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劳动创作音色美。
打夯船歌随风载。
阳春白雪春光近。
下里巴人把头抬。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
问题是格律诗词中那些韵律标准是哪些古人规定的。那我们先了解格律诗词。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起源于南北朝齐梁时期。成熟于盛唐。其第一要素是声韵。即韵律;第二要素是节律。包括平仄、对仗、粘连等。统称格律。指格律诗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词形成生于盛唐。在唐代。也叫"长短句"。"诗余"。兴盛于宋代。受到格律诗影响。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格式。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词牌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词谱。不同的词谱。有不同字数和不同平仄格式的句式(二字。三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有不同韵律(平声韵和仄声韵)
格律诗词的韵律。不是由哪些古人规定的。而是经过数百年上千年一代又一代诗人们长期创作实践中发展出来的。凝聚了百代诗人的共同智慧。他们的智慧结晶。形成了格律诗词的韵律标准。而后来人在对唐诗宋词进行无数次反复吟诵研究。归纳出格律诗词的韵律标准。
我们通常用于参考的《平水韵表》《词林正韵表》就是后人从唐诗宋词中的用韵实例总结归纳出来的格律诗词的韵律标准。
如果我们要创作一首格律诗。最好要参照《平水韵表》来用韵。要创作一阕词。最好根据《词林正韵表》来用韵。
由于《词林正韵表》的韵部。要比《平水韵》的韵部宽许多。所以。一旦您写了几首词后再写格律诗。就要注意避免邻韵通押、平仄混压等忌讳。
补充一点。格律诗词。是世界所有语言中独一无二的诗体。汉语独有。把唐诗宋词翻译成任何一种外语。其文学艺术之美都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应该以中华文化为傲。为汉语自豪。多读唐诗宋词。通过多读多学多练。掌握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也有助于从美学角度更好地欣赏世界文学艺术两大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诗和宋词。
附上本人拙作两首:
七律--禅林绮语
欲达禅林野径深。翛然逸步胜登临。
山头似见金刚相。世上须怀菩萨心。
一念有生终有灭。万缘无古亦无今。
漫因尘土迷归路。善顺随风送好音。
《踏莎行--大暑》
节气轮回。时逢大暑。娇阳赫赫斜阳暮。纳凉消汗趁黄昏。雁河翻浪迷津渡。
万物衰荣。春秋积序。严寒酷热皆天数。人生逆旅贵心宁。翛然迎接风和雨。
其他观点:
问题:格律诗词中的那些韵律的标准是哪些古人规定的?
前言
格律诗的标准或者说规则。在唐朝完全定型。并且应用到了科举考试中。以后的科举中经常会考诗赋(中断过)。其中的诗。大多是五言排律。例如钱起这首就是标准的试帖诗。《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格律诗有四大规则必须遵守。对仗(绝句除外)、押韵、黏连、平仄。
一、对仗
对仗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例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赋中也非常多。例如汉朝司马相如《上林赋》中: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
在南北朝时期。诗人非常喜欢对仗。例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几乎通篇对仗: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二、平仄四声
南朝齐梁期间。出现以【沈约】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开始研究平上去入四声。他们作诗的时候特别注意四声的协调。这些诗人被称为永明体诗人。他们诗中就开始出现很对的律句的。同时。诗中的对仗。也开始出现平仄相对。这和后来的格律诗就非常像了。例如梁简文帝的这首乐府诗:
《上之回》(南北朝·萧纲) 押东韵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曈曈。笳声骇胡骑。清磬詟山戎。微臣今拜手。愿帝永无穷 。
前四句单独选出来。就是标准的近体诗绝句。第三联也是律句的工整对仗:
桃林方灼灼。柳路日曈曈。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押韵
看到上面梁简文帝的诗。发现通篇押【东】韵。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在梁陈以后。隋朝建立。这时候。【陆法言】等人编制了《切韵》。这本书综合考量了当时的语音制定韵部。
四、黏连
萧纲《上之回》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失黏。唐以前的诗人。失黏现象非常普遍。一直到上官仪时期。有一个叫【元兢】的诗人。他的一本书《诗脑髓》中明确了换头的规则。其中有单换头和双换头。单换头就是格律诗中的黏连。
这一理论是不是元兢提出的老街不是太清楚。他以前的关于黏连的理论似乎没有明确有人提出。很多典籍文献都已经遗失了。
不过黏连、对仗、平仄、押韵完全符合标准的格律诗在南朝早就有了:
阴铿《新成安乐宫》
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迢递翔鹍仰。连翩贺燕来。重櫩寒雾宿。丹井夏莲开。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结束语
格律诗的规则不是某一个人确定的。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记住。沈约对于四声、陆法言对于韵书、元兢对于黏连。他们肯定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后人也常说。沈宋对于格律诗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格律诗进入科举考试。正是武则天开始掌权的时期。这一时期沈、宋、杜审言等人对于格律诗的推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54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格律,平仄,韵律,格律诗,诗人,标准,诗词,押韵,盛唐,时期
没想到大家都对格律诗词中的那些韵律的标准是哪些古人规定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劳动创作音色美。打夯船歌随风载。阳春白雪春光近。下里巴人把头抬。其他观点:感谢邀请!问题是格律诗词中那些韵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