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那年是由哪位将军率领阻击日寇的?
原创

远征军那年是由哪位将军率领阻击日寇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牺牲了数万中国好儿郎。保护了我国仅有的国际通道。为全国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为什么要入缅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英美等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这些援助通过海路、陆路运入国内。武装了国民党的数个王牌军。

英美有这么高的“人道主义”精神?非也!此时日本还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没有对日本宣战。但是日本在东亚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威胁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利益。所以英美希望中国能将日本拖在中国。

事实上。中国确实将日本陆军牢牢钳制在中国战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24个师团21个投入中国战场。到了1938年。日本陆军扩军至34个师团。其中32个投入中国战场。猖狂的日军喊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人的野心落空。武汉会战之后抗日战场陷入僵持。

东条英机认为中国能顽强抵抗。背后就是有英美等国的支持。于是他调遣日本海军。从上海到雷州半岛。封锁了中国沿海。阻断海上通道。同时侵入东南亚。准备切断陆上通道。最后只剩滇缅通道。为了保护滇缅通道。蒋介石与英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国作战。

2、第一次远征军。戴安澜将军英勇殉国。孙立人将军扬名国际

国民政府按照协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主要编制如下:

司令官:卫立煌。实际并未到任。后由罗卓英接任;

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

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49师(师长彭壁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此外还有直辖司令部的36师。师长李志鹏。

以上远征军总兵员10万人。于1942年2月16日全部跨过国境。入缅作战!作战初期远征军由杜聿明实际指挥!

远征军与英军分三路迎击日军。其中第6军为东路军。第5军为中路军。英军为西路军。其中第5军戴安澜将军统帅的第200师驻守同古。

战役之初。日本人就袭击了马圭基地。将英军飞机全部炸伤炸毁。日军夺取了战区上空制空权。随后纠集55、56两个师团向同古进攻。日军兵力4倍于我军。又拥有空中支援。期间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整个同古战役打得极其惨烈。

200师指挥部。戴安澜将军下达作战任务后。向全师发出死战誓言:“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

经过惨烈的争夺战。同古城陷落过半。蒋介石和杜聿明终于下令第200师撤退。戴安澜率领残兵退出同古。此战他们杀敌5000余人。自损2500余人。

这是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交手。虽然远征军撤退丢掉了同古。但是此战200师孤军奋战。打出了军威。蒋介石称“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并飞到前线亲自接见了戴安澜将军。

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英军早就有了退出缅甸撤往印度的想法。因此西路军节节败退。将远征军侧翼完全暴露给日军。戴安澜的200师稍作休整又投入了收复棠吉的战斗之中。经过鏖战成功收复棠吉。可是日军却千里迂回。秘密穿过原始森林。突击远征军后方。远征军被迫撤退。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中。负责掩护撤退的戴安澜部与主力失去了联系。期间戴安澜将军被机枪扫中。生命垂危。一直坚持到了克钦山寨。此地距离边境仅30里。可是戴安澜将军没能挺过去。以身殉国。享年38岁。将士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轮流抬回国内!

此前戴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中。这样说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

毛主席在给戴将军的挽诗中: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解放战争后。戴安澜将军被追封为烈士!烈士永垂不朽。

与戴安澜将军相得益彰的是新编38师孙立人将军!英军撤退途中。近万英军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英军向远征军请求支援。38师师长孙立人主动要求率部解围。

此次参加解围的是38师113团约1000余人。团长刘放吾。接到命令的113团在次日便赶到了仁安羌。向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发起进攻。凭借顽强的作战精神。竟然消灭了日军一个联队。为英军打开了撤退通道。此后孙立人临敌指挥。113团发起全面进攻。被围的英军坦克营配合113团展开进攻。日军节节败退。最终英军7000余人全部获救。此外还有500多人的传教士和记者。

此战被英国媒体誉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因为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仅仅1000余人的中国军队敢向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冲锋。而七倍于中国军人。又有坦克等重型装备的英军会被包围!

