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口字旁的当?为什么现在找不到了?
原创

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口字旁的当?为什么现在找不到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其他观点:

小时候读书时。老师教叮叮当当还有口字旁。但是现在字典里都找不到了。我个人觉得应该有个口字旁还是好区分一些。现在很多东西跟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了。写字的笔画顺序好多都不一样。教孩子都不知道是对是错。

其他观点:

这个貌似去年就曾在抖音就出现过的老梗了呀。相信不少人都一样。明确的记得小时候的的确确有看过这个字。

然而现在在输入法打上“dang”。如何寻找也找不到这个字。

咦?奇了怪了。

难道人类出现了新的曼德拉效应?

何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指的是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 (FIONA BROOME)。她发现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死亡”。

但现实是曼德拉不但没事。还当上南非总统。2013年才逝世。

目前。尚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曼德拉效应的真实性。你可以说它是一个谬论。但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翻。反而曼德拉效应一经提出。在全球开启了大范围的涌现。例如。美国米老鼠穿什么衣服。很多人回忆是背带裤。但其实是上半裸的短裤。根本没有背带。

法国世界著名雕像沉思者。很多人记得明明是用手握拳扶住额头。但实际上却是用手。托住下巴。

So。口字旁的当。是否与上面这些例子一样。

压根就没有。只是我们出现了曼德拉效应呢?

不不不。事实上。口字旁的当的的确确存在过。

无论是字典中:

1983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中:

还是多啦A梦书中:

都印证了它真实存在过。这就不属于曼德拉效应的范畴。

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口当这个字的出现。最有利的说法是源自繁体字“噹”。

当时多数的外国东西。都是由我国的台湾引进翻译的。根据当地人民的习惯。文字版自然会翻译成繁体字。而当时多的大陆还没有明确的文字库可以参照。印刷厂都是自己搞自己的。就直接把“噹”印成了“口当”。

另外。我们小时候看的不少动画片都是盗版的。

配的是繁体字。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脑补有“口当”这个简化字。

但实际上。在国家发布的 《汉字简化方案》中就有明确规定:

“当”是“當”、“噹”二字的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字库逐渐规范。这才导致我们在网络上打不出这个字。

但要是换做本机的Word文档。却可以用“ukoudang”的拼音打出来。

另外在计算机领域的统一码。Unicode中也有收录“口当”这个字。只要你想要。完全可以应用在任何程序中。

总之。口字旁的当真的存在过。

包括我们的童年记忆。目前的计算机领域。

只是我们的互联网文字规范。让它不可以存在网络当中。随即很多软件程序也就默认不使用这个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不止有“口当”这个字。

将来会被替代取消掉文字还会有更多。

不得不说。我们也算是是见证过历史的人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0:08

    曼德拉,这个字,效应,都是,很多人,繁体字,的是,南非,小时候,互联网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0:08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的记忆中有没有口字旁的当?为什么现在找不到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0:08

    噹其他观点:小时候读书时。老师教叮叮当当还有口字旁。但是现在字典里都找不到了。我个人觉得应该有个口字旁还是好区分一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