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记住了。你就是村里的“神仙”!看看你知道几个!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在古代元宵节是非常隆重热闹的。全城都会张灯结彩。全民一起欣赏圆月、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去百病、送孩儿灯。舞狮子等。是非常热闹的一个晚上。
这天天气如何呢?老祖宗早已经告诉我们了。老话说“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上元节就是元宵节。我们今年可以验证一下老辈人说的对不对。那么正月十五这天天气情况对年景有什么影响呢?老话有“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的说法。具体什么意思。我之前文章详细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讲了。
元宵节一过。很快就到雨水节气了。这里的雨(yu)读四声。是动词。也就是从天上落下来水的意思。如果读三声就是名词了。“雨水”顾名思义就是到了这个时候该下雨了。但是。我们知道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那个地区几乎每年都会春旱。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要把下雨很少的这段时间称为“雨水”呢?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老祖宗留下来关于判断年景的农谚很多。分享几个给大家。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一下。看看有几个是您听过的!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一日晴。农夫不用力耕田。
“岁朝”指的是农历新年交节。也就正月初这段时间。“蒙黑”好理解。指的是阴天或者雨雪天气。“四边天”就是四面八方。指的是天空四面八方的意思。也指天空被阴雨雪天。“立春”指的是立春节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下雪下雨天气多。比较寒冷。早春降水比较多。预示着后期可能就变少了。会出干旱的年景。但是。如果“立春”节气这天要是一个晴天。这一年还会是风调雨顺的。农民劳作也不费力。
今年“立春”这天是晴天吗?这句话也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每个地区都准的。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惊蛰”指的是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出现在每年的公历3月5-6日之间。到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下雨的时候时常也会听到雷声了。这个时候入土越冬的动物听到雷声而惊醒。已经到了春耕的季节了。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的意思是说。惊蛰节气这天听到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也就预示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的春指的是“春分”节气。意思是说春分时节下雨。空气比较滋润清新。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用来记录日期的“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天干共有十个会和十二地支循环对应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我们可以查一下。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所以。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明白这点。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月中指的是“二月份”。意思是说二月份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如果。没有三个“卯日”。粮食可能会欠收。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延春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这里的“初一 ”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一。风就是刮风。雨就是下雨的意思。 但是。这里的“瘟疫”可不是指疾病。而是指天气寒冷。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气。南起就是刮南风。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三月初一这天刮风下雨。把行人的头都淋湿了。那么这天就会比较寒冷。三月份还比较寒冷。说明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农作物受到低温侵袭。可能会发生冻害。影响后期产量。所以农民很忧愁和担心。但是。如果“清明”节气这天刮南风。气候就会比较温暖。那么。就不用担心了。肯定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年景。
四月:立春东风少病遭。时风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害虫成灾损稻禾。
立春就是“立春”节气。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立春节气这天要是刮东风。作物就会少有病害。作物就会多结果实。如果。春雷响在“甲子日”或者“庚辰日”。那么这一年就会遭受虫害。庄稼受损。造成减产。
五月:芒种闻雷意美然。端阳有雨是丰年。夏至风若从南起。瓜果院内受熬煎。
端阳就是“端午节”。有雨就是下雨的意思。芒种就是芒种节气。闻雷就是听到雷声。夏至就是夏至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是“芒种”节气这天下雨打雷是好的象征。有雷的雨下一阵就停了。不会阴雨绵绵。既能给农作物补充水份。又不影响后期劳作。端阳节这天要是下雨。预示这年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会获得丰收。但是。如果初夏刮南风。可能后期雨水就比较多了。瓜果可能会出现病害减产。
六月:三伏之中逢苦热。五谷风和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古代把农历十月称为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为季冬。这三个月就是“三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冬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三伏天应该是很热的。如果不太热。说明天气比较反常了。庄稼长势不好。如果。没出现灾害的情况。那么这年冬天就会降水比较多。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庄稼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尽管结实也难留。
立秋指的是“立秋”节气。无雨就是不下雨。处暑指的是“处暑”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这段时间不下雨。天气还晴朗。农民就比较担忧了。因为这样的气候。向来都会减产。只有往年一半的收成。如果。“处暑”节气禾苗急需雨水时不下雨。就算结了籽实也没有收成。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日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秋分指的是“秋分”时节。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秋分时节是丰收的时节。到处都是秋收劳作的农民。大家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但是。这个时候最怕刮风下大雨。造成作物倒伏。影响收割。要是稻米被水浸泡。就会影响收成了。也会影响后期粮价。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
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飞霜就是下霜了。重阳就是我们说的“九九重阳节”。月中就是农历九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火色”指的是气温高。天气热。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这天下霜了。对农民是百害无一利的。要是重阳节这天没下雨。那么接下来整个冬天都将会是晴天。降水会很少。冬天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当中天气还比较酷热。那么人就容易生病。如果。出现打雷、下大雨的天气。那么蔬菜可能会被水淹。出现减产的情况。老百姓就要高价买菜了。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兼壬子日。遭殃预报损人民。
“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壬指的是干支历记年法里的“壬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冬”交节这天。如果碰上“壬日”。就预示来年会比较缺少雨水。地势高的地块。就会缺水影响作物生长。农民就白忙乎了。
十一月:初一东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阴无日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天刮东风。冬天就会比较寒冷。人们容易生病。如果这天不仅刮风还下了大雪。那么得病人就会增多。仿佛有灾魔出现。
如果。冬至节气这天阴天或者降水预示明年会风调雨水。不用担心庄稼长势。会有好的收成。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淌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次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发大财。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大概意思是说农历十二月初一这天要是刮东风。那么六畜容易生病折损。并且。这天如果下大雪。那么来年可能会出现旱情。倘若这天天气晴朗没有风。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农民就能获得好的收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您认为这些农谚还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73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节气,就会,指的是,是说,这句话,立春,农历,天气,东风,可能会
没想到大家都对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从正月到十二月你知道几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记住了。你就是村里的“神仙”!看看你知道几个!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在古代元宵节是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