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出现两次“巴山夜雨”,是有意而为之吗?
原创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出现两次“巴山夜雨”,是有意而为之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他观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中两个巴山夜雨。叙述了作者远离故土的思乡和别后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其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此诗不失为思乡念妻之佳作。

其他观点:

《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这首诗里。出现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巴山秋夜。大雨倾盆。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一起回忆巴山夜雨的情景。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去?我还无法确定归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了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西窗下。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会对你说起。今晚在巴山听着绵绵的夜雨。我的心是多么的想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第一次“巴山夜雨\"是实写。巴山秋夜。大雨滂沱。池水涨满。此时此景。使身在异乡的李商隐倍感孤独。这淋漓不尽的秋雨。这盈盈的池水。都让诗人的心情难以平静。无法入眠。思念之情更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二次”巴山夜雨\"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夫妻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对妻子倾诉着今晚巴山夜雨时的思念。这句不着一个“情”字。却觉得字字含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让人叹息的是这良辰美景。都只是诗人内心向往。期盼的情景。这时才能体会到第一句的那一声“未有期”。是有多少的心酸和无奈。

而更让人心痛的是有人考证。认为此诗作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而李商隐的妻子也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去世。在当时车马信件都慢的年代。很可能李商隐在遥想“共剪西窗烛”时。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那诗人第二次对\"巴山夜雨\"的虚写。在现实里再也没有落脚的机会。

那一声“君问归期 ...... 未有期” 。 这时读来。更让人觉得多了一份沉重与心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9

    巴山夜雨,归期,西窗,诗人,妻子,之情,夜雨,的是,巴山,思念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9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出现两次“巴山夜雨”,是有意而为之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58:4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他观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