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7如此强力,其他国家就没有获得这种技术的可能吗?
原创

东风17如此强力,其他国家就没有获得这种技术的可能吗?

好文

热门回答:

东风41洲际导弹和东风17战略高超音速导弹作为当前我军远近两个层次的作战利器。是担负着我国在亚洲地区和全球范围内能否强军立国的根基。相比东风41这种射程更远的洲际弹道导弹而言。全新出现的东风17可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款批量装备服役的高超音速导弹。其在技术的发展上就要比传统的抛物线弹道导弹相比飞行弹道更加复杂、不可预测、突防能力更强。而且这种新型战略打击模式未来将成为战略武器发展方向和潮流。所以像这种国之战略利器怎么可能轻易示人呢?更别说将这种连美国都没掌握的新技术拱手让人呢?


其次就算这种新技术我们送给别的国家。全球范围内根据图纸制造出来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想当年我国将东风3远程弹道导弹卖给沙特这个富的流油的国家。三十年过去了也没见沙特自己搞一个射程差不多的弹道导弹出来啊。因为一款先进的武器背后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全新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研究、基础工业、高端加工制造业、电子技术在内的多个学科、多种工业体系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的全产业链支撑。而这样的产业链建设对于全球80%以上的国家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给韩国、给日本一个当年苏联研发”大伊万“超级核弹的全套技术。这两个国家也搞不出来是肯定的了。因为对于有些已经实现地下核试验的国家而言。在没人的山区地底下搞一个几万吨TNT当量的核试验还可以。但是像大伊万这样的上亿吨TNT爆炸当量的核弹。全球范围内能够承担这种超级核武器真正试验的场地又有几个。没有合适的试验场所就只能借助超算模拟测试。而没有超算也就没办法发展新型核武器一个道理。换句话说任何一个高精尖的武器还是超级民生工程的背后。必然是以整个国家的整体工业体系为基础而出发的。



再具体细分到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来说。从2019年国庆阅兵我们看到东风17弹头采用了”乘波滑翔体“设计。同时其飞行弹道采用了不可预测的”钱学森弹道“设计。使得东风17的突防难度大幅度增强。特别是其乘波滑翔体弹头设计不光使得其可以借助大气层”打水漂“一样增加射程。同时特殊的弹头设计也使得其末端机动能力相比传统弹头仅依靠高速度更加难以拦截。


而这种气动布局很特殊的”乘波滑翔体“设计。不仅需要成熟可靠的理论设计。更需要借助超级风洞这样的测试工具来模拟测试。导弹在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气动布局是否合理等。而全球范围内不管是亚音速还是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风洞我国都有。特别是高超音速大型风洞我国是最大最好的。并且仍在不断提升改进之中。以模拟更高的飞行速度来完成导弹测试工作。所以就算我们将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分享给其他国家。对于那些没有高超音速风洞的国家而言。也只能望而兴叹。


其次除了基础理论和实际测试环境外。高超音速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导弹弹体头部位置的温度能达到3000度以上。所以对于材料的隔热能力和轻量化能力就很重要。高超音速导弹的隔热不像是宇宙飞船返回舱借助隔热涂层融化来吸热。而是需要从弹头制造材料上进行隔热处理。所以光是从材料上同样难倒99%的国家。


其他观点:

很难。美国都没有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东风-17弹道导弹是高超音速滑翔式导弹。乘波体设计。拥有空气舵。可机动变轨。这些技术都是全球导弹技术的最前沿。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中俄掌握了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美国都没有高超音速导弹。整个北约、整个西方都找不到这种技术。他们怎么可能轻易获取东风-17的技术呢?

图为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

截止现在。世界上的现役高超音速导弹。只有俄罗斯的匕首空射弹道导弹、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先锋战略导弹。以及我国的东风-17、东风-21D、东风-26等。还有一些搭载在东风-31和东风-41上的高超音速弹头。这些导弹可以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种。比较先进的是滑翔式弹体的先锋导弹、东风-17导弹等。他们都具备在临近空间高度飞行的特点。几乎无法拦截。

图为东风-17导弹。

以本文的主角东风-17导弹为例。他是世界上最早公布的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其射程是1500-1800公里。可以携带核弹头、常规弹头、电磁弹头。该导弹使用固体燃料火箭。可以进行越野机动。其弹头有空气舵。意味着可以进行大气层内的机动。飞行速度差不多达到了15马赫。使用钱学森弹道飞行。也就是在临近空间的大气层边缘进行滑行。这个高度反导导弹因不能进行大气层内机动无法拦截。而防空导弹则因速度慢、射程不够。也无法拦截。

