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怎样表现杨贵妃的美?
原创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怎样表现杨贵妃的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首诗是李白奉命所做。以云比衣裳。以花比容貌。以仙女比贵妃。就算赵飞燕也比不了杨贵妃。其实就是奉承文雅些。

其他观点:

天宝元年(742)。李白得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推荐。终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召为翰林供奉。大约写于天宝二年(743)或天宝三年(744)春季。宫中得四株牡丹。玄宗将其种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花盛开时。玄宗与杨贵妃趁月同赏。并以歌乐助兴。乐工欲歌。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于是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李白进诗。李白宿醉之中。提笔立成《清平调三首》。

李白在《清平调三首》中。用他绝世的诗才来表现杨贵妃倾城倾国的美。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祝枝山草书《清平调三首》

一、全诗解读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中“想”字。便有多解:一是说看到云。便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便想起她的容颜;二是说云想变成她的衣裳。花想变成她的容颜;三是“想”作“羡慕”解。云羡慕她的衣裳。花羡慕她的容颜。

其实。这里不必落实“想”的字义。李白以云之缥缈。花之艳丽。来渲染杨贵妃的美。以一个含义模糊的“想”字连接。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真是这第一首的基调。美到极致。往往就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春风拂槛露华浓。首句写贵妃。次句则写牡丹。春风拂过栏杆。牡丹花在春风中摇曳多姿。牡丹花含露。在春风吹拂中。闪耀着浓艳的光华。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春风拂槛”想其绰约。“露华浓”想其芳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继续烘托杨贵妃亦真亦幻的绝世姿容。像杨贵妃这样的绝世美人。人间哪里能看到。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上看到。但只可能在月色迷人的瑶台才能遇见。

群玉山和瑶台都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处。《山海经》说。群玉之山。为西王母所居之处。《拾遗记》说。昆仑有瑶台。为西王母之宫。

一枝红艳露凝香。第二首起句承第一首次句写牡丹。在第一首中“露花浓”的基础上。给牡丹花加上了嗅觉上的美感。牡丹花露上。不仅闪光着牡丹花艳丽的光华。还凝结着沁人脾的幽香。

这一句虽只有七个字。却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来感受这种美。“红艳”是视觉。“露”虽也要通过视觉才能辨认。可是露水的感觉却是触觉的。露水中凝结着香气。又调动人的嗅觉去体验。露水怎样凝聚香气呢?这就把视觉、触觉以及嗅觉融合一体。形成了一咱全方位的感官之美的极致表现。

云雨巫山枉断肠。

云雨巫山。典出宋玉《高唐赋》。传说楚之先王游览高唐地区。疲倦时小睡了一会。梦中见一个仙女说:“我是天帝的小女儿。听说你来游览此地。愿意给你当枕席。”先王临幸了她。临别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云雨巫山这个词后来演变成了男女欢合的代名词。李白在这里当然没有这层意思。而是用来指楚王与神女的爱情故事。

断肠。古诗词中。断肠与销魂同义。有两种意思:一是用来形容极悲伤的情感;二是用来形容极度喜爱的情感。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见君王即断肠”。

李白这里是用后一种意思。意即楚王与神女的爱情故事。虽令人极度喜爱。然而那毕竟是虚构的神话。不过是幻想的文学产物。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真实的。这才是真正令人感动的爱情。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上面。李白用了神话中的西王母与巫山神女来喻杨贵妃的美。接下来。李白要用现实中存在过的人物来跟杨贵妃的美相比。那么。真实存在过的美人。有哪个能与杨贵妃相比呢?恐怕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能相比了。而且。赵飞燕还只有在刚化好妆。最浓艳的时候。才能跟杨贵妃相比。“倚”是凭借、依赖的意思。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指牡丹。倾国。指贵妃。汉李延年《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常用倾城倾国来指绝代美人。

名花美人。相对相欢。常使得君王带着笑意凝视。这里。李白抓住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中最动人的细节。当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便经常会用含着笑意的眼神凝视着你的爱人。唐玄宗经常含着笑意看着杨贵妃。正是他内心真正爱意所自然散发出来的温柔。

无代钱选《杨贵妃上马图》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释。意为化解。消解。在这沉香北倚着栏干的杨贵妃。她像春风一样。消解了唐玄宗的无限愁恨。杨贵妃的美。可以令一代帝王。忘掉人世间的所有缺憾和不幸。

二、李白怎样表现杨贵妃的美?

