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和豪放派对于后世的影响哪个比较大?
原创

婉约派和豪放派对于后世的影响哪个比较大?

好文

热门回答:

这是一个好问题。有高度、有深度。不过简单回答婉约派或者豪放派都是不对的。

关于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一个最大误解是。以为在唐宋时期词作就有这两种风格。这是不对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指出填词不像作诗。“谐音律”、“可歌”是基本的标准。所谓词“别是一家”强调的是词的音乐性。词原本就是配合音乐所做。固有“倚声填词”说。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通常认为是明人张綖首创。张綖生活在正德和嘉靖前期。著有三卷本《诗馀图谱》。其中有评“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二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也就是说。词分两派是嘉靖以后的事情。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影响是分为两个阶段的。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前中期。影响最大的一直是婉约派

李清照谨守音律。提出“诗庄词媚”。将是否谐音律为标准。从而将婉约派置于正体的地位。 王世贞在《弇州四部稿》中列举了正宗的词家。李璟李煜父子、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张先、周邦彦、秦观、李清照都是通晓音律的高手。

婉约派的两大旗帜型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柳永不论是在词的创作。还是对于词的改革和拓展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南宋叶梦得对柳永的评价。也是对于柳永的最著名的评价。李清照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坚持婉约风格。后世评价一直极高。词作成为后世填词的范本;杨慎《词品》卷二评论:“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李清照的《词论》曾评论说。“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硬生生把晏殊、欧阳修、苏轼一帮“天人”以“不可歌矣”全部排除在正统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晏殊还是被王世贞认为正宗词家的婉约派人物呢。

所以。一直到了明清两代。最受社会主流推崇的词人依然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而豪放派的“不入腔”仍然被正宗派鄙视。

清代后期、民国、新中国以来。随着救亡兴国的兴起。豪放派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淹没了婉约派

大家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领袖人物。但是。苏轼的铺路人是“千古词帝”李煜。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词至李后主后而眼界始大。感慨随深。遂便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

虽然两人都堪称艺术全才。但苏轼“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也”。所以。不谙音律的苏轼的词一直饱受指责。《苕溪渔隐丛话》曾说“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陈正敏也有评“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作为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的评论则是贬中带褒。“或谓于音律小不谐。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缚不住者。”最后一句不但是苏轼的词的特点。更是显出了词的发展之途。更是显示出了苏轼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令人称奇的是。虽然苏轼的词因为音律问题广受批评。但是。苏轼的词的名声却越来越大。这也为豪放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对于豪放派兴起贡献最大的则是梁启超。他的研究成果带动了近世对于豪放派的重新认识。梁启超以实证方法考证辛弃疾词的版本。并且做出评注。目的就是恢复辛弃疾和他的词的真实历史面目。我们可以通过《梁启超手批稼轩词》来了解梁启超的具体贡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一路有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0:19

    豪放,苏轼,音律,李清照,的是,婉约派,婉约,柳永,是在,则是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0:19

    没想到大家都对婉约派和豪放派对于后世的影响哪个比较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20:19

    这是一个好问题。有高度、有深度。不过简单回答婉约派或者豪放派都是不对的。关于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一个最大误解是。以为在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