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在闪击法国期间只是个轻装甲师师长,为何短短几年就成了陆军元帅?
原创

隆美尔在闪击法国期间只是个轻装甲师师长,为何短短几年就成了陆军元帅?

好文

热门回答: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德军三大名将之一。他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由一个步兵师师长迅速提升到陆军元帅。一方面是因为他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有了元首的刻意提携。升官自然就很快了;另一方面这也缘于隆美尔优秀的军事才能。毕竟军队是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地方。能不能升官最关键还在于能不能打仗。如果隆美尔只会一些花拳绣腿。真打起来又打不好。无论希特勒给他多少关照。他的官也是升不起来的。

埃尔温·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他在家中排行老二。隆美尔从小就体弱多病。但他却非常喜欢网球、自行车、滑冰等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养成了强壮、自信、倔强和节俭的性格。

青年时代的隆美尔并没有想过要做一名军人。他的第一志向是当名工程师。在他14岁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一起制作过一架完整的盒式滑翔机。而且这个滑翔机竟然还能飞出一段距离。当时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还没几年。隆美尔就有了制作飞机的能力。虽然这架飞机不够精巧。但也足见他在机械方面的领悟能力。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优秀的装甲兵指挥官埋下了伏笔。

德国是个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军队在社会中享有非常优越的地位。处于这点。隆美尔的父亲便把他送进了军营。1910年3月隆美尔加入了第124伍尔登堡步兵团。到1911年3月隆美尔又进入了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成为了一名军校学生。

1912年1月军校毕业后。隆美尔被授予中尉军衔回到了124步兵团。负责新兵训练。到1914年一战爆发后。他也随军参加了战争。在整个一战期间。隆美尔表现突出。曾有一次带兵闯入法军阵地。在占领了4个阵地后坚守到了援军的到来。期间多次打退法军的反扑。他也因此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在战争期间。每次出战他都冲在战线的最前方。带领士兵发动冲锋。进攻成为了隆美尔兵法中的不二法门。喜欢且擅长进攻的风格。也是他成为装甲兵指挥官必不可少的素质。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只能保留一支10万人的国土防卫部队。大量的军人被裁撤。而隆美尔因为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而保住了饭碗。成为了保留下来的4000名军官中的一员。

此后隆美尔在德国军中长期担任教官。并在1937年根据自己多年在军队中的实践总结出了《步兵攻击》一书。该书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神经。那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同时隆美尔在书中还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这本书出版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到1944年10月至少再版了18次。美军还在1943年将其翻译成英文。巴顿将军也曾不止一次阅读过此书。并能背诵其中许多重要的章节段落。这本书的问世为隆美尔赢得了不少声誉。

结缘希特勒

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访问了隆美尔所在的部队。本来只是一次例行公事的视察。在这次视察中隆美尔却有幸结识了戈培尔。很快就为戈培尔所赏识。后来戈培尔将隆美尔引荐给了希特勒。之后隆美尔就成为了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

▲得到希特勒的赏识。是隆美尔打开晋升之路的关键

在担任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期间。隆美尔凭着出色的表现逐渐取得了希特勒的赏识。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希特勒与隆美尔一样都是草根出身。虽然希特勒是德国的国家元首。但在军队中贵族出身的军官仍掌握了大量实权。对希特勒形成了掣肘。希特勒也因此希望能提拔一批平民出身的军官。利用这些平民军官来对抗军中的贵族势力。即出身平民。才能又非常出众的隆美尔就自然成了希特勒重点培养的人选了。

到1939年8月。隆美尔成为了“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并被提升为了少将。到二战爆发前。隆美尔多次服务于希特勒身边。与希特勒关系日渐密切。他给希特勒留下的印象是精明强干、恪守职责。这就为他后来的提升搭好了阶梯。

打造“魔鬼之师”

