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入职做保险要经历的培训是什么?
原创

说说入职做保险要经历的培训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大小小的培训非常多。中国的保险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平安的培训。国寿的楼”。意思在于平安的培训就像黄埔军校一样。很多很严格。而国寿就不断地买楼。扩大自己的招牌和影响力!

那么接下来。就按照我在平安的历程。大致给你按照顺序排一下!

首先是为期3天的新人岗前班培训。最后半天需要通过考试。不过很简单。两个小时内考完通过就行。不限制次数。

然后是为期2天的职前班培训。这个重点就是培训保险的销售化流程。紧接着通过后就可以持证上岗了!

办理好上岗手续后。就可以正式上班了!不过新人要学的不仅是产品。更多的还有部门的新人培训。这个一般都是部门的训功组。自行组织。给大家讲销售技能和话术!

新人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考核。才能够转正。如果你业绩达标了。那么恭喜你从试用业务员到了正式业务员。可以参加为期2天的转正班培训。从而正式结业!

这还没完。转正之后。你们就是正式加入中国平安。成为保险代理人其中的一员。要学习整个险企的热门产品。还需要组织去社会实践。就需要参加为期10天的新人步步高培训。这个培训重点是在于拓展新人在外的展业能力。

紧接着。需要开通万能险的销售资格。就需要参加为期2天新人冲锋班的培训。最后半天需要通过测验。才可以顺利开通销售万能险的资格!

你以为就完了吗?其实没有。新产品出来。营业区可能会组织集体培训。动员大家开单!

如果你要晋升主管。还会有为期2天的主管养成培训班。也叫02起飞班。晋升主管之后。还会有2天的蟠龙主管养成班。晋升经理。也会有对应的经理养成班!

越往后的培训。人员会越少。但级别也就越高。质量也越高。也有可能去平安总部深圳的平安金融管理学院参与培训。这就是平安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和保险业的黄埔军校。都是平安五星级的讲师在里面授课!



所以保险公司的培训是非常多的。如果按照基本法不断地晋升。参与的培训课程也就越多!希望能帮助到您

其他观点:

卖保险的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什么?

三个月培训期

2020年4月开始跟谢老师接触。然后开始走面试/性格测试等入职流程。这个过程也花了一段时间的。其实主要是当时那边的职场正在筹建装修中。我只能等着了。偶尔会参加他们公司的线上会议。包括全国会议和省级会议。基本上都是汇报一些成绩数据。顺便请优秀伙伴做个简单的分享。

7月底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前培训。培训之后团队给我发了结业证书。满满的仪式感。8月正式进入到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期。三位培训老师轮流给我上课。还会布置课后作业。每节课我都很认真的学习。第二天一早有时候是交作业。有时候是直接考核。有时候是让我给大家做个分享。说实话。那段日子还是很难熬的。我的精力是完全all in的状态。甚至为了第二天考核不出糗。我晚上很困了还在学习。第二天一早起来又在学习。地铁上班途中还在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业绩要求的。虽然达不成业绩要求也没有什么处罚。我第一个月全天培训。也没时间出去拜访客户。业绩从哪来呢?本来做保险也就是希望能给家人一份保障的。就先给父母把医疗险配置好了。我姐还是有一些保险意识的。之前就给父母配置了意外险。我和女朋友之前都买过重疾险不过我当时的额度不够。就又给自己加了点额度。

没错。很多人都说卖保险的进入到保险行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家人买保险。然后是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来买。再之后身边的人该买的买了。没买的或许还影响了感情。最后就会沦落到亲朋好友的疏远。后来没有客户了也就不得不离开保险行业。所以之前一直有种说法“保险公司招聘其实是在招客户”。不可否认。确实是存在这种情况。我自己不也是进入到保险公司就开始给家人买保险吗?不过。严格意义上说我并不是被保险公司招聘进去的。是属于自己找上门的。而且在整个自己做业务的期间里。我的直属领导们也从来就没有因为业绩而要求我给自己或家人买保险。一切纯属我自己认同和真实需要。

