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近代史上的八大晋商通常指的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即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候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其中临汾亢家号称山西首富。资产达几千万两。主要业务在贩盐、卖粮食和开当铺。
八大晋商的集体覆灭与晋商帮的集体衰落基本是一致的。晋商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与时俱进。而其最终集体覆灭的原因恰恰又在于没有与时俱进。正是应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图为剧照
晋商的崛起之路
晋商早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是中国最早兴起的商帮之一。山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传说中最早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都在这里定都。首领们开明。领着大伙搞农业。也支持大家发展商业。
尽管晋商兴起较早。但成为明清时代举世瞩目的强大商帮还走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春秋时代的晋商靠着解州的盐池。和当时离政治中心较近的地理优势。走上了贩盐的道路。他们从晋南解州拿盐卖到当时的平阳、安邑等都城。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挖到了帮会的第一桶金。
有趣的是。到了明清时期。历史似乎又重演了一遍。晋商又遇到了相同的境遇。明朝洪武年间。为了防御北方瓦剌和鞑靼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山西北部等北方沿线设立了九边重镇以此进行防御。
由于九边重镇距离统治中心比较远。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前线官兵的粮草问题。朱元璋与晋商达成了一个协议。即山西商人负责向大同、居庸关等边关要塞输送粮草。作为交换条件。明朝政府则给晋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盐引。这一举措史称“开中制”。
值得庆幸的是。晋商抓住了这个拓展机遇。从以盐业贸易为主转向多元化经营。实现了成功转型。从此。山西商人走出了关外。走向全国。
上图为征途中的晋商
由于关内关外的商品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再加上食盐生意的垄断性。还有晋商身上独有的崇尚关公诚信仁义的经商文化。以及经商多年的丰富经验。晋商很快聚敛了大笔财富。成为富甲天下的商帮。
到清代。他们利用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机。随军做起了军事贸易。又一次得到了大发展。噶尔丹被平定后。清朝又开始大力开发北部边疆。建立了许多以北京为中心的边疆驿站网络。晋商又一次抓住开发边疆的机遇。由此把生意做到了蒙俄。
上图为晋商的一个家族
明末清初。中国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长途贩运成为当时商业活动的重要特征。但是支付又成了一个问题。当时不像现在。各种支付手段应有尽有。出门一个手机搞定。那时候遇到大笔交易怎么办。推一车银子去交易。风险系数太高。晋商的票号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清道光初年。晋商创办了票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100多年里。山西票号迅猛发展。盛极一时。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路过山西。向晋商筹措了40万两赞助费。后来还了一个人情。命令各省交给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经手。
日升昌开办第一家票号
于是。山西票号几乎成了清朝的总出纳。承担的是国家财政部的职能。甚至连庚子赔款连本带息的9.8亿两白银。也是由票号来完成的。可以说。票号控制了大清的金融流通。甚至在日本开起了海外分部。
明清晋商垄断了中国的北方贸易。并涉猎了东亚和欧洲市场。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能够经营的物品。与此同时。晋商把持着全国的资金调度。可谓登上了发展的巅峰。
通过晋商的崛起。不难看出。具备了几个条件:其一。独特的地理资源和地理优势。其二。得益于一定的政治条件。其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时局的变化。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快速找准定位。简单总结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上图为银锭
晋商的覆灭之路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实质上是行业发展优胜劣汰的选择结果。
清朝末期。尽管大环境战乱频繁。但却是晋商最为辉煌的时期。我们看到晋商从早期的贩卖实体商品。不断的进化。逐渐演变为资本大户。充分演绎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上图为户部官票一套
晋商后期的主要表现在票号。其主要业务为白银汇兑和存贷业务。以及不同成色的白银在折算中的差价。说白了。晋商在票号领域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官商结合。汇兑和贷款业务的大客户就是清政府。对政府的依赖性非常强。一旦政局不稳。票号的风险就大大加剧了。这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还存在一个腐败问题。票号为了得到政府的存贷款。与官员的私下交易在所难免。据说乔家和曾国荃、九门提督马玉昆、湖广总督端方等有来往。官商勾结的目的很明显。在票号而言。将政府的钱存入票号从而放贷获利。在官员而言。获取个人好处费。但是双方都不设底线。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上图为清代咸丰年间发行的纸币。左侧为“户部官票”。右侧为“大清宝钞”。
传统文化对晋商的经营理念影响深刻。比如他们崇尚关公的诚信仁义。这在早期工业发展水平低的时期是一个优势。符合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人治的法则。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西方先进文明的入侵。制度的先进性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一个行业。建立权责分明的现代管理制度显然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固守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缺陷就是保守。以自我为中心盲目排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在中国广泛设立。深居山西偏远之地的掌权派们。并不了解世界的巨大变化。更谈不上学习外国银行先进的制度、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了。
乔致庸的汇通天下
1905年。“慈禧新政”实施。中国首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纸币。逐渐取代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地位。也就是说。票号业最原始的作用被剥夺了。
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也亡了。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也划上了句号。清政府所债的巨款民国也不认。谁赔?票号自己吃掉。
在历史巨变的过程中。晋商帮没有再次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抓住时代发展的命脉实现再一次的转型。称雄商界500余年的一代商帮就这样被挤出了商界巨头的行列。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晋商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了晋商消极的一面。成也。与时俱进。败也。与时不俱进。
其他观点:
作为一个山西人。说晋商是一个特别痛心的话题!
