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府兵制?
原创

什么是府兵制?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府兵制是一种兵员组织制度。它源于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并在唐朝时臻于化境。是当时的中原王朝军事强盛的基因所在。

十六国及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大多采用胡人当兵、汉人耕种的分工。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后。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到了北魏末期。随着六镇起义爆发。这种情况再度上演。东魏、北齐的奠基者高欢曾经献上了一番经典描述。

作为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曾这么要求手下鲜卑将士:“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何为陵之?”意即:汉人耕地种田、养活了你。怎能欺负他们?

扭头对汉人训话时。他又要求不得排斥鲜卑人:“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何为疾之?”鲜卑人只是需要你一点点布匹和粮食。就冒着生命危险替你杀贼、保你平安。哪能讨厌人家?

高欢有底气任由汉、胡这么分工。毕竟东魏的控制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以前可是北魏的统治核心地带。北方六大军镇的军事资源也大多被他继承。最不缺的就是熟练、优质的鲜卑将士。

但西边的宇文泰就郁闷多了。早在公元530年。奉尔朱荣之命。贺拔岳辅佐尔朱天光进入关中平乱。麾下的鲜卑等胡人将士不到2000人;他们随后却横扫关陇。队伍规模越来越大。主力自然由当地的汉、羌等本地人组成。

尔朱荣死后。高欢击败尔朱氏残余。并在公元534年指使侯莫陈悦暗杀了时任关中领袖贺拔岳。意图兼并关陇。在贺拔岳余部的一致拥护下。宇文泰继承了指挥权。从此与高欢势不两立、常年血腥搏杀。

但是。相对于东魏。宇文泰的西魏不仅综合实力处于下风。军事力量也差了很多。东魏坐拥十余万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胡人将士。西魏除了高层主要来自武川镇(六镇之一)之外。还有孝武帝元修入关时带的近万鲜卑禁军。其他的则良莠不齐。数量、质量都处于下风。

于是。在形式的迫切需要下。宇文泰只好主动求变。他重用苏绰。推行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列制度改革。其中在军事方面的重大创举就是设立“府兵”。

所谓府兵。首先“籍六等之民。择魁材力之士以充之”。当时的百姓按户分为九等。六等及以上人家。采用“三丁选一”的原则。挑选最优秀的人员入伍。编入100个府、每府安排一个郎将率领。其后分属24军;每军任命一开府。两个开府归一个大将军管辖。也就是共计12个大将军;而每两个大将军共同接受一个柱国大将军的领导。也就是一共6个柱国大将军。此外。宇文泰本人也是柱国大将军。由他统领其他六柱国;北魏宗室也安排了个藩王元欣打酱油。所以西魏共计8个柱国大将军。

这就是西魏、北周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形成。隋末瓦岗领袖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李渊外公独孤信都位居八柱国。隋朝杨坚家族则出自十二大将军之列。

起初。这些府兵满编制还不到5万人。他们一旦被挑为府兵。不编入普通户籍。由兵府自行管理。本该交纳的赋税、劳役全部减免;“置屯田以资军国”。平时有自己的耕地。闲时训练、每年服役一个月。战时出征。所有的装备、武器、马匹、粮草都由政府提供。

西魏创立的府兵制有三大优点:

其一。并非追求数量、全民皆兵。而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训练。这样既没有占用过多劳动力。又打造起一支相对专业、高质量的精兵队伍;

其二。“抚养训导有如子弟。故能以寡克众”。相对于以往那些被征调的军人相比。府兵的待遇极高。不仅免税免役。而且在长官那里得到了“子弟”般的待遇。被尊重、关爱的色彩浓厚。这样的军队凝聚力、战斗力更强。公元554年。宇文泰赐给军队高官以鲜卑姓氏。各人统辖的军人也随之改姓。进一步以宗族色彩强化军队向心力。

