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环化生材。四大名专业。大家都知道吧。就是环境。化学。生物。材料。四大名牌专业。大家都知道。你大学要是学了这四大专业。毕业基本上都瞪眼。毕业找不到工作。不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当然如果你是北大清华这类名校毕业也能混口饭吃。不过。收入不如人家二本计算机。
不过垃圾专业环化生材。却是各个大学的宝贝。为啥?因为这些专业。最容易发论文。最容易发SCI。也最容易发NSC(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级期刊。
这些专业发论文。那sci刷的叫一个多。影响因子叫一个高啊。因此把整个大学的科研风气全带坏了。
近期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院校 SCI 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以及最近教育部、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希望科研工作者重视科研工作质量。而不是关注科研论文数量;多将好的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摒弃SCI期刊至上主义。
压垮sci的最后一棵稻草
sci引起众怒的最后一根稻草。肯定是近期大家知道的高福院士
高福院士。在论文方面是一个高手。从SCI收录情况来看。他仅仅只是在这个平台就发表了超过400篇论文。这个水平是相当的高啊。
另外高福院士引起关注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武汉的事情不关心。但是把论文却抢先发表。引起了科技部的大怒。
当然高福院士的本来领域是医学。不过发的都是生物方面的论文。一些总结数据就是一片sci。太容易了。
sci引起这么多的愤怒呢?
环化生材这类专业。发论文非常容易。也非常简单。一个简单试验。一个实验报告就能sci灌水一片。因此这个领域内sci高手特别多。除了高福院士外。有非常多的院士都坐拥百篇sci。
比如于吉红院士在无机化学分子筛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创新贡献。至今已发表高水平SCI水平300多篇。
材料领域。你博士也没有发个十来篇SCI。你都不敢说自己是优秀的博士。
随着环化生材论文的爆发。把所有专业全带坏了。所有专业都开始材料化了。比如现在的物理专业。现在绝大部分物理专业都在研究材料。比如上图的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博士。没毕业已经才材料类期刊发表了13篇sci。这是高手啊。
杨永信大家都知道吧。就是给人戒网瘾而出名。他戒网瘾的绝招就是电击。他不但能电击人。而且考电击发了几十篇sci。反正电击一次。就能发一篇。轻松又自在。
这个环化生材论文太容易发了。我告诉你多容易。南京理工大学的化工学院的朱**教授科研训练团队。这个团队有着傲人的成绩。在团队中。有十余名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们研究的主要是纳米材料。
现在的环化生材如果光在自己领域内灌水。还没事。关键是把所有行业都带坏了。尤其是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医学。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土木等学科。因为sci发论文太容易了。所有对这些应用学科进行降维打击。这些学科一看发论文搞不过环化生材。后来都一窝蜂的环化生材化。
比如搞微电子的。都不搞芯片设计。你去北大清华两电一邮的微电子学院看看。里面正儿八经搞电路设计的不足百分之一。都在一窝蜂的搞电子材料。说白了。就是材料。搞芯片设计多累啊。累死累活一年发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不如人家搞材料一周搞出的文章影响因子高。所以劣币驱逐良币。最后搞微电子的全民都是材料。整个微电子行业全坏了。
医疗领域也是这样。本来医疗是一个纯手工经验工作。临床经验全靠经验。和论文关系可有可无。但是现在三甲医院。医学院考核主要看论文。结果三甲医院的博士们。都一门心思的在养老鼠。养细胞。搞材料。什么心脏支架材料了。手术线材料了。陶瓷牙材料了。最后只会发论文。不会治病救人。
比如武汉病///毒所。发了n多论文。天天研究病///毒。为了sci而sci。从来不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最后病///毒来了。只能瞪眼没办法。他们也从来没想过办法。他们只想sci。和高福院士是一路人。
最后说一句。一定要废除sci论文论英雄的政策。这个太害人了。而且把很吊应用学科全弄成环化生材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其他观点:
一。论文本身并没有问题。高质量的论文代表了一个人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和研究深度。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供研究者交流。这是世界通行法则。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导致很多人为写而写。注水严重。质量低劣。所以我们的论文产量世界第一。被引用率世界垫底。
二。建立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建立权威学术评估机构。评估期刊杂志文章水平。杂志收文应文责自负。文章水平低直接降级或取消。
三。对学术腐败零容忍。抄袭者取消学历和职务并公布于众。使其身败名裂。重复研究或水平低劣者降低职称。限制发文和申请课题。必须严打。学术腐败零容忍。
四。建立新的综合性评估机制。不单单看论文。更要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综合考量!
其他观点:
看到这个题目。其实还是有点.........下面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石激起千尺浪。教育部、科技部这两天投下了两块巨石
第一个《意见》2月21日。教育部和其他两个部委。先发了一个意见。是关于专利的。里面说。高校停止资助专利申请。停止专利申请的奖励。要考核专利的质量。专利的转化率。这个我相信大家都容易理解。
现在讨论一下第二个意见。2月22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再次发了一个意见。是关于SCI论文的。里面说。要正确看待SCI论文。正确看待高引用文。职称评审、学科评审等不能把SCI指标作为评审依据。注意。注意。这里面提的是”SCI指标“。不是SCI论文。
在《意见》里。SCI论文和SCI指标的定义指标
一、论文
论文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成果。一个科研人员。尤其是搞理论的。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最终都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文字。有的写成书。有的写成论文。像高斯。别人辛辛苦苦搞出了一个定理。然后他轻描淡写地在某封信里面说了几句。那个成果就归高斯了。让别人极为郁闷。
二、SCI
SCI论文就是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里面的论文。除了SCI。还有EI(工程索引)。也是著名的索引系统。在中文期刊里面。有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也有好几个单位创建研制。最有名的就是北大核心期刊。
SCI就是一流杂志大家都比较公认。所以说SCI比较权威。但一定在SCI上发表的文章高于其他期刊的文章吗?不一定。像日本很多诺奖工作的论文都没有发表在SCI上。只发表在日本国内的杂志上。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他发表的论文只是张贴在一个很小很小小的研讨会上。
三、SCI指标
教育部对SCI指标有明确定义。包括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ESI排名等。这次教育部明确的是在职称评定中。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判断的直接依据。这句话什么用意思?
在职称评定中。不看论文数量。原先论文数量是一个关键指标。不单单学校对教授们有论文数量要求。老师对博士也有论文数量要求。现在看的就是你的成果大小。比如。我曾经看过一位破格提拔的教授。从博士到教授。大概花了3年时间。发了40多篇SCI文章。我都呆了。问了下教授们。教授们说没问题。写论文有一定套路。满足了非常快。这个数量远远多于爱因斯坦的论文数量。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5篇论文.这每一篇论文都开创了一个新领域。每篇的分量都极重。那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而我们的教授发表了40篇。即便了400篇。也比不上爱因斯坦半篇论文的分量。还有高影响因子。被引次数。自媒体作者都明白。紧抓热点的文章总是被引的次数多。这跟文章的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在科学研究里。也有热点问题。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极擅长抓热点。世界上流行纳米。就研究纳米。流行石墨烯。就研究石墨烯。
最后。希望大家对育部这篇《意见》不要只盯着SCI指标。要分类评估。对于工程类的学科。要评价产业化的实际效果。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156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论文,化生,科技部,教育部,材料,指标,院士,专业,发了,爱因斯坦
没想到大家都对科技部、教育部废除SCI论文数量至上,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环化生材。四大名专业。大家都知道吧。就是环境。化学。生物。材料。四大名牌专业。大家都知道。你大学要是学了这四大专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