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自己有兵,为何还要董卓去消灭十常侍?
原创

何进自己有兵,为何还要董卓去消灭十常侍?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就是何进的昏庸之处和精明之处。

此话怎讲:

在讨论之前。先说一下当时朝廷情况。十常侍把持朝政。用太后名义排挤何进和他当皇后的妹妹的势力。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何进虽贵为大将军。但屠夫出生。朝中纷争他是外行。在处置十常侍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昏庸又精明。

他的精明在于借外力除掉十常侍。这样。皇帝和百官就不会怪罪于他。事成之后。他既能保住大将军位子。又能独揽朝政。

他的昏庸在于那些在外的军阀都有强大的武装。虎视眈眈。一心要入朝抢位子。一旦引狼入室。不要说何进。恐怕连他妹妹皇后也做不成了。杀身之祸离他何进不远了。

其他观点:

何进出身低微。本为屠夫。 因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被选入宫。何进因而被拜为郎中。后迁虎贲中郎将。何贵人被立为皇后后。何进被拜为侍中。 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何进被灵帝任为大将军。由于破获黄巾首领张角的部下密谋起兵案。进封慎侯。

蹇硕是宦官。孔武有力又有谋略。汉灵帝对他特别信任。令其为西园军元帅。领导袁绍、曹操等八校尉。大将军何进也归他指挥。这让妹妹是皇后的何进心有不甘!于是二人生发了睚眦。后来。演变成相互倾扎。竟至不共戴天!

汉灵帝的儿子大多夭折。灵帝临死前。只剩下两个儿子 。大的叫刘辩。是何皇后所生。小的叫刘协。是王美人所生。手握实权的宦官蹇硕不想刘辨成为太子。因为刘辨一旦即位。何皇后就要垂帘听政。何进作为皇亲国戚就要掌握大权。宦官集团肯定会便外戚势力清除。

而刘协当太子呢?因其母王美人地位低微。娘家势力单薄。很容易被宦官集团掌控。从而能打压何进势力。

于是。蹇硕欲灭了何进立刘协为天子。终因其手下司马潘隐对何进使眼色而未遂。刘辩即位后。蹇硕与中常侍赵忠、郭胜等人又合谋欲除去何进。因郭胜与何进有旧。蹇硕之计又落空了。蹇硕的计划被何进知悉后。何进便派黄门诛杀了蹇硕。

蹇硕死了。庞大的宦官集团还在。他们作恶多端。臭名昭著。会引起国家动荡。铲除掉他们以绝后患。势在必行。何进下了决心。他手下的大将袁绍也坚定地支持他。不过何进与已是太后的妹妹商量时。妹妹却对宦官没有丝毫反感。

这何进就没辙了。没有太后的支持。自已的实力有限。在这样的情形下。出身于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给何进出了个馊主意。劝说何进从京城外调军队入城以壮大力量。逼何太后改变主意。屠夫出身的竟然同意了!于是。何进命令精锐的董卓兵团向洛阳进发。

其他观点:

因为何进自身能力不足。本身就不是名士。做事优柔寡断。没有立场和主见。被袁绍为代表的士人给胁迫忽悠了。

一.何进谋诛宦官前的形式

何进。字遂高。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并被汉灵帝所宠爱。何进因此富贵。入仕历任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光和三年。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又被拜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起义后。何进被封为大将军。但是。此时东汉的禁军系统极为复杂。汉灵帝创立新的禁军“西园军”。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曹操此时都在其麾下)。汉灵帝认为蹇硕有武略。除了西园军以外。让其为元帅统领各军。连大将军何进都受蹇硕节制。

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何进掌握大权。是在蹇硕“忠烈”以后。当时。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辨。是为嫡子。但是汉灵帝喜欢王贵人生的儿子皇子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太和六年。汉灵帝临终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蹇硕自此走上了“忠烈”之路。想率先诛杀何进后立刘协为帝。结果蹇硕的司马潘隐(也是官宦)素来与何进交好。告密于何进。导致密谋失败。刘辨顺利登基。惶惶不可终日的蹇硕就与中常侍赵忠商议趁着自己手上有兵权而强行干掉何进。但是。另外一名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乡。速来亲近何氏。当年何贵人能成为何皇后。郭胜等一干宦官是出了大力的。所以。赵忠、郭胜又出卖了蹇硕。导致最终蹇硕被杀。何进吞并了西园禁军。京城之内。再无敌手。

