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您好,我是木实I樊圃。
很高兴能跟您一起学习。
要回答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二、《墨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三、《墨梅》的当代意义。
一、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
《墨梅》的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注明的书画家、诗人。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
王冕一生嫉恶如仇、痛恨权贵。淡薄功名利禄。向往田园生活。
王冕生平非常喜欢梅花。种梅、咏梅、画梅。
《墨梅》便是王冕题在其画作《墨梅图》上的诗作。
王冕在画梅方面造诣深厚。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大。
二、《墨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墨梅》 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自幼家境贫寒。他白天放牛。晚上则借佛寺的长明灯苦读。
自幼努力苦读的王冕。能诗善画。颇有文采。
长大后的他已是满腹经纶。
他历经坎坷多次考举都未得志。
但王冕本人始终不愿做巴结权贵之事。
此时他决定放弃功名利禄。归隐九里山。
王冕归隐的地方“九里山”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王冕不懈于仕途。对权贵也充满了蔑视。
王冕人为放弃人生信任。贪图功名利禄是对他人格的玷污。
归隐山林时的王冕靠作画写字为生。
他以淡墨来创作梅花。墨色的梅花。虽然没有娇艳的外表。但神清骨秀。端庄大气。
这正符合王冕的内心世界。他不希望用光鲜的外表去讨好人。
更不想屈膝于权贵。求得别人的夸赞。
他只想坚守他内心的清廉明洁。愿这一份清廉明洁如一阵梅香。留在天地之间。
三、《墨梅》的当代意义。
成功的标志难道就真的只有成为富翁吗?
在现今的社会。有人说成功的标志是成为富翁。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依次逻辑。似乎我们的人生意义仅剩下贪腐富贵。这样真的是成功吗?
当然包括我本人也不能免俗。
富贵利禄固然重要。但真的只是我们的全部吗?
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王冕画像
读古人的诗作。尤其是《墨梅》。能让我们体会到古人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我们感慨世间竟然有如此淡薄名利之人。
诗人王冕用他的诗画佳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
一种在当代看来如此清新脱俗的价值观。
在现在社会不图功名利禄、不向世俗献媚又是何其难。
但这样的高尚情操又是无比珍贵。
王冕的诗画佳作之所以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它体现了人们所向往的高尚人格魅力。
《墨梅》这样的作品为我们后世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民族的价值所在。
总结:
时光逾千年。
历史的洗刷。如大浪淘沙。
能被尊为经典至今流传。
那一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向往的精神追求。
其他观点:
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主我”和“客我”的矛盾。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总是不想符合的。以至于主客我之间会发生些许矛盾。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自己如何化解。王冕的《墨梅》意在化解主客我之间的矛盾。做到了“独善其身”。才会发出“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感叹。
诗人王冕:此生有田可耕。有书可读。便不会受人奴役
元代诗人王冕。出身于一户非常普通的农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慧好学。七岁便跟着父亲到田地里帮忙。据宋濂的《王冕传》记载: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
爱学习的王冕。被父母看到这种状况。很是伤心。因为家里贫穷无法让他去学堂上学。后来听说寺庙僧也会读书识字。便遣他到寺庙去。在寺庙的王冕。时常是: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后来的王冕。便开始了清苦的隐居。他向往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并效仿陶渊明的诗文。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甚至取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诗句。把自己的斋堂命名为“心远轩”。
隐居期间。有人对王冕的才华略微可惜。便想举荐他去做府史。管理财货文书出纳。可王冕却骂道:
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
诗意《墨梅》:自然中遗世独立。傲雪绽放。便是自然的主人
