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如何看待金融行业?
原创

你们如何看待金融行业?

好文

热门回答:

金融行业社会经济活动各行各业运行的心脏!

金融行业直接引导资金的流向。资金流向那个行业。那个行业的人群受众就高发展。高利润。相信大家最直观的就是近年来的房贷规模和房价。

金融行业是没有经济周期的行业。因为金融行业的本身就是储蓄和投资。经济不好。储蓄理财业务好。经济好。贷款投资类业务好。

它是中性的。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在于具体金融行业风向及政策。用的好一片繁荣。用不好。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动荡。

从事金融行业。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及一定的职业道德要求才行。是民生之根本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手段用的好。也是一把利器!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祈祷]

其他观点:

个人感觉金融业周期属性也是非常强的。

其他观点:

金融。号称是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出校门最对口。进公司最高薪的专业。

然而如果有的坑我们没去躲。或者有的事我们没去做。再好的专业都不会像我们理想中那样人傻钱多速来。

1.初出茅庐不要对行业薪资过于执念。先做好心理建设

必须先指出的是。金融作为一个行业有着极大的薪资分布不均。

简单而言。如果只打算以本科学历进入这个行业。那么金融业中大多数岗位的待遇相对其他行业不会有太大优势。

2.不要以为考研只是水文凭就不考研

有时候大学生考研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不想找工作。抱着一种“我先读个文凭再说”的心态去考研读研。这种做法就是本末倒置。

正确的思路是先研究清楚各大金融机构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你具备哪些技能。然后根据需求再去找对应的学校匹配的方向去考研。

金融行业里有的岗位对文凭是硬性要求。因为随着发展。金融行业也趋向饱和。

3.也不要以为不考研就做不了这个行业

但毕竟研究生录取率摆在那里。以目前考录比3:1的比例。如果实在考不上也不要灰心。毕竟2017年的数据显示。80%的券商员工和87%的四大行员工是本科及以下文凭。

只要有决心。考研放在工作几年后再去考都没问题。刚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很关键。不要在简历上留白。

如果不打算考研。也可以通过拉长战线考证书。并且金融也是一个经验属性的行业。专业技术可以在细水长流的工作中逐渐习得。

4.财务和会计有可能是未来最有用的课程

如果现在还在学校。那么请务必重视财会方面的课程。如果就业实在困难。保底至少能当个小会计。熬出头也能薪资不菲。

如果财会学精了。一级市场最缺优质的审计和财务人才。这绝对是一门进可攻退可守的万金油课程。

5.不要为了“感受一下投资”就真的去炒股

现实中的A股和书本上的股市有着不小的差距。没有教材能把股市真正描述清楚过。

总是会有好奇的学生也想体验一把“学以致用”的赚钱快感。如果真的打算这么做。请记住一定要用自己打工或兼职挣的钱。而不是用父母给的钱。

或者用炒股软件的模拟交易功能先试一试。

至于中国的A股究竟是怎样的。这么一言难尽的问题就不在这里讲了。

6.慎重考虑销售岗。至少现在这个环境需要慎重

近年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都历经了野蛮生长时期。有的赫然功成名就。更多的是身陷囹圄。金融业里。监管是很难赶上行业扩张的速度的。

所以有些销售。尤其是提成高得惊人的。都比较可疑。作为新人。对金融业的合规体系还不熟悉。自己搞不好比客户还先成为这类公司的受害者。

用两条简单的规则判断: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2%左右。无风险利率4%左右。而某些互金产品可以好几年保持10%以上利息且几乎刚兑。这种“完爆”的银行的风控能力是不是很反常?

7.不要去做扫楼之类的纯体力活

同样的道理。有些公司的招聘会遮掩地提到“地推”。“驻点”之类的关键词。其实就是挨家挨户扫楼甚至干脆发传单。不光是针对金融行业。任何不会让你感到能积累经验和学到知识的岗位都不值得去做。

8.谨慎考虑要不要做银行柜员

银行特殊的地方在于应届的新人基本都会上柜——不管什么学历。但柜员后期会不会转客户经理或信贷员之类的业务岗。基本上是一个未知数。

大环境是商业银行利润跟随经济下行已经有几年头了。而且银行自己还有冗员的历史遗留问题。柜员的待遇很有限。并且这也是一项非常机械的工作。性格稍微活泼一点的人做起来就会感到很难受。