东汉以降。外戚执政。士人靠经史入仕管理国家。皇帝为了不被架空。就重用宦官。故东汉政坛。实际是外戚、宦官、士人三足鼎立。东汉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汉桓帝时。外戚大将军梁冀专权。汉桓帝利用宦官杀死梁冀。从此宦官祸国。士人不满。批评宦官。结果宦官唆使汉桓帝流放了大批士人。不录用为官。史称“党锢之祸”。到了汉灵帝初年。当时的外戚大将军窦武本身就是名士。善经史。因此想联合太傅陈蕃诛杀宦官。结果宦官率先看到了窦武的奏章。劫持汉灵帝。召集尚书发布诏书说窦武叛乱。率领部分禁军与窦武的禁军对峙。结果。时任护匈奴中郎将的名将张奂恰巧率军回京述职。不明情况的张奂见到诏书后误以为窦武真的叛乱。率本部兵马来“平叛”。导致宦官势力大振。禁军纷纷弃窦武而去。窦武被诛杀后。开启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大批士人再次被流放罢官。有的甚至终身不复录用。到了汉灵帝末年。由于黄巾之乱。灵帝怕党锢士人造反。就解禁了一些士人。经历两次党锢之祸。士人和宦官的矛盾已经到了顶点。何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了大权。

二.袁绍的“野望”:何家分裂。何进中计被胁迫

何进杀死蹇硕后。东汉自桓灵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宦官集体认怂的情况。“宦官天团”由于各自利益。两次出卖蹇硕。何进当上大将军后。就开始亲近士人。重用袁绍、袁术兄弟。同时征辟逄纪、何颙、荀攸入幕。引为心腹。袁绍出自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士族领袖。其叔父袁隗当时拜太傅。跟何进共同辅政。在宦官集体示弱的情况下。士人似乎看到了利用何进复兴的希望。也就是在这时。袁绍开始劝何进诛杀所有宦官。永久解除宦官干政。

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硕图己。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注意后汉书中记载。“袁绍亦素有谋”。也就是说。袁绍想诛宦官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袁绍是如何忽悠大将军何进“尽诛宦官”的呢?

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袁绍深知。前朝大将军窦武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宦官诛杀这件事。是何进的一块心病。前车之鉴。何进对诛杀宦官一事心有顾虑。于是。他说窦武被杀是因为禁军倒戈所致。而现在禁军都听何进的。所以没什么可怕的。何进本来就心向士人。被这么一忽悠。就进宫去找何太后商量。其实。何进的想法很不可理解。何家出身卑微。何太后能从贵人变身为皇后。进而太后。宦官是出了大力的。何进也与部分宦官交好。能够反杀蹇硕也是因为宦官的告密。身为外戚。何家在“宦官天团”集体示弱。且均与何太后交好、何进尽掌大权的情况下。已立于不败之地。为何要被士族当枪使。“尽诛宦官”呢?个人揣测何进心理。其人本非名士。骤然发迹。就像暴发户一样。总想进入“士族”这个“高大上”的圈子。因此想替士人杀宦官。从而名垂青史。毕竟笔杆子是在士人手里的。

结果。何太后拒绝。何太后说。把宦官都杀了。难道让我直面士人吗?“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其实这话的引伸意是。汉家天子为什么要扶持宦官?就是因为宦官权力来自皇帝。如果没有宦官。就没人能制衡朝野。这时。何苗。何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时任车骑将军。掌部分军权。速来与宦官交好。就联合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进言说“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史载。这二人是受了宦官的贿赂才进言的。太后疑以为然。但是。我认为。以后来何苗再次进言看。何苗应该是知道尽杀宦官的弊病的。汉家历史上。就发生过王太后引狼入室。王莽以外戚篡位的故事。何太后当然不希望何进坐大。自己被架空。何家权力三驾马车。已有分裂的迹象。没主见的何进。第一次犹豫了。