其三。府兵的挑选对象涵盖汉、胡各族。“西魏大统九年。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经过府兵制的推行。武川军事集团与关陇本地豪强彻底融合。后世津津乐道的“关陇集团”由此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战争的消耗加大。后来的北齐征兵也打破了汉、胡之别。“男子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这就是西汉时期的全民兵役制;高洋还精挑细选。建立了胡人猛汉组成的“百保鲜卑”、汉人壮男构成的“勇士”。

但总体而言。虽然军人主体都逐渐转变为汉人。但北齐是全农皆兵、北周是选农训兵。这也体现了双方迥然不同的军政理念。

同为出自关陇集团的军事贵族。隋朝也继承了北周府兵制。到了唐代。李世民结合现实情况。对府兵制进行了完善。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朝全国设立10道。634个兵府。仅仅关中地区就有261府。但这个数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杜牧曾说:“凡府五百七十四。有四十万人”。陆贽则称:“诸府八百余所。关中殆五百焉。”至于关中兵府多。显然是为了强本弱枝、避免外重内轻。

每300人为一团。领导是校尉;50人为队。领导称为“正”;10人为火。归“长”管理。但与北周不同。唐朝府兵的装备粮草都是自己负责的。平日里放在兵库。打仗时才统一发放。不过。马匹由于比较昂贵。所以由朝廷发钱到个人手中。随后自行采购。

府兵制的推行是与均田制挂钩的。府兵是从农民中精挑细选而来。他们除了每年按要求进京宿卫外。平日里在家耕地、奉命统一训练。需要打仗时领武器、粮草出征。统帅则由朝廷临时指派;打完仗后。各回各家。所谓“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既避免了将领与士兵长期相处、形成固定隶属关系。又不用长期养着一群脱离农业生产的专业军人。极大减轻了朝廷财政负担(更别说唐朝还让府兵自备装备粮草)。

另外。在唐朝时期。府兵制也是农民改变人生的重要渠道。但凡有一定财力自备后勤物质、身强力壮且头脑机智的。都能进入府兵。通过战功加官进爵乃至拜将封侯。最典型的。我认为是薛仁贵。他正是主动参军、跟随李世民远征高句丽。从此一鸣惊人。成长为青史留名的传奇名将。可以说。府兵制与科举制。分别从武、文两方面。为普通人提供了突破阶层的机会。进步性值得肯定。

其他观点:

府兵制。简单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征兵制度。不过不是全国征兵。主要在折冲府的民丁中征召。由官府挑选时任组成一组。之后就是一日为兵。终身为兵。21岁入伍。到了61岁才能退休。宋人陈傅良在所著《历代兵制》中写道:“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彰灼于唐。”唐代的府兵征召上来就是中央直辖下的最基本的武装力量。主要的任务是守卫京城长安。并且在战争时期再临时奉命出征。

说起来。府兵制的建立与均田制离不开。一般来讲。府兵都是来源于均田户。平时没有军事需要的时候在家里务农耕田。农闲的时候则要参加军事训练。有了战事以及军事需要的时候再出征。朝廷一般会给府兵分配一定量的永业田作为耕地。并且还有相应的减免税。但是府兵同时也要自己装备以及准备粮食等等。也就是真正的自费出征。自费这一点倒是跟欧洲的骑士有点相像。不过其他方面差别比较大。

募兵制。实际上就是职业兵。因为府兵虽然保证了相对稳定的兵源。但是数量上以及战斗力上面仍然不能保证。因此很多的军事行动仍然要依靠“兵募”。这就是早期的募兵制的来源。这些兵募一般是在皇帝的政令下达以后。地方政府按照需求以及政令临时征召的军人。一般军事任务结束就解散了。所以倒是很像现在的雇佣合同一样。一些戍守边境的兵募还可以“续约”。并且他们所需要的装备和器材都不需要自己准备。而是由州县来提供。

其他观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6:21

    府兵制,鲜卑,西魏,大将军,关中,胡人,北周,汉人,北魏,东魏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6:21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府兵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6:21

    府兵制是一种兵员组织制度。它源于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并在唐朝时臻于化境。是当时的中原王朝军事强盛的基因所在。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