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蕙兰大家有养过的吗?
原创

秦岭蕙兰大家有养过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岭蕙兰产于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阴湿。要求遮荫度为70%~90%。忌高温、干燥和强光。花香怡人。气度非凡。她更成为我国当今兰花界的新宠。

秦岭蕙兰的养护:

1、土壤

秦岭蕙兰用土应以腐殖质为主。主要采用腐叶土或山林腐殖土。俗称兰花泥;也可用腐叶土、蛭石、珍珠岩等。人工配制成疏松、通气、透水的培养土。一般采用腐叶土8份、河沙2份混用比较好。

2、施肥。

秦岭蕙兰培养土中一是施入基肥。二是生长期追肥。追肥多用液肥或叶面肥。浓度应比其它花淡。每年换一次培养土。生长期间可少施追肥。并要注意适时。秦岭蕙兰系肉质根。不可施未经腐熟的肥料。以免烂根。

3、浇水

秦岭蕙兰浇水。要根据种类、生长情况和当地的气候而定。要做到润而不湿。干而不燥;庭栽以天然雨水、溪水、井水、河水最好。如用自来水。要先用缸贮藏。经太阳暴晒除去漂白粉后使用。掌握秋不干、冬不湿的原则。冬季气温低。植株则处于休眠的状态。应控制浇水。一般可每隔5~7天浇1次水。

4、温度

秦皇岛蕙兰北方盆栽。应于霜降节前后气温降到5℃时移入室内。入室初期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温度最好保持在10~15℃。入春气候逐渐转暖。可将逐步将它移至庭院或阳台。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我是您的好朋友* 您好我的家乡*欢迎大家常来做客^^感谢阅读!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穿行世界的风。蕙兰。为兰科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根较粗短。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呈椭圆形。花常为浅黄绿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 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蕙兰原产中国。是我国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蕙兰原分布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广大地区。是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

1、基肥

在蕙兰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基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可以直接影响惠兰花期营养物质的供给。如果基肥不足将会导致它的生长受到影响并且花期时间较短。所以需要定时的在土壤里面混入一些腐殖土。

2、温度

惠兰的养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气温。最适合惠兰生长的温度在10~25℃左右。所以在冬天的时候。最好是放置在比较温暖的室内养殖。且在冬天的时候。因为寒冷的天气。它的生长会较为缓慢。

3、光照

惠兰是一种比较喜欢光照的植物。所以在它的养殖过程中。除了夏天高温强光的时候需要设置一定的遮荫措施以外。其它时候都可以放置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进行养殖。

4、通风

原生的惠兰大部分都生长在较高海拔的地区。所以它对环境的通风性有一定的要求。在养殖的时候最好放置在空气比较通透的地方。这样是有利于惠兰的生长的。这是蕙兰的养殖方法里面重要的一点。

5、施肥

养殖惠兰的肥料主要以磷肥、钾肥为主。并且因为惠兰相对于其它花类是比较高大的。根系也较粗壮。所以在养殖惠兰的过程中。可以适量的多施于一些肥料。施肥的频率一般在10天左右一次。

6、浇水

蕙兰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是较大的。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水分蒸发较快。浇水的频率会比较频繁。一般在2~3天左右一次浇水。并且每次浇水需要把土壤完全的浇至湿润的状态。其叶面也同样需要时常的喷洒水分降温增湿。

7、虫害

惠兰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是介壳虫、蚜虫、软腐病、根腐病等等。可以使用肥皂水、1500倍的速灭螨、浓度为80%的500倍锌锰乃浦液、40%的400倍钢块得宁液等等进行防护和治理。

其他观点:

(一)概述

在华夏这块大地上秦岭是父亲山。它始称终南山。因为它的主脉横贯陕西(古秦地)南部。故名秦岭。这座纵横中华三千里的山脉分华夏为南北。划黄河长江为两域。是横贯中华大地的民族脊梁。秦岭山脉经过亿万年的自然生态演进及历朝历史遗存。有着厚重的自然、历史文化积淀。值得人们去感知与探索。