图为NASA的X-43A。

换言之。东风-17导弹可以快速刺穿防御严密的防空拦截系统。实现一根针破一张网的效果。使用核弹头则可以对军事基地等高价值目标实现直接摧毁。由于拥有空气舵。因此东风-17导弹还可以反航母作战。在进入大气层后。还可以完成一定的方向调整。而在高超音速状态下使用空气舵。本身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

图为美国早先发展过的X-43A飞行器。

话说美国当年还是全球第一个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国家。早在2004年。美国宇航局NASA研发的X-43A飞行器就创造了7马赫的大气层内飞行速度。他是Hyper-X极音速飞行计划的产物。当时被看作是美国高速轰炸机或者高超音速导弹的选项。但是他的飞行距离较短。且使用方式复杂。不具备军用可行性。比如。他在起飞之前就需要把发动机开到最大推力。而且必须是处于超音速状态才能开启。因此他总是需要其他飞机的搭载。且需要提前打开发动机。

图为美国X-51A乘波者飞行器。

后来。美国研发了实用性更高的X-51A“乘波者”飞行器。成熟度要高很多。其外形已经和如今俄罗斯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差不多。使用单台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最大飞行速度为6-6.5马赫。和俄罗斯锆石导弹的7马赫飞行速度差不多。但是X-51A最终下马了。因为美国认为。在X-51A项目上花费那么多。结构其速度才刚刚突破了5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门槛。距离中俄在研的项目差距很大。没有必要继续下去。

图为X-51A乘波者导弹试射。

图为挂载X-51A测试的B-52轰炸机。

迄今为止。美国还没有发展出堪用的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美国国会都为此感到着急。参众两院难得的站在一起。共同力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立法。以法律的形式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追赶中俄高超音速导弹优势。还要美国在未来5年内拿出至少2种可用的高超音速导弹武器。以立法形式硬推武器研发。这在二战之后的美国还是第一次。也由此可见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难度之高。

图为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弹道。

图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弹道。打水漂的是桑格尔弹道。临近空间滑行的是钱学森弹道。

那为什么高超音速导弹对美国这么难。却被中俄早早攻克呢?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科技树”这种东西。武器发展的方向决定了其未来武器的形态。导弹本来就被美俄理解为不同的方向。对于美国来说。导弹武器一直都是“高精度、高灵敏、智能化、低空突防、隐身”等发展方向。而对于俄罗斯而言。导弹武器一直都是“超音速、高速度、升限高、威力大”的发展方向。因此俄罗斯发展出高超音速导弹。只是其一直努力发展的超音速导弹的进一步提升。有足够的经验积累。但是对美国而言。超音速导弹都还没有发展几个。更别提高超音速导弹了。

图为俄罗斯米格-31K截击机挂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高速和高精度两个发展方向。都曾经引领过技术潮流。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大放异彩。亚音速的高精度巡航导弹确实风靡了很长时间。甚至我国都根据美国的经验发展了CJ-10亚音速巡航导弹。对比“从窗户里射入房间”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似乎俄罗斯的重型超音速导弹只能用“傻大笨粗”来形容。毕竟他飞行高度高。容易被拦截。而且他的精度并不高。导弹的威力完全靠速度和装药量来体现。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俄罗斯超音速导弹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

图为我国东风-17导弹。

然而。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就会取得突破。就在美国一直盯着亚音速巡航导弹发展科技。连续拿出JASM、NASM等隐身、小体积、高精度、抗干扰的先进导弹武器时。俄罗斯却忽然之间在高超音速导弹上取得了突破。拿出了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高超音速导弹--“匕首”空射弹道导弹。射程1000公里。大气层内最大飞行速度10马赫。命中精度为圆概率误差10米以内。高精度、可机动、高速度。几乎不可拦截。导弹使用核常兼备战斗部。美国忽然惊醒了。原来导弹武器的发展方向。是高超音速。

东风-17导弹就是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滑翔式弹头。他也是我国不断探索的产物。要点开这条科技线。美国都暂且做不到。所以说。我们完全无需担忧他被仿制、被窃取技术。就以美国如今的实力。要拿出这样的导弹武器。没有三五年也是不行的。更别提其他国家了。所以。放心就好了。

其他观点:

东风-17导弹的另一个名称为“高超音速导弹”。于2019年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正式亮相后。引发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

尽管我国军方出于保密没有透露任何有关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具体细节。但在阅兵仪式的解说词上。对东风-17导弹概括性地说了一句话:东风-17弹道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我们要剖析东风-17导弹所具备的特点。方知这款东风导弹的强大威力。

