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到1943年初。苏军在二战中几位名将的军衔已经纷纷加星。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批封帅。并且都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也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优秀表现。双双晋大将军衔。而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仍然挂着上将军衔。要知道在战争爆发时。罗科索夫斯基少将还是科涅夫的直接下级。这本身就是科涅夫的耻辱。也说明在战争前期他很不得宠。
(科涅夫元帅)
苏德战争爆发时科涅夫正任西部军区所属的第19集团军中将司令。当陆军元帅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席卷而来时。苏军各部纷纷被合围或崩溃。政治委员出身的科涅夫是鲜有的顽强抵抗者。在斯莫棱斯克地区死战不退。被誉为“永不后退的将军”。自然也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被枪决后。铁木辛哥下沉出任司令员。不久又被调往西南战区接替布琼尼。
于是斯大林1941年9月11日起用科涅夫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同时擢升上将军衔。然而在接下来的莫斯科会战初期战斗中。科涅夫也遭遇大败。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损失惨重。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其中被俘人员高达673000人。惨败程度甚至超过基辅。后果当然是斯大林大为震怒。说科涅夫是“背锅侠”其实半对半错。当时的苏军高级将领普遍不适应德军的大纵深合围战法。而科涅夫也概莫能外。在兵力部署和战役判断中存在严重失误。
(上将时期)
另外。科涅夫和其他将领一样。在通过专业眼光发现情况不妙时。缺乏独断专行及时撤退的勇气。所谓兵贵神速。战机一旦错过被德军完成合围。那部队的下场也就注定了。当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突破侧翼。迂回西方面军身后的征候非常明显时。科涅夫曾经向斯大林汇报了局势的凶险。但是后者在当天没有下达明确的指令。而科涅夫也没有主动指挥撤退。因此。这次战役的大败科涅夫是有相当责任的。不完全是背锅。
领导就是这么个领导。科涅夫如果擅自撤退了。可能也要被追究责任;没有及时撤退从而导致部队几乎全军覆灭。那领导也饶不了他。于是布琼尼(某度上给出的伏罗希洛夫名字有误)和莫洛托夫组成的最高统帅部调查小组进驻西方面军司令部。又赶上罗科索夫斯基差点被俘的消息传来。两个大员气急败坏。准备立马将科涅夫送交军事法庭。在那个当口如果付诸实施。科涅夫真有可能被暴怒下的领导给毙了。
(朱可夫)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即斯大林是准备任命布琼尼接手西部战区的。后者坚持要弄科涅夫。一方面因为那是伏罗希洛夫而不是自己的人。另外一方面是想在上任前“杀人立威”。但是到了10月6日斯大林改变了主意。鉴于北方的战线基本稳定。他又把“救火队员”、时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调了回来。首先派他去西方面军摸情况然后准备接手。毕竟莫斯科的安危更加重要。
布琼尼就这样白来一趟。而朱可夫大将就必须要为自己今后的职务负责了。他虽然也认为科涅夫在前期指挥上不够灵活。没有准确判断出德军的突击方向从而调动部队反突击。但是罪不致死(潜台词是肯定没我高明)。同时也确实需要熟悉西方面军部队和人事的助手。又与其在白俄罗斯军区曾经共事。于是顺水推舟卖了人情。请求斯大林把科涅夫留下来。
(科涅夫在西方面军)
领导期待着朱可夫保卫莫斯科呢。于是照准。四天后的10月10日正式下达命令: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组新的“西方面军”。任命朱可夫为司令员、科涅夫为副司令员。布尔加宁等另外三人为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规定朱可夫于10月11日18时正式接管西方面军。科涅夫就此逃过一劫。不管朱可夫出于什么目的。他总算能够留在战场上从而有机会翻身。
