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原创

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好文

热门回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要理解这首诗。关键要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要理解这首诗。首先要了解这个大林寺在何处。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首诗和白居易的其它诗一样。都明白易懂。但也看到一些朋友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并不那么精准。原因是: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大林寺在何处?大林寺:在江西庐山大林峰上。为晋僧昙诜始建。大林寺和西林寺。东林寺合称庐山\"三大名寺\"。大林峰的具体海拨高度没有查出数据。估计在1300米左右。

第二个问题是白居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 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创作时间为元和十年秋。江州: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市区的海拔高度在20米。

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了解了以上的背景信息以后。我们再来理解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初夏时节游历庐山大林寺的一个随感。因为江州与大林峰有1300米的高差。按照自然规律。两处的气温差有6至8度。在江州时序是初夏季节。而在山上正好相当于阳春时节。所以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说了。

其实在这个季节上庐山的确就这个感觉:有一次我五一时上庐山。山下见不到映山红的影子。而山上正是映山红盛开。要说游庐山最好的季节就是初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是说:人间四月百花凋落了。大林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当然这里的“人间”是指山下。但也可有字面所讲的“人间”之意。因为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中多少都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比如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这个自号很明显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伤春惜春也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两句是说:我一直为春光归去。无处寻觅而烦恼。想不到春光转到这里来了。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伤春惜春。比如: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一诗一词共同的地方都是把春光拟人化了。形象化了。黄庭坚的词中之“春归何处”。想问“黄鹂”。而白居易的“春归何处”转到了深山古寺了。

其他观点:

一是。城市、村落与森山的气温差异。导致了各种花卉开放时间差异的自然现象。。即是哲理也是白描。

二是。这里的人间是狭指。是作者写诗时大概的具体的区域。非是整个世界范围。不要误读。

其他观点:

您好!感谢邀请!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觉转入此山来

这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是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由于海拔高于平地。故气温低相对较低。

前两句中“人间”与“山寺”相对指市井或尘世之中。意思是喧嚣的尘世上。四月时候百花都已凋谢。可深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里的“四月”是指农历。即阳历六月初夏。此处“人间”二字是狭指。是诗人写诗时大概的具体区域。非广义人世间。这点我们要明白。

后两句是诗人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怨恨、苦恼、伤感。重遇春后喜出望外。实质是他被贬官落魄后的痛苦和看清世俗的沦桑感慨。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超凡脱俗远离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谢谢!祝您快乐幸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迎客心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2:34

    庐山,人间,白居易,桃花,这首诗,林寺,初夏,山寺,春归,黄庭坚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2:3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2:3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