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中是“混沌七日开”,为什么在西方《圣经》中也是“上帝七天创世”?
原创

在中国神话中是“混沌七日开”,为什么在西方《圣经》中也是“上帝七天创世”?

好文

热门回答:

中华人的上帝是帝俊。相同西方上帝。

圣经有七日创世说。中国浑沌七日说起源于庄子。成型于西汉。

下面详述: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在西极,对照少昊在东极孺颛顼,日月出入之暗喻.”日月神教”与黄帝无关,少昊与颛顼又如何是黄帝子孙?在涿鹿之战中,也无二人身影,这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司马迁所创的黄帝家谱!

对照《山海经》说帝俊与舜比邻而居。《尚书·舜典》讲舜“类于上帝”。可不是说帝俊是天帝?殷商甲骨文中的“帝”、“上帝”与《周礼》、《诗经》的“昊天上帝”。也是如此了。

可见。春秋战国之前。上古祭天。是以帝俊为偶像。《山海经》写黄帝。也多以人的视角来写。人文主义的雏形已现。譬如虽然说黄帝生了东北二海神。但在涿鹿之战中。是九天玄女与应龙作为战神出现。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拒”亦作“矩”.

《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屈原在《九歌》中歌颂太阳神东皇太一。来源于《山海经》里的《九歌》。可见东皇太一之说。由来已久。

所以。唐代杜佑在《通典·礼典》中说:\"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中国上帝之说。历史悠久。这名头居然被洋上帝霸占了。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帝俊!俄滴个天啊!

王国维考证。帝与蒂通。那么。华夏之华可不是花吗?有了蒂。才有鲜花盛开!

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祭司而已,因为名字为王母而被后人吹捧为王母娘娘;女娲也只是生十巫而已,而帝俊夫妻生十日与十二月,才是衍生中华人的始祖。女娲造人是后人造神。伏羲与女娲故事的原型。则是帝俊夫妻而已。可惜后人无知了。

这大概是后人索引乃至创造盘古的源头了,但作者写作,并不明显并且有南北之分。《周书·周祝》有云:天为古。也有天帝之意。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

联想诺亚方舟与盘古(另作瓠,即葫芦,庄子所言葫芦、混沌之意,中国版诺亚方舟)开天,都与舟有关,洪荒之后人群生,那斧子则是后人想象附会,其实,斧子在上古是工具,也被用作帝王象征物.后人也用,例如赵匡胤用玉斧来做镇纸物.

<<山海经>>里西王母是穴居,作者重点提及,可见黄帝时期,有居室已经很正常了.这当然要感谢有巢氏,而蚩尤可能就是有巢氏部落末代首领。

黄帝东进,也许以前住窑洞,后来才学会住进房子呢!

<<山海经>>不提有巢氏,和不提燧人氏一样,因为是商周合创,还没有达到系列分工造神的地步. 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再后来才被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伊利亚特>>,可比帝俊传说)和英雄传说(<<奥德赛>>可比黄帝传说)两部分。这也是司马迁写黄帝,删去帝俊的人类文明群体无意识。

由此可见,中国上古神话,远超希腊神话,不能因为没有系统故事就说明中国神话没有希腊神话精彩,因为诞生太早了啊!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帝俊夫妻创造日月,这比西方的创世说同步而不落后.

从创作角度而言,中国人喜欢散点透视,不喜欢主题编剧,表现手法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例如<<庄子>>与<<水浒传>>>与<<红楼梦>>,形散神凝。西方作家望尘莫及。只有少数如普鲁斯特与卡夫卡等可以并称。

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只是主题有创意。而写作手法却属于传统的讲故事。单线条。

伏羲女娲故事。在《山海经》里不仅没有爱情。竟然没有伏羲的名字。有“羲和”与“常羲”则是帝俊之妻。

难道作者不知吗?其实是换了名字。且看《海内经》云:有九丘。。。。。。大【白皋】(太昊)爰过。黄帝所为。(封狼居胥,勒石记之.九丘为多丘,如同九天即九层天,同理,九凤为多头凤或长尾凤,九尾狐为多尾狐或长尾狐.太昊是否来过,是否以黄花啊记之,黄帝知道,呵呵)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白大皋】 (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陈。太皞之墟也,那么黄帝源于西部之说,就可质疑,难道黄帝也出自中原,为避洪水而上黄土高原?)

这里不仅说太昊即伏羲游历五岳四海。黄帝接着筑丘记之。如同后人圈地运动。“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还重点提及了三星堆。

西方大多一神论。东方则是多神论。例如上帝只有一个。中国神则有三山五岳。例如西方只有一个太阳神阿波罗。而中国上古太阳神则有很多:太昊。少昊。帝俊与羲和(东皇太一)。这是东方哲学比西方哲学智慧的一个例证。

其他观点:

圣经是一本荒谬绝伦的故事。其作者水平不如凤姐。聊斋志异绝对可以秒杀圣经。

其他观点:

混沌七日开的说法来自《庄子 . 应帝篇》。讲的非常诙谐幽默又有哲理。很可能是庄子为了阐述自己无为而治思想编造的一个故事。

《庄子 . 应帝篇》载: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说这南海的主宰叫儵。北海的主宰叫忽。中央称帝的是混沌。混沌这人为忠厚老实。热情好客。每次忽、儵来他都热情的招待他们。没想到忽、儵吃饱饭没事干。就想回赠混沌一点礼物。估计这两大神也没长脑子。两人一合计。脑袋一拍。说:混沌给我们长得不一样。人人都有七窍。混沌却没有。要不我们给他凿七窍吧!这两人也是是实干派。说干就干。每天凿一窍。七天为混沌凿开了七窍。混沌也因此呜呼哀哉了。但随着混沌的死亡。天地就此诞生。

之前为了为了写一个文案听了三天圣经。

《圣经》造人的则是为了宣扬主的万能与伟大。《圣经》里说:

创世之前。一片混沌。地球在黑暗、沉寂无声的太空飘浮。没有陆地。只有满满的海水。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世界。

第一天耶和华上帝创造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空气和天;

第三天创造了地、海。山川平原。花、草、树木;

第四天创造了天上要布满星辰。用来划分季节和年。夜晚是休息的时间。就让宁静的月亮给那些穿越沙漠的漂泊者指明方向。帮他们找到栖身之处;

第五天上帝创造了鱼、鸟等各种动物;

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了。

至于为什么两者都是七日开天?

可能是留在我们基因里的潜意识所致。如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史前大洪水记载。还有四川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构图元素惊人一致。更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因为。在《山海经》和在稍晚一些的《神异经》里的混沌只是一只怪兽。《山海经》里它擅歌舞。

《神异经》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害人的凶兽。

根据《神异经》西荒经记载: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

意思说这混沌这丫的长得奇形怪状。形状像狗。长毛有四足。长得像棕熊却没有爪子。长得有眼睛却看不见。行走也不是很方便。有两只耳朵却听不见。有人的性格。身体内无五脏六腑。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的肠子。吃下去的东西径直而过。但是混沌这厮却将吃软怕硬发挥到极致。碰到有德行善良的人他要跑上去欺负一番。遇到无德凶恶的人它却听他使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初心未变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6

    黄帝,混沌,上帝,山海经,女娲,中国,后人,则是,庄子,太阳神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6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中国神话中是“混沌七日开”,为什么在西方《圣经》中也是“上帝七天创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6

    中华人的上帝是帝俊。相同西方上帝。圣经有七日创世说。中国浑沌七日说起源于庄子。成型于西汉。下面详述:“又西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