不久以后科涅夫被朱可夫推荐为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在莫斯科会战的大反攻阶段拼命表现。终于挽回了一些信任。在西方面军溃败的“罪行”基本被淡忘了。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后。朱可夫再被调往南方救火。就推荐了科涅夫接替自己的西方面军司令员一职。结果不久再被撤职。理由是抗命没有在中路发起反攻牵制德军(其实科涅夫做到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没有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帮什么大忙)。
(瓦杜丁大将)
按朱可夫的回忆:“战争初期斯大林对科涅夫的态度是不好的。多次撤去他的方面军司令职务。后来由于科涅夫指挥草原方面军有方。接二连三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时。斯大林发现科涅夫很会打仗。于是就改变了对他的态度。”科涅夫的真正声威是从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建立的。他的部队不仅在关键时刻使德军打赢这场会战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且在战役反攻中解放了西南重镇哈尔科夫。
于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被改名为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在切尔卡瑟钢铁合围战中一举荡平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精锐2个军10个师。1944年2月18日。莫斯科鸣放礼炮向科涅夫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致敬。同时擢升科涅夫为苏联元帅。瓦杜丁意外牺牲后不久。科涅夫再接掌拥兵120万之众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共同杀入德国本土。会师柏林。
(罗科索夫斯基)
其他观点: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很多将领都因为背锅而被处决。科涅夫为啥能幸免于难?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科涅夫在战争爆发初期为何能幸免于难。要反过来想一想。他又没有犯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什么要被处决?在他之前。基辅包围战已经发生了。斯大林不也没有一棍子把人打死吗?
首先。科涅夫是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在前期作战中防御得力。
翻开科涅夫的简历就会发现。他不仅资历老还是名老政工。在二战苏军几名得力的战将中。罗科索夫斯基曾是他的部下。而朱可夫却是罗的部属。可见科涅夫是个老资格了。这还不算。科涅夫在二战前。还深得伏龙芝和伏罗希洛夫等高级将领的重视和手把手的指导。内战中屡立战功。是苏军政治工作的佼佼者。
1940年。科涅夫被任命为外贝加尔湖军区司令员。成为一名军事干部。同时被晋升为中将。在苏军军区级别指挥员中。能同时拥有军事政工双重经历的并不多。1941年1月。科涅夫又被任命为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苏德战争打响时。由于莫斯科方向成为德军进攻重点。科涅夫被任命为第19集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是防守德军对斯摩棱斯克的进攻。
在这个时期。科涅夫再一次表现出了一个政工干部的优秀品质。当巴甫洛夫指挥不力导致西方面军节节败退时。科涅夫却指挥第19集团军英勇抵抗。多次延缓了德军第3装甲集群对斯摩棱斯克的进攻。被称为“永不后退的将军”。这与南线基辅撤退和北线列宁格勒防御不力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引起了斯大林高度重视。9月11日。科涅夫被战场晋职上将。接替西方面军司令员一职。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当战争爆发。巴甫洛夫等多名将领因指挥不力被斯大林处决时。科涅夫却能战场晋衔。说明他还是有过人之处。起码在斯大林心里。即使战争打响时苏军统帅部指挥有误。但科涅夫旗帜鲜明坚决抗击德军。并获得了部分胜利。这就是大功一件。
其次。科涅夫遭遇滑铁卢。正值斯大林反思指挥失误和朱可夫急需用人之际。
人们之所以说科涅夫幸免于难。是指他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一战损失重大。德军战报说歼灭苏军673000人。苏军战后统计至少损失30多万人。关于这场战役科涅夫到底有没有错。或者说他应该承担多大责任。并不好区分。
