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反“招安”派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最后都选择了怎样的路?
原创

梁山反“招安”派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最后都选择了怎样的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梁山上反对招安DE人

宋江是真的想招安。但是他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就是有人不想招安。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次公开反对招安是在英雄排座次之后的。梁山重阳酒会上。宋江写了一首满江红。其中写了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是武松。武松是个血性汉子。对招安不甚感冒。起来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第二个是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乌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宋江对武松还是以笼络为主对李逵就没那么客气了。一声令下把李逵捆了。此时宋江还不死心。还要对众人解释一下招安。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是整个水浒中最明白的人。他这几句话很有分量。尤其一句“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是整个反对招安中最重的话。话到此处。已经有了散伙的意思。宋江没有办法解释几句。这次关于招安的会议不了了之。

第二次公开反对招安的黑旋风扯诏。这次里出面的第一个是阮小七。这位大爷把御酒偷喝了个干净;第二个是李逵。他跳下房梁把诏书扯了个粉碎;接下来就是发现御酒被换时且看都是谁跳了出来: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行者武松。掣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作。六个水军头领。都骂下关去了。

两次反对招安反对最激烈的就是李逵、鲁智深、武松这三个人。对比赞同招安的人明显处于弱势。接下来我们看三十六天罡中究竟是什么人赞同招安、什么人反对招安。

第一个宋江不用说了。肯定是要招安的;

卢俊义。原本是北京首户。就因为有本事被梁山陷害不得做了这个二把手。对招安这个从良的机会不会不同意;吴用。其实是梁山上的二把手。他对招安的态度颇为暧昧。他一方面积极给宋江招安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指使李逵等毁诏打使。其实他的心里时时刻刻是想要梁山利益最大化。这从后来他还试图劝宋江降辽可以看得出来;

公孙胜。这位同志比较怪异。他师父是神仙。此时在梁山就是出于兄弟义气。在梁山挂职锻炼一段。日后还是要回去做神仙的。因此对于招不招安这种闲事不会计较。

关胜原是朝廷命官。只因征讨梁山兵败被擒。不得已落草。因此一说招安一百二十个同意。

林冲。我们对林冲有个误解。认为他因为和高俅有血海深仇一定会反对招安。但其实林冲只恨高俅不恨朝廷。对于招安从没有公开反对过。只是作者对他实在偏爱让林冲最后风瘫死了。最终也没和仇人同朝为官。

秦明。征剿清风山兵败被擒。作为降将一定赞同招安。

呼延灼。也是被擒降将。祖上又是开国元勋。怎会甘心一辈子做贼?赞同招安。

花荣。原来是清风寨的知寨。为救宋江不得已上了梁山。无论是出于自身的考虑还是出于和宋江的交情都是极其赞成招安的。

柴进。沧州的首户。又有朝廷的丹书铁劵护身。上梁山也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当然是赞同招安的。

李应。李家庄的庄主有房子有地。做个安善良民当然比做个土匪要好得多。

朱仝。这也是一个良民。若不是梁山用毒计逼他入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要当土匪。

鲁智深。这是前朝廷命官里唯一特殊的人。他深知官场黑暗。虽然朝廷没有半点对不起他。但对这个独行特立的得道高僧来说。受招安便意味着遭束缚。所以他反对朝廷却是最积极最主动的。

武松。他对招安有个转变的过程。这是其他头领中没有的。当初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在孔家庄对宋江还说要受招安;但是到了梁山之后确是坚决反对历次招安。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鲁智深。武松少年成名。又是血性汉子。做人原本没有什么人生观、世界观。跟着鲁智深久了。深受鲁智深的影响。又过惯了大碗喝酒的好日子。思想上无限接近鲁智深。对招安当然是没什么好感。

董平。前东平府的兵马都监。平白无故因为宋江和卢俊义打赌。被梁山攻打。被擒投降。当然不会甘心一辈子做贼。一定赞同招安。

张清。和董平的遭遇一样。也是招安的积极分子。

杨志。祖上是声名显赫的宋朝名将。迫不得已才落草为寇。当然想有一天能够重新为朝廷效力。不负祖先的盛名。

徐宁。好好的一个朝廷命官。就因为梁山为了破连环马才被赚到梁山落草。做梦也想招安。

索超。又是一个被擒的降将。招安、招安。怎么还不招安?