通过以上文本细读。我们发现。李白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式来写杨妃的美:

一是通过环境烘托。名花映衬来写杨贵妃的美。

写美人难写。如果是写她皮肤有多白。身材有多窈窕。终究只得其皮相。难以写出美人的神韵。李白的高明之处。就是他不直写杨贵妃的美。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名花映衬的方式来传达杨贵妃的绝世风彩。

李白要描写的场景是“赏名花。对妃子”。所以这三首诗的前两句都是牡丹与杨贵妃融合在一起写。两者之中又以贵妃为主。美人与名花。本不相分。写名花。也是在映衬美人。

如“春风拂槛露华浓”。看到春风中婀娜的牡丹。我们便会想以杨贵妃绰约的风姿。看到含露的牡丹。我们便会联想到杨贵妃艳丽的容颜。

环境的烘托。在第一首后两句。杨贵妃的美。美得让人产生亦真亦幻的感觉。当你看到她时。会让人觉得置身于群玉山头和瑶台仙宫这样的仙境之中。通过群玉山瑶台宫这样的环境烘托。让读者感受到了杨贵妃超越凡尘的美。

二是通过神话历史中的著名美女。来衬托杨贵妃的美。

在诗中。李白将杨贵妃比作神话中的西王母。比作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比作历史中最著名的美人赵飞燕。从天上到人间。从神话到传说。再到历史。李白将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美丽精华。都汇聚在了杨贵妃的身上。

三、通过她与唐玄宗的伟大爱情来反映她的美

要怎样的美人。才能得到唐玄宗这样伟大帝王的爱情?诗中“长得君王带笑看”。便在体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限爱意。不是偶然获得帝王的欢心。她是“长得”。 这对于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帝王来说。是很难得的。再次说明杨贵妃无与伦比的美。

同时。杨贵妃的美不是肤浅的。不是虚浮的。她的美。她的爱。能让帝王忘掉世间所有的缺憾。能让帝王忘却世间所有的烦恼。

总之。李白用他的诗笔。歌颂了大唐盛世中最动人的帝妃之爱。描绘出了大唐盛世中绝世的容颜。古今写美人的诗篇那么多。能超过李白这三首的没有几首。

其他观点:

清平调三首是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清平调是歌的一种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据乐史《太真外传》记载。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命李白来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清平调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三者糅合。融为一体。这三首诗。虽为应制赋物之作。但构思奇巧。诗风清丽。自然巧妙。体现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不愧李白谪仙人的赫赫诗名。

第一首。妙在以牡丹花之艳譬喻杨贵妃之美艳。取壁生动别致。人面牡丹相映艳。构思奇巧。第二首。妙在用字绮丽。诗意精妙、华丽、浮艳。第三首。相比于前两首。最富写实意味。然而不唯以花喻人。不唯摹写人之美艳。更将牡丹、美人、君王。三位融为一体。表现了三者的和谐。更表现了玄宗与美人之间的无限情深。

这三首诗。前两首以花写人。花人一体。妙在构思奇巧。第三首以情串文。情在看人观花之中。妙在以实写虚。三章诗旨相近。笔法同中有异。各具其妙。语言或绮丽。或自然。诗风自然。几乎没有浮躁痕迹。将谪仙人飘逸出尘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6:08

    贵妃,李白,平调,名花,牡丹,玉山,玄宗,春风,美人,三首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6: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中,怎样表现杨贵妃的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6:08

    这首诗是李白奉命所做。以云比衣裳。以花比容貌。以仙女比贵妃。就算赵飞燕也比不了杨贵妃。其实就是奉承文雅些。其他观点: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