首先是“全天候”:说明了东风-17导弹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发射。无论是白天、黑夜。亦或刮台风、下冰雹都具备发射能力。通常情况下的自然环境对东风-17导弹的发射没有决定性影响。

其次是“无依托”:说明了东风-17导弹可以随车机动。按照命令随时发射。不用像东风-41导弹那样还需要预先设置地面发射阵地。建筑临时设施等准备工作。“无依托”的特点恰恰体现了东风-17导弹的灵活性和强生存力。换句话说。东风-17导弹是否要发射。在于我们想不想发射。不用担心能不能发射。

最后是“强突防”:说明了东风-17导弹的打击能力。依靠现有导弹拦截系统。基本无法有效拦截。最终的结果就是敌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炸。

介绍完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的特点。大致就了解了该导弹的效果。那么东风-17导弹的具体作战性能又如何呢?

第一是东风-17导弹飞行速度快:根据媒体报道它的最高飞行速度可达到10马赫。而“金政委”却称它能达到20马赫。这种机密信息暂不可得知。但至少印证了一点。东风-17导弹的飞行速度绝不是一般导弹可比拟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隐身和突防能力。

以至于连军事专家杨军都承认。东风-17的成功入列标志着包围中国的反导圈失效。美国费尽心机部署的围堵中国的导弹防御网作用被极大削弱。还是那句话:现有反导系统。基本无法拦截东风-17导弹。

第二是东风-17导弹命中率高:早在2017年东风-17导弹还没有正式亮相之前。美国媒体就曾报道东风-17导弹试验的数据。明确指出了东风-17导弹发射后落点距离预定目标在“几米内”。这可谓是非常高的命中率了。

作为中程导弹的东风-17。他的命中率远高于同行的导弹。比如美国的潘兴-II导弹、苏联的SS-20导弹曾在世界上都属于顶尖的中程导弹。但他们的误差率达到十米或百米范围。从未达到过东风-17导弹的米级范围。

第三是东风-17导弹使用的技术尖端:东风-17导弹携带有一个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还有媒体评价东风-17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服役的全程滑翔高超声速导弹。甚至比“钱学森弹道”还高一个档次。

因为这种导弹不出大气层。主动规避了被侦测和被拦截的加速段。使得敌人的雷达毫无用武之地。几乎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发现、锁定、启动拦截系统的时间。当敌人发现东风-17导弹时。已经处于末段飞行了。进入了即将命中的阶段。

既然东风-17导弹这么强。那么其他国家有这种高超音速导弹吗?

目前。只有俄罗斯掌握了这种技术。而且还比中国更成熟、性能更强大。至于美国。他还处于试验期。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国家暂未掌握该技术。

俄罗斯已经服役有三种高超音速导弹。分别是“先锋”导弹、“匕首”导弹、“锆石”导弹。

其中“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是陆基洲际导弹。处于量产状态。速度最高达到28马赫(7.5公里/秒)。比中国现役的唯一一款高超音速导弹东风-17导弹的速度还快。

“锆石”导弹属于陆基和海基两用导弹。可由俄海军最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22350型)护卫舰搭载发射。射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匕首”导弹属于空基的高超音速导弹。可在米格-31K截击机和图-22M3M战略轰炸机上挂载发射。射程在500公里左右。这两款导弹的速度都达到10马赫。和东风-17导弹的速度相差无几。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正在试验一款“小精灵”高超音速导弹。尺寸相比其他三款导弹较小。和“匕首”导弹一样。也属于空基类型。不仅能挂载在重型轰炸机和米格-31截击机上。还可由图-22M3“逆火”远程超音速轰炸机以及苏-57、苏-30SM和苏-35S等战斗机挂载。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制方面已经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这同时也是美国严重滞后的军事领域。

美国现阶段拥有两种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分别是“空射快速反应武器”(AGM183 ARRW)和“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HAWC)。但均处于研发阶段。一旦面临来自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袭击。美国的反导系统根本招架不住。

所以。俄罗斯和中国才是高超音速导弹的龙头。不过。我国有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还远远不够。努力追赶俄罗斯。发展海陆空立体化高超音速导弹才能遂行各种突发性复杂作战任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09:53

    导弹,东风,音速,美国,马赫,俄罗斯,武器,弹道导弹,图为,弹道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09:5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东风17如此强力,其他国家就没有获得这种技术的可能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09:53

    东风41洲际导弹和东风17战略高超音速导弹作为当前我军远近两个层次的作战利器。是担负着我国在亚洲地区和全球范围内能否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