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九年,塑料袋仍无处不在,你怎么看?
原创

“限塑令”九年,塑料袋仍无处不在,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2008年6月。“限塑令”正式实施。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袋因为方便而大受消费者青睐。买菜需要塑料袋。买早点需要塑料袋。超市购物也需要塑料袋。快递包裹需要塑料袋…….塑料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塑料袋的生活真的很难想象。消费者由于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已养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而塑料袋的“替代品”明显吸引力不足。相比塑料袋。纸袋或可降解塑料袋、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数倍以上。携带也不方便。从最初的免费到收费。消费者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几角钱的费用让消费者消费起来毫无压力。九年的时间。“习惯性缴费”的新生活惯例似乎已经渐渐生成。

二、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被认为是“限塑令”被“架空”的直接原因。《光明日报》指出。想当初。超市、菜市场总是有人检查“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在旷日持久的“猫捉老鼠”游戏中。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检查力度和频次跟不上。导致一些商家又肆无忌惮地提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塑料袋。如农贸市场是超薄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但对此。几乎很少听到有人去查的。在许多批发塑料袋的商家。各种超薄塑料袋也是公开售卖。而那些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生意也一直红火。可以说。仅仅一个超薄塑料袋。从使用、流通到生产。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基层部门对于限塑令的执行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民日报》同样认为。政策执行陷入监管之难。首先。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度。面对洪水般的生活细节也难免捉襟见肘。这导致政策的执行效率较低。

三、“限塑令”本身有许多制度缺陷

“限塑令”主要停留于行政指令。行业的自我治理机制基本缺位。有需求就有市场。商家都是趋利的。塑料袋价格低廉。而纸袋或可降解。但价格却是普通塑料袋的数倍以上。相较于巨大的购物数量。每个塑料袋0.2元到0.5元的成本实在微不足道。收益远大于成本。而对超市等商家来说。由免费提供到收费出售。徒增一条生财之道。何乐而不为? 而农贸市场、街边摊点、小商贩为了留住客人会提供免费塑料袋。不会自觉收费。无形中。这也变相为不法作坊违法生产塑料袋提供了市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者为使用塑料袋付费。就是承担污染环境的成本。而这一行为的收益则是购物的便捷。结果。“限塑令”陷入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正和博弈。难以落地实属必然。

舆论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也有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政府部门而言。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源头治理的题中之义。“限塑令”也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

《中国纪检监察报 》指出限塑令”几乎沦为“卖塑令”。如何让“限塑令”重新焕发活力。对政府、消费者、市场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在执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那就注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治理者来说。“限塑令”遇到波折。恰是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契机。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公众环保素养的提升。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够告别那些危害环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干净美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6:21

    塑料袋,消费者,商家,都是,力度,超市,也有,市场,纸袋,农贸市场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6:21

    没想到大家都对“限塑令”九年,塑料袋仍无处不在,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56:21

    2008年6月。“限塑令”正式实施。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