德国闪击波兰成功后。隆美尔就马上就认识到了装甲师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于是他说服了希特勒让他去指挥一个装甲师。但这个要求在拿到德国陆军总部讨论的时候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此前隆美尔最多只指挥过一个师。还是步兵师。当时德国的装甲师非常少。只有6个。让一个只指挥过一个步兵师的人去指挥一个装甲师。这在陆军总部的那些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过最后还是在希特勒的强力干预下。陆军总部最终同意由隆美尔出任新组建的第7装甲师师长。

第7装甲师明面上是个装甲师。但却是当时德军中最差的装甲师。该师是由原第2轻型装甲师改编而来。第2轻型装甲师只装备了90辆轻型坦克。还多是吞并捷克的时候从捷克军中抢来的旧货。其战斗力远低于德军最早建立的6个标准装甲师。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第2轻型装甲师虽改编为第7装甲师。坦克数量也增加到了200辆。但仍有一半是捷克制造的轻型坦克。整个部队的装备可以说是又烂又少。而军中士兵多出自图林根。一个很少出优秀军人的地方。所以士兵就远不及其他部队那么好训练了。

不过这点困难是难不倒隆美尔的。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德军三大名将了。担任第7装甲师师长后。隆美尔便立马整肃起了军纪。他将一些作风散漫的军官给撤了职。并每天都带头出操跑步。同士兵一起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虽然训练十分辛苦。但当士兵们看到师长也接受着跟他们同样的训练的时候。自然也没什么怨言了。经过一番磨炼。部队的作风很快就焕然一新。除了日常的严格训练。隆美尔对战术训练也是不遗余力。到1940年5月法国战役开始之前。隆美尔其实只当了3个月的师长。在这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隆美尔凭借着自己超强的领悟能力刻苦钻研装甲兵战术。不但在坦克作战理论和实践方面很快就成了内行。而且还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战术。比如把坦克编成大小队形。用快速而熟练的无线电指挥和重炮轰击的形式实施野战等。隆美尔对第7装甲师的改造也得到了陆军总部的认可。统帅部也很快改变了先前对隆美尔的看法。认为隆美尔并非等闲之辈。

1940年5月。法国战役爆发。隆美尔所率领的第7装甲师也随大部队一起经阿登森林地区突破到了法国境内。在战斗过程中。隆美尔乘坐的装甲车始终出现在最靠近前线的地方。他没有坐在办公室看着地图指挥作战。而总是坚持在前线指挥作战。他还经常率领坦克和部分摩托化步兵在前面为部队开路。在突破法军防线后。隆美尔的眼里只有进攻。他认为装甲部队的生命力就在于进攻。通过不断地进攻打乱对手的节奏和部署。因此它的部队总是突出在了整个战线之前。

在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的“魔鬼师”共俘获了97648名敌人。缴获大炮29门、坦克和装甲运输车458两、其他车辆3500辆。而他的部队仅付出了阵亡682人。伤1646人。失踪296人以及坦克42辆的轻微损失。可谓战果辉煌!

出战阿非利加

法国战役期间。隆美尔的表现堪称完美。在很多科班出身的德国装甲指挥官看来。隆美尔的指挥虽然有些不合常规。但他在战场上的行动足以证明他是个出色的装甲师师长。他的出色表现希特勒也自然是看在眼里。在1940年12月20日希特勒给隆美尔的亲笔信中。希特勒就对隆美尔说道:“你应该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其实希特勒之所以在众多将领中如此破格优待他。是因为希特勒打算让他去担负一项艰巨的使命。

1941年2月16日。希特勒召见隆美尔。任命他为“非洲军”军长。任务是赶赴北非与意大利人共同对付英军。

原来在德国闪击波兰、征服法国的同时。墨索里尼也坐不住了。看着德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为法西斯国家的意大利也想借着法国战败、英国被重创的机会。夺取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埃及。以重塑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虽然在北非战场意大利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虽然英军此前也被德国揍得够呛。在北非没多少军事力量。但“战无不败”的意大利还是毫无悬念地败给了英军。在30万大军围攻3万英军的情况下。不但败了。还被俘虏了13万多人。