秦岭山脉险峻挺拔。雄秀荫丽。山广物博。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物产和基因。又因为秦岭是中国南北方(古北界、东洋界)气候环境之分界岭。所以其南北坡气候环境差别较大。各类物种聚集于此。繁衍共生。秦岭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446种。秦岭植物特有属35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太白红杉、山白树、独叶草和星叶草等。另外还生长着丰富的孢子植物真菌类、苔藓类、地衣类、蕨类等。脊椎动物共有642种。其中兽类140多种。鸟类338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林麝、朱鹮、金雕、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血雉、红腹锦鸡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遍布其间。另外。两栖爬行类动物有77种。大鲵是中国特产。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0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称为秦岭的“四大国宝”。目前秦岭已设有太白山、周至、佛坪、长青、牛背梁和伏牛山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秦岭国家植物园。

《终南阴岭秀。碧嶂插瑶天。愿乘清风去。留香空谷间。秦岭愁封雪。青姿照依然。山重水穷处。月出松枝寒。云横秦岭君何在。千古幽心蕴万川》。秦岭巍峨千里。幽兰吐芳万川。在秦岭青山叠荡。草木庇荫之中生长着兰科植物103种。其中52种为中国特有种。包括个6秦岭特有种。而在这无垠的群山环抱之中也正是全国野生蕙兰最大的地理资源地。所以秦岭兰花大多为野生蕙兰。春兰次之。其它为石斛兰、红门兰、石豆兰、角盘兰、卷瓣兰、舌唇兰、杓兰、虎舌兰、羊耳蒜、白芨、天麻、手参等等。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南半部及甘肃东南部、河南豫西地区、湖北鄂西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安(西安)东五十余里的蓝田辋川。哪里山山有兰。谷谷有溪。青川叠绕九曲。碧水廻复十八湾。山光水色清秀怡人。唐代大诗人与画家王维曾在此隐居多年。在这里他伴着悠闲的岁月向佛、赋诗、作画、莳兰。从此他的思想与情趣也就随之融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之中。而每逢山兰花开之季。川野飘香。随风远去。尽释着芝兰自心的幽谷情怀。更增添了这里的空濛与生机。应该说辋川确是秦岭之兰的一处圣地。它让秦岭之兰与其人文如诗如画。更加幽然与隽永。

在秦岭山脉中。低山大多为次生林。原生林在较高的山岭和陡峭的地带才有分布。其中野生兰花以蕙兰和春兰为主。在此主要介绍它们的生态状况与纷繁的花型花品种类。秦岭春兰多生长在海拔400米~1200米上下的林坡、沟壑。蕙兰则多生长在400米~1600米的以阔叶落叶为主的林中。大多生长在山体久经风化的碎石混杂的黄土中。表层覆盖落叶及腐殖质。夏季可耐摄氏三十八度左右的高温。冬季可抵御零下十几度乃至二十度的严寒。冬季山野白雪皑皑。冰凌挂崖若瀑。草木大多凋零。惟有兰蕙青姿与松柏依旧。不畏严寒。正是:风雪锁千关。冰凌三尺三。百卉皆残梦。青幽照依然。傲骨天地间。碧锋刺破寒。春归万木幸。王香已满山。

秦岭春兰分布较蕙兰少。因花开时正值寒春残雪。冰凌还未全消。此时的昆虫稀少且只对枯草中的绿色和形状大小敏感而钝于气味。为了吸引这种昆虫前来传媒。所以其花大多为绿色并多具瓣型且大而厚重。花大如杯者也不少见。但除了秦岭南麓边缘近川渝地区的巴山区域外。大多香气不足。这应该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吧。为了生存。为了繁衍。物竞天择。有的春兰竟能以奇妙的姿态招揽昆虫:在九十年代末。秦岭南坡发现“佛兰”。曾轰动全国。当时有不少养兰大家来信询问。此春兰因花开后鼻头直立朝天且粗短。因此腹示面人。所以形似人身;药冒圆大似僧人头。中部有褐色对称两线恰似半合双眼;捧瓣在后直立半抱若佛光之幔。确是惟妙惟肖。但完全如此开品者却非常之少。而遗憾的是。外地兰客为猎奇。怂恿当地山民大量挖兰下山。在其中挑选个别形象之花后。便将整车整堆的春兰全部抛入汉江之中。白白将宝贵资源付诸东流。直至媒体将此事曝光后。才得以制止。秦岭春兰囊括各类瓣型、花型、花色、花艺及叶艺。种类丰富繁多。应有尽有。尤其是奇花类。各种形式开品具有。似菊、如蝶、若牡丹。意舞神飞。千姿百态。奇美绝伦。

