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本怎样的书?里面发生的事,是真实的吗?
原创

《山海经》是本怎样的书?里面发生的事,是真实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历史奇书《山海经》:司马迁看不懂。感叹: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

后世注疏者。如过江之鲫。穿凿附会。甚至津津乐道成神话。

现代人更是借助网络。推出电脑合成的怪物。

司马迁对所有怪物。尚不敢言。

电脑推出的怪物。废话连篇。

所谓怪物。在实物面前。不足为怪也!

为了免于口舌之争。姑且实例为证!!

《山海经:海外西经》: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历代书商。皆画成两个脑袋。解释为:像猪一样的黑色的动物。

按照文字正解。这是头饰。不是活体动物。

所谓…黑。不是黑颜色!

黑:甲骨文字形。像人头上饰物。

金文意思。变为:烟火薰黑。

《山海经》由此可见。是甲骨文编写的。后代人读不懂甲骨文!所以。司马迁感叹!

现代工具书齐全。知识海量。言司马迁之不敢言也!

但是。穿凿附会成神话。妄为现代人!

《山海经》记载的并封。是左右有首。乃为头饰。

无独有偶。附上图片。读者心中。自有公道!!






其他观点: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至于里面发生的事。其真实性有待考证。说下个人的浅见:

我的读书经历

我第一次接触《山海经》是高中时期。刚开始读《山海经》的时候。觉得他就是一部古人所写的神话小说。其中包含:他们所想的人物、动物形象还有一些传说中的神奇故事。比如:夸父追日等。只不过用文言文的形式描述。在理解上有了很多的想象空间。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才把他想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奇书”。由于这本书当时没有话题度。草草的读了一遍。之后也就慢慢的淡忘了。

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翻阅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大多认为《山海经》原是一副《山海图》。而这是一部“述图作品”。先有图。而后才有的书。书中的描述多为静态的刻画。典型的由图而描述出来的一部书。很多人认同这个观点。

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这是一部游记。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是作者在一部旅游中的亲身经历。书中记载了很多动物的鸣叫方式。生活习性。如若非亲眼所见。难以形容。

书中的真实性

先说童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三皇五帝时期。时间上比较久远。也没有完整的历史记载。除了大禹治水外。其他的故事有待进一步的官方考证。

书中所记载的山脉:前段山经原著中说到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以原文两段为例。对书中所提到的山名。没有明确说是哪一部山峰。而7200里的山峰中。之间的距离多为400里和500里。这样的注释。会不会有点像是切豆腐。大小就那样了。

书中的鸟兽:里面的鸟兽有神话比如:龙。凤凰等。但大多异性。比如原著中所说:

其中有鱼。其状如鲋而彘1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对于鸟兽的这些描述。我觉得除非我能见到化石。不然我无法相信其真实性。

民俗文化:书中富含多地民俗文化。如原著: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拿祭祀文化来讲。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民族都有这类的活动方式。史书中已有考证。所以。真实性较高。


整体来讲

这本书中有很多真实的内容。其中民生文化。及物料矿产等。但是一些山水的描述可能与如今存在一些偏差。或是和现阶段的小说一样虚化而来。关于书中的动物及神话故事。我觉得其真实性。非有化石论证。非此。难以说服本人相信。

不过整体来讲。这本书所富含的名声知识。及物产的记载。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本书“奇”。但其故事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的官方考证。

我是立水!这是我理解中的《山海经》请指教!

其他观点:

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是真实的。通过看山海经觉得。这本书当时可能记载的就是一些变异物种。然后加以渲染。故看上去神乎其神。比如。我小时候就见到村里有一只刚出生的、六条腿的长鼻子的小猪。但是后来死掉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05:47

    山海经,书中,这本书,真实性,怪物,鸟兽,奇书,动物,甲骨文,穿凿附会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05:47

    没想到大家都对《山海经》是本怎样的书?里面发生的事,是真实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05:47

    历史奇书《山海经》:司马迁看不懂。感叹: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后世注疏者。如过江之鲫。穿凿附会。甚至津津乐道成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