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
原创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

好文

热门回答:

欧阳修的这句词。不是他个人独出心裁的首创。实际上。也是在前人佳句的基础上百炼成钢的。

懂行的看门道。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词家和词评家赞赏。我们推测。自然是因为它从专业角度来讲。实实在在高明。

当然。不仅仅是专业的词家、词评家。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即便是在对专家的评价不知情的基础上。单凭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完全有可能非常喜爱或者赞赏这句词。

下面。襟亚就以外行的身份斗胆和大家探讨一下:“专家”们之所以欣赏这句词可能的几方面原因。

早在欧阳修之前。唐代和鱼玄机闹过绯闻。“人丑诗词美”的温庭筠。在他的七言律诗《惜春词》中有:“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的句子;与杜牧友善的诗人严恽。在他收入《全唐诗》唯一的一首《落 花》中也有过“尽日问花花不语 。 为谁零落为谁开 。”的句子。

大浪淘沙。温庭筠和严恽的两句没有欧阳修的这句出名。想来也绝非历史的偶然。

我们把这三句摆在一起看。欧阳修的这句明显语言更精美。而语言所表达的意蕴更丰富。

温句的“百舌问花”和严句的“百日问花”。显然都没有欧句的“泪眼问花”更委婉、迷离、复杂和耐人寻味。“泪眼问花”蕴含了更多的情绪。扩大了“问花”的内涵。

而欧句的“乱红飞过秋千去”则是出奇制胜的。从字面上。它没有直接写失落和悲伤。却让人明明觉得:从内在上。它的失落和悲伤完全超越了“低回似恨横塘雨”得“恨”。以及“为谁零落为谁开”质问的强度。

或许欧阳修的确对前人的成句有所借鉴。但不得不说。在他高水平的文字锻造之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语言更加圆熟高妙。通体散发着让读者着迷的文字魅力。

1.《蝶恋花》词牌

关于《蝶恋花》这个词牌。前段时间在讨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时已经探讨过了。这里就不去重复了。

简言之。《蝶恋花》这个词牌。往往表达的是“伤春怀人”的情感基调。

显然。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也符合这个基本特征。

问题是。如果这首词仅仅是伤春怀人的话。词家和评论家又怎么会对它青睐有加呢?

2.《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全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描写了一个贵族妇女的愁苦、惆怅、幽怨。她住在华丽的深宅大院里。在杨柳依依的良辰美景里。空对着自己的那个“薄幸人”狎游的章台路无计可施。乐景里倍增了哀情。悲伤无处可消解。兜得满满的。在无声的泪眼问花之后。无解和乱红纠缠在一起向永远都得不到回应的方向飞散而去……

宋词大家李清照对于开头一句连用三个“深”字。大加赞赏;清人张惠言认为这首词和屈原的《离骚》一样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喻意味;王国维则在否认张惠言意见的同时。认为欧阳修的这类词是“兴到之作”。

那么。评论家对于本词的最后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是怎么看的呢?

3.评论家对于这一句的评论

关于这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巧妙之处。清初(康熙)。杭州名士。西泠(名妓苏小小墓、鉴湖女侠秋瑾墓均在西泠。清末光绪年。在西泠创建了著名的西泠印社)十子之一的毛驰黄。在《古今词论》引言中对于有个非常有名的品评: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人家专家读得细。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这句话的四层“意”。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语乱飞。这四层层层递进(艾玛。这句还和“庭院深深深几许”对上了呢)。叙事主人公似是被推到迷茫的绝境。人越伤心。花越恼人;而反过来花越恼人。人就愈加伤心!就这样作者用自然而然的手法。无形中用四两拨动了千金。牵了一根线。读者的思索就被放飞出去。然后。——成就了整首词的更高境界——空蒙无解!

当代戏剧理论家、写作导师罗伯特·麦基说:“高级的巧合。应该是让困难变得更困难。而不是迎刃而解!”

我们看到。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前面经过一系列的铺陈和渲染。把怨妇的悲哀的境况交待清楚后。到了准备解决的节点上。终于发声而“泪眼问花”了。

——“问花”的结果呢?

按照前面诗词评论家毛驰黄所说的。“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人愈伤心。花愈恼人”。是不是“困难变得更困难”了?

怨妇的哀怨没有被缓解。而是随着“泪眼问花”之后答案投射得更远更空茫了!

我们把戏剧家的理论或用到这首词上。是不是可以认为。全词的意境正是在这种“困难变得更困难”中更加曲折深沉了呢?而“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无情与飘飞。是不是也让本词的意蕴无形中更加悠长空蒙呢?

不得不说。文学作品某些更深层次的魅力。是从曲折和无解中来的!

当然。文学作品在审美上不能进行数学、物理学式的逻辑定论。它们任何的好。都是千种风情万般意会的好。就算是专家。也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也该各有各的领会……

谢谢阅读!欢迎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END——

其他观点: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的这首蝶恋花开篇连叠三个深字。起手便已吸睛。李清照也曾表示非常酷爱。多次借用这首句。做临江仙数阙。

这是一首闺怨词。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写出了庭院的幽深。前半阙充分写出了旧时妇女的闺闭。无奈。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下半阙情境结合。可谓完美之作。惜春。叹春。无力挽春。已是三月暮春时候。恰逢黄昏。落花飞过秋千。问怎样才能留住春呢?这里的春字可有多种理解。也是全篇最妙之处。光阴似水。风雨无情。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相守。花儿落了。春天离开了。又是一轮春归去。同时带走的也是那如花似玉的娇颜。还有那曾经巫山云雨的缠绵。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下半阙用词之讲究。言情之深厚。情境结合之完美。让人陶醉。可谓千古妙笔。而尾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词的关键所在。惜。怨。无奈。皆在其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泪眼问花花不语。又表现出了那其中的无奈中的无奈。除了问花我还能问谁呢?庭院深深深。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也就只有这花儿。不知道对它诉说了多少的闺语怨言。而它也只能听着。又能跟我说点什么呢?无奈。无奈。如今春去。就连这花儿也要离去了。怎能不叫人惋惜感叹。

全词皆妙。首尾出神。不亏为千古名篇。花间词之典范。充分写出了古代妇女的闺闭。幽怨。惜花。叹春。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还有那种种的无奈。



其他观点:

欧阳懿的这两句之所以为词评论家赞赏。是因为作者在这两句中采用了进一层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表现方法。“泪眼”一层;“问花”一层;“花不语”一层;“乱红”“飞过秋千去”又一层。层层都在表示“无计留住春”!;层层都在加重“愁无那”。字句似乎信手拈来。自自然然全不费力。而感情却步步深入。无可奈何。更无可奈何。更更无可奈何。还有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这里的花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思妇以泪眼相看问花。花即不语。又纷纷飘飞秋千之外。是人有意还是花无情呢?还是人、花同一悲惨命运。以花飞花落暗喻思妇的无所依托。作者没有说明。只是以其生花妙笔。传达出一种缥缈的情思。让读者去琢磨。去思考。因而读来反觉韵味无穷。这就是这两句诗为什么会一直得到词评家最为赞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流种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58:44

    不语,泪眼,秋千,花花,庭院,蝶恋花,欧阳修,这句,评论家,无奈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58:44

    没想到大家都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为何欧阳修《蝶恋花》这两句最为词评家赞赏?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58:44

    欧阳修的这句词。不是他个人独出心裁的首创。实际上。也是在前人佳句的基础上百炼成钢的。懂行的看门道。所谓“行家一出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