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靠近北方胡人,理应民风更彪悍,为何反而在七雄中比较弱?
原创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靠近北方胡人,理应民风更彪悍,为何反而在七雄中比较弱?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国地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区域。

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虽然存在感不强。但是除了春秋初年遭受了北方山戎的攻击后不能抵挡外。绝大多数时候在面对北方胡人的时候都能够以一己之力击退对手。成为周朝在北方的重要屏障。

所以。题主不要小看燕国军队的战斗力。他们确实是一群强悍的人。

到了战国中期之后。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开始了对国内的改革。燕国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让燕国能够驱逐东胡占领辽东地区。并将影响力投送到其子朝鲜。将其纳为燕国的附属国。

这些战果就是燕国军队强大的证明之一。

为什么燕国给人不强悍的感觉?

燕国军队给人的感觉不强悍。是因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强国辈出。

比如齐国自齐桓公之后向东扩张。占领了几乎整个山东半岛。将那里的东夷人同化。而齐国军队单兵战斗能力极强。齐国的技击之士堪称个个都是武松!

旁边的赵国属于三晋之一。这个国家在立国之初就兼并了胡人国家代国。导致他们拥有大片的产马地。在骑兵建设方面有足够的先天条件。所以才有了后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魏国的魏武卒全副武装之下半天一个马拉松。曾经在战国前期横行天下。一直到商鞅变法之后才逐渐衰落!

至于秦国就更了不得了。这个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依靠自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苦战精神驱逐了犬戎部落。夺回了当年周朝的龙兴之地西岐。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秦人自古耐苦战!

至于楚国。这个国家地处长江流域。楚人好勇的名声。早在春秋时期就闻名于各国。再加上楚国拥有当时诸侯中最广阔的国土。最众多的人口。让他一度成为可以和秦国相抗衡的强大国家!到了汉朝。李陵还可以在这里选拔5000力扼虎、射命中的武士!

所以你看战国七雄一个比一个强悍。所以就显得燕国这种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的国家比较弱小了。

不是燕国人不强悍。而是其他各国太过于强大了!

其他观点:

首先。如果按照民风来说。燕国并不算弱。“燕赵多有慷慨之士”。侠客风气非常浓厚。而春秋战国时期拼的是综合国力。不能简单以民风来断定强弱。

其次。燕国气候寒冷。且地处北方苦寒山地。不利于农耕文化的发展。这就注定了他们的经济发展潜力比较有限。很难与列强抗衡。

最后。胡人的力量在当时谈不上特别强大。主要原因是骑兵还未形成真正的强大力量。当时马镫还没发明。骑具还比较原始。骑兵相比于中原的车战和步战。没有体现出很大优势。具体一些。可参照一下赵国李牧是如何对付匈奴就明白了。所以。燕国离胡人近。谈不上是一种优势。



其他观点:

幽燕之地。纵横捭阖。自古便有“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之说。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西周初。召公爽分封于此。以达藩屏周室、镇抚夷狄的作用。但到东周石器。燕国却已是个“几灭者数矣”的弱国了。

那么。燕国为何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从周代疆域之全境来看。燕在地理上位于周之东北一隅。与中原各国相距甚远。是周室中最为偏远的封国之一。

从分封时起。经过历代燕侯的开拓。疆域不断扩大。到战国时。燕昭王使秦开大破东胡。拓地千余里。已然成为两千余里的大国。

然而燕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如中原。《战国策·燕策一》中苏秦说:“燕有碣石、雁门之饶。被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之地。”

这番话一方面是称赞燕国物博民丰。有天府之利。而从另一方面则可看出燕国农业脆弱的一面。其农业生产强于果木种植而非粮食作物。存在以枣栗代粮的情况。足见其农业远不如中原各国发达。而这也可作为燕国国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经济实力与军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虽然史籍中没有对春秋时期燕国兵力的记录留存下来。但从这一时期燕国被山戎所逼南迁。以及在与齐国的多次战争中从未获胜的情况来看。燕的军力当逊于山戎和齐。