▲墨索里尼在北非现了眼。只好找希特勒替他擦屁股了

在北非现了大眼。墨索里尼只能求助于他的“希大哥”。看着这个不争气的盟友。希特勒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此时的希特勒正着手准备进攻苏联。虽然丢了北非也不影响接下来的苏德战争。但他怕意大利人会真的在北非被英国人打败。然后英国人又反攻意大利本土。这样的话搞不好意大利人就退出战争了。甚至会加入同盟国一起对付德国。这也真是摊了个猪队友。虽然意大利人很菜。但看在同是法西斯国家的份上。“希大哥”也就只好拉兄弟一把了。

为了挽救意大利在北非的败局。希特勒派出了爱将隆美尔。他也希望隆美尔能攻下埃及进而占据地中海。然后在印度洋跟日本人会师。可以说这个设想是很美好的。

2月12日。隆美尔来到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当时意大利军正连吃败仗。军心涣散。早已溃不成军。的黎波里城内的意军军官早已把行礼打包。只等船只到来就打道回府回家去抱老婆了。军官如此。士兵就更乱了。上级的命令在军中已毫无作用。士兵们丢盔弃甲。拼命地往各种车辆上爬。唯恐落在战场当了俘虏。在意大利人看来。的黎波里的失陷是迟早的事了。

而北非对于隆美尔来说却是个全新的环境。与欧洲温暖的气貌完全不同。这里正午的气温能达到40-50摄氏度。而到了夜晚气温又能骤降到零摄氏度。不过最危险的还是突如其来的沙漠风暴。刚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征兆。但这种风暴瞬间就会变成时速130公里的飓风。卷起铺天盖地的沙粒。

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北非也是实施机械化战争的理想场地。坦克和装甲车可以在这里肆意狂奔。而且相对于欧洲战场来说。北非是个独立的战区。虽然隆美尔名义上要受意大利北非战区总司令的控制。但实际上意大利人根本就指挥不动他。隆美尔直接听命于柏林。由于此时希特勒已把主要兴趣都集中在了进攻苏联的计划上。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让隆美尔见机行事。这就使隆美尔可以率领他的“非洲军团”独立作战。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因此北非也成就了隆美尔军事生涯的顶点。

由于运力有限。刚开始的几天来到非洲的只是少量先头部队。以第5轻装甲师的主力第5坦克团为主。此时英国人正大兵压境。如果让英国人知道驻守的黎波里的就这点部队。那英国人应该会毫不犹豫地对的黎波里发动进攻。这样的话。恐怕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还没登陆就会被英国人赶回欧洲。

不过名将就是名将。这点困难就难倒了隆美尔的话。他又怎会成为名将呢?隆美尔先是命人把一些卡车装饰了一番。使其看起来就像坦克。然后又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假坦克。最后他让这些能动的由卡车装扮的坦克在那些假的不能动的坦克周边绕来绕去。看起来就像是一支庞大的坦克军团在集结的样子。这个场景被英国人的侦察机拍到。使英国人觉得德军在的黎波里集中了一支庞大的装甲部队。便命令前线部队停止了进攻。

而隆美尔真正的坦克部队。此时已经避开了英军的侦察机。井井有条地开向了沙漠。隆美尔命令第5装甲师沿着海岸线发动进攻。一路上竟然没有遇见英军的踪影。到3月4日的时候兵不血刃地攻占了埃尔蒙格塔。那英军去哪了呢?原来此时的英军正在换防。原先精锐的第7装甲师已回到埃及修整。换上来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第2装甲师。而澳大利亚第6师此时已派往希腊。接替他们的第9师则是个新兵军团。装备和训练都不充分。至于英军前线司令奥康纳。此时也觉得胜券在握。索性就度假去了。临走的时候还把指挥权交给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司令官。

英军的松懈给了隆美尔绝佳的反击机会。3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攻占了布雷加港。到4月2日。第5装甲师攻占了阿杰达比亚。虽然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进展顺利。但毕竟隆美尔手头的部队并不多。第5装甲师到这个时候只有一个装甲团、两个机枪营、两个侦察营、三个炮兵连和一个高炮营。部队异常顺利的进展使隆美尔敏锐地意识到英国人此时正在撤退。于是他命令部队继续向前进攻。尽管这个时候他的部队还不多。