戴宗。受了宋江的牵连才没办法继续当他的节级。做贼和做官选择。当然选做官。

刘唐。无业游民。当然觉得如今这种大碗喝酒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更适合他。反对招安。

李逵。本性里和刘唐一样就想快活一生。但他和宋江的关系太好。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还得听宋江的。就算他反对招安。也不顶事。

史进。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不愿被拘束。反对招安。

穆弘。原来就是老家的黑社会头目。最看重的是面子。在李逵扯诏时。反对招安只是因为朝廷对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罢了。

雷横。无处投奔才上了梁山。若有第二条路。雷都头是不会选择当匪的。

李俊。和鲁智深一样。这也是不愿收束缚的主。反对招安。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哥仨做良民贫苦一生。做强盗衣食无忧。还是当水寇自在。

张横、张顺哥俩。尤其是张顺和宋江关系非同一般。宋江赞同的他们不会反对。

杨雄、石秀。因为杀了个淫妇落得良民做不成。只好落草。若有重新做人的机会一定不会放过。还是招安的好

解珍、解宝。原来是两个普通猎户。上了梁山竟然入了天罡之列。受招安还能混个大官做何乐不为?

燕青。卢俊义的亲信。卢俊义想被招安他也一定想得很。不然不会为招安出这么大的力——甚至出卖色相。可见他们主仆的急切心情。

三十六个天罡中明确反对招安的只有十二个头领。只占三分之一。排除摇摆不定的只剩下鲁智深、武松、刘唐、史进、李俊、三阮八个。都是步兵和水军头领。而梁山最大的势力马军头领基本上都赞同招安。排名中前十二个头领都不反对招安。就算开大会表决也是同意招安的占三分之二以上。招安绝对是必须的。

其他观点:

反招安派的代表性人物有:鲁智深、武松、李逵、刘唐、史进、三阮、童氏兄弟、李俊、张顺、张横等。乍看这些大佬大部分都是大老粗。非常抵触招安尽在情理之中。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战事结束后李逵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的毒酒中毒后也担心李逵再次造反复仇。便使李逵也饮下毒酒而亡。武松在招安后的战事中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在杭州六和寺病终。享年八十高龄。其他人等不一一赘述。

其他观点:

梁山好汉集体赞同招安。没有一个反对者。宋江很顺利的带领梁山好汉实现了招安愿望。

招安的首倡者是行者武松

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中写到。武松与宋江在孔明孔亮家相聚。住了几日后。兄弟二人告别。宋江非常留恋武松。希望他能够与自己一起去清风寨投奔花荣。武松说。自己身犯重罪。又是特别的打扮。恐怕路上不安全。连累了宋江。并说。张青孙二娘夫妇已经给鲁智深写了信。推荐自己去二龙山落草。但是。武松也很舍不得宋江。临别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设疑。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这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好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招安”的首倡者竟然是后来“反对”招安的行者武松。

那么。武松后来真的反对招安吗?