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远征军部分撤回国内。部分撤往印度。此战国军出征时10万人。阵亡约5.6万人。损失过半!滇缅通道被切断。日军甚至侵入云南。被国军阻于怒江。失去滇缅通道后。美国只得开辟“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脉。支援中国抗日。

3、第二次远征。中国男儿知耻后勇。扬我国威

从撤退的那一刻起。中国军人便在谋划反攻!

从1942年6月撤出缅甸。到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撤入印度军队)从印度阿萨姆省的雷多以南地区出发。向日军展开反攻。期间驻印军和退回国内的军队重新得到补强。军事装备提升。且受到美军军工训练。战斗力大幅提升!

第二次远征军整体编制如下:

总司令:陈诚。后来由卫立煌接任

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下辖第2、6、71军;

第2军军长王凌云。下辖第9师(师长张金廷)、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第6军军长黄杰。下辖第2师(师长顾葆裕)、第39师(师长洪行);第71军军长钟彬。下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铸军)。第87师(师长张绍勋)。第88师 (师长胡家骥);

此外还有直属集团军的第36师。戴安澜将军的第200师。继任师长高吉人。

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霍揆彰。下辖第8、53、54军;

第8军军长何绍周。下辖荣誉1师(师长汪波)、第82师(师长王伯勋)、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下辖第116师(师长赵镇藩)、第130师(师长张玉挺);

第54军军长方天。下辖第14师(师长龙天武)、第50师(师长潘裕昆)、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副军长孙立人。后接任军长。下辖第新编第30师、第50师、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

反攻由驻印军发起。在孙立人将军的率领下。以必胜的勇气和信念穿过号称“死亡之地”的野人谷。从胡康河谷向日军发起了进攻。从10月一直到12月底。远征军连战连捷。收复了新平洋、于邦等地。随后兵分两路展开全面反攻。

1944年5月。国内的远征军从滇西开始对怒江之西的日军发动进攻。吹响了滇西反攻的号角。

经过中国军人的顽强作战。克服不利的地理环境。1945年1月国内的远征军和驻印军最终在芒友胜利会师。彻底夺回了滇缅通道。完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抗战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第二次反攻中。孙立人的新一军作战勇猛。击毙日军3万多人。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击毙日军最多的军级领导。所以我们会相信孙立人将军说过:“到过中国的全部杀掉!”

其他观点:

1942年。中国应英印政府请求。经罗斯福总统协调。派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协助英印军保卫缅甸。同时掩护滇缅公路。此时。滇越铁路已经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国外援助物资都只能经滇缅公路进入国内。所以中国必须保证畅通。否则抗战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这时候派出的部队共三个军。约十万人。即杜聿明的第五军。张轸的六十六军和甘丽初的第六军。名义上。远征军由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参谋长史迪威统一指挥。包括这一战区的英军和中国远征军。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为罗卓英。副总司令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任。同时。军委会设立了驻滇参谋团。驻扎在滇缅边境协调指挥。

按照原计划。英军在西线停止撤退。建立阵地。阻止日军前进。东线由第六军和六十六军掩护滇缅边境的交通线。中路由第五军的200师负责在同古阻击日军。等第五军的后续部队新编二十二师和九十六师入缅之后。再与日军进行决战。消灭久战疲惫的日军。很显然。这个作战计划中。是以第五军为主力部队的。

200师到达同古之后。师长戴安澜马上安排建立防御阵地。准备持久抗击日军。日军到来之后。200师奋起抵抗。对战半个月。日军虽然绕到城北。国军阵地有所动摇。但东面与后方的交通仍然畅通。所以戴安澜并无撤退的意思。而是准备继续战斗。并且。这时候军委会也转来了微操大师的电报。开头就是戴师长安澜兄。要求他们继续在同古死守。