一方面。莫斯科战役打响前。苏军和斯大林的指挥理念一直都是反攻再反攻。认为凭苏军的力量就能将德军撵出国境线的。但在科涅夫接替方面军指挥权后。却开始犹豫起来。也可能是巴甫洛夫的前车之鉴。也可能是保存兵力打得保守。致使8个集团军被围。
另一方面。面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钳形攻势。科涅夫也是没有找到破解之法。负责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装甲主力是第2和第3两支装甲主力。但9月份。德军第4装甲集群也从北线增援到中线。客观上讲。面对三支强大的装甲集群进攻。苏军并不知道如何应付。而德军在获得基辅包围战大胜后。也想趁冬季来临迅速占领莫斯科。将西方面军主力歼灭在莫斯科外围。也就成了德军的重点目标。
当然。斯大林10月6日挑选朱可夫接替科涅夫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让科涅夫当他的副手。这是朱可夫报恩的举措。按朱可夫的话说。科涅夫对战场情况非常熟悉。再也找不到比他再合适的副手。让斯大林无话可说。而战场实际也确实如此。因为熟悉西方面军的几名将领已被处决。科涅夫又是西方面军司令员。让他降职使用也算达成了一种平衡。
但对斯大林来说。莫斯科的危险远比战场换将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一是前期与朱可夫因基辅防守问题导致苏军西南方面军损失重大。斯大林也在反思自己在指挥上的失误。二是即使处决了那么多指挥不力的将领。也没能挽回战场不利局面。还不如按朱可夫的要求先保住莫斯科再说。所以。斯大林在前期准备迁都古比雪夫的基础上。几番询问朱可夫到底能不能守住莫斯科。11月7日能不能进行红场阅兵?得到肯定回答后。斯大林才下定决心留在莫斯科。
从这方面讲。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一战是科涅夫的滑铁卢。但这场损失并不都是他一人造成的。整个战场形势并不对苏军有利。对科涅夫来讲。他想打防御战。而统帅部要继续进攻。这才是问题的焦点。
第三。科涅夫是二战苏军中难得的战场悍将。是打击德军的主力。
科涅夫在苏德战争中到底指挥失误了多少呢?除了上面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一战苏军损失重大外。他还在重新接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后。再度犯了老毛病。没有灵活机动的阻击敌人。主要原因还是不愿主动对德军发动进攻。比方说朱可夫指挥的“火星行动”。科涅夫就没有按计划展开部署。使苏军损失重大。所以。在1943年他被降到预备部队草原方面军当司令员。
不过。 科涅夫不愧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在接任二线替补队员时期。他指挥的草原方面军却异军突起。硬是把二线部队打成了一线主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他指挥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在普罗霍罗夫卡力战曼施坦因装甲主力。在这场苏德战场最大的坦克大决战中。科涅夫大放异彩。不仅使曼施坦因的堡垒行动失败。还解放了三次战役都没拿下来的哈尔科夫。他重新引起斯大林的高度关注。斯大林在莫斯科用124门礼炮齐放20响庆祝这个胜利。这可是苏军中难得的高规格礼遇。
库尔斯克一战不仅改变了科涅夫的命运。也改变他的保守打法。此战后。他指挥草原方面军在第聂伯河战役中再展雄风。斯大林甚至批评瓦图京作战迟缓。让他好好向科涅夫学习。在苏军解放基辅以后。1943年10月。苏军将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分别改为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并于1944年1月在科尔松战役中大败曼施坦因。这场被称为口袋阵的战役。让科涅夫再次赢得荣光。2月18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再次燃放礼炮向乌克兰第2方面军致敬。还亲自打电话给科涅夫祝贺。也是从这时起。科涅夫的战功开始超过罗科索夫斯基和瓦图京。成为苏德战争期间。继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后的第4位苏联元帅。