隆美尔出乎异常的顺利也震惊了意大利北非司令部。意大利人觉得不能再继续进攻了。于是命令隆美尔停止前进。等他们来了再说。对此隆美尔只是呵呵一笑。

此后一个星期里。隆美尔的部队在沙漠中艰难前行。很快他们就夺取了昔兰尼加。包围了英国人在北非的重要基地图卜鲁克港。一路上。由于部队一直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行军。这样的地形使他们很容易迷路。这个时候隆美尔总是会乘坐飞机在前方引路。为了督促部队前进。有时候隆美尔甚至会从飞机上直接扔下一张纸条给部队。上面写着:“如果你们再不立即行动。我就下来!——隆美尔。”德军一路上的狂飙突进彻底打破了英国人的节奏。在慌乱中。英国驻埃及军总司令奥康纳将军乘坐的汽车竟误入德军阵营。奥康纳本人也因此成了德军的俘虏。

那么隆美尔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出其不意的成功呢?原来此前英国人早已破译了德国人的电报密码。每次隆美尔与德军统帅部之间的电报都会被英国人知晓。但隆美尔每次军事行动又恰恰没有按照德军统帅部的意图行动。比如德军统帅部给隆美尔下达了固守班加西的命令。英国人便以为隆美尔会在班加西固守。不会发动进攻。也就放松了警惕。英国人却不想隆美尔实际上并没有把德军统帅部的命令放在眼里。而是继续发动了进攻。结果等到德国人攻过来的时候。英国人就彻底傻眼了:不是说好了要固守的吗?怎么攻过来了?结果毫无准备的英国人自然就被隆美尔打得屁滚尿流了。好吧。我不得不说。有时候即便情报是真的。也是会坑人的。

走向元帅之路

初到北非的“闪电行动”。使隆美尔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在非洲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使隆美尔名声大噪。由于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关系十分要好。戈培尔也在国内大力宣传了隆美尔一把。一时间他的名字在广播里频繁出现。成了德国人眼里的“英雄”。就连英国后首相丘吉尔也感慨: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丘吉尔心里抱怨道:隆美尔怎么不是我们这边的?

立下如此不世战功。希特勒的脸上也十分光彩。很快就提议晋升隆美尔为上将。不过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了参谋部的坚决抵制。因为此前隆美尔已在短短两年里就从中校升到了中将。这晋升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叫那些多年得不到晋升的将军们情何以堪呢?不过随着北非局势的发展。德国人也需要在北非建立一个仅次于集团军群的装甲兵团。而指挥这样的一支部队。中将军衔明显是不够的。对此参谋部最终也只能妥协。将隆美尔晋升为了上将。这一年隆美尔年仅49岁。

初战大胜后。英国人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图卜鲁克港。而此时的隆美尔要继续向前发动进攻。就需要在的黎波里和埃及之间获得一个补给点。毕竟战线太过于漫长。补给跟不上的话。任何进攻都无法持续。而图卜鲁克港滨临地中海。是获得海上物资补给的优良港口。只要占领了图卜鲁克。进攻埃及就有了后勤保障。当然。对于英国人来说。要阻止德军进攻埃及。就要守住图卜鲁克以掐断德军进攻埃及的补给线。因此图卜鲁克就成了英德双方争夺的焦点了。

要拿下图卜鲁克港其实也不容易。英国人在这里部署了6个步兵旅、4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团以及45辆坦克和75门高射炮。共3.6万人的重兵。此外这里的环境对进攻一方来说也非常不利。图卜鲁克周边全是不毛之地。晚上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而一到白天这里就热得跟地狱一般。炽热的阳光能把人的皮肤都烤焦。就连隆美尔的脸也被太阳晒出了水泡。

