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
原创

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战国中后期。由于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感受到压力。于是在纵横家的游说下。开始组织起了合纵。以致于崛起了众多优秀的纵横家。比如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合纵者。地图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东西为横。秦国在西方。所以把三晋连秦。称为连横! 南北为纵。把三晋和楚、齐的联合。称之为合纵!本意就是合众弱敌一强!

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合纵!

第一次合纵是前318年。公孙衍倡导。楚怀王力压齐宣王成为纵长。组织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但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次是前296年。由于秦昭襄王在前299年扣押孟尝君。导致他逃回国后。主导了这次合纵攻秦:齐闵王成为纵长。齐国名将匡章为主将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导致秦国割地求和!

第三次是前247年。为抵抗秦国的兼并。在魏国信陵君的带领下。魏、楚、赵、韩、燕五国攻秦!虽然战胜。但是已经不能改变大局!

第五次是前241年。山东六国唯一仅存的雄主楚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黄歇为统帅!赵将庞煖为主将率领赵楚燕魏四国攻秦。虽前期势如破竹。但是最后仍以失败告终!考烈王在此战后迁都寿春!

实际上。战国后期:赵国几霸、楚国复强、魏国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如果不是秦国后期出现绝对优势。攻破韩魏、绝纵亲之腰。导致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合纵。恐怕战国时期还要延长。甚至出现欧洲列强一般四分五裂!

其他观点:

战争的目的利益。不论是合纵还是连横。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利益之争。合纵连横都是战国时期非常优秀的外交策略。但实施难度各有不同。所以结果各异。

合纵的优势在于人多力量大。团结一致抵制强国。而且合纵各国可以以最小的损失来保全本国家的利益。甚至还能通过合作从他国获得一些利益。

秦国当时国富民强

自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图强改革招揽人才。商鞅入秦后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些列变法求新策略。被得以重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之后的几代秦国国君都坚持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也在逐渐增长。特别是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期。史料说秦惠文王为秦国拓宽了国土面积(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招揽了众多人才。

秦昭襄王有效利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政策。离间友好的邻国。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赢得到了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如此的兵强马壮。为后来连横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争本不是容易的事情。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对诸侯国是很具有诱惑性的。

各个诸侯国君也希望通过一些策略。尽量避免战争。当然还能从他国获取利益是最好的。因为战争本就是伤他国而损本国的事情。对于利益的追逐更是诸侯国家的本能。如果是合纵。可以减少相应战争。但是如果依附于秦国。得到的利益可能会更多。

所以衡量再三。一些诸侯国就经不住诱惑。选择依附与采用连横之策的秦国。所以最终连横赢。

合纵联盟容易失衡

合纵是让多和国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抵制强国。虽然“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也容易发生内部矛盾。通过总结。大概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合纵战争。其中是连横赢的次数是多于合纵的。

合纵输失败的第一次是联军内部内讧。合纵的第二次失败是因为秦国策反魏国和赵国。合纵军队被瓦解。可见合纵的联盟。如果有一国经不住诱惑懈怠了。联盟也就瓦解了。这样的合作风险是很大的。所以最后连横胜。

趣味小总结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但前提是心齐。如果心不齐。泰山是怎么也移不动的。连横最终能取得胜利。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秦国自身是很有实力的(有钱、有人才、有军队)。当然合纵各国的不团结也让秦国统一变得更迅速一些。

如果强大的不是秦国。会有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吗?欢迎发表意见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观点:

合纵的优势。就是一伙人联合起来揍一个。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保全自身。获取利益而采取的外交策略。合纵是指“合众弱攻一强”。七国实力有强有弱。单打独斗打不过。那就联合几个难兄难弟一起上。而连横是指“事一强以攻众弱”。“事”即“侍奉”的意思。当大哥也需要有小弟撑场面的。而小弟跟着大哥混。也能捞取一定的好处。各得其所。

由此。战国时期也兴起了一批纵横家。周旋于各国间拉帮结派、挑拨离间。口才必须要好。还必须说到要害。让君主们深以为然。纵横是指的方位。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因为秦国处于七国最西端。与山东六国东西走向。拉拢政策称“连横”。而其余六国地理位置多为南北走向。故抱团取暖的政策称为“合纵”。

热点历史小说出于情节需要。多将张仪和苏秦作为合纵连横的创始人。两人是鬼谷子的弟子。是同时代对抗的两方。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典籍《战国纵横家书》记载。张仪死于公元前284年。苏秦死于公元前310年。前后相差26年。当张仪纵横七国时。苏秦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士子。合纵政策的倡导者另有其人。一般认为是魏国的公孙衍。

七国争雄。实力才是根本。纵横只是手段之一。无论合纵或是连横策略。都并非是巩固的军事联盟。而是根据眼前的形势。不断的组合变化的。七个国家都不容易。为了不被打垮。都煞费苦心的审时度势。具体加入哪一边。就看哪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维持天下各方势力的均衡。也是各国执政者们需要考虑的。比如魏国强大时。打到赵国家门口。齐国一看。不能让魏国一家独大。于是来帮忙谋划了“围魏救赵”。熄了魏国的火。各国之间算尽机关。不过这种均势一直在各国间似乎很有默契的保持着。

这种均衡一直维持到秦国行商法后。秦国在新法的促进下。已经凌驾于六国之上。此后的合纵行动就多是“六弱攻一强”。

与其说“连横”打败了合纵。不如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是山东六国虽然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与威胁。但六国毕竟不是一国。各有各的算计。这种松散的结盟。很容易就被秦国分化离间而垮掉。更重要的是。秦国经过自秦孝公后。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国力日强。而六国在秦国不断的蚕食打击下。已是疲惫不堪。

在秦昭襄王用白起时。已经开始有计划的统一六国。只是灭国大战的契机到了秦始皇这一代。才彻底成熟。合纵连横这一古人的智慧。后世也普遍用于国与国关系和商战之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15

    秦国,连横,魏国,苏秦,六国,利益,合纵连横,公孙,战争,纵横家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15

    没想到大家都对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15

    战国中后期。由于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感受到压力。于是在纵横家的游说下。开始组织起了合纵。以致于崛起了众多优秀的纵横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