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字里有很多汉字,为什么是简体而不是繁体?
原创

日本的文字里有很多汉字,为什么是简体而不是繁体?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日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字。俗称“假名”。日文有两种方式造字。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以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平(片)假名都属表音文字。同一个汉字在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1、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2、草书正楷化。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分。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成简单的声旁。6、保留原字轮廓。7、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

这就是为什么日文中的很多“汉字”与现在的简体字相通。而意思却截然不同的原因。其实古人造字的时候文字并不复杂。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统治阶级和文人为了自己的需要刻意将文字变的越来越复杂、晦涩难懂。对于他们来说会识字的人越少越好。而文人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雅出众。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们不需要大众都能读书识字!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问得不是很准确。日本本来没有文字。是从两千年前汉朝的时候就开始引进汉字。记录日语。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简繁体。后来在使用当中。确实把一些汉字简化了。而且跟中国五十年代简化字的样子不完全相同。比如。勞。简化为労。團简化为団。澤简化为沢。另外。有的汉字在中国使用的时候繁化了。比如车辆的辆。原写作両。日本现在还在用。没有另加一个车字旁写作輛。

此外。國字的简化字为国。确实是日本先于中国简化的。

为什么我们看日文。貌似都认识。其实意思对不上?原因是日文的汉字很多用的是古义。而我们使用的汉字。已经有很多引申义。与古义相差很大。比如。娘。日文还是用的本义女儿的意思。我们则因为把孃字和娘字合一。造成字和义混淆了。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里面的娘。指的就是女儿大了要嫁人。不是母亲改嫁。

其他观点:

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和灵魂。它是由道理组合而成的。也是天地认可的。不可丢失。简化字是在当世简化流通的。如果用来测字就不准了。所以用法不同。理相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4:23

    汉字,日文,简化字,自己的,日本,文字,简单,是在,中国,偏旁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4: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日本的文字里有很多汉字,为什么是简体而不是繁体?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4:23

    日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字。俗称“假名”。日文有两种方式造字。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以汉字草书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