不过。英军在西线根本无意抗击日军。只想赶紧逃回印度。所以完全没有抵抗日军。等于将远征军的侧翼暴露在了日军前面。这样。虽然200师还在同古奋勇抵抗。新编二十二师也正在星夜兼程。赶往同古参战。但因为英军放了鸽子。战场形势陡然恶化。驻滇参谋团向军委会建议。同古之战已经在达到了消耗日军的目的。也在国际上露了脸。此时英军已经撤退。东线六十六军和第六军战斗力脆弱。一旦被日军突破。第五军就会被包围。所以建议撤退。

微操大师拒绝了这个建议。仍然坚持要求200师继续在同古死守待援。杜聿明斟酌一番之后。认为再在同古继续坚守。已经没有意义。所以下令新编二十二师掩护200师撤退。后退到平满纳。再由正在赶往平满纳的九十六师建立防御阵地。迟滞日军。待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整顿补充之后。再反击日军。这也就是平满纳会战计划。

没想到。此时日军也已经紧急增兵。从马来亚抽调兵力。迅速北上。攻击滇缅边境地区的第六军和六十六军。这两个军装备比较差。战斗力也低。唯一一个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也就是六十六军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此时已经应英军的请求。紧急赶往西线。为英军解围。其他部队都不堪一战。被日军轻松击溃。沿路追击。一直到了惠通桥。

惠通桥这边在宋希濂指挥下。紧急将距离滇缅边境最近的三十六师运到前线。阻击日军。同时。驻滇参谋团的工兵指挥马崇六指挥炸毁了怒江唯一的通道惠通桥。才算是阻止了日军前进。一部分渡过怒江的日军。也被三十六师的前锋部队大部分消灭了。如果三十六师未能及时赶到。日军翻过高黎贡山。从滇西一带翻山。进入四川境内。西南就危险了。

在缅甸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之后。杜聿明按照国内的命令。率200师和新编二十二师翻越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逐步向缅北撤退。准备回国。新编三十八师则在仁安羌之战中帮日军解围之后。跟着英军。直接退往了印度。实际上是在为英军断后。新编二十二师和杜聿明在野人山中迷失。军委会下令新编三十八师派人搜寻。才将杜聿明和新编二十二师剩下的二千多人接到印度。200师则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了国内。戴安澜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负伤。不治而亡。以身殉国。

新编三十八师和新编二十二师撤到印度之后。先在英帕尔。后来因为英国人嫌这里印度人口太多。怕国军煽动印度当地人反英。所以又将兰姆伽的监狱改造为军营。把剩余的国军送到兰姆伽。进行训练。一方面从国内继续补充兵员。另一方面接收美国援助的武器。这两个师也被编为新一军。军长为郑洞国。之后。又陆续从国内空运了土木系的三个师。并且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这就是驻印军。

国内这边。在宋希濂十一集团军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军、第八军、五十三军、五十四军等部队。改编为十一集团军和二十集团军。原本由陈诚兼任远征军总司令。但在宜昌被日军攻占之后。陈诚被紧急调回重庆。担任新组建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远征军总司令则由卫立煌接任。并指挥了之后的滇西反攻。驻印军则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反攻。到1945年初。驻印军与远征军消灭了缅北和滇西日军。重新打通了滇缅交通。

抗战结束后。远征军系统的部队除了第二军、第八军等少数部队之外。其他部队大多数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也是因此。东北国军一开始由杜聿明指挥。杜聿明生病的时候。由郑洞国代为指挥。杜聿明之后为陈诚。陈诚也连吃败仗。就改为卫立煌。实际上都是与远征军有关系的人。指挥过远征军。

其他观点:

(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杜聿明)

同古阻击战。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指挥序列非常复杂。军委会参谋团林蔚、中缅战区司令史迪威都可以指挥远征军。而在远征军总指挥罗卓英尚未到职时。由副总指挥杜聿明代行职权。他又直接对蒋介石汇报工作。造成令出多门。杜聿明指挥第五军(杜兼)、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十万大军踏出国门时。驻缅英军主力第17师在仰光以南被歼。英军已放弃缅甸首都狼狈撤退。