当然。战国时燕的兵力应该是有所增长的。“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而这样的兵力再当时说也难入强国之列。其国土面积不如楚。步卒数量不及魏、车、骑数量逊于赵。军粮储备难望齐之项背。即使刀剑器械一项也输于韩。在列国中午一技之长。以这样的实力拼争于战国。毫无优势科研。

因此说。在军事实力上。燕远弱于其他国家。遭受欺凌也在所难免了。

在春秋列国争霸的旋涡中。燕国由于建国较晚。地理偏僻物产匮乏。实力相对较弱。无力与中原争雄。而且还受到北方山戎的威胁。

山戎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与燕杂居。民风彪悍。经常侵略周边国家。燕国也长期受到侵袭。山戎机动性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这种情形使得山戎成为了这一时期燕国最大的祸患。

春秋初年。燕桓侯把都城从蓟城迁到南边的临易。但也不能缓解山戎的侵扰。相反家具了山戎的野心。终于在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山戎又一次大举侵燕、燕国无力自保。便向齐桓公求援。

在齐桓公的帮助下。燕国不但宝珠两年国土宗庙。甚至还向被扩大了一些版图。在南方也由于两国国君的疏忽使燕得到了小片领土算是获利不小。但也从此。燕国只能仰齐国的鼻息生存。

总而言之。春秋是滴啊的燕国。北受山戎侵扰、南有强齐虎视。但受到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特征以及中原争霸局势的影响。燕国虽屡涉险境。却仍能繁衍发展。并终于进入了战国时代。

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在此之后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四面出击。燕国就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几十年时间里一直致力于灭燕。齐国一次次出师未果。燕国一次次死里逃生。燕国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喘息的机会。

终于子之之乱导致了齐最终灭了燕。但诸侯不愿意看到齐国独霸燕地。从各自利益出。纷纷谋求救燕。在这种情况下。齐人被迫退出燕境。燕人共立昭王。燕复国。

之后。燕国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燕昭王苦心经营28年。终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伐齐。这次战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得燕国达到了历史最为强盛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立。因与乐毅有嫌隙。被齐将田单反间。终被田单以火牛阵破之。燕国不得不放弃齐国土地退回易水。但燕国也凭借易水天险和燕南长城自保。因此齐国乘胜反击的事情也没用发生。

从此以后。燕又恢复到一个弱国的地位。齐国虽然复国成功。但同样失去了往日霸主的地位。沦为二等 国家。再也无力与秦楚争霸。

《史记·苏秦列传》中有一段话。精准地阐述了燕国在春秋战国中扮演的角色:

“凡天下战国七, 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 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 楚重; 西附秦, 秦重; 中附韩、魏, 韩、魏重。”

燕国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在小范围内与赵、齐成掎角之势。互相牵制。而在天下大范围内。秦想要攻赵、楚抗齐、秦、韩、魏自保都离不开燕的支持。所以燕在诸侯乱世之中是不能被灭亡的。谁也不愿意看到那家独霸燕地。

但也因其地理位置。使得燕国的国力不如中原诸侯。幽燕之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在春秋战国时期比之中原差距很大。其粮食储备不足以养活大规模的军队。所以燕国自保有余。而无力争霸诸侯。

至于幽燕的游牧民族虽与燕杂处。但长期以来却是燕之劲敌。差点把燕都灭掉了。燕人身上一定程度受到胡风影响。但这种彪悍却不足以弥补国家实力和技术实力上的差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4:32

    燕国,齐国,中原,胡人,战国,春秋,国家,诸侯,军队,强悍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4:32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靠近北方胡人,理应民风更彪悍,为何反而在七雄中比较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4:32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国地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民风彪悍的区域。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虽然存在感不强。但是除了春秋初年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