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果可以生。谁会选择死?吕不韦从一名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和万户侯。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生命的。然而。吕不韦又的确是在接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后选择了自杀。秦王政给吕不韦的信很短。只有三十个字。丝毫没有提及让吕不韦自尽的事。只是让吕不韦将全家迁到蜀地。但是高手过招。根本不需要说的那么直白。这里先贴出那封只有三十个字的信: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是不是完全没有让吕不韦自尽的意思?但是。这三十个字在吕不韦看来却只有七个字:
吕不韦。你自尽吧!
秦王政要的是兵不血刃的解决吕不韦。并且不能留下刻薄寡恩的坏名声。而吕不韦要的是自己死后。家里人能够免于一死。因此吕不韦自尽是最好的结局。毕竟秦王政想杀吕不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彼此心里都有数。
吕不韦原先只是一个商人。在邯郸经商的时候遇到了落魄公子子楚。彼时。子楚只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庶子。生母还不得宠爱。而子楚奉命在赵国做质子。两国冲突不断。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实在不怎么好。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吕不韦才认为子楚奇货可居。如果能把这样的一个公子扶上未来的秦国国君之位。才能让子楚感激自己。那样吕不韦得到的才会更多。
也正如吕不韦所想的那样。子楚向吕不韦承诺。将来自己做了国君。会和吕不韦一起共掌秦国国政。相当于两人均分秦国。
吕不韦拿出千金来打点这件事。先是让子楚在赵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然后吕不韦亲自到秦国说服华阳夫人将子楚过继过去。让子楚成为嫡子。将来会在安阳君成为国君的时候做秦国的太子。
吕不韦在子楚身上投入的可不止金钱。还有美女。吕不韦在家中宴请子楚的时候。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小妾。也就是赵姬。未来的赵太后。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让给了子楚。很快两人就结婚。并生下了赵政。也就是未来的始皇帝。而也正因为如此。一直有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传闻。但实际上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他只可能是子楚的儿子。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吕不韦和子楚趁机逃回了秦国。而赵姬带着赵政在赵国被软禁了起来。赵政在赵国还有一个玩伴叫做太子丹。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中的燕太子丹。他当时也在赵国做质子。两个人在异国他乡成为好朋友。只是长大后又成为了敌人。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阳君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姬和赵政被护送回了秦国。只是安阳君比较悲催。继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子楚继位。赵政成为太子。而吕不韦这个大功臣成为丞相、文信侯并食邑十万户。位极人臣。权势滔天。三年后。子楚也去世了。十三岁的赵政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因其年幼。秦国国政实际上把握在吕不韦手中。而且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相国。以及赵政的“仲父”。何为“仲父”?就是国君对重臣的一个尊称。其地位仅次于父亲。
吕不韦做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应该是已经达到极致了。这样的权臣对任何准备有作为的国君来说都是拦路石。都是应该被清除的。在赵王政那样的有野心和雄心的国君面前。吕不韦应该急流勇退才可能保全性命。但是在秦王政还年轻的时候。吕不韦舍不得权力。而且他还犯了一个大错。
子楚去世后。吕不韦就和赵姬重新勾搭在一起了。虽然当时的秦王政年纪小。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选择了隐忍而已。到了后来。随着秦王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知道自己继续和赵姬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被赵王政解决掉。才给赵姬推荐了嫪毐。
赵姬和嫪毐双宿双飞之后。吕不韦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继续安心为官了。但是嫪毐显然没有吕不韦那样的头脑。他以假太监的身份和赵姬待在一起。还让赵姬怀孕生下了儿子。两人搬到了雍地。真正过上了一家人的生活。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嫪毐狐假虎威。借助赵太后的力量。不仅成为长信侯。有了封地、门客。排场也很大。甚至嫪毐还动了让自己的孩子做未来国君的心思。