为掩护远征军主力到达和展开。第五军之机械化第200师一马当先。由戴安澜少将率领于1942年3月7日抵达缅甸中部重镇同古。随即与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遭遇。“同古阻击战”打响。由于英军一味撤退。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第200师万余人马即成孤军奋战。从3月19日起独自抗击日军柳田晃中将第55师团主力的进攻。重挫日寇。3月28日。日军增援部队渡边正夫中将第56师团到达战场。第200师再与近5万日军血战三天后。在新22师邱清泉的接应下于5月30日突出重围后撤。同古保卫战历时十二天。第200师毙伤日军近5000人。海鸥将军扬名域外。

(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史迪威协调中英联军先后策划了曼德勒会战和密支那会战。而英国军队嘴上答应。却一心撤往印度。使两次战役组织全部流产。当英军全部撤离后。实际上形成了中国远征军单挑日军第十五军的局面。日寇四个师团(18、33、55、56)也是十万人。但是彻底掌握着制空权。考虑到1942年中日军队素质的差距。中国远征军只能撤退回国。

结果日军奇袭腊戍和密支那。切断了远征军向东、向东北回到滇西的两条道路。关键时刻。手中掌握四个主力师和军直属部队约6万人的杜聿明没了一战的勇气。下令部队放弃重装备钻进野人山。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大败笔。彼时密支那日军只有两个联队5000余人。他本可以一股作气冲过去。

怒江阻击战。

中国远征军一部(新38师)撤往印度。主力陷进了芒芒野人山。从缅东到滇西的诺大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日军随即挥师扑向云南边境。一旦滇西沦陷。昆明必将不保。大西南则危在旦夕。而重庆军委会能够调动的兵力却少的可怜。随着远征军失败。整个云南只有关麟征第9集团军和宋希濂第11集团军。关麟征所部驻防滇南与越南日军对峙。根本不敢擅离;第11集团军虽下辖两个军。第六十六军编入远征军已经在缅甸被打垮。第七十一军主力还在四川。驻防昆明的仅有一个预备第2师。

千钧一发之际。宋希濂的老部队第七十一军第36师进入云南。蒋介石亲自下令调动昆明地区所有能征集到的共计500辆汽车。运送第36师千里驰援怒江东岸。1942年5月5日。日军便衣队出现在怒江唯一的桥梁“惠通桥”西面桥头。中国守军及时炸毁桥梁。日军随即组织武装强渡。约一个大队的兵力过江建立桥头堡。形势万分危急。值第36师师长李志鹏率部赶到。冒着对岸敌人炮火投入战斗。压缩日军到江边。5月7日。宋希濂将军赶到保山成立指挥部。次日组织全师发起总攻。激战二日。除少量日军逃回对岸外。大部被消灭在怒江东岸。危机稍缓。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惠通桥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宋希濂能以不足一师兵力。阻止了乘胜追击的日军锋芒。挽狂澜于既倒。意义却非常重大。数日后。第七十一军主力到达沿江布防。日军再不能越过怒江一步。双方自此对峙长达两年之久。期间由新38师和新22师组成“X部队”在印度受训。怒江东岸的“Y部队”逐渐加强到近20万大军。经过整训并大部换装美械。

1944年5月11日。驻云南的“Y部队”在卫立煌统一指挥下。分七处强渡怒江成功。亮出了第二次入缅作战的复仇之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15

    日军,远征军,中国,师长,英军,怒江,新编,军长,印度,将军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15

    没想到大家都对远征军那年是由哪位将军率领阻击日寇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15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中国远征军是我国军事史上光辉的一页。先后两次入缅作战。牺牲了数万中国好儿郎。保护了我国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