经过一番准备后。到11月份。隆美尔集中兵力先是进攻了图卜鲁克防线的重要支撑点西迪拉杰格。在西迪拉杰格。英德双方集结了超过1000辆坦克在沙漠中展开了坦克大战。虽然德军最终占领了点西迪拉杰格。但也损失惨重。隆美尔被迫放弃了继续进攻的计划。让部队原地休整。

此后的大约半年时间里。隆美尔围绕图卜鲁克周边据点向英军展开了持续的攻势。1942年1月22日。隆美尔率部包围了英军第1装甲师。经过激战重创对手。到1月29日第二次攻占了班加西。俘虏英印第4师官兵千余人。5月31日。隆美尔攻占贾扎拉。6月13日攻占比哈凯姆。到6月17日攻占阿德姆。至此图卜鲁克外围据点已被隆美尔全部拔除。到了6月20日的时候图卜鲁克连同大量的军用物资就全部落入了隆美尔的手中。图卜鲁克的英军指挥官克洛普中将被迫率3万余名守军投降。

图卜鲁克的失陷。使英国军方处在了非常难堪的境地。这就意味着德军可以随时向埃及发动进攻。而一旦埃及失守。那么英国将会失去整个地中海甚至是中东。从战略上来说英国就岌岌可危了。面对隆美尔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丘吉尔甚至表示:“其他的都没什么。只要打败隆美尔就行了。”

攻占图卜鲁克后。隆美尔也迎来了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时刻。他的声誉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希特勒为此发出特别公告。表彰隆美尔的战绩并破格将其提升为了陆军元帅。

可以说隆美尔的晋升速度确实是非常快的。1939年二战刚爆发的时候他还只是德军中一名普通的陆军少将。但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他就完成了从少将到元帅火箭般的飞跃。能取得如此梦幻般的提升。是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和眷顾。也是他出色军事才能的体现。不过对于军人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二战这个大舞台。在二战这个大舞台上。无数默默无闻的军人凭借着军功崭露头角。隆美尔与无数的军人一样。都是为战争而生。也只有在战争中。他们的人生才会变得如此光辉灿烂了。

其他观点:

客观的说。隆美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得以火箭般“窜升”。除在北非战场表现的确不俗之外。希特勒出于政治需要和考虑德意两盟国之间当时的微妙关系。也起了很大作用。属于非正常或称“破格”提拔。它同时也造成国防军内部对隆美尔颇有微词。难怪克鲁格元帅在1944年的西线挖苦他:“到现在为止。你还没有真正指挥过比一个师大一点的部队”!

作为“天子近臣”。元首大本营警卫营长隆美尔进入陆军总参谋部实习就是走了后门。他1939年8月才晋升陆军少将。随即根本未经必要的考试就直接上岗了。波兰战役结束后。他又短暂的离职去兼任希特勒警卫营长。负责纳粹元首在华沙阅兵等活动的安保问题。一句话。在1940年之前。他没有任何战役指挥所必需的作战经验(一战的尉官生涯姑且不算)。

法国战役开始前。在隆美尔少将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满足了他一直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愿望。任命他为改编后的第7装甲师师长。从级别上来说。这一任命没有问题。但让一名高级幕僚军官直接出任主力师长。希特勒显然还是动用了特权。那时候的德军一共才拥有10个装甲师。而隆美尔在波兰寸功未建。一线野战部队的将军们显然是不舒服的。

1941年元旦。正在法国休整的隆美尔被晋升为陆军中将。隆美尔在法国战役中表现极为出色。“魔鬼之师”让英法军队闻风丧胆。伤亡2000灭敌接近10万。因此这次晋衔确属正常。另外也有一大批德军将领在本次战役后获得晋升。2月6日隆美尔被任命为新组建的”非洲军”军长。2月15日抵达北非接管了德意混合部队的总指挥权。中将军长实质名归。

在北非的德意混合军队中。德国军队的数量只占很小一部分。意大利在北非有数十万人马。原来的集团军司令是元帅军衔。现在隆美尔成为了实际上的战场总指挥。让一名德国中将指挥一帮子元帅、上将是有点过分的。会让意军将领们普遍反感。因此希特勒出于照顾盟国军队感情的需要。

