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毛诗序》是诗经的序言。主张诗言志。阐述了诗与政治的关系。夸大了文学和诗歌的功能。这也可能是儒家夸大读书人对国家的作用。但同时它将诗歌当成民众的心声。提醒统治者关注诗歌表达的情绪。
这是个较早文学评论的专门文章。对后世影响挺大。具体的可查度娘!
其他观点:
《毛诗序》强调文以载道。主要思想是政治教化。
一是教化思想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思想。教化是一个熏陶、浸渍的过程。是启发人的善心。使人们内心道德化。在古代社会。教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重点在于是政治美好和风俗醇厚。而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会对鉴赏者的思想、情感、道德等精神品性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文艺作品对人的教化作用在于文艺能构建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性、净化人的心灵、焕发人的精神。
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教化思想源远流长。在西周时期初步形成了重视道德教化、实施德治的传统。在重视礼仪教化的周代。文艺作品非常重视其教化作用。如《诗经》中的诗歌就已展现出了其教化的作用。《诗经》中诗歌的的主题有很多。有的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有的热烈质朴。表达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以孝治国。《诗经》中不乏有写儿女对父母感情的诗篇。如《邶风·凯风》就是一首儿子称颂母亲的诗歌。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周代是一个实行宗法制社会。非常重视家庭地位和意义。《诗经》通过诗歌不仅表达了提倡孝道的思想。更反映了要为国家尽忠的思想和社会现实。除此之外。其中《魏风·伐檀》中所渗透出的反抗意识既是对人们认清自身处境的劝诫。也是对人们反抗压迫的鼓励;《郑风·将仲子》中体现出的青年人对美好爱情的大胆、执着和追求也对后代的青年男女产生了重要影响;《诗经》的教化色彩为中国文艺作品注重教化作用开了先河。
三是《毛诗序》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教化作用。通过“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来指出诗歌具有诗人宽容、美化人格、改变风格的教化作用。 而文艺对教化作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上。还体现在礼乐教化上。孔子是以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礼乐文明、发挥了礼乐的社会教化作用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认为音乐对提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品味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恢复整理古代礼乐制度与文化、亲自学习和体验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和强调礼乐的社会教化意义。发扬礼乐的社会教化作用。达到治理国家社会的政治理想。如《毛诗序》中所说的:“情发于声。生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乐和时代政治密切相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在音乐的内容里反映出来。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 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是人思想、情感的反映。音乐的和谐可以使民心相安、可以涵养民之德性。不同的作品对人性情的陶冶不同。有的使人忧思。有的使人安康。所以统治者据此来制定礼乐章法。以教化百姓。使人民安居乐业。 从诗歌和音乐两个方面不难看出文艺对教化作用的重视。但是文艺不仅要重视自身的教化作用还要重视自身的艺术价值。 四是文艺作品是时代的反映。文艺自身的艺术价值与它所反映的深度和广度成正比。其所反映的范围越广、深度越大。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就越高。文艺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那它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而文艺自身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要对社会和人的思想产生一定的有利的、积极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和《离骚》是两大艺术瑰宝。《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反映了先民群体智慧的结晶。而《离骚》则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展示了诗人个体的智慧和魅力。《离骚》通过诗人一生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诗人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和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跋扈。它虽然是一首抒情诗。但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文艺作品中不仅文人志士创作的诗歌要重视自身的艺术价值。虚构的属于大众文学的小说也要重视自己的艺术价值。才能再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才不会被层出不穷的作品所淹没、替代。正如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正是由于它自身高度的艺术价值才会成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而《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我们可以由作品发现时代的意义。在时代意义中找出这个悲剧的时代因素。小说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一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面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不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现实。揭示出了封建末世的危机。 《离骚》和《红楼梦》告诉我们文艺只有重视并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才能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才能在文学作品中
其他观点:
《诗经》在汉代有鲁、齐、韩、毛四家传之。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毛氏毛亨、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
《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长文。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
《毛诗序》对诗歌的性质、内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述。
《毛诗序》中提出了“六义”、“正变”、“美刺”等说。
“六义”中的“风”、“雅”、“颂”一般认为是诗的类型。“赋、比、兴”认为是诗的表现方法。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段话对于诗与志、志与情的关系以及诗歌的艺术特征提出了精深的见解。并涉及诗歌和时代以及政治的关系。肯定了吟咏性情的诗歌有很大的教化作用。
又进一步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认为天下大乱就会产生怨刺的诗歌。政治的清明与黑暗。决定了诗歌的“美”与“刺”内容。美刺精神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比兴传统的确立。对后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毛诗序》原文如下: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91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诗歌,作用,诗经,文艺,礼乐,价值,艺术,社会,先王,思想
没想到大家都对《毛诗序》是如何论述时代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毛诗序》是诗经的序言。主张诗言志。阐述了诗与政治的关系。夸大了文学和诗歌的功能。这也可能是儒家夸大读书人对国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