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讲一讲真实的杨家将的故事吧?
原创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讲一讲真实的杨家将的故事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有关杨家将。史籍上的相关记载。涉及到了三代人。三位代表性人物。其他的就虚妄居多。

这三位代表性人物。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杨业。字重贵。戏名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 。出生于并州太原。是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的儿子。

杨业年轻的时候就有着任侠意气。精通骑射。为人忠烈武勇。还颇有智谋。对于打猎他。尤为热衷。自认为。如果带兵打仗。就像是打猎那般轻松自如。

北汉建立以后。杨业追随刘崇四处作战。被任职为保卫指挥使。他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因屡立战功。后升迁为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实在是太猛。当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眼看着北汉保不住了。杨无敌没了辙。就劝说当时的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被宋吞并后。宋太宗特意召见了杨业。还封了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后。又升了杨业为郑州刺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景宗率领大军攻打雁门。杨业率领数千骑兵与另外一位将领潘美(潘仁美的原型。其实口碑不错)联合。将辽军打得都找不到北。从此扬名契丹。威震华夏。

之后。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继续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当时契丹人对他尤为害怕。见到杨业旗号。就溜得无影无踪。宋太宗对他也颇为信任。即使有人诽谤弹劾。都一概置之不理。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辽国。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职西路军主将。而杨业被安排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

王侁与刘文裕实在是利令智昏的代表。两人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而不听从杨业的劝告。以致使宋军最后为辽军所败。潘美又不能很好地制止部署。最后杨业成了孤军奋战。

激战过程中。杨业身边的兵士几乎都拼光了。二子杨延玉战死。他也被辽军擒获。为报效宋太宗的知遇之恩。杨业被俘虏后绝食三天而死。 辽人敬佩他的忠烈。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来祭奠他。

之后。宋朝廷追赠了杨业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授封杨业的长子杨延朗为崇仪副使。其他儿子杨延浦、杨延训同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同时担任殿直。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因避讳。后改为杨延昭。杨业长子。

杨延昭。从小的时候不喜欢说话。比较孤僻。最爱的是做排兵布阵的游戏。杨业认为。这个儿子是最像自己的。每次出战。总是要把杨延昭带在身边。因而杨延昭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太平兴国时期。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在杨业率领军队攻打应、朔二州时。出任为先锋。朔州之战。杨延昭手臂被乱箭射穿。依然奋战。直至攻下朔州。

杨延昭大多在边境抵御辽军。战功赫赫。多次将辽军击退。被宋真宗夸赞大有杨业之风。他曾经驻守的遂城。更有“铁遂城”之称。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共有三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

杨文广。字仲容。杨延昭的三子。并非演义中所说杨宗保与穆桂英的儿子。

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因随军镇压陕西南部张海饥民起义。被升任殿直。第二年。范仲淹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杨文广被范仲淹招置麾下。

然而。不久之后。宋朝与西夏议和。杨文广就麽没有了表现机会。

宋英宗赵曙在位期间。杨文广曾被提升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等职。宋神宗时期。杨文广在驻守筚篥城时。曾经打败西夏军。后被任命为泾州知州、镇戎军知军、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等职。

熙宁七年(1074年)。宋辽边境产生争议。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还没有得到宋朝廷的回复。就因病去世。享年为七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同州观察使。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其他观点:

现代了解杨家将很多都是从评书或者影视剧作品开始的。关于杨家将最早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是明朝中期熊大木写的《杨家将演义》。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比如杨继业。就是宋史中的杨业。潘仁美就是宋史中的北宋第一名将潘美。其他高怀德、呼延赞、王贵、杨延昭等众多人物都可以在宋史中找到。只是他们在小说中的事迹和历史中的有所不同而已。

历史中的北宋杨家将第一代代表人物就是杨业。原名杨重贵(杨崇贵)。杨业父北汉麟州刺史杨信。又名杨弘信。杨业是其长子。杨业弟杨重勋(杨崇勋。杨重训。古代人避讳的时候名字会比较乱)。在杨信死后接任麟州刺史。杨业自幼被送到北汉开国皇帝刘崇处作为人质。因刘崇的喜爱。被收作养孙。名为刘继业。和北汉的后两位君主同辈。即刘继恩、刘继元。杨业在北汉时期。主要负责防守汉辽边境。而在宋伐北汉时。作为抗宋将领。一直活跃在最前线。直到北汉灭亡。随刘继元投降北宋。