秦王政一直隐忍不发。 只等着亲政后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前239年。在秦王政亲政前夕。朝中的风向就开始转变。秦王政新君上任三把火是必须要有的。因此已经有人将嫪毐的一切行径报告给了秦王政。第二年。秦王政正式亲政。嫪毐害怕秦王政向自己对手。遂抢先一步对秦王政动手。当然。结果是嫪毐失败被车裂。夷三族。两个儿子也被秦王政乱棍打死。
处理完了嫪毐。回过头就是吕不韦。秦王政是想借着这件事直接处死吕不韦的。毕竟嫪毐是吕不韦进献给太后的。其假太监的身份也和吕不韦有关。但是吕不韦的情况又和嫪毐不一样。嫪毐对秦国完全没有功劳。所以处死这样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吕不韦就不同了。
吕不韦这些年对秦国是有大功的。是他一手将子楚扶上了秦国国君的位子。甚至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不可能有秦王政。而且吕不韦在秦国甚至诸侯国间还是很有威望的。他门客众多。他们也都为他说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政不可能强行处死吕不韦。毕竟他刚刚亲政。权力还没有完全握在手中。一旦处死吕不韦。会寒了很多官员的心。这样就是得不偿失。
因此。秦王政只是在第二年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又让他离开国都到河南的封地去。虽然做了这样的决定。秦王政还是不放心吕不韦。而且他时时刻刻在想着怎么处死吕不韦。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机会终于来了。一年后。很多诸侯国的宾客纷纷来到秦国慰问吕不韦。这让秦王政终于按耐不住了。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本文开头已经贴出了信的内容。秦王政在信中直接质疑吕不韦何德何能食邑十万户并且做“仲父”。并命令吕不韦一家迁到蜀地去。
吕不韦看完信。知道秦王政早晚会要了自己的命。先是免了他的职务。将他赶到封地河南。现在又要收回封地。将他赶到蜀地。下一步就是要他的命了。而且如果让秦王政主动动他的话。很可能整个吕家都要遭殃。还不如趁着现在秦王政还对他有一丝忌惮。直接自尽了事。这样秦王政也不会为难吕家。实际上这也是秦王政想要的结果。也算是彼此成就了。
其他观点:
根据《吕不韦列传》的记载来看。造成吕不韦自尽的直接原因就是秦始皇的一封信。虽然这封信中秦始皇只是严厉批评了吕不韦。并让其和家人迁往蜀地居住。不过吕不韦是极为聪明的。他应该是透过这封信料定自己早晚必死。这才喝下酖酒自尽的。
秦王信件的内容和背景
秦始皇继位的时候只有13岁。时任宰相的吕不韦独擅大权。甚至被尊为“仲父”。而嫪毐又霍乱后宫。这令嬴政极为不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年岁渐长的秦始皇与嫪毐、吕不韦的矛盾越发尖锐。这一年有人告发嫪毐并非宦官。且和赵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还意图在秦王政死后立其子为王。嬴政于是令人严查此事。最终将嫪毐。以及他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全部杀死。并夷嫪毐三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由于吕不韦已经成为了嬴政亲政的绊脚石。加上嫪毐案牵扯到吕不韦。于是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身份。将其迁出咸阳。令其返回河南封地。
然而返回封地的吕不韦还不清净。各诸侯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嬴政生怕造成动乱。于是在公元前235年。给吕不韦带去了一封信。责问其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在收到秦王的这封信后。“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为何一封信便令吕不韦自杀
从这封信的内容看。秦始皇似乎只是对吕不韦“无功而被封十万户。无亲而被尊为仲父”表达不满。于是令其全家牵往蜀地。但在极为聪明的吕不韦看来。这封信却是足以致命的。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嬴政抹杀了吕不韦的功绩。吕不韦有没有功绩。那自然是有的。且不说正是在他的努力斡旋之下。嬴政和他父亲才能够返回秦国。并最终继承王位。仅仅以吕不韦担任丞相。先后辅佐异人、嬴政两代秦王的过程看。他的功劳就不小。然而嬴政却在信中说出了“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这样的话。这等于是将吕不韦之前的所有功劳都给抹杀了。
2、嬴政步步紧逼。意图幽禁吕不韦。嬴政为何要斥责吕不韦。即使如史料记载的一样没有明说。但我想吕不韦应该也猜的到。正是由于他返回封地后不断接待各诸侯使者。这才引起了嬴政的不满和猜忌。于是有了这封信的出现。而之所以令其和家属迁往路途不便、地处偏远的蜀地。就是对于他结交外人的一种惩戒。嬴政的这封信等于是传达了一个信号。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监视下。最好还是不要和外人来往了。不然我会以为你是要造反的。
秦始皇这封信虽然内容不长。传达的信号却很明显。等于是在告诉吕不韦。你对秦国没有功劳。你和秦国宗室没有血缘关系。我对你已经很不满了。你再和外人来往我会认为你是要造反的。我想吕不韦正是体会到了这封信中的意思。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嬴政的绊脚石。他也料定自己即使乖乖迁往蜀地。恐怕也迟早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正是这封信让吕不韦明白。只要自己还活着。嬴政就不会放心。这已经是必死之局。与其最后被泼污水“因罪被杀”。倒不如自杀留个清白之身。于是吕不韦便自杀了。
其他观点:
这是一封什么信?信的内容又是什么?