仅仅半年之后的1941年6月。就将隆美尔晋升为装甲兵上将。就任升格后的非洲装甲军团司令官。

按照二战期间德军的军衔序列。在陆军元帅以下有大将、兵种上将、中将、少将四档将级军衔。隆美尔从中将晋级兵种上将的区间实在过短。一方面是这个时期德国非洲军战绩辉煌。“沙漠之狐”声名鹊起;一方面也是希特勒有意提高隆美尔的身份。便于他在北非掌管德意混合部队。需要指出的是。隆美尔不仅直接对希特勒负责。他还需要同时接受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指挥。综合考量的话。这一次勉强说得过去。

这还不算完。又过了半年的1942年1月29日。由于收复班加西战役的胜利。隆美尔再次获得晋升。成为了陆军大将(一级上将)。老实说这次晋衔就有些离谱了。首先隆美尔成为兵种上将的时间太短。根本没有什么“停年”流程。其次是北非任何一场战役。其规模都远远不如苏德战场的残酷。

然而看看时间点就能明白。这正是东线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受挫折的倒霉期。希特勒急需用胜利的消息来鼓舞士气。隆美尔完全属于政治提拔。

虽然大将军衔距离陆军元帅仅一步之遥。却并非唾手可得。闪击战的创始人古德里安就是停留在这一军衔上没有封帅。1942年6月20日德意联军攻克托卜鲁克要塞。拔除了后方唯一的英军据点。两天后隆美尔就收到了晋升陆军元帅的电文。即便是论功行赏。这个功劳最多值一枚勋章而已。只能理解为希特勒对东线德国将领的不满日甚。经常一次性解除一批司令官的职务。是在用隆美尔的元帅节杖刺激普鲁士军官团。

从1939年8月到1942年6月。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隆美尔从少将、中将、兵种上将、大将再到陆军元帅。整整迈过了四个台阶。在和平时期。恐怕连晋升一级的“停年”都不够。就算在战争时期。这样的晋升速度也是惊人的。除去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初期作战一路奏凯之外。希特勒个人的赏识、德意军队之间的关系考量、打造德军“明星”将领的宣传需要、故意刺激东线将领等多方面因素也掺杂其中。完全归于隆美尔的能力和所谓“战术天才”。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如果非要再找出一条原因。那就是英国军队的不懈配合。

其他观点:

隆美尔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只是个陆军少将。他先是担任希特勒的元首战时司令部的警卫营指挥官。后在法国战局时担任第七装甲师指挥官。在法国战局结束后。1941年初。隆美尔被提升为中将。并被派往非洲。1941年2月。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团总司令。在此之前。隆美尔的军衔晋升还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提升为陆军元帅。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隆美尔就连升三级。登上了德国军衔的顶峰。这似乎有点不正常。但是。既然是希特勒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是嘉奖隆美尔的战功。

隆美尔在到达北非后。带领非洲军团。很快就扭转了战局。稳定了德国战线的南翼。当隆美尔受命支援非洲意大利军队的时候。正是意大利屡战屡败。士气崩溃的时候。隆美尔不但指挥自己的德国军队。还带动了士气低落的意大利军队。给了正在乘胜追击的英军沉重打击。并将其击退到托卜鲁克。对其展开了围攻。

1941年6月。英国发动“战斧行动”。企图为托卜鲁克解围。在隆美尔的指挥下。非洲军团挫败了英军的行动。隆美尔也因此被晋升为上将。被任命为扩编后的德国“非洲装甲兵团”指挥官。

1941年11月18日。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隆美尔寡不敌众。主动撤退。在随后的反击中。连续击败英军。将战线稳定在卡扎拉防线。1942年1月29日。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标准上将。