王冕在《墨梅》中写道: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王冕在开头写“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就举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典故。王羲之在练字的时候。为了要洗笔砚。把自己家宅旁边的池塘染成了黑色。后人为了纪念王羲之。称这个池子为“洗砚池”。而王冕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意在说明自己在画梅花的过程中。也像王羲之一样刻苦。把池水染成了墨色。而开在洗砚池旁边的梅花。花瓣上竟也沾上了淡淡的墨水。像是一幅墨梅画。被称为“梅花主人”的王冕。看似是在写洗砚池旁边的梅花树。实际上却暗含自己做的墨梅画。仿佛又给了王冕绘画的灵感。要以自家的风景为模板。画上一幅砚池墨梅画。
第二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咏物诗的佳句。是诗言志的精品。作者借遗世独立的梅花。在寒冷的冬日傲放。来寄托自己的性格品质。自己也不愿意在仕途中被人牵绊。反而这轻松闲适更自在。
诗作背后:字字皆是血。笔笔都言志
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也是物化的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是需要酝酿很久的产物。更是个人品格长期积淀的结果。
王冕一酷爱梅花。画梅无数。写梅花的诗句也十分多。他首创“密梅”的画法。把枝叶繁茂的梅花。着以淡墨。只在花蕊处重点突出。意境空灵。纯水墨色的梅花绽放起来。仿若真的似的。所以。王冕笔下的梅多以墨梅为主。勾勒简洁。枝干挺秀。多而不杂。笔力遒奇的王冕。常把梅花的神韵凸显极好。浓淡适宜。被称为“画梅圣手”。殊不知。这墨色的梅。竟是作者对当时入仕失败后暗淡的心情。
孔子在《论语》中说:
不学诗。无以言。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明代姚浙《雪湖梅谱》中评价王冕的梅花:
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
明代刘基《题王元章梅花图》中评价王冕画梅称:
会稽老王拙且痴。能画梅花称绝奇。春窗走笔生古怪。中有窈窕倾城姿。人生得闲真是好。得闲不闲惟此老。布袍阘茸发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恼。天生梅实可知羹。尔梅有花结不成。世间花实总尤物。不如画图终古无枯荣。”
结语
《墨梅》一诗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家洗砚池旁的梅花。沾染了点滴墨色。而诗人却觉得染上墨色的梅花。愈发美丽。在他看来。自家的梅花不需要别人驻足夸赞。只要梅花原本的香气能够飘洒万家就是一种价值实现。正如诗人的品格。他抛弃了幼时入朝为官的志向。而是穿上布衣归隐田园。种菜种瓜、写诗绘画。在自己的心远轩里过着恬静的日子。或许会被柴米油盐所困。或许会被身居陋室所扰。但却永远不会被仕途跌宕而痛。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会觉得知音难觅。更会觉得自我和他我的矛盾。此时。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知人论世”。阅读有关诗书。结合时代社会、人物生平。读懂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精神。方能从“无知音”到“有知音”。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吕雪《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风格渊源探析》
其他观点: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
原文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一生喜梅。种梅千枝。筑庐三间。自号梅花屋主;主攻画梅。《墨梅图》为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咏梅自比。写成《墨梅》。
分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一联。直接写长在洗砚池旁的梅树。开出一朵一朵的花。花色淡雅。犹如淡淡的墨色点晕而成。写出我家梅花的与众不同。写出非同一般梅花的品格。作者虚实相结合。既在写梅花。着眼于色淡。不争奇斗艳;又在写自己高洁。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一联。作者直接脱出。不需要别人的指点夸赞。开一树淡雅。留一树的清香。所谓的清气。是指梅花的清香之气。又暗喻人的清雅高洁的精神。这样的比喻陆游有过“一树梅花一放翁”林逋有过“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唯独王冕的梅花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
感受:王冕一生酷爱梅花。梅花成为一种精神的载体。一种一种孤傲高洁的品格。这与王冕一生的经历有关。他自学成才。博学多能。但却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后拒绝做官。漫游天下。隐居山林。
他性格孤傲。轻视功名利禄。蔑视权贵。《墨梅》一诗完全就是自况自比。
墨梅。这也为以梅花为题材为意象的诗歌。增添了一朵奇异的光彩。它虽淡。淡得雅致;它虽清。却清得清奇。淡泊孑立于世外。孤高不可媚俗。磊落得与世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19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梅花,王冕,砚池,墨梅,墨色,王羲之,诗人,作者,功名利禄,要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墨梅这首诗给你了怎样的感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您好,我是木实I樊圃。很高兴能跟您一起学习。要回答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