不论现在的宣传。晋商是多么地诚实守信。票号什么怎么牛逼。但是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晋商的崛起。完全是借助了山西的地利。
因为山西长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游牧民族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群体。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才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
山西的商业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不同于秦国的老农习性。
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的三晋。都极为重视商业活动。将商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国基础。
早期的山西商人。也是心怀家国天下的。比如汉朝的马邑大商人聂壹。向朝廷进献“马邑之谋”。
像隋唐的商人武士彟。从事木材生意。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武氏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宋朝之后。晋商就开始走上歪路了。宋朝失去中原王朝传统的养马地。需要从辽国进口大量的战马。而辽国也需要大量中原的手工业品。
山西地处边陲。而且自古就拥有成熟的互市榷场。因此宋朝就在山西设置了大量的榷场。与辽人进行互市。
山西的商人通过宋辽的互市。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宋辽之间。时战时和。互市榷场也时常关闭。
山西进行边贸的商人。怎么能看着到嘴的肥肉丢掉了。于是开始了大量不受官府管辖的走私贸易。由此积累下了大量的财富。
明朝的政策福利。使得晋商快速崛起
晋商的大规模兴起。得益于明朝食盐专卖的“开中法”。明朝规定。朝廷直接控制着食盐的生产和专卖权。
商贾想要获得食盐的贩卖权。必须凭借“盐引”。食盐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在两淮。但是“盐引”却掌握在边地的军队手中。
要求商贾必须将边军需要的大量物资。比如粮草等。输送到边军手中。换取“盐引”。然后才能在两淮购买食盐进行销售。
这样的制度出来以后。因为边地都集中在北方。运输路途的遥远。已经边地的凶险。吓退了很多商人。但是这队伍长期活跃于边地的山西商人完全不是问题。山西就是边地重镇。
山西商人凭借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投入到为明军提供军事物资的队伍中。由此获得经验食盐这样的一本万利的生意。
由此山西商人控制了粮食转运和食盐经营两项大宗贸易。明朝曾有流传。两淮的盐商十之八九都是山西商人。
山西商人以此为中心。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到明朝后期。山西商人的触角伸到茶叶、纺织业、药材等各行各业。
为了扩大经验的需要。山西商人也创造性的发展了类似现代股份制的东伙制经营模式。从此晋商成了举足轻重的商业组织。
满清入侵的开路先锋。晋商的每一笔财富。都饱含汉人的鲜血
因为经常为边军运输物资。晋商与边军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本该是帝国大门守护者的边军将士。开始为晋商出入边关。进入蒙古各部和辽东提供了方便之门。
另外。晋商在两淮的势力扩张。使其可以投入大量的资源。资助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明朝朝堂。成为他们走私牟利的保护伞。
终明一朝。有两大边患。一个是东南的倭寇。另一个就是北方的蒙古和后金的侵扰。这里面都有两大国家内部的势力在支持。一个是东南海商。另一个就是晋商。
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兴起之后。从万历到天启。明朝一直都期望以经济封锁限制后金的发展。但是因为晋商的存在。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蒙古向后金输送粮草等军事物资。甚至传递情报。协助后金击败明军。
皇太极时期。满清数次破长城而入。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掠夺了大量财宝物资。但是这些东西都无法支持满清进一步军事扩张。毕竟金银不能当饭吃。
这时以晋商为首的销赃团伙出现了。他们从满清手中获得掠夺自中原百姓的金银财物。再从中原收集大量粮草军资。运入关外资助满清。
满清入关后。其野蛮人的习性。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用兵和南下统一战争。军事物资极其匮乏。满清对晋商进行招抚。顺治赐以介休范家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为内务府“皇商”。为满清提供军事物资。
满清军队南下之后。在江淮、四川犯下累累罪行。名为统一。实为抢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大屠杀”满清以残酷手段获得中原。晋商也成为战争另一受益者。
清朝建立后。晋商的地位持续上升。康熙对准格尔部的多次用兵。都是晋商为其提供物资。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保证清军的作战胜利。
整个满清王朝。社会的大量财富都掌握在满族、蒙古贵族手中。虽然汉族不断有人进入满清王朝高层。但是整个汉族依然处于被奴役和剥削之中。财富十分集中。
晋商的势力在这一时期发展达到了鼎盛。这其中依然离不开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边贸。晋商以包头和张家口为基地。向关外掌握大量财富的蒙古、满清贵族提供物资。实现自己的财富暴涨。
北方军事集团衰落。湘军、淮军兴起。红顶商人被南方商人垄断
八大晋商一般是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
虽然乔家、曹家、侯家等几家都经验票号生意。但票号是以储户的银两周转为基础的。晋商的票号兴旺。实质还是晋商群体的生意兴隆为基础的。
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击垮了满清朝廷控制的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已经绿林军。以湘军、淮军等为主的各地团练军队成为清廷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以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湘、淮军事集团。取代了北方军事集团。成为清廷的主要力量。清廷的军事开支也逐渐被湘军、淮军掌控。
这种情况下。依附于清廷的晋商集团不再是朝廷的主要合作商贾。以胡雪岩、盛宣怀为代表的新一代红顶商人。取代了晋商集团。成为政策的获利者。
就实际来说。晋商的崛起和鼎盛。完全离不开朝廷的政策扶持。随着清廷直属军队的衰败。满清贵族和蒙古贵族再也无法依靠特权。享受丰厚的财富了!