这时。袁绍再次跳了出来。出了个“愚蠢至极”的主意。引外兵入京。兵胁太后。这下。大将军主簿陈琳看不下去了。陈琳认为。何进手握大军。居然召外兵进京。这不是授人以柄。人为增加变数 。制造混乱吗?后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在陈琳进谏的话中。又加了句。“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这句话就很明显了。陈琳在劝何进。你要干就一不做二不休撕破脸皮。当机立断。太后也只能默认事实。曹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三国志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听到要召外兵进京后。笑着说。没必要杀尽宦官。宦官权力大是皇帝宠信。你想压制他们杀了首恶就行了。一个狱卒就能办到的事。你却大张旗鼓的召外兵进京。这不是告诉宦官你要杀他们吗?宦官会坐以待毙吗?然而何进不听。召董卓等军屯驻洛阳周围。兵锋胁迫太后之势初步形成。但是何太后仍然不同意杀宦官。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进不听。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太后犹不从。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这时候。车骑将军何苗开始劝何进与宦官和解。其实。何苗说的句句都在点子上。何家出身卑微。跟宦官关系千丝万缕。多有恩惠。国家的是。谁又说的清楚?为什么我们外戚何家非得杀宦官呢?听了何苗劝说后。何进第二次犹豫了。这时候。袁绍又给了何进一剂强心剂。注意。后汉书记载的“绍惧进变计。乃胁之曰”。袁绍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引外兵入京”这么愚蠢的主意。袁绍难道不清楚吗?不是的。袁绍其实一石二鸟。外兵进京。表面上是胁迫太后。其实也胁迫了何进啊。兵势已成。傻子都知道你何进要杀宦官了。你还想收手。可能吗?何进终于被袁绍忽悠的。进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何进这个大将军。当得真的很可悲。

苗谓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进意更狐疑。绍惧进变计。乃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三.宦官最后的反击:何进身死。天下大乱

骑虎难下的何进。命令董卓等将领进兵驰援。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王允为河南尹。全面控制京师。何太后。终于害怕了。罢免了所有的中常侍小黄门。这时候。宦官们。集体去找何进谢罪。任凭何进处置。这时候。何进居然手软了。让他们告老还乡。可见。何苗对何进的劝说还是起到了作用。此时。何进只想赶走这些宦官。并不想诛杀他们了。袁绍请求杀了他们。何进没有允许。于是。一直在给何进下套的袁绍。伪造何进的命令。让各地逮捕这些宦官的家属。

进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诸常侍小黄门皆诣进谢罪。唯所措置。进谓曰:“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袁绍劝进便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进不许。绍又为书告诸州郡。诈宣进意。使捕案中官亲属。 后汉书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欺负人。太欺负人了。宦官体内仅存的雄性激素在燃烧。自桓灵以来。我们宦官挥一挥手。强如窦武。都灰飞烟灭。士人集体流放党锢。现在。我们一退再退。你何进为何又咄咄相逼呢?自灵帝时代就受宠信的大宦官张让。其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于是让她传话给太后之母舞阳君。说想再侍奉一下皇帝和太后。然后就死而无憾了。结果何太后又把诸位宦官召了回来。

几经反复。犹犹豫豫的何进。这时候才下定决心要诛杀宦官。结果。在上奏何太后的过程中。让张让听到了。于是张让矫诏。召何进进宫。痛斥何进。“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最后何进被杀死于宫内。一直被当枪使的何进死了。何进部将吴匡、袁术起兵。太傅袁隗也走上前台。协助尽杀宦官。甚至连脸上没有胡须的都没有放过。何苗。本来也一起举兵。和袁绍一起引兵捕杀宦官赵忠(曾经把蹇硕出卖给何进那位)。结果。吴匡认为何苗素来和大将军不合。就煽动士兵。说杀大将军的就是车骑将军何苗。何苗最终被乱军所杀。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清晰了。在这场博弈中。在袁绍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挑唆下。外戚和宦官同归于尽。袁绍等为代表的士人报了两次党锢的仇。终于赢得了胜利。

但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董卓。当世枭雄。进京后居然一举镇住了诸位手掌兵权的大佬。皇甫嵩、袁绍、袁术等不是交出兵权。就是出逃。何进之兵尽归董卓。从此。汉家天子赖以维持政权的外戚、宦官同时退出历史舞台。东汉天下大乱。进入了军阀时代。而精心策划了这一切的士族高门。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依附于军阀。

总之。是何进的无能。造成了东汉末年的乱局。但是细细品之。袁绍这种士族高门。才是造成东汉末年乱局的始作俑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8

    宦官,太后,袁绍,士人,大将军,后汉书,外戚,西园,禁军,校尉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8

    没想到大家都对何进自己有兵,为何还要董卓去消灭十常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8

    这就是何进的昏庸之处和精明之处。此话怎讲:在讨论之前。先说一下当时朝廷情况。十常侍把持朝政。用太后名义排挤何进和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