杨业降宋后。因为宋太宗赵光义认为他边关经验丰富。就让他改回原姓。宋史称为杨业。辽史称为杨继业。并被任命为郑州刺史、代州刺史。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防守雁门关区域。被宣徽南院使。太原行府事。三交都部署潘美管辖。

在防守雁门区域时。杨业同潘美一起取得过对辽战争的多次胜利。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同潘美一起定下破敌计划。潘美率董思愿、侯美、邓昭达等正面阻击辽军。杨业绕后突袭。前后夹击。取得雁门关大捷。斩辽将萧咄李。抓获李重诲。杨业此战号称五百破十万。从此辽人称之为“杨无敌”。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随潘美北征。同李继隆、曹光实、梁迥等人一起攻入辽境。连续攻破寨垒36处。期间俘获人口万余。牛马五万计。战果颇丰。并迫使辽人达成和平协议。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作为西路军副帅。随西路军主帅潘美出雁门关北伐辽国。北伐初期。战果颇丰。连破寰、朔、应、云四州。后因陈家谷兵败。在狼牙村被辽军箭矢所伤。匿于树林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宋太宗闻之大恸。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谥号“忠武”。

文学作品中说是被潘美所害。潘美同时还射死了求救的杨七郎。其实都是文学作品虚构。前线指挥也只是策略意见不同罢了。王侁提议出兵。刘文裕附和。潘美同意。导致杨业陈家谷出兵。中计后。被俘身死。历史中的王侁、潘美撤兵。应该也是真以为杨业胜了。结果很多人受小说影响。祭出一个又一个阴谋论。潘美也着实的冤枉。

北宋杨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为杨延昭。又名杨延朗。宋史中记载的。杨业共有七子。长子杨延朗(即杨延昭)、次子杨延浦、三子杨延讯、四子杨延玉、五子杨延瑰、六子杨延贵、七子杨延彬。宋史中“其(指杨业)子延玉亦没焉”。即老四在雍熙北伐中同杨业一起战死了。同时战死的还有老将王贵和和贺怀浦。都曾是潘美的部下。杨业战死后。“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相当于都官升一级。供奉官升副使。殿直升供奉官。更小职位的升殿直。杨业的这六个儿子都是善终。其中只有杨延昭继续抗辽。其他人的事迹不可考。

杨延昭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中。为杨业先锋官。在朔州城下曾“流矢贯臂”而越战越勇。立下战功。宋真宗咸平二年冬(公元999年)。当时杨延昭守遂成(今河北徐水县西)。时契丹来犯。延昭坚守城池数日。正好遇到天气寒冷。延昭令军士在城墙泼水为冰。滑不可上。智退辽兵。以战功被升为莫州刺史。这年冬天。契丹再次南侵。延昭又在山西伏击大败辽军。斩其将领。擢升团练使。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契丹侵犯保州(今河北保定)。杨延昭兵败。宋真宗免其罪。以观后效。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重新被任命为都巡检使、宁边军部署。防守边境。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杨延昭曾率万骑攻入辽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随后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半个多世纪再无大的战争。杨延昭卒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年五十七。

杨延昭身为长子。被称为六郎。实为辽人对延昭的称谓。这个称呼取义于北斗七星。七星中第六星开阳星是武曲星。主镇幽燕北方。被辽人认为是他们的克星。因此。辽人认为杨延昭是武曲星下凡。才称杨延昭为六郎。至于说家族大排行。杨业只有一个亲弟弟。应该不至于杨业有子时。他弟弟已经有五个儿子了。这有点不太靠谱。

北宋杨家将第三代的代表就是杨文广。杨延昭第三子。两个哥哥传永、德征(这两人宋史中无记载)。宋史有云“延昭智勇善战……。子文广。”所以。大家不要再说杨家第三代是杨宗保了。也不要说杨文广他妈是穆桂英了。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的杨家不存在。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杨文广跟随宋军征讨农民起义军张海。史书中记载“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即按照为官的次序随军出征讨贼有功。升为殿直。出征前应该官职很小。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杨文广被范仲淹看重。招入麾下。后来范仲淹起起落落。杨文广也就被调出他用。杨文广其后随历任各处官职。因为澶渊之盟。宋辽议和。宋辽边境再无大的战事。杨文广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杨文广曾追杀撤退的西夏军队。杀获甚重。此后驻防宋和西夏边境。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杨文广换防到河北边防。重新回到了宋辽边境。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辽再起争端。辽人争夺代州领地。杨文广献阵图和攻取幽燕的策略。“未报而卒。赠同州观察使”。可惜杨文广还没等到朝廷的批复就死于任所。享年七十五岁。