只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从中找到吕不韦自杀的原因。
这封信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明确记载: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封信的大意是说。你对我大秦有何功劳可言。我把河南十万户作为你的封地。你和我有什么血缘关系。竟要我叫你为二叔。我现在把你和你的家属流放蜀地。你好自为之吧。
这显然是一封流放书。发生的时间正是秦始皇亲政的第三年。而在三年之前。也就是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正式亲政。嫪毐意图谋反遭到失败。而嫪毐与太后淫乱之事又遭人揭发。秦始皇勃然大怒。不仅为了皇室颜面。同时也乘机铲除嫪毐的势力。秦王下令诛其三族。一查到底。
吕不韦因此而受到牵连。嫪毐毕竟是他的门客。又是在他的举荐之下才得于进宫认识太后。嫪毐谋反。吕不韦自然难于置身事外。于是在秦始皇步步紧逼之下。吕不韦先失相位。再被逐出咸阳。回到河南洛阳封地。从此远离大秦政治权力中心。
回到洛阳的吕不韦行事依然高调。不仅门客三千。僮丁万余。而且六国使者纷纷前来拜望。声势一时无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秦始皇写下了这封信。
这封信的第一句话。就是抹杀吕不韦的所有功劳。继而对他本人加于全盘否定。但是。问题来了。你秦始皇一句话就想抹杀掉呂不韦为大秦所立下的不世之功。这可能吗?
吕不韦。一个商人而已。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深远的谋划。将子楚这个最不可能夺取王位的秦昭主庶孙推上了王位宝座。其拥立之功。不可谓不大。在子楚去世之后。又以仲父之名。代理国政。最终将权力平稳地过渡到亲政的秦始皇手中。其辅佐之名。不可谓不显。如此赫赫功勋。岂能因为秦始皇一句话就抹灭干净。
既然不能。秦始皇还要这么说。那他的用意何在?他真实的意图是在告诉吕不韦。为了掩人耳目。我这封信的基调就是正话反说。你得按照这个逻辑来理解这封信的意思。
这第二句话是君何亲于秦。敢称仲父。明面上是告诉天下人。我始皇帝和你吕不韦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想在这上面做文章。简直就是白费心机。但既然是正话反说。那么秦始皇告诉吕不韦的意思。就是我知道我们是父子关系。但现在有人企图利用我们这种关系来威胁我的王权。我能怎么办呢?我只有杀了你来堵天下人的嘴。
不管秦始皇是否相信他们之间真的存在父子关系。站在吕不韦的角度上。他肯定是信的。而且深信不疑。否则。他不可能在秦始皇亲政之前如此尽心尽力。更不可能在秦始皇亲政之时让政权得于平稳交接。
吕不韦的消息来源只能是来自太后赵姬。赵姬告诉他的时间大概是在秦始皇登上王位不久。那个时侯他们孤儿寡母要想坐稳王位。就必须仰仗身为相国的吕不韦。但要吕不韦亳无私心尽力辅佐。只靠赵姬和吕不韦的这点私情是远远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吕不韦相信秦始皇是他的儿子。这样一来。帮助大秦就是帮助自己。他敢不尽心竭力。而至于是不是则另当别论。
而第三句话其与家属徙处蜀。无非是说但我不忍心杀你。只能将你流放蜀地。
我们把这三句话按照正话反说的意思写出耒。看看会是一篇怎样的东西。
我知道你功劳很大。即使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也不足于酬全功。我也知道你是我的父亲。但现在有人借我们这种关系来攻击我得位不正。甚至严重威胁到我的王权。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杀了你来堵天下人的嘴。但是。我不忍心。也不愿意背负这杀父的罪名。宁愿冒着失去王权的风险。只是将你和家人流放蜀地。你就好自为之吧。
吕不韦看了。肯定感动得痛哭流涕。心想既然如此。我也别让我儿子为难.。我自杀算了。
唯有如此。才显得吕不韦的自杀更为合理一些。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纯属臆想。不喜勿喷。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15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吕不韦,秦王,秦国,国君,始皇,封地,嬴政,河南,这封信,是在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王嬴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果可以生。谁会选择死?吕不韦从一名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和万户侯。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