此后。科涅夫的指挥才能无人能挡。1944年春天。科涅夫指挥乌克兰第2方面军一个月挺进500多公里。直捣曼施坦因的司令部和补给中心文尼察。3月底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境内作战。斯大林又一次在莫斯科燃放礼炮祝贺。这一次用了324门火炮齐鸣24响。可见非常重视。
由于科涅夫指挥的部队英勇作战。加上3个乌克兰方面军的共同努力。乌克兰解放后。屡立战功的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群总司令克莱斯特被双双免职。而1944年瓦图京牺牲后朱可夫短暂接替乌克兰第1方面军职务。不久科涅夫将乌克兰第1第2两个方面军合二为一。组建成一个拥有120万人的强大进攻集团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与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共同成为进攻柏林的主力。
从上面分析看出。科涅夫是二战苏军中足智多谋的一位高级将领。虽然他也有失误。但战功赫赫。在与朱可夫进攻柏林的竞赛中。要不是斯大林出面让科涅夫让出一条通道让朱可夫先行。科涅夫都先于朱可夫到达柏林。可见科涅夫在库尔斯克战役后打得异常精彩。
而且。在苏军中能歼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后又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唯有科涅夫做到了。柏林战役后。科涅夫指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发起了布拉格战役。全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残部。90多万德军无路可退战败投降。斯大林第4次向科涅夫的部队燃放礼炮。324门火炮24次齐射。
苏军统帅部同时向一支部队4次燃放礼炮着实罕见。而指挥这支部队从头打到尾的又只有科涅夫一人。难怪有人说。二战德军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三驾马车。而苏军也有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三位护国栋梁。看起来恰如其分。
其他观点:
科涅夫能够得以幸存。完全应该感谢朱可夫的施恩。不过对朱可夫的救命之恩。科涅夫并不领情。他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队友不给力。逃出生天的科涅夫为了证明自己军事能力不比朱可夫差。后来在攻克柏林时发了疯似的与朱可夫争功。导致两位元帅关系恶劣。相互看不上眼。
朱可夫和科涅夫一起侦察战场
但1946年斯大林准备清洗朱可夫之际。科涅夫却出乎意料的第一个跳出来。不顾自身危险带头为朱可夫辩护。1967年科涅夫70大寿。朱可夫特意与科涅夫见了最后一面。这成为两位元帅和解的标志。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完全不是德军对手。短短18天之内。德军就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面对德军的闪电进攻。苏军显得是那么的手足无措。以至于希特勒放言:”只要三个月就能灭亡苏联”。
大环境如此。科涅夫元帅也不能幸免。这一年。他遭遇了其军事生涯中最空前的一场惨败。
1941年8月。德军拿下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从此无险可守。经过一个月的休整。踌躇满志的希特勒觉得决胜时刻已到。于是下达了“第35号训令”。要求德国尽快占领莫斯科。早日结束对苏之战。
为此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以东集中了“中央”集团军群近18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700余辆、作战飞机1300架、各型火炮1.4万门向守卫莫斯科方向发起进攻。而负责阻止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苏军部队。就是科涅夫上将率领的西方面军和布琼尼率手下的预备队方面军。
结果在科涅夫的指挥之下。西方面军打得是一塌糊涂。科涅夫将主力部队在前沿呈一线部署。结果被德军装甲部队轻而易举地冲了个对穿。这让科涅夫很是不满。先是派了个摩托化步兵师。企图将德军赶出阵地。并使用了上百门重型榴弹炮给予火力支援。结果炮兵阵地被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军炸了个稀巴烂。摩托化步兵师也自然不是坦克集团军的对手。很快被德军打残。