据一些资料显示。杨家从杨文广死后。搬出了天波杨府。此后。宋史再无杨家后人的记载。也有人考证说杨文广和杨宗保是一人。文广字仲容。读音类似宗宝。这只说明北宋杨家知名的还是三代。小说中还是为艺术需要杜撰的。而杨门女将。就纯属文学作品的杜撰了。 也许历史上有相应的参考原型。却都跟真实的北宋杨家无关。

北宋杨家三代都是忠勇报国。所以。我们还是要继续传颂杨家将的故事。歌颂杨老令公的忠诚爱国之举。弘扬爱国精神。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历史知识。

其他观点:

答:杨家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这杨家将的成员都有谁呢?

主要是三个人:杨令公、杨六郎、杨文广。

这三个人是爷孙三代人。英雄事迹各有千秋。

下面分别说一下。

先说杨令公。

杨令公的名字有怎么复杂。

他本名叫杨重贵。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亲杨弘信曾为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后周代汉的时候。据麟州自立。后归附后周。

由于在后汉时代。杨弘信为结交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曾派年少的杨重贵到太原为刘崇效力。

后汉灭。刘崇继位。史称北汉。

杨重贵得到了刘崇的重用。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后以占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刘崇收杨重贵为养孙。给他改名为刘继业。

刘崇死。先是其子刘钧继位;刘钧无子。刘钧死后。由其外甥同时也是其养子的刘继恩继位。

刘继恩死。刘钧的另一个养子刘继元继位。

注意。刘继恩和刘继元都是皇帝。都有“继”字。所以。刘继业(即杨重贵)为避讳。就拿掉了中间的“继”字。名为刘业。

当然。也有很多评书演义仍称呼他为“杨继业”。甚至无视其曾经改名易姓的经过。把他从出生开始的名字就称为“杨继业”。

补一句。因为杨业归宋了。他父亲的名字“杨弘信”为避赵匡胤之父赵弘殷之讳。在史书中被改成了“杨信”。

杨业归宋后。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镇守代州。曾击溃从雁门大举进攻的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杨业威名大振。此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不战而走。称之为“杨无敌”。

“杨无敌”死难于雍熙北伐。

北伐之初。宋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杨业表现神勇。一路过关斩将。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

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

宋太宗只好下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辽国十余万大军展开反击。攻破了寰州。

潘美留杨业拒敌。承诺自己在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杨业信以为真。力战尽日。但转战到陈家谷时。才发现自己被潘美放了鸽子。悲愤莫名。死力再战。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力尽被擒。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终。

杨业有多个儿子。但到底是六个还是七个。各种版本的史书记载不一。名字不同。次序也很乱。

这里取《宋史》中的记载。共是六个儿子。长子杨延玉。次子杨延朗、三子杨延浦、四子杨延训、五子杨延瓌、六子杨延贵和七子杨延彬。

长子杨延玉在陈家谷口战斗中牺牲。其余六子俱因此而升迁。

其中次子杨延朗为崇仪副使;三子杨延浦和四子杨延训并为供奉官;五子杨延瓌、六子杨延贵和七子杨延彬并为殿直。

原来。杨延朗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害怕到了极点。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他们认为杨延朗是那第六颗星转世。敬称杨延朗为“杨六郎”。

杨六郎英雄一世。但死后也得不到“安宁”。

因为。宋真宗封财神爷赵玄朗即赵公明为其圣祖。所以。杨六郎的名字“杨延朗”为避讳被改成了“杨延昭”。

按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记载:杨延昭有三子。长子杨传永。次子杨德政。三子杨文广。此三子中。只有杨文广大器晚成。名垂青史。

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

后来又随狄青南征讨侬智高。调任为广西钤辖。后又升任为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及左藏库使。

在对西夏的防御作战中。杨文广先后担任过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死后被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欧阳修曾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13

    宋史,杨家,公元,刺史,契丹,长子,真宗,北宋,观察使,太宗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讲一讲真实的杨家将的故事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13

    有关杨家将。史籍上的相关记载。涉及到了三代人。三位代表性人物。其他的就虚妄居多。这三位代表性人物。就是杨业、杨延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