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那是八十年代的的事啦。我家责任田的麦子熟了。借用南点子村北边的打麦场。白天我和妻子一遍遍的翻晒。等到用四轮机车碾压。起好场。将糠麦弄成堆时天已经黑了。夜间我一人睡在打麦场看麦子。睡不着胡思乱想。我知道这个打麦场位置有个名字叫“万人坑”。到底是不是埋葬一万人。没人考证。但县志记载:三八年。日本军队占领县城时。把当时一百多人的县大队民警拉到该大坑活埋的。
深夜我想着下边曾经横七竖八的死尸。睁眼看四周一座座后来埋葬的黑乎乎的坟墓。真想赶快离开……可又担心辛辛苦苦打下的小麦丢失了。
正好这时起风了。我就拿起木锨扬麦子。扬累了就扫。扫累了再扬。有活干。脑子不在想鬼啦神啦的事情。到天亮三亩多地的麦子扬完了。放眼望一切如旧。哪有什么鬼神妖魔。
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其他观点:
一个人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坟地过夜是什么感觉?看到这个问题。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大概是60年代中期。那时候我才几岁。我家兄弟姐妹七八个。我排行老五。那时候的父母在生产队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 。根本无暇管理我们这些毛孩子。
他们每天白天要上一天的工。如果遇到农忙的时候。晚上还要加班。那时候无论是稻谷。还是麦子成熟了。都是手工收割。哪像现在机械收割。几十亩一大片。几个小时呼啦呼啦就搞定。
尤其收获麦子。更是要抢季节。抢时间。抢天气。麦子太成熟了。就会散落在地上。在农忙的时候。所有的男女劳力总动员。都参入抢收。
夏天。天黑的很晚。要到七八点。所以一般七八点钟以后才算加班。人们经过了一天的劳动。本来就累得腰酸背痛。回家后匆匆地把镰刀磨几下。又赶去完成晚上的任务。
那时候的父母的确很少管孩子。一般的都是大的管小的。尤其像我们家中孩子多的。更是管不过来。
那时候我们晚上是不吃晚饭的。也根本没有晚饭吃。白天也只有两顿稀饭。已经习惯了。
到了晚上。孩子们在外面玩。玩累了。就跑回家中睡觉。那时候的孩子很少洗澡。并不是不洗。只是晚上很少洗。
实际上他们白天在池塘里已经泡上几个小时了。大一些的孩子。把小些的孩子都收拢在家中。在正堂的地上。大家横七竖八地躺着。呼噜呼噜地睡大觉。
那时候的孩子真皮实。怎么也没有感冒。也没有冻凉。地上也没有垫什么东西。身上也没有盖什么东西。有的干脆就是赤条条的。
有时候就是在地上睡一晚上。父母加班到十一二点才回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匆匆的看上一眼。也没有气力打理清点。许多时候大家就是在地上睡一晚上。
在地上睡的确很凉爽。那时都是瓦房。堂门大开着。不像现在的楼房里面闷热闷热。还要有空调。还费电。还费钱。
记得有一次。父母去加班。我就悄悄地跟在后面。他们来到离村子三四百米的一个麦田里割麦子。
我们那儿是丘陵地带。有许多小土坡。小土坡之间有一些田地。呈梯形排列。既可以种麦子。又可以种稻谷。排水性能极好。
我们的家乡在那个年代称得上是鱼米之乡。小土坡上种满了松树。葱绿葱绿的。树下长满了野草。还落下了一层厚厚的松叶。踩上去软绵绵的。
松树林间。零零星星座落着一些孤坟。有新的。有旧的。新的坟墓上是一堆黄土。周围摆放着还没有完全毁坏的花圈。花花绿绿的。怪吓人的。
旧的坟墓上长满了野草。有的已经塌陷。大白天一个人在里面玩儿就瘆得慌。
那时我还不大懂事儿。对鬼神这类东西还是模糊的。父母在麦田里割麦子。我就在松树上摘松果。掏鸟窝。
太阳渐渐地下山了。我也玩累了。也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才能收工。我索性就倒在柔软的松毛上睡觉。
这一觉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只见满天的星星。月亮已挂在头顶。再看坡下的麦田里已经没有了人影。
大概父母实在太疲劳了。他们割完之后。根本把我忘记了。就急匆匆地回家。回家后可能倒头就睡。
周围一片寂静。身后就是一座座孤坟。松林黑压压的。偶尔有一只鸟飞过。惊跑了草丛中的野兔。倏的一下从我跟前蹿过。把我吓得哇哇大叫。
我大声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跑到松林外。辨别了回家的方向。不顾一切地往回跑。
我跑得越快。摔跤越多。好像脚很沉很沉。有什么东西把我从身后拉住。感觉到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追赶我。
我一路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摔得头破血流。回到家中。妈妈见我此状。一把把我揽在怀里。连声说:“是妈妈不好。是妈妈不好。把你忘记了。”
我真幸运。我没有被狼吃掉。因为我们那经常有狼出没。时不时的就有猪呀。羊啊被叼走。
现在想起来。还害怕的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我的生活过得很幸福的。这大概就是上天给我的补偿吧。
大家说我这一晚惊险吗?
其他观点:
问:一个人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坟地过夜是什么感觉?
现在中国不可能有在野外坟地过夜的人了。因为人们的生活提高。生产力也提高。生产也都是机械化。不可能有单独的人工体力夜间作业的现象了。这样。单独野外坟地过夜的机会就极其少见。所以。当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沒有经历过的年轻人就会有恐惧感。才会有这样的话题。其实如果在四十年以前。这都不叫话题。
七十年代中后期。我正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那时农村几乎是天天白天停电。晚上十一点后才有电。到早晨七点过后就又停电了。
队里种的麦子必须浇。那就是晚上来电才能浇。早晨停电就回家。浇地一般是两个人。一个人手提马灯守在抽水机处。连看水沟是否跑水。另一个就是手提马灯在几百米之外的麦田里看畦口。一个麦畦两米宽三十米长。要十几分钟灌满一畦。畦满后堵上这畦扒开那畦。完事就是铺好破棉祆坐在田埂边等水灌满。
麦田里就有坟地。有的地方三座五座。有的地方就是十几座。浇麦子浇到坟地旁。扒完畦口就是斜躺在坟头铺好的破棉祆上。有时一躺就是十几分钟。如果困了。还要斜躺在坟头上打个盹呢。
那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沒有感觉出身子底下躺的是个坟头。最多一米深处就是棺材。里面躺的就是枯骨。我与众多枯骨为伴半宿。就楞没感觉到害怕。就拿那些坟头当了土坡。
那时浇地不只是我一人。也不只是一个生产队。村村队队都是趁夜里有电浇地。而地里总有坟头。就没听说过哪个夜里浇地的人感到害怕的。看来就是习以为常了。
现在让我去坟地过一夜。我是不去了。并不是害怕。年轻时都没害怕。现在都快变成坟头枯骨了。还有什么害怕的?就是生活条件这么好。家里这么舒适。还去坟地躺什么。
如果有人跟我打赌。给一万块钱。我肯定会赢这一万拿着破棉袄去坟地睡一宿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692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麦子,坟地,都是,那时候,坟头,晚上,土坡,打麦场,父母,把我
没想到大家都对一个人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坟地过夜是什么感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那是八十年代的的事啦。我家责任田的麦子熟了。借用南点子村北边的打麦场。白天我和妻子一遍遍的翻晒。等到用四轮机车碾压。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