上头的科涅夫很不服气。于是将预备队博尔金集群投入战斗,这支部队拥有两个摩托化步兵师。4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三个坦克师。基本上是西方面军所拥有的全部机动兵力。虽然博尔金集群看似庞大威猛。但装备的坦克却是老旧的T-26轻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早已跟不上了形势。结果迎面就遇见了德军的56装甲军。面对装备有先进战车38t和IV坦克的德国坦克兵。苏军虽然悍不畏死拼命抵抗。但终究胳膊拗不过大腿。于10月7日被敌军击溃。博尔金集群的溃败意味着科涅夫再无任何机动兵力来增援战场。只能靠各阵地步兵死守原地来阻止德军的合围。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慌乱中。科涅夫再次判断失误。将重兵部署在西面方向。谁知德军的坦克重兵集团又从南北方向实施起突击。轻而易举就突破了苏军薄弱的防线。将处于后方的预备队方面军打的生活不能自理。当天司令部就被德军捣毁。顺便断掉了科涅夫的后路。
眼见战局无法挽回。苏联最高统帅部连续给科涅夫发出多份电报。要求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尽快突围。但被打懵了的科涅夫缺乏壮士断腕的勇气。频频调动部队缩短防线企图翻盘。最终导致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8个集团军被德军坦克集群合围。
由于科涅夫昏招迭出。德军大获全胜。这次战役后德军宣称共俘获苏军67万3千人。缴获了1200辆坦克和3000门大炮。此战过后。莫斯科失去了最后的外围守护能力。赤裸裸地呈现在德军面前。苏联被迫将政府机构和外交使团转移到古比雪夫。
德军俘虏的苏军
战后。斯大林暴跳如雷。点名要把科涅夫送去军事法庭审判。从历来苏联军事法庭对惨败指战员的态度来看。科涅夫的悲惨命运似乎早已预定。
好在为了给科涅夫擦屁股。解除西线危机。斯大林这次选择过来救火的继任者是名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前线火速上任的朱可夫抵达战场后。一眼就看出了科涅夫的众多指挥失误:“忽视侦察。导致部队配置上犯了严重的方向错误;二。没有组织纵深防御。也没有在遭受突破时组织坦克部队狙击和调动预备队方面军增援;三。过于保守。敌人主力准备集结出发时。没有安排航空器和炮火进行轰炸;四。维亚吉玛地域被德军突破后。苏军没有果断后退。”
即便如此。当朱可夫得知斯大林决定对科涅夫进行处置之后。还是决定出手相助。亲自打电话向斯大林求情。他向斯大林表示。科涅夫是个能打仗的将领。和五天就丢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帕甫洛夫有着本质区别。而且现在苏联形势危急。枪毙科涅夫于事无补。不如把早已熟悉西线战场的科涅夫作为自己的副手留在这里更为有利。
此刻朱可夫名声已如日中天。他不仅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取得了苏军对德军的唯一一场胜利。而且在列宁格勒即将陷落之前。单枪匹马飞进了被德军团团包围的列宁格勒。和战士们一起用血肉意志和德军拼起了巷战。一个月后。伤亡惨重的德军从进攻被迫转入了防御阶段。
面对如此功勋显著的战将求情。有求于人的斯大林自然不能驳人脸面。于是答应科涅夫担任朱可夫的副手。令其戴罪立功。
朱可夫上任之后。很快就将溃逃的残兵败将重新集结。迅速地判断出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并将为数尚不多的预备队迅速派往两翼的缺口。次要地段的防御被大胆的削弱。很快就稳定了阵地。至于科涅夫先生。朱可夫根本就没有让他做副职的想法。仅仅两天之后。就被派到加里宁去指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
单独执行侦察任务的科涅夫
大难不死的科涅夫这次没有辜负朱可夫对他的信任。在这支远离主力的杂牌部队中。科涅夫独当一面。显示出了良好的指挥水平。多次和泥泞路面联手击退了德军的进攻。牵制着中央集团集群13个师的兵力。让这些精锐无法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大大减轻了朱可夫主力军面临的压力。