秦岭蕙兰的主要特征为:叶宽、厚、硬。V型槽明显。除环形叶、弯垂叶、直立叶外。大多呈斜立性姿态。叶长从70公分可至120公分开外。整丛显得硕大雄健、气浑轩昂。花葶高俊。多为大出架。矮者50~60公分。高者70公分~100公分。每葶着花7~18朵。多者可有花28朵~30朵,甚有多至40朵的。其香浓郁久远。花大色艳。既显北方的雄浑大气。又透南方之灵秀典雅。花开之季漫山飘香。随风四溢。确有“泠风阵阵好芬芳。空谷佳人正梳妆。幽馥含情萦碧野。使得秦岭年年香”之意。每年此时与兰友进山采兰在农家小憩时。望着那青山绿水。品新茶。尝嫩笋。闻鸟鸣。赏幽香。於俗尘之外一览春光。是多么的惬意。多么的陶醉。使人感到一种世远归真、悠然似仙的意境。人生若常能如此。该是多么的尽然······这时也总能让人想起古人在此悠然的闲情逸致与美好时光。每逢此时我都会在想:尚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去与古人一同赏兰论幽。叙说今日华夏的兰馨与文化······

(三)秦岭野生蕙兰生态与资源考察

秦岭地域广博。各处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所以秦岭野生兰花在生态上也随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就蕙兰和春兰而言。在低山大多生长在半阴坡以及山梁上的树荫下。在林稍疏。茅草较少处兰生长旺盛。数量多。花也多而病害却少。曾见有大窝蕙兰花开近三十葶。其直径需三人才能合抱。而在低山的阳坡兰则生长少且零散。难见大窝。而花却非常之多。个别无树荫遮挡的兰丛。叶焦枯几无荡存。却能开出多箭花来。说明花与阳光之关系。从低山到高山兰的生长分布从半阴坡转为偏阳坡是逐渐变化的。在高山兰则多生长在阳坡、偏阳坡或山谷的中下部。这与山高而致阴坡更加寒冷不利于繁衍有关。所以高山阴坡的兰数量少且很难见花。尤其在冬季秦岭山中的气温很低。寒流来时往往降至零下十几度乃至零下二十度。悬崖下挂的冰凌过丈长。严寒对青姿依旧的兰花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探知在这样的低温下。秦岭的兰科植物是怎样生存下去的?我们曾在冬季最寒冷的时节多次赴秦岭山中考察。结果不能不让人感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真理。原因却很简单:秦岭兰科植物所生长的山坡是以落叶阔叶为主。混交部分常绿针叶及少量常绿阔叶的林带。每年深秋大量的落叶早已把兰丛覆没。只有蕙兰的叶因较长才露出一半左右。这厚厚的落叶像保暖的棉被为兰丛抵御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寒冷。我们作了测验。扒去兰丛上的落叶。测量地表土温。大致为零下五~六度。往下温度渐渐回升。十公分以下便逐渐接近零度。这样的温度环境对于秦岭兰科植物而言是完全可以忍受的。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让一些扒去落叶的兰丛未覆盖落叶。来年春天再去查看时。果然多数已被冻死。少数还存活着的也是因为风又把落叶吹盖在了兰丛上面。而这也为我们揭开了另外一个兰花选择生长地域的迷:曾经多年我们不解在秦岭山中。以松树为主的林地为何不生长或很少生长兰花的疑问。从那以后我们才明白在那样的环境下。兰科植物在冬季因为没有大量落叶的覆盖保温。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季严寒而存活下去!