而依靠这些贵族特权强盛起来的晋商势力必然因为政策的转变而衰败。俗话说。因而什么样的优势获得强势。必然也因为什么而衰败。政策风向的转变打下了晋商衰败的基础。
洋务运动兴起。新兴资本主义经营模式成为市场主流。晋商的模式被淘汰
一般都是认为新兴资本主义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取代了晋商传统的票号经营模式。晋商在这过程中没有赶上时代潮流。因而晋商集体迅速衰败。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票号的衰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晋商票号服务群体的银根匮乏。使得票号流动性降低。生意出现举步维艰。
另一个是晋商传统的经营区域。蒙古、东北、俄罗斯等地方。因为战争等不可抗因素。巨额的欠款无法收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银行的坏账超过了银行资产的数倍。破产成为必然。别说是转换模式经营。就是给他个印钞机都不行!
最后。作为传统的商人。晋商群体无法避免地具有传统思维。就是喜欢置办家产和土地。其实这种思维是所有国人都无法避免。现在房地产的兴盛就是明证。
晋商的做法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很不幸。他们赶上了千年未有的乱世和变革。在乱世中。土地房产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他们用大量真金白银换来的东西。最后一钱不值了。
假使晋商群体处于太平盛世。比如说现在。他们置办土地家产。恐怕依然可以延续富可敌国的财富吧!毕竟目前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富有的行业。晋商难免又要富得流油了!
其他观点:
晋商发展初期。明朝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实质是商人用实物和力役换取盐的专卖权。并需将相关物品运输到边界。晋商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顺理成章接下了一本万利的香饽饽。很短的时间内一富甲天下。
最为闻名八大晋商有乔。常。曹。候。渠。亢。范。孔八大家
素有白手起家通天下的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乔家最为出色当属乔致庸。他以诚信为本、刻苦经营。带领乔家实现了货通天下。是乔家繁荣的首屈功臣。清末。乔家票号的业务被清廷开办的官方票号夺占。乔家自此走向衰落。
作为外贸世家的榆次常家。货通俄蒙。可谓是风骚独领。 常氏历经乾隆至宣统共七代纪年。可谓是传世豪门。清末民初。由于俄商拖欠巨款不还以及俄方政府的巨额征税。常氏的商业经营陷入了绝境。入不敷出。辛亥革命后常氏的“玉”字号商号也倒闭了。
太古曹家是商铺规模最多的巨富之家。曹氏发家于东北三座塔。涉及酿酒。典当。杂货生意。后来逐步发展为省外大商。至道光、咸丰年间大半中国有曹家商号。甚至国外莫斯科都有曹氏分号。同样到了清末。曾经的晋商巨富也衰落了。九一八事变后。曹氏票号被伪满政府收归。自此终结。
票号世家的介休侯氏又被称之“候百万”。侯氏产业以绸缎生意为主。并且凭借极好的工艺。与绸缎花色设计迅速致富。光绪末年至大清银行成立。侯氏开始衰落。
祁县渠家是祁帮的一支劲旅。天下闻名的祁家茶庄“长裕川”。其票号“三晋源”远近闻名。是祁家“源”字辈建立的极其重要的票号。为祁家的兴旺付出大力。
山西首富亢家。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凭此特权。获取丰利。同时。亢家又是大粮商。走着自己的粮号及产业地。富庶辉煌!
晋商中的范家又称“世袭皇商”。当时商人常出入关内外。他们经常为满清提供军需与情报。当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帝答谢八大商人。亲自在紫禁城设宴。召见。尝赐朝服。将之编入“御用皇商”行列。但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清末范氏没落。
忆往昔胜兮。繁荣的晋商在他们受朝廷庇护的同时。他们就同朝廷有了密切不分的关系。于是朝廷的各项款项如皇帝出巡乃至出兵平叛筹足经费就少不了晋商的输出。
正是福兮祸倚。持续到清末时期这种与朝廷的亲密关系成了日后晋商衰落的主要因素。
在对内对外战争经费吃紧。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财政来源枯竭。国库空虚。他们曾经的好助手免不了。为朝廷压榨自己的血液。最终集体覆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607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晋商,票号,山西,满清,明朝,商人,祁县,介休,朝廷,蒙古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近代史上的八大晋商通常指的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即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候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