而对于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我也就是告知一下我进入保险行业了。有保险相关的问题可以来咨询我。有朋友家宝宝刚出生。我也就是询问一下情况。保险方面我可以提供服务。在我的保险工作中没有死缠烂打。没有道德绑架。更不会因为不通过我买保险就伤害了感情。

接下来的两个月培训是只安排了上午的课。下午就自己安排。一般是见客户。沟通保险理念。回来做保障方案。有时候会给客户做家庭保单分析。好多客户因为各种情况自以为通过熟人买了保险。实则是保障不全的状态。这就需要经常梳理保单。知晓家庭都拥有了什么方面的保障。还有哪些缺失。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收入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原来拥有的保障已经不满足现在的家庭情况了。

通过平时的努力我也收获了几份保单。当然也有不少在我这边咨询过后并没有购买的。工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传统保险公司的矛盾点:有时候给客户介绍了我们的保险产品。客户甩过来另一家公司的产品。问我那款产品怎么样?我这人比较实在。我会比较客观地跟客户做对比。如果另一家的产品确实好。就让客户去买另一家的。于我而言。我丢失了一个客户。但我不会在意。然而并不是每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会像我一样。事实上大多数代理人会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异议处理。通过各种话术反复说明。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自己的产品最好。

母亲的一次意外受伤竟无法理赔

培训期内自家就遇到了一次意外事件。上面说到我姐还是有些保险意识的。每年都会给父母买一份意外险。不过这件事我父母是不知道的。而在我做保险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去年8月份。我妈在一次下楼梯的过程中崴了脚。脚肿了很大。我妈当时在超市上班。为了不影响收入。她一瘸一拐的坚持上了一天班。等我们下班回家才知道这件事。当时我妈的脚已经肿的穿不进鞋子了。还有深紫色的淤血。看着很吓人。我赶紧要带她去医院看。可是她怕花钱。宁可跟我吵也赖着不肯去医院。说她自己有数。没有伤到骨头。不需要去医院看。我跟她说我姐给她买了意外险。意外摔伤看病是有报销的。不需要花多少钱。她可能认为我骗她吧。坚决不肯去医院。我妈属牛的。也确实有着牛脾气。我拗不过她。我给姐打视频电话。想让我姐劝劝我妈。可是我姐隔着手机也是根本劝不动她。

我就这样妈又熬了几天仍然不见好。我姐把我妈带去她们的住所。顺便带她去医院拍了片子。结果是骨折。随后我妈辞去了工作。在家待着养伤。整个就医过程很简单。花了500多元钱。意外险条款上写的是免赔额200元。就是说这次意外事故。自费200元。保险公司理赔300多元。

可是谁也没想到。姐夫带我妈去的医院是“南京同仁医院”。这是一个私立医院。不属于理赔范围。通过这件事才知道。有些医院看着名字像公立医院。实际上并不一定。就医前还是需要询问清楚的。这算是我的一个教训吧。

我遇到了困境

三个月培训期之后。业绩达标。我也就成功转正了。此时我仍然觉得还有很多知识不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总有些不得心应手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在各大学习平台上寻找课程。甚至花钱买课程来学习。之后的几个月我一方面在工作。一方面就在混迹于各种学习平台。关注保险相关的公众号。尽量多汲取一些保险知识。补充进我的知识体系。偶尔会去问几位老师一些问题。

在我做保险的这段时间里。我除了见客户。就在学习。从业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我可以说学到的保险相关知识已经超越了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十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很多人对待工作。就只是混生活而已。他们也就是刚入行的时候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多年工作中。大多在重复使用之前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

我跟一位培训老师讲到我的困惑。她说我可能就是想得太多。其实保险行业有时候“简单、听话、照做”就行了。她告诉我保险行业有句俗语。叫“访量定江山”。我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想办法多出去见几个客户。客户见多了需求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而我的性格就不是“简单、听话、照做”的设定。我都三十岁出头的人了。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习惯性的会怀疑。会自己找答案。我觉得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这代人都习惯使用互联网工具。为什么还要用老办法去陌生拜访?着实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我自己开通了公众号《龙哥说保险》。把我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写到公众号里;我不需要这个公众号多火。只为了能够尽显我的真实想法。在写公众号文章的过程中我会梳理所学到的知识。也能顺便普及保险知识。这个过程我称为“沉淀”。