在冬季我们进山考察时。曾遇到过一次奇特的现象。记得2000年初的一天日出前我们就已攀到了一处山坡上。当时霜冻遍野。气温很低。偶尔看到小溪对面的林下有蕙兰生长。我便过去查看。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那丛蕙兰的每片叶子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墨绿色图斑。形似马赛克。如同许多方形各异的图块叠加组合在一起。贯通整片叶子。细看图斑的色差深浅至少也有五个等级。我兴奋地唤来同伴一看。此林下这一片二十多丛蕙兰的叶子上都有一样的图斑。只是稍有明暗差别。因为此处周围的林坡我们曾查看过。都未见有图斑艺。所以当时我们判断这应该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小种群。便挑了几丛采下后。稍作整顿。休息了片刻。准备继续前行。这时太阳已冉冉升起。此时再去欣赏背包里刚采来的图斑艺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那些叶子上的图斑艺大多遁然失去。在我们捧着这些兰草诧异不已、论三道四的片刻。剩下的那抹隐约可见并刚还让我们兴奋的“图斑”。也在手中眼睁睁看着渐渐退尽。这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是一场翻云覆雨的梦。也许是老天爷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赶快又越过小溪去查看那些还在林下霜地里静静长着的兰叶。哦!也淡了许多。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是低温霜冻搞的鬼。哎!长叹了一口气后。望着那刚升起不久还红红的太阳。相互对着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说来也怪。以后又遇到过不少次类似于那回的环境气候条件。可再也未能见到过像马赛克形状的“图斑艺”发生。

如果说寒冷的冬天是秦岭野生兰花最寂寞而只剩下怀念的季节。那么炎热的夏季就是它们最繁盛、最脉脉含情的时期。白天或烈日炎炎或骤雨雷电。也许云雾缭绕。也许泠风送爽。晚上要么甘露晶莹浸润碧叶。要么幽谷清风送去惬意。而这一切都促使昼夜有了较大的温差。使夏日的匆匆阵雨大多流去而山坡土壤偏干。为兰扣水而促使花芽分化。就在这天地间的看似无意之中。却悄然为它们完成了繁衍生息的重要一步。这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妙笔生花。不知是兰花适应了天意还是苍天有意而为之。让这个季节成为秦岭野生兰花生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历程。

