量大的同时DP机枪也极易卡壳;最后这种武器不能换枪管。在苏联寒带地区问题不明显。但是到了中国。特别是南方。打200发就要休息。
▲苏联DP轻机枪
比利时FN-bar-M1930式机枪的前身是枪械大师勃朗宁在一战时为美军设计的M1918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FN公司进行仿制生产。改用7.92×57毫米口径枪弹。而且射速可以调节(快慢两档)。于1930年定型。称为“M1930 式7.92毫米勃朗宁轻机枪”。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
▲比利时FN-BAR-M1930式机枪
中国是M1930轻机枪的主要用户。在1933年上半年时就采购了5000挺。到了1937年已经进口了9148挺。抗战爆发后又订购了8000挺。至1939年5的。通过滇湎公路一共运往内地7412挺。所以总数量有可能超过2万挺以上。引进的数量仅次于捷克式。
▲芬兰的M26机枪
实际上。在那一段时期中国引进的轻机枪还有多种。比如芬兰的M26机枪等。军阀及地方武装私下购买的更是多不胜数。这些万国造武器对于中国抗日来说。同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为了购买它们我们通常都要付出高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手枪
单响手枪“独撅子”
这是一种民间土法制造的手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打完后。还要把握把向下掘开退出弹壳。再装弹。所以又称“撅把子”“独一撅”“独角牛”“单打一”。这些枪的枪管都是自行打制。有的用铁条盘成。形制不一。口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发射手枪弹。有的甚至发射来源广泛的步枪弹。其中有些有膛线。而多数则是滑膛。
▲独撅子手枪
为满足抗日武装对枪的需求。根据地大量制造这种“独撅子”。主要装备民兵和游击队。甚至在八路军、新四军正规部队中也有少量使用。根据一份1943年1月4日杨立三通知十八集团军后勤部军工部加制单响枪及其分配问题的记录。可以看出。单响手枪(独撅子)在1943年的使用量还不小。一次就造了1000支。而且都是分配给主力部队使用。
▲独撅子手枪
“十四年式”手枪“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即“十四年式”手枪。但是。在当时以至现在的中国百姓中。说起“十四年式”手枪。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要提起“王八盒子”来。几乎是妇孺皆知!
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于1925年在陆军大将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陆式8毫半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一种通用手枪。定名为“十四年式”手枪。第二年。名古屋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十四年式”手枪。此后。“十四年式”手枪很快在日军中普遍装备。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套像乌龟壳。又是日本鬼子使用的。就被中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
勃朗宁手枪“撸子”
勃朗宁研制手枪始于19世纪末。1897年取得专利。其产品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从民国初年开始。中国仿造了大量的勃朗宁1900式手枪。民间对弹匣位于握把内的小手枪俗称“撸子”。又细分为“枪牌撸子”(M1900 7.65mm)“马牌撸子”(M1903 7.65mm)“花口撸子”(1910 7.65/9mm)。
在旧中国“撸子”枪数量、种类仅次于驳壳枪。是这一时期中国军队中装备使用较多的手枪之一。正因为如此。勃朗宁手枪也被八路军、新四军缴获甚多并装备使用。其型号有M1900式7.65毫米、M1903式9毫米、M1906式6.35毫米、M1910式7.65/9毫米等。此外还有上海金陵兵工厂等仿制的M1900式勃朗宁手枪。由于勃朗宁手枪体积小、制作精良。在八路军、新四军中视为“高档”武器。一般做为中高级干部佩枪使用。
驳壳枪“盒子炮”
驳壳枪。在中国有多种称谓。如“二十响驳壳枪”“大肚匣子”“大镜面”“自来得”“快慢机”“盒子炮”等等。德国毛瑟兵工厂1896年正式生产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命名7.63mm M1896毛瑟军用手枪。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又称“盒子炮”。也有称为“匣枪”的。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德国毛瑟兵工厂从18世纪末开始。在近40年中先后生产了约100万支各种型号的驳壳枪。旧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接纳了其中70%以上的数量。中国很早就有仿造。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首先仿造带10发子弹固定弹匣的毛瑟冲锋手枪。以后10余年间。产量惊人。随后。河南巩县兵工厂等五个兵工厂也仿造该枪。这些国产的毛瑟手枪与原装的(M1896式)在构造上完全相同。只不过在枪上刻有不同的厂名或厂徽。驳壳枪装弹6发、10发、20发都有。但主要是10发、20发的。6发、10发弹匣为固定式。20发多为插入式。
驳壳枪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最喜欢的轻武器之一。许多英雄形象都离不开驳壳枪:双枪李向阳、英雄蒋三腰插两把驳壳枪。神气!
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军队手里的武器。光是步枪就五花八门。兵工厂互不成体系。比如山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东西根本就不能互相使用。而且。中国军队很多武器都是从国外单纯购买的。
由于常年的军阀混战。地方割据。一支部队里面可能就有几个军阀背景的部队组成。比如一个非中央军部队。可能大部分武器来自汉阳兵工厂、有20%来自巩县兵工厂、还有小部分蒋介石给的德国制造。除了这些还有数不清的杂枪。不瞒各位朋友。如果这支部队够杂牌。可能清朝的武器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部队。供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中国工业能力及其落后。像枪管钢、炮筒钢、子弹钢都是需要进口。连酒精都不能自己生产。本来对于后勤就已经有巨大的压力。而武器的不统一加大了供给的难度。光武器消耗巨大的1937-1938年。步枪就损耗30多万支。但是中国只生产了十几万支。枪支损耗如此。弹药更不用说。
最后。中国自己当然也有制造。但是制造的武器质量并不怎么好。款式也少。甚至很多子弹都是复装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中国。在抗战中坚持了下来赢得了抗战胜利。
现在。我们过着美好和平的生活。但是可曾想过。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工作。一起为祖国强大添砖加瓦来振兴中华!
以上是铁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5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步枪,轻机枪,兵工厂,重机枪,手枪,中国,勃朗宁,装备,机枪,苏联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枪有那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莫辛-纳甘步枪:据史料记载。在苏联十月革命时期。苏联就曾援助了接近上万支莫辛-纳甘步枪给中国。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又援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