时间就这么过去。我们的团队人员逐渐变多了。但是却暴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团队除了我。其他招来的人都是同行前辈。这与这个团队的创建初心就有点不匹配了。公司也不是不想招白板进来。只是招不到。我能理解领导们的无奈。邀约来面试的很多。来的人基本都是想做内勤的。都不愿意“卖保险”。期间领导跟我提到过。正在走入职流程的一个小伙子非常优秀。还跟我开玩笑说“等他入职了。龙哥你这个大师兄压力就大咯。”我的回复是:“那可说不定。他可以短时期超过我。但我是把保险当终生事业的。长期来看。谁能做好还不一定呢。”我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更不是为了取悦谁。

对我来说做保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客户基于对我的信任。通过我买了保险。我要负责后期几十年的服务。要不然对不起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份“初心”很正。我一直相信我肯定能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我的保险生涯不会差的。

然而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基本上跟领导沟通之后也没有确切的解决方案。保险“老人”依旧能够每月开单。却也不见能有几单。销售方式也基本都是她们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方式。对于我这个新人并不适用。我的困境。没人能够帮到我。事实上也是。自己的事。只得自己找解决方法。

期间也有其他保险公司的人给我抛来了橄榄枝。我当时其实并没有离开的打算。主管跟我说。遇到同行邀约。就大方的去他们公司了解情况。大家都是做保险的。多认识一些优秀的人没有坏处。我受邀去过大都汇。去过太平洋。去过泰康。了解下来确实每一家主体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很多的共性。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吸引我的地方。

冥冥之中的吸引

在通过各种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大V。我常听他们的课。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知识体系非常完善。又善于使用网络平台传播保险知识;福泽天下。让陌生人也能收益。他们的观点也非常客观。“客观的观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走上工作岗位十年来。听过太多的课程。经历过太多的套路。现在的我觉得真诚、客观、公正非常重要。

关注的大咖多了之后。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所有我比较喜欢的大咖。无一例外。都是保险经纪公司的。而这些大咖中。除了一位在课程中从来没有透露过具体公司名字的陈老师。其他都来自于一家经纪公司——明亚保险经纪公司。

嘿!明亚保险经纪公司这么牛的吗?

第一次正式接触永达理

此时。保险经纪公司似乎就在向我招手。我想。因为我之前对保险行业不了解。做事又很感性。未做全方位考察便入职了上一家保险公司(事实证明并不适合我)。接下来如果要进入经纪公司。我必须要理性分析。再做抉择。

我想既然保险经纪公司的人都这么厉害。那国内现在有多少个经纪公司?是不是都很厉害?哪几家是头部公司?而在我们南京有分公司的又有哪几家?此时没有人能给我答案。

我想。保险公司一般都是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有的还经常到人才市场去招聘。那经纪公司应该也会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吧。我打开招聘网站。看到了各大保险公司的花里胡哨的招聘信息。却几乎找不到保险经纪公司的招聘信息。

看了好久。在一个不起眼的招聘信息里终于看到了“(总监直招)保险经纪人”。我赶忙联系上了发布者。他很直接。问我“你是想了解保险经纪人吗?”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就跟我要电话。我还不清楚具体情况当然不会这么快给出我的电话。但他目的很明确。就是一定要想办法要到我的电话给跟他合作的经纪人。他说“经纪公司市场上就永达理、明亚、泛华、大童可选”。很明显。他主推永达理。而我对永达理是直接拒绝的。我问他明亚怎么样。他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答复。之后我就婉拒了他。