1942年5月26日。隆美尔向英军的卡扎拉防线发起进攻。迎来了他一生最辉煌的胜利。隆美尔经过三个星期的激战。打败了在兵力、兵器都战上风的英国第8集团军。攻克了设防坚固的敌军防线。并于6月20日。夺下了曾经屡攻不克的托卜鲁克要塞。德军除了抓获了几万俘虏外。还缴获了无数的战利品。这不能说不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1942年6月22日。希特勒提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从战功层面上来说。隆美尔的战功当之无愧。与他几乎同时被提升为元帅的还有曼施坦因。他们两个的履历基本相同。都是依靠战功获得提升的。因此。隆美尔的提升无可厚非。

第二。希特勒对隆美尔的倚重。

有句话。那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隆美尔就算是有了战功。没有希特勒的赏识也不能有如此快的晋升速度。

看看隆美尔和希特勒的生平。就可以看到。他们的经历、性格有共同的地方。两个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他们都是一战时的英雄。都得到了自己的阶层所能够得到的最高军功奖章。希特勒看过隆美尔的书。赏识他的才华。而隆美尔极度崇拜希特勒。把他当做德国的救星。

希特勒在掌权的过程中。长期受到德国军官团的打压。为了上台。他不惜将自己的冲锋队亲自解散。在掌握德国的大权后。德国军官团对希特勒的反对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基于这种情况。希特勒对德国军官团也存在着不信任的情绪。他当然要培植自己的嫡系。而隆美尔正是这样一个希特勒需要的代表。因此。提升隆美尔。为那些军官做表率也就势在必行了。

第三。希特勒对隆美尔的补偿。

希特勒虽然对隆美尔有提拔之恩。但是从战争的实际情况来看。希特勒对隆美尔还是利用的方面占多数。

这是因为。隆美尔的北非战局。在希特勒的战略布局中只是一个次要的方面。他对北非的要求只是牵制英国的势力。为苏德战场争取时间。同时保证苏德战场的侧翼安全。

基于这个战略要求。希特勒选择隆美尔的初衷是。“然而我挑选了隆美尔。因为他知道怎样激励部下。就像戴特尔站在纳威克上一样。这对一位必须在特别艰苦的气候条件下。诸如北非或北极这样的环境里作战的指挥官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因此。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在忽悠隆美尔。他根本就满足不了野心勃勃的隆美尔要求的后勤物资保证。

而不知道这一切的隆美尔却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在极度匮乏的后期保障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且利用缴获的物资。一举打到埃及境内。为了补偿对隆美尔的亏欠。希特勒用军衔晋升对他进行了补偿。

第四。对英作战的需要。

在北非作战中。出现了一个战争史上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和英国的宣传机器共同吹捧一个人的军事才能。那就是隆美尔。德英双方共同塑造了一个战争之神。

德国就不说了。在法国战役期间就开始了对隆美尔的宣传。“魔鬼之师”和它的指挥官可谓家喻户晓。北非的胜利更是给隆美尔增添了无数光环。

而英国则是十分的尴尬了。英国军方无法对民众解释在北非战事的失败原因。为什么英军在各方面都占上风的情况下。屡屡被隆美尔打败?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英国创造出了一个隆美尔的神话。

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摆脱对他和他的阁员的质疑。亲自上阵。在议会演讲中将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于隆美尔。他说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这样。在德国和英国共同努力下。一个神一样的隆美尔被塑造了起来。为了震慑英国。希特勒大力提升隆美尔的军衔。把他当做了对抗英军的王牌。

结语: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使得隆美尔的军衔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从中将晋升为了陆军元帅。

虽然隆美尔在军事生涯里。获取了非凡的成就。但是。由于他是捆绑在希特勒的战车上的。最终。他为之服务的纳粹德国灰飞烟灭。他自己也因为被希特勒怀疑参与了反叛自己的行动。被逼自杀。得到了并不光彩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1:30

    隆美尔,希特勒,北非,装甲师,德国,英国,德军,部队,英军,坦克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1:30

    没想到大家都对隆美尔在闪击法国期间只是个轻装甲师师长,为何短短几年就成了陆军元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1:30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德军三大名将之一。他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由一个步兵师师长迅速提升到陆军元帅。一方面是因为他得到了希特勒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