除非银行明确承诺未来有转岗计划。柜员真不是研究生和名校本科生该考虑的。

9.并不是越大的公司越好

公司规模和员工待遇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小公司和大公司各有各的优缺点。

以员工数量作为标准。100人以下基本都属于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中这些公司通常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私募机构和金融科技等等。有些核心岗位也开放给条件不错的应届生。所以其实这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但这类企业通常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没有外部投资。现金流并不充裕。所以考察它们的股权背景很有必要。

所谓大公司就是以银行。券商。保险和一些上市金融类公司为代表的大型持牌金融机构。它们基层岗位通常是非常市场化的。

大公司永远不缺海量简历。所以出现了硕士甚至博士文凭的银行柜员。

所以关键要考察他们给你的岗位性质。符不符合自身长期发展的需求。切记不要为了追求大公司的品牌去当螺丝钉。

10.从业资格之类的证书。毕业前都搞定不要拖

FRM、CPA。ACCA。CFA。之类的大型国内外证书。能在学校考几门就考几门。尤其是CPA和司法考试。基本是现在投行招人的标配。

证券、银行、基金、投顾、会计、CFP之类的资格性质证书。在毕业之前结果掉能让你无缝对接对应想去的机构。而且给招聘单位也留下个行动力强的好印象。

金融行业的一大特征就是证书对应岗位。岗位对应薪资。本科绝对是少数能让你静下心看书的时期。等真正工作后是没这个心情的。

11.不要为了离家近就选择小城市

国内金融行业的资源的分布高度不均匀。在非京沪深城市做金融容易面临明显的天花板。但是到时候不一定舍得跳槽另寻高枝就比较尴尬了。

所以关于工作地点的问题上也要考虑清楚。

12.入职前一定要理好思路为什么找这份工作

“职业规划”之类的命题对于毕业生而言还有点大。但也不要把找工作仅仅当成先“混口饭吃”的苟且。也不要抱有太强烈的“走一步看一步”思维。

岗位基本信息不仅仅是通过HR和招聘公告了解的。也是要事先通过熟人或网络客观了解透。

尤其是很多金融岗位往往并没有描述地那么理想。所以多在网上先查一轮从业者的经验感受很重要。

13.入职后要么离职当机立断。要么长久做下去。不要频繁跳槽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刚刚入职两三个月就走的员工是妥妥的一笔人力负资产。浪费了机会成本不说。花了时间金钱培训员工却基本没有产出。

所以现在HR对简历上的工作经历要求越来越苛刻。他们眼里性格浮躁 “坐不住”的候选人很容易被刷掉。

结合上一条。一份工作。就预设自己是要待满3,5年的。愿不愿意待上这么长时间?如果不愿意。再另谋高就。

入职两个星期基本对公司环境和具体业务有了解了。当你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的时候。不要犹豫。跟领导大胆提出来。否则将就下去可能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14.入职后遇事学会多问

光靠自己的摸爬滚打很容易走弯路。尤其是一些经验性的岗位。

很多技能和知识是在业务岗位上现学的。这很正常。不要羞于暴露自己的“不专业”就放弃向前辈取经。

很多职场新人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提问。或者怕惹人嫌烦。其实不少前辈还是愿意指教的。只要你问出来的问题不要太基础太简单。并且自己是积极思考过的。

但一定要注意。提问前把问题在百度或知乎上彻底查过一圈。

15.千万不要以为工作了就能停止读书

在学校。老师的存在使得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离开学习没了老师。很多人进而连带产生了“不用学习”的想法。这种学生思维切不能带入职场。

股票经纪人。银行柜员。保险代理人。这类太偏向营销乃至缺乏核心技术的岗位。有的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有的正在减员缩编。

大多数人都清楚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的道理。所以在求职时。一项工作的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和学习知识三项是大多数求职者最关注的岗位特征。

工作整体的可持续和可发展性才是员工最关注的。前面我们也提到过。任何不会让你感到能积累经验和学到知识的岗位都不值得去做。

金融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岗位价值基本成正比。

即便我们不满意目前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提升的方式积累起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写相思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3:57

    行业,金融,岗位,工作,银行,公司,让你,尤其是,员工,自己的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3:57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如何看待金融行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3:57

    金融行业社会经济活动各行各业运行的心脏!金融行业直接引导资金的流向。资金流向那个行业。那个行业的人群受众就高发展。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