他还是把我的微信推荐给了永达理的一位总监。紧接着。永达理的那位总监就加我微信了。我叫她黄姐。黄姐跟我聊天还是让我比较舒服的。我也跟她坦诚。拒绝永达理的原因是我认识永达理的人。她们非常热衷于售卖“增额终身寿险”。热衷到什么程度呢?我之前接触过的在永达理工作几年的人居然自己说不会卖健康险。且这还不是个例。她们认为健康险提成低。服务琐碎。核保困难。后期出险赔付还需要帮忙跑腿各种服务。我的天!这种理念跟我想做保险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我肯定不可能加入这样的公司。

黄姐跟我说。不排除有些人是热衷于卖这类保险。她们也是可以卖市场上很多健康险的。她说你想卖健康险都是可以卖的。接着她就邀约我去她们公司参观。说刚好周六有非常好的财经类讲座。让我去感受一下。

我受邀去了永达理。看到了满面墙上都是各种海报、锦旗。还有专门的MDRT荣誉墙。永达理素有“MDRT工厂”的称号。我想如果我加入这个公司。通过努力是不是距离MDRT就会更进一步?达到MDRT。就代表着我的收入还不错。生活压力就会小一些吧。可是我又想到。在这样一个大染缸里。大家都在拼命卖理财险。我却走小清新路线卖着她们所谓“吃力不讨好”的健康险。会不会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人到中年。对有些力量还是要有些敬畏的。我知道环境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不希望自己走着走着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我认为保险企业应该有更多情怀是关于客户的。客户利益是经纪人应当首先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当我们打着保险经纪人的旗号去吸引到客户。然而却总是希望引导客户去配置将来不用太怎么服务的理财类产品。而不想去承担客户可能更需要的保障类产品的责任。对待客户给予的信任。并没有真心实意的为客户着想。这是背离保险的本质的。我最终还是拒绝了永达理。虽然那边定期举办的财经讲座真的很不错。

方向逐渐明朗

回到家我就打开了知乎。知乎这个软件在我手机里几年了。但我从来没用过。第一次使用知乎。询问的问题就是“好的保险经纪公司有哪些”?然后就一条一条的看。总结下来还真是上面那位说的那样。市场上也就永达理、明亚、泛华、大童这几家经纪公司还不错。接着我就继续在知乎里徜徉。看了很多篇文章。了解这几家经纪公司的情况。希望能了解得更具体一些。

大概凌晨三点多吧。老婆忽然醒了。看到我还在看手机。催我赶紧睡觉后她又继续睡了。

而我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不知道看了多少知乎文章。最后看到我的现任总监写一篇长文。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进入保险行业。之后又从保险主体公司到了明亚。又从明亚去了永达理。而后离开永达理重回明亚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文中非常详细的讲了永达理、明亚、大童这三家经纪公司的市场定位、文化理念、发展模式。让像我这样正在选择平台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平台。看完后又看了下面的评论。好多评论都说确实讲得很客观。结合之前看的很多文章。觉得这应该算是比较中肯的了。

随着找到了明亚内部的引荐人。我对明亚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接下来我讲讲明亚凭什么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培养出了那么多保险大咖。

其他观点:

[呲牙]我才入职保险外勤不到一个月。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首先我是通过4轮面试以后才正式入职的

(面试的时候讲了公司的背景。公司的基本法。以及进入公司的条件)

入职之后: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保险的基本知识(起源。定义。内容)。公司的销售流程(NBSorPBS)。公司的部分产品介绍

岗前培训之后:为期90天的升级培训。主要内容。公司的产品知识。销售过程中遇见问题的处理。如何规划任务等等。。

基本后期的学习一定要主动。公司每天都会有对应专题的学习。解决展业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如果公司没有给到培训。一味地要求你卖产品。可能会有割韭菜的嫌疑[机智]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后期有问题可以相互讨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2:47

    公司,都是,客户,的人,自己的,永达,保险公司,平安,我妈,我也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2:47

    没想到大家都对说说入职做保险要经历的培训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2:47

    大大小小的培训非常多。中国的保险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平安的培训。国寿的楼”。意思在于平安的培训就像黄埔军校一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