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骂冯道你认为谁对谁错?
原创

欧阳修骂冯道你认为谁对谁错?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觉得冯道是得道高人。常伴猛虎而不伤。老子庄子也不过如此。反观欧阳修政治不行做官不行做人也不行!好在写的资治通鉴还行。

其他观点:

我们看《旧唐书》。基本对冯道持褒扬立场。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则充满了对冯道的鄙视和鞭挞。欧阳修评价冯道说: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

他直接骂冯道是“无廉耻”的人!这个评价对文人士大夫来説。恐怕没有比它更恶毒的了!那么。冯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欧阳修对他的评价到底是否客观呢?

历经四朝十帝的冯道。有什么传奇经历?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冯道耕读出身。典型的寒门仕子。自幼除了读书和侍奉双亲外。对物质生活毫不在意。家里即便大雪封门。满地灰尘他也照样乐在其中。这说明。冯道是一个精神世界很强大的人。

冯道出仕很晚。第一次做官是被刘守光辟为掾属(行政助理人员)。因为进谏得罪刘守光。被关进监狱。被人营救出狱后。他逃亡太原。投在还未称帝的李存勖帐下。为掌书记。四十一岁那年。他被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为中书省郎官、翰林学士。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此后。冯道又历经后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四朝八帝。加上后唐庄宗和后唐明宗。共计十帝。除了唐庄宗期间外。其余他都是宰相身份。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发生高平之战。冯道因阻止柴荣亲征。被留在开封负责郭威的葬礼。葬礼还没完全结束。冯道就病逝了。

当世人为何把冯道捧上天?

冯道在当世为何受到追捧。主要是如下几点原因:

一、优良的品性

“时久无正拜三公者。朝议疑其职事;卢文纪欲令掌祭祀扫除。道闻之曰:‘司空扫除。职也。吾何惮焉。’”“冯道出镇同州。饶时为副使。道以重臣。稀于接洽。饶忿之。每乘酒于牙门诟道。道必延入。待以酒肴。致敬而退。道谓左右曰:‘此人为不善。自当有报。吾何怒焉。’”

当扫除司空心理不失衡。即便对小人。也尽到该有的礼数。

“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二、敢言直谏

后世有人批评冯道尸位素餐。不给皇帝进善言。这话有失偏颇。史书至少记载了两次他犯颜直谏的事件:

一次是唐庄宗因为受到郭崇韬批评发怒。让冯道写诏书出发郭崇韬。冯道:

“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道曰:‘陛下未可比唐太宗。’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作得山定否?’世宗怒。起去。”

虽然结果证明。柴荣亲征是对的。但冯道敢“切谏”。敢用这样的语气对皇帝说话。哪儿有一丝媚态?

除此而外。冯道还有多次劝谏唐明宗谨慎治国、以德治国等。

三、守护百姓不受杀戮

契丹入汴。道自襄、邓召入。契丹主从容问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

赵延寿是汉奸人物。《旧唐书》这段记载很客观。站在公正的立场。将赵延寿与冯道拯救百姓的事迹记录下来。

可见。在当事人眼中。冯道无论是品行还是个人作为上。似乎都无可挑剔。

欧阳修为何痛骂冯道?

李存勖征召冯道。冯道到达后。皇帝变成了李嗣源。他立刻接受了李嗣源的宰相任命;唐闵帝逃往。他立刻出迎唐末帝。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冯道又毫不犹豫地成了石敬瑭的宰相;石敬瑭刚刚驾崩。他又矫诏抛弃石敬瑭幼子。迎立石重贵。

甚至。契丹灭后晋。冯道跪在耶律德光脚下。连眉头也不皱一下。反正。一姓之内。谁做皇帝他都拜。改朝换代他同样拜。完全不顾前朝和先君对他的恩情。《资治通鉴》还用了四个字记载了冯道的自我辩解:事当务实!翻译过来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基本上。从北宋之后。冯道就被踩进了道德的地狱!

站在现代人立场。我们该如何看待冯道?

冯道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呢?似乎这些行为。与他良好的品性完全不像一个人所为。冯道在迎奉唐末帝之前。有人指责他不该如此。冯道说了这么一句话:

“主上失守社稷。人臣惟君是奉。”

原来冯道不是道德亏缺。人家很有道德。不过跟北宋之后的文人价值观相左。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有自己的理念的人做什么事都会振振有词。哪怕是万人唾骂的事。

那么欧阳修骂得对不对呢?我认为放在欧阳修的历史环境下。骂得对。放在今天就骂得不对。

欧阳修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强调臣子对君主绝对忠诚的时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主人遇难。臣子就要陪葬。否则就是“贰臣”。

在那种价值观下。冯道有一万个理由。也改变不了他对君主的背叛事实。

同时。我们又不能脱离冯道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五代十国大动荡时期。哪一位皇帝上台是合法的?都是靠野蛮的杀戮。强令所有人对他们低头而已!

既然如此。冯道凭什么要对他们绝对忠诚?如果你有能力保住皇位。臣子尽力帮你治国安邦。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如果你不是这块料。被更狠的角色赶下台。也不值得可惜!冯道这么想有错吗?

其他观点:

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场不倒翁”。除了后梁之外的五代中。他曾经先后给十位皇帝效力。并且曾经向辽国称臣。

所以。欧阳修在修《新五代史》的时候引用了《左传》中的话。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很明显。在欧阳修眼中。冯道是“无耻”的。而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的时候也曾经把他贬得一无是处。称他为“奸臣之尤”。即天下第一奸臣。

但是呢。在冯道生活。或者说在冯道被诸多政权任用的时候。他却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甚至“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也就是说。冯道活着的时候。是所有人的榜样!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那就离不开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了——几十年中改朝换代太容易了。动乱是当时的常态。难道每一位皇帝被弑。每一个朝代被推翻。天下人都要跟着殉国吗?所以。冯道的作为是无可厚非的。他是在用自己的能力让百姓过得更好。但是后世偏偏要在一个人的能力之上加上“忠君爱国”以及“仁义道德”甚至“礼义廉耻”的帽子。

戴上这个帽子之后。除了个别的“圣人”之外。普通人就不是人了。即便是你曾经给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老百姓做过贡献。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23

    欧阳修,皇帝,后晋,契丹,延寿,后唐,自己的,的人,资治通鉴,是一个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欧阳修骂冯道你认为谁对谁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23

    我觉得冯道是得道高人。常伴猛虎而不伤。老子庄子也不过如此。反观欧阳修政治不行做官不行做人也不行!好在写的资治通鉴还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