秦岭野生蕙兰每年在花季都会遭遇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生态问题。那就是在花箭排玲期往往被林中的松毛虫等一些昆虫幼虫大量啃食。有些虫害较重的山坡。花葶几乎被食尽。一般而言。因花苞中的舌与鼻头带有苦味。所以这些毛虫只啃食花苞的前半部分。而大部分被损的花苞还可开放。但影响授粉。这要看药冒和香囊的损坏程度。不过这些花苞在放花时却显得很奇特。我们称它为“虫咬梅”。因花苞在成长期被虫啃食后。损伤处便结疤而停止生长。而花苞后半部却还在生长变大。至花开时花瓣短园起兜。鼻头与舌也皆短。确似梅瓣花。有些花葶上的残花竟能开的大小与形状都很一致。不能说是巧夺天工。也算得上是鬼斧神工。起码是毛虫的嘴啃咬功。致使早些年许多兰友得之兴奋而不以。其实当时的采兰者也不懂。以致使此贻笑大方。记得九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我们一行兰友去王维曾隐居的辋川采兰。当正在一个山梁上寻觅时。我前边的一个兰友突然跪倒在地。双臂抱住一大窝蕙花半开玩笑地喊道:我发现了一窝梅瓣!我心里一惊。忙上前看个究竟。远观只见四五箭花一模一样。花瓣短园紧凑。舌吞品正。往近再定神一瞧。心里飒凉。便说了声“虫咬梅”!那位兰友因眼神不好。正在亢奋之中。听了我的话。摘去眼镜仔细一看。笑着起身离开。但脸上的羞色却显得十分无奈······这种现象表明秦岭野生兰花在今后将会长期面临着此类不利于繁衍的问题。一边是人为采挖。一边是毛虫破坏繁衍。这怎能不令人担忧。为此。对秦岭野生兰花遇到的这个生态麻烦。我们一直在坚持力所能及的人工授粉。只要所到之处就尽力而为。并向其他兰友和采兰的山民传播此法。说明利弊。也得到了很好的响应。这也是一个爱兰莳兰者为保护兰资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另外。据笔者二十多年来对秦岭兰花的观察。生长在陡峭北坡的蕙兰与坡度延缓长绵的南坡蕙兰确有一些差异。比如说北坡蕙花具瓣型者。外三瓣常见有较明显紧边。长者可至收根处。此现象绿花居多。而南坡紧边者却少而短些。不知这是否与纬度和坡度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种群的基因有关。以至影响了它的开品。再有秦岭南坡多奇花、蝶花、艺草。而北坡却少有。秦岭东部瓣型类更丰富。而中西部奇花、蝶花、艺草却更多些。两千年初蕙花盛开时。笔者曾在甘肃省康县的一处四周环山的小环境里。在林中看到一葶开三五朵奇花者不在少数。所以那里每年都会出品质很高的奇花。笔者就在此遇到一从非常独特的奇花。花葶约50多公分高。葶上不长大苞衣。花聚在顶端全朝着一个方向开放。花淡赤色稍泛黄。犹如向日葵一般。单花多瓣多舌蝶化。花瓣狭长达5公分。底花与顶花相距5公分左右。因此。整花直径约15公分大。带回莳养后。曾多次伏花。但因草弱。只让其开放过一次。其独特之处确实不少。当花葶高度长到位时(50公分左右)。花苞部位却一直紧缩不往长长。就像麦穗一样。花苞一个紧挨着一个。根本没有大排玲过程。然后花序部位向水平方向弯斜生长。花苞逐渐膨大。最后全朝着一个方向开放。嫣然一朵向日葵。与下山时一样。显得非常奇特。

翻越青山千百重。觅踪幽谷问清风。为识秦岭兰之韵。踏遍终南最险峰。二十多年来笔者与兰友们在莽莽的秦岭深山中一直坚持着不懈的实地考察。见到和了解到不少秦岭野生兰花的资源分布、生态现状和珍稀品种。积累了许多经验和知识。而感慨也颇多。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秦岭兰蕙的不断认知和赏识。对它的采集量也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地山农的一个致富渠道。如今随着经济大潮的起落与需求、退耕还林政策的显现及政府对环境资源保护意识的深思与转变。防止林区乱采乱挖。对境内资源进行了调查、保护和有序的开发。秦岭野生兰花也在面临着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让人欣慰的是虽然秦岭野生兰花的生态与资源在一些地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过度采挖与损毁。但也有不少地区的兰资源与其生态还保存的相对完好。个别少有人迹涉足的区域以及军事禁区甚至还保持着未采挖过的原始状态。这是秦岭野生兰花生态与资源弥足珍贵的世外桃源。那里的叶艺及瓣型种类十分丰富。在现今的经济浪潮下。它注定成为秦岭野生兰花奇珍绝品的续存基因库······以上的这些就算是多年来结识秦岭兰蕙的一些收获吧。

秦岭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山脉。它伟大的怀抱。包容着人类。包容着万物。也包容着我们喜爱的兰花。使这些生灵千万年来生生不息得以延续。我们应该敬畏它。爱护它。保护它。使它成为人类生存的源泉。子孙的福祉。不要忘记我们也是苍生万物之一粟。应该也必须懂得:爱。是伟大的。美好的。让我们去热爱这座伟大的山脉。热爱它所包容的一切。热爱它怀抱中的千古幽兰与之情怀气节。更愿秦岭之兰在中华国兰大家庭里能展现出绚丽多彩的一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1:07

    秦岭,蕙兰,生长,兰花,春兰,花苞,山脉,兰科,落叶,花开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1:07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岭蕙兰大家有养过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1:07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秦岭蕙兰产于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阴湿。要求遮荫度为70%~90%。忌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