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原创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是说竹林稀疏还没细密。桃花没有完全开放。如果竹林密就看不到桃花了。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明早春季节。江河冰融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意思是说河岸上蒌蒿满地。芦笋开始抽芽。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是说河豚从大海逆流而上回到江河里。整首诗写了早春季节的美丽景象。通过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景物来描写大自然的美景。

其他观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谨谈谈第一首诗题“鸭戏图”的诗意。这首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三句是作者在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一片翠竹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碧绿的江面上有几只鸭子惬意地畅游。岸边上已是蒌蒿满地。点点嫩绿是芦苇冒出了新芽。作者在描写画中景色时。还加进了自己的感受:鸭子是最早知道江水已经温暖的生灵。最后一句是作者跳出了画作。驰骋的想象:现在正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到春江里来的时候。那当是多么动人的景观啊。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与礼赞。对生活的希望。也暗含了作者人生态度。要像河豚一样逆流而上。此时的苏轼已经48岁。仕途与生活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能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着实不易。


其他观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一、背景介绍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是他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其一是为“鸭戏图”所题。其二是为“飞雁图”所题。

二、诗意

其一

透过稀疏的竹林可以看到两三只桃花已经含苞待放。春天的江水已经开始回暖。鸭子在水里游荡。它们最先向人们传递了春的气息。江边的地面上已经冒出了满地的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鲜嫩的笋芽。每年的这个时候。河豚也开始逆流而上。回到江水里来产卵了。

其二

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一样由于恋恋不舍差点被雁队甩掉。那遥远的塞外大漠现在仍是风雪交加。还是再在这舒适惬意的江南多待一段。尽情享受这半个春天吧。

三、赏析

其一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这些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江南春天的蓬勃生机。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通过这些物象联想到这个时候也正是河豚逆流回江产卵的时节。

诗的前三句是作者对画中景物描绘。最后一句是作者因而产生的联想。鸭戏图带给人的是最直观的感受。而苏轼的诗将这幅图从感官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联想。既符合画的主题。又不拘泥与此。弥补了画面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与鸭戏图相得益彰。

其二

作者通过北飞的大雁像北归的人不肯归去。差点掉队的拟人手法。来道出江南风光正好。春光旖旎。劝大雁在江南再多待一段时间。进而赞叹春光美好。春日生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3

    河豚,竹林,作者,江南,春江,晚景,桃花,鸭子,先知,逆流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3

    没想到大家都对《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33:43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