续书不顾文本逻辑编造武松反对招安

说武松反对招安。是在梁山泊好汉排定座次的那回书。这已经是续书《征四寇》或者《征二寇》的事情了。这回书的回目也至少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梁山泊好汉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这个回目对仗都不工整。纯粹是后来编造的。这个版本是金圣叹腰斩的贯华堂本与续书《征四寇》的嫁接本。不伦不类的。

还有一个版本的回目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汉排座次”。这是容与堂本的回目。比较规范。

这两个版本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都被后来塞进了一段内容“菊花之会”。在“菊花之会”上。忽然写到武松反对招安了。这是文本逻辑出现了大问题。

就在这一回中。宋江说:“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星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众皆大喜。武松当然也是大喜。

宋江带头在忠义堂拈香发誓:“但愿共存忠义於心。同著功勋於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鉴察。报应昭彰。”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後已。

武松也在发誓之列。怎么会忽然反对招安了呢?李逵也是一样。是绝对不会反对宋江招安的。从文本逻辑中解读。施耐庵不会自己打脸。写下如此前后矛盾的文字。

“菊花之会”涉嫌伪造

书中忽然插入武松反对招安情节。与文本逻辑不符。而且。“菊花之会”涉嫌通行本出版时有塞进内容之嫌。

民国学者唐圭章编纂《全宋词》。收录了宋江《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念奴娇·天南地北》。而没有收录“菊花之会”上写的、叫乐和唱的那首《满江红·喜遇重阳》。原因很简单。就是民国版的《水浒传》没有这段故事。

既然古本没有这段故事。那么。武松说的“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骂的“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便是伪托。根本没有的事。

所以。武松、李逵反对招安。是为了批判宋江投降而改写的。这两个好汉。尤其是武松不可能反对招安。

武松最先提出招安。又参与发誓。怎么转过身来就反对招安了?难道顶天立地的武二爷。也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

晁盖反对招安吗

梁山好汉排座次时。大家发誓要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一百单八将没人反对招安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这个时候晁盖已死。不在发誓人当中。那么。晁天王反对招安吗?

晁天王非常支持宋江的招安愿望。第五十四回“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以及第五十五回“吴用使时迁偷甲。汤隆赚徐宁上山”中。就有两处讲到晁盖对待招安的态度。那是非常支持的。

呼延灼副将彭玘被扈三娘活捉。宋江立即劝降。并把他送到了晁天王那里。大概是受了晁盖的影响。彭玘在劝降轰天雷凌振时。讲了这样一番话:

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

凌振听从了彭玘的劝降。答应入伙。晁盖显得很高兴。吩咐“且教做筵席庆贺。”

徐宁被骗上山。晁盖也参与了劝降。当时的情节是:

宋江执杯向前陪告道:“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林冲也来把盏陪话道:“小弟亦到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

晁盖、吴用、公孙胜。都来与徐宁陪话。安排筵席作庆。

从这两个故事看。晁天王很支持宋江投降朝廷。为梁山兄弟谋个好出路。同样。林冲、吴用、公孙胜也是积极支持招安的。

宋江当寨主得到了梁山全体拥护

晁盖死后的当天晚上。林冲便联络吴用、公孙胜等人。要把宋江推到寨主位置上。第二天。林冲出头。请宋江当寨主。林冲肯定是非常希望招安的。否则。就不会把一个以“替天行道”为宗旨。时刻等候朝廷招安的宋江往寨主位置上推。

宋江在吴用的劝说下。暂时代理寨主之位。宋江一坐上寨主交椅。就对山寨进行了重新调整。人马重新布置。还说了这样一段话:

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

对于宋江的调整。以及就职演说。梁山好汉是个什么态度呢?书中是这样讲的:

梁山泊水浒寨内。大小头领。自从宋公明为寨主。尽皆欢喜。拱听约束。

如果有人反对宋江招安吗。又怎么能够“尽皆欢喜”。又如何做得到“拱听约束”?难道梁山之上的大小头领都是伪君子?

总而言之。宋江招安代表着梁山整体意志。符合一百单八将的共同意愿。谁也没有反对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08

    梁山,李逵,朝廷,头领,寨主,好汉,鲁智深,都是,替天行道,这是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梁山反“招安”派有哪些代表性人物?最后都选择了怎样的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08

    梁山上反对招安DE人宋江是真的想招安。但是他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就是有人不想招安。都是些什么人呢?第一次公开反对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