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原创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只有心底的愉悦。才是最美的人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热恋中的人。世界无处不是风景。你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吃什么。住哪里。玩什么。都不在意。你在身边。做什么都快乐!

除了谈恋爱。就是非常喜欢某个东西能让人快乐了。但音乐是要排在第一位。

孔夫子是圣人。圣人也最喜欢音乐。陶冶性情。孔圣人第一次听到“韶”这种音乐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音乐。

“韶”是春秋时代齐国的一种音乐。为什么只有齐国有呢。因为齐国有个管仲。治理国家比较厉害。齐国当时是天下最发达。最富有。文艺娱乐最先进的国家。

孔夫子是个音乐发烧友。一听之后就天天听。还不停的琢磨。是不是可以改动。加个前缀什么。所以吃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味道。肉在当时比较稀缺。但就这样。孔夫子还是没吃出饭菜里有肉味。看来音乐的魅力真是大。

孔夫子还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当他从“韶”的美丽中慢慢会过神来时。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所以孔夫子说:没想到音乐的魅力这么大!真正能愉悦人的身心。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快乐。

其他观点:

谢邀请!






孽风儿(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一章。句读分法不一。虽然意思有所差异。但实际上宗旨还是一样的。我们主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韶。相传系舜王时代的乐章。是舜王心声的流露。舜王后裔在陈。到春秋乱世。陈公子流落到齐国。把韶乐也带到了齐国。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如痴如醉。沉浸在韶乐之美里。体验到舜王的境界。音乐教化的庄严美盛。法喜从内心若清泉汩汩流出。很长时间不知肉味甚至世味。对于世俗的再也不在乎。几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尝而无味。

想不到韶乐之美。竟然达到如此境界。如此殊胜。

孔子本具极高的音乐素养。发愤忘食。专注于韶乐。寝食之间。犹念念不忘韶的乐章。苦心孤诣。得到了乐之至的无上快乐。深刻地体验到了韶乐的精神实质。

从此“礼、乐、射、御、术、数”。成了儒者必习的六艺。所谓以礼修身。以乐治心。立于礼。成于乐。成为教育学之文化心理的形式原则。亘古长青。

音乐成为塑造人格。陶冶性情的六艺之一。和礼一起建立人的情理结构。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富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之富贵都能放下。肉味世味都能放下。才能进入艺术、道德合一的人生境界。忽然超越。上与诸圣一体。下与众生一体。则仁的境界现前。

圣人的学问自己要力行。才能有所体验心得。否则无论怎么说。都是云里雾里。模模糊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07

    齐国,孔夫子,音乐,不知肉味,圣人,的人,孔子,境界,富贵,让人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07

    没想到大家都对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30:07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只有心底的愉悦。才是最美的人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热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