12月。泥泞的道路和极寒的天气。让德军的后勤瘫痪。冻饿交加的德军连烧火取暖的汽油都无法保证了。科涅夫抓住时机。率加里宁方面军首先主动出击。一天就冲破了德军阵地。随后朱可夫也开始出击。德军很快往西溃退150公里。这是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的首次大败。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救火队长朱可夫又被调往斯大林格勒。朱可夫离去之时。又特意推荐了科涅夫重掌西方方面军。早已适应德军战法的科涅夫上任之后。随即率军对阴雨天气中苦熬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发起了进攻。当年11月。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发起反攻。包围了“德军之花”。号称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被围攻的第六集团军再三向兵力众多的中央集团军发起求援。结果中央集团军忙于招架科涅夫的攻击自顾不暇。硬是无法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两位元帅从此在战场上高歌猛进。一路收获胜利无数。到1945年。斯大林决定让苏军中最有声望的朱可夫独享攻克柏林的荣誉。结果科涅夫不愿意放弃这最高荣誉。经过再三协调。最终只能让两位元帅互相竞争。在柏林战役中。朱可夫部队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被称为“柏林之锁”的塞洛高地所阻。而科涅夫则顺利地渡过了尼斯河。抢占了攻克柏林的先机。
4月17。斯大林亲自打电话给科涅夫打电话。向科涅夫请求允许朱可夫的快速部队通过科涅夫的突破口进攻柏林。结果被科涅夫拒绝。科涅夫提议由自己预备的手中的两个坦克集团军代替朱可夫进攻柏林。这一切都让朱可夫看在眼中。很快朱可夫就增加了攻击力度。4月18日晨。部队拿下了关键的泽劳弗高地。抢先占领了通往国会大厦的要冲安加尔特车站。
两大方面军的骄兵悍将们在狭小的市区内重叠参战。摩擦不断。最后连两位主帅打起了嘴炮官司。在斯大林面前互相抱怨对方的部队妨碍了自己的行动。斯大林不得不在攻占柏林前一天给双方部队划分区域。要求这两员悍将从4月29日起。严禁越线前往对方区域。结果国会大厦分到了朱可夫的进攻区域。
领袖的“偏心”让科涅夫和其部下对这个划分很是不满。当时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因为率先攻入柏林的缘故。早已在进军路上占据了先机。现在迫于斯大林的权威。不得不退回来。将拼死攻下的阵地交给朱可夫的部队。
这次竞争过后。朱可夫觉得科涅夫过于功利。过河拆桥。而科涅夫则觉得自己之所以被划分在国会大厦之外。是因为朱可夫居功自傲。在斯大林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两人时常互相攻击。双方矛盾彻底公开化。
1946年。功高震主的朱可夫受到了斯大林的打压。和他有宿怨的国家安全部长阿巴库莫夫趁此机会想至朱可夫于死地。特意炮制了一封检举信作为罪证。信中除了诬陷朱可夫背叛苏联外。为了获得军队支持。特意在中间夹杂了针对科涅夫的内容。
1946年6月1日。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上。该信被公开。斯大林授意参会者给朱可夫定罪。结果出乎意料的是。科涅夫居然不顾个人安危。站出来给自己的对手辩护。科涅夫气愤地说:“朱可夫在战场上。经常亲自肚皮贴地面爬到距德军三四百米的地方侦察。谁说他不爱国不爱党?我坚决不同意”。面对科涅夫的不解风情。斯大林提醒道:“科涅夫同志。朱可夫他想把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的功劳据为己有。”结果科涅夫回答:“这些都是小事。历史无法欺骗。”
在科涅夫拼死保护之下。斯大林只能暂时妥协。以“朱可夫搜刮战利品的罪名”将他贬职。不过即使科涅夫冒死辩护。两位元帅仍互不待见。科涅夫依旧有空就贬低朱可夫的军事能力。
1962年。科涅夫政治斗争失败。赫鲁晓夫罗织了大量科涅夫的罪状。要将他送上军事法庭。结果已经退休的朱可夫又站了出来。帮助科涅夫作证。
1967年科涅夫70大寿。朱可夫特意与科涅夫见了一面。这成为两位元帅和解的标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61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斯大林,德军,方面军,朱可夫,莫斯科,司令员,部队,乌克兰,集团军,战役
没想到大家都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很多将领都因为背锅而被处决,科涅夫为啥能幸免于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到1943年初。苏军在二战中几位名将的军衔已经纷纷加星。